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缓释制剂是第三代药物制剂, 这种制剂由于可以克服了烦繁给药的异端, 有利于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能在校长时问内维持体内药物有效浓度, 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 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从而可大大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1], 被广泛用于非甾体类止痛药的改良。本文对PELA微球缓释制剂这种较新辅料的备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關键词:缓释制剂;微球;PELA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 缓释制剂(sustain release preparation,SRP)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 按要求级缓慢地非恒速释放, 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 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 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1]。缓释制剂是第三代药物制剂, 这种制剂由于克服了频繁给药的弊端, 有利于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体内药物有效浓度, 可减少用药的总剂童,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从而可大大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 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辅料、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及药物载体的修饰等, 更为药剂工作者在缓释、控释制剂领城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2]。其中非甾体类止痛药由于在止痛消炎方面的良好疗效,以及释放时间短需频繁给药的特点被多次改良为新试剂投放市场。而纳米微球作为缓释药物载体的技术在多做药物研制方面取得成功,本文就近几年来纳米微球非靶向缓释制剂的开发,特别在非甾体类止痛药缓释制剂上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1.微球缓释制剂
缓释、控释制剂作为一种较新剂型, 它克服了常规制剂一日给药频繁、使用不便而且血药浓度起伏很大、有“峰谷”现象、不良反应多等缺点, 可较持久释放药物, 减少用药频率, 降低血浓峰谷现象, 提高药效和安全度。级释制剂按制剂型可分为片剂、胶囊剂、膜制剂、眼用制剂、微球等[3]
1.1微球制剂
微球(microsphere)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的粒径为l-40微米的微小球状实体,而粒径在10—1000nm之间的通常称之为纳米球(又称毫微球、纳米粒)。制备微球的载体材料很多,主要分为天然高分子微球(如淀粉微球、白蛋白微球、明胶微球、壳聚糖等)和合成聚合物微球(如聚乳酸微球)。微球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给药技术,首先通过调节和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实现长效的目的,同时又能保护药物,特别是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免遭破坏,掩盖药物的不良口味,减少给药次数和药物刺激,降低毒性和副作用,提高疗效。此外,微球还与某些细胞组织有特殊亲和性,能被器官组织的网状内皮系统所内吞或被细胞融合,集中于靶区逐步扩散释出药物或被溶酶体中的酶降解而释出药物。目前有关微球应用的报道很多,很多微球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包括米诺环素可吸收性微球、美国Genetech公司的生长素、日本武田公司的亮丙瑞林微球等。其中亮丙瑞林微球缓释时问长达6个月,仅治疗与激素相关肿瘤的醋酸亮丙瑞林一个产品。2OO6年在美国市场的年销售额就达6.99亿美元,充分显示了这类产品的潜力。微球的应用可分为两大类:靶向和非靶向,本文主要从这非靶向的方面对微球制剂现有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同时还简要介绍微球制剂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3]。
2.PELA纳米微球的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将聚乙二醇(PEG)引入聚乳酸(PLA)中,制成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PELA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是一种以D,L-聚乳酸为硬段,聚乙二醇为软段的高分子共聚物。与以往的高分子共聚物聚乳酸(PLA)相比,提高了微球亲和性,增加了药物在微球储存和降解过程中的稳定性[4]。其分子结构如下:
海藻酸钠在溶液状态下能与金属离子如 Ca、Al等发生化学反应,其结果是金属离子将Na置换出来,并将海藻酸钠的长分子链维系在一起而形成凝胶。海藻酸钠液滴与氯化钙反应形成海藻酸钙凝胶微球的过程是溶胶一凝胶相转移过程。
海藻酸钠浓度过高 (>2.5%)会导致溶液过粘,不利于滴制法的进行,而浓度过低 ( 3. 总结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粒作为控释 、缓释制剂已日见倪,虽然目前上市的产品不多,但是用其作疫苗、生长激素胰岛素、抗肿瘤药、避孕药等药物载体的研究正广泛而深的进行,并且许多药物正处在实验室及临床研究阶段。药在体内循环时问延长是药物控释成功的关键,通过聚合物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可以达到这些目的。目前这一技术在运动医学相关药物上运用得并不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作为缓释制剂进行研制是有尝试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朱斌,陈晓光.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
[3] 任海霞,朱家壁,汤玥 .微球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 2007,02.
[4] Deng XM, Zhou SB, Li Xh, et al.In vitro Degradation and release profile for poly-dl-lactide- poly(ethylene glycol) microspheres containing human serum albumin.J controlled Release, 2001 71 (2):165-173.
[5] 孔秀,双氯芬酸钠海藻酸钙凝胶微球的配制及其性质分析[J].中国医药,2008,3(9);87-89.
關键词:缓释制剂;微球;PELA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 缓释制剂(sustain release preparation,SRP)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 按要求级缓慢地非恒速释放, 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 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 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1]。缓释制剂是第三代药物制剂, 这种制剂由于克服了频繁给药的弊端, 有利于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体内药物有效浓度, 可减少用药的总剂童,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从而可大大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 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辅料、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及药物载体的修饰等, 更为药剂工作者在缓释、控释制剂领城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2]。其中非甾体类止痛药由于在止痛消炎方面的良好疗效,以及释放时间短需频繁给药的特点被多次改良为新试剂投放市场。而纳米微球作为缓释药物载体的技术在多做药物研制方面取得成功,本文就近几年来纳米微球非靶向缓释制剂的开发,特别在非甾体类止痛药缓释制剂上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1.微球缓释制剂
缓释、控释制剂作为一种较新剂型, 它克服了常规制剂一日给药频繁、使用不便而且血药浓度起伏很大、有“峰谷”现象、不良反应多等缺点, 可较持久释放药物, 减少用药频率, 降低血浓峰谷现象, 提高药效和安全度。级释制剂按制剂型可分为片剂、胶囊剂、膜制剂、眼用制剂、微球等[3]
1.1微球制剂
微球(microsphere)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的粒径为l-40微米的微小球状实体,而粒径在10—1000nm之间的通常称之为纳米球(又称毫微球、纳米粒)。制备微球的载体材料很多,主要分为天然高分子微球(如淀粉微球、白蛋白微球、明胶微球、壳聚糖等)和合成聚合物微球(如聚乳酸微球)。微球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给药技术,首先通过调节和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实现长效的目的,同时又能保护药物,特别是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免遭破坏,掩盖药物的不良口味,减少给药次数和药物刺激,降低毒性和副作用,提高疗效。此外,微球还与某些细胞组织有特殊亲和性,能被器官组织的网状内皮系统所内吞或被细胞融合,集中于靶区逐步扩散释出药物或被溶酶体中的酶降解而释出药物。目前有关微球应用的报道很多,很多微球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包括米诺环素可吸收性微球、美国Genetech公司的生长素、日本武田公司的亮丙瑞林微球等。其中亮丙瑞林微球缓释时问长达6个月,仅治疗与激素相关肿瘤的醋酸亮丙瑞林一个产品。2OO6年在美国市场的年销售额就达6.99亿美元,充分显示了这类产品的潜力。微球的应用可分为两大类:靶向和非靶向,本文主要从这非靶向的方面对微球制剂现有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同时还简要介绍微球制剂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3]。
2.PELA纳米微球的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将聚乙二醇(PEG)引入聚乳酸(PLA)中,制成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PELA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是一种以D,L-聚乳酸为硬段,聚乙二醇为软段的高分子共聚物。与以往的高分子共聚物聚乳酸(PLA)相比,提高了微球亲和性,增加了药物在微球储存和降解过程中的稳定性[4]。其分子结构如下:
海藻酸钠在溶液状态下能与金属离子如 Ca、Al等发生化学反应,其结果是金属离子将Na置换出来,并将海藻酸钠的长分子链维系在一起而形成凝胶。海藻酸钠液滴与氯化钙反应形成海藻酸钙凝胶微球的过程是溶胶一凝胶相转移过程。
海藻酸钠浓度过高 (>2.5%)会导致溶液过粘,不利于滴制法的进行,而浓度过低 (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粒作为控释 、缓释制剂已日见倪,虽然目前上市的产品不多,但是用其作疫苗、生长激素胰岛素、抗肿瘤药、避孕药等药物载体的研究正广泛而深的进行,并且许多药物正处在实验室及临床研究阶段。药在体内循环时问延长是药物控释成功的关键,通过聚合物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可以达到这些目的。目前这一技术在运动医学相关药物上运用得并不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球作为缓释制剂进行研制是有尝试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朱斌,陈晓光.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
[3] 任海霞,朱家壁,汤玥 .微球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 2007,02.
[4] Deng XM, Zhou SB, Li Xh, et al.In vitro Degradation and release profile for poly-dl-lactide- poly(ethylene glycol) microspheres containing human serum albumin.J controlled Release, 2001 71 (2):165-173.
[5] 孔秀,双氯芬酸钠海藻酸钙凝胶微球的配制及其性质分析[J].中国医药,2008,3(9);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