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这样一个大的发展背景下,如何对非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课程的改革要紧密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本文以培养非计算机专业人才从事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需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培养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所需的素质教育作为规划和设计,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为根本任务,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探索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
1、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扩大教育规模;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也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计算机网络”课程在高校中受到广泛重视,“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顺应时代的要求,很多高校为非计算机专业安排了“计算机网络”的选修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内容复杂,涉及许多彼此交织的概念、协议和技术,具有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教学难度大。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又有着教学学时偏少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讲透讲深,而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际网络技能是每个任课教师的一个艰巨任务。
2、改革探索
基于“互联网+”理念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与学生利用计算机与网络,在网络上进行的跨地域、跨时空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弥补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
非計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要紧密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以培养非计算机专业人才从事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需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培养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所需的素质教育作为规划和设计。
2.1优化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该课程的讲授应遵循“实用”的原则。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经验和实际的网络管理工作经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把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构建、广域网、Internet上的信息服务、局域网接入Internet 广域网的途径、Internet应用。根据教学计划的不同,也可以对上述内容作适当调整。需要强调的是,网络教学在注重网络应用讲授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因为它是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基础。
2.2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计算机网络”课程应该在注重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实验内容的教学。对每一部分的实验要有明确的要求,并让学生写实验报告,知道每一次实验应达到什么要求,已经作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不足,应该注意什么,在实验中遇到怎样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这些都要在学生的实验报告中得到体现。
由于在实际的网络应用方案中,往往提供多种网络服务且相互配合。因此,要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题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互联网+”思维的应用
借鉴“互联网+”理念,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弥补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在网络上进行的跨地域、跨时空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资料共享;提供灵活方便的教学;师生良性互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基于“互联网+”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是把网络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供一个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的教学环境,实现较好的交互式效果,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把复杂枯燥的网络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3、实践方案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较多,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着重介绍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能够分析和解决有关网络及其应用问题,初步设计有关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3.1动画演示教学法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课程中涉及到的组织结构、工作原理和信息流程等较为抽象的概念通过Flash 动画、仿真软件进行演示,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3.2“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创设教学情景,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引出新教学内容→讲授新概念、新知识、设计项目→总结评价→动手完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延伸到课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能力。
3.3“大案例”教学法
将网络工程案例引入到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融合项目管理的系统理念,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按照大案例项目的展开而在课程中循序递进,逐步扩张到有关深层原理、概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创新精神。
3.4虚拟实验先行教学法
通过校园上的模拟实验软件以及网上实验课堂,让学生在网上实验课堂先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和过程,最后学生在实验室真实的设备上进行配置实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结论
在21 世纪,互联网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已势在必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互联网+”的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快的了解行业的新动态,加快学习速度。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充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学生既具有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又了解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前沿性要求,成为一名实用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敏, 谭爱平, 徐恒.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10(1):104-107.
[2]蔡开裕, 朱培栋, 姚丹霖,等.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08(24):7-8.
[3]张玉清, 王群, 陈春丽,等.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 2009(1):153-155.
[4]林惠强, 刘财兴. “计算机网络”课程“虚与实”相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07, No.60(12x):60-63.
[5]张广君. “互联网+教学”的融合与超越[J]. 教育研究, 2016(6):12-14.
[6]崔阳洋, 李如密. “互联网+教学”:内涵、特征、优势及挑战[J]. 江苏教育研究, 2017(z1):9-13.
关键词:“互联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
1、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扩大教育规模;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也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计算机网络”课程在高校中受到广泛重视,“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顺应时代的要求,很多高校为非计算机专业安排了“计算机网络”的选修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内容复杂,涉及许多彼此交织的概念、协议和技术,具有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教学难度大。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又有着教学学时偏少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讲透讲深,而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际网络技能是每个任课教师的一个艰巨任务。
2、改革探索
基于“互联网+”理念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与学生利用计算机与网络,在网络上进行的跨地域、跨时空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弥补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
非計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要紧密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以培养非计算机专业人才从事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需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培养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所需的素质教育作为规划和设计。
2.1优化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该课程的讲授应遵循“实用”的原则。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经验和实际的网络管理工作经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把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构建、广域网、Internet上的信息服务、局域网接入Internet 广域网的途径、Internet应用。根据教学计划的不同,也可以对上述内容作适当调整。需要强调的是,网络教学在注重网络应用讲授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因为它是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基础。
2.2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计算机网络”课程应该在注重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实验内容的教学。对每一部分的实验要有明确的要求,并让学生写实验报告,知道每一次实验应达到什么要求,已经作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不足,应该注意什么,在实验中遇到怎样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这些都要在学生的实验报告中得到体现。
由于在实际的网络应用方案中,往往提供多种网络服务且相互配合。因此,要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题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互联网+”思维的应用
借鉴“互联网+”理念,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弥补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在网络上进行的跨地域、跨时空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资料共享;提供灵活方便的教学;师生良性互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基于“互联网+”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是把网络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供一个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的教学环境,实现较好的交互式效果,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把复杂枯燥的网络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3、实践方案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较多,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着重介绍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能够分析和解决有关网络及其应用问题,初步设计有关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3.1动画演示教学法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课程中涉及到的组织结构、工作原理和信息流程等较为抽象的概念通过Flash 动画、仿真软件进行演示,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3.2“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创设教学情景,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引出新教学内容→讲授新概念、新知识、设计项目→总结评价→动手完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延伸到课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能力。
3.3“大案例”教学法
将网络工程案例引入到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融合项目管理的系统理念,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按照大案例项目的展开而在课程中循序递进,逐步扩张到有关深层原理、概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创新精神。
3.4虚拟实验先行教学法
通过校园上的模拟实验软件以及网上实验课堂,让学生在网上实验课堂先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和过程,最后学生在实验室真实的设备上进行配置实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结论
在21 世纪,互联网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已势在必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互联网+”的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快的了解行业的新动态,加快学习速度。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充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学生既具有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又了解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前沿性要求,成为一名实用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敏, 谭爱平, 徐恒.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10(1):104-107.
[2]蔡开裕, 朱培栋, 姚丹霖,等.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08(24):7-8.
[3]张玉清, 王群, 陈春丽,等.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 2009(1):153-155.
[4]林惠强, 刘财兴. “计算机网络”课程“虚与实”相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07, No.60(12x):60-63.
[5]张广君. “互联网+教学”的融合与超越[J]. 教育研究, 2016(6):12-14.
[6]崔阳洋, 李如密. “互联网+教学”:内涵、特征、优势及挑战[J]. 江苏教育研究, 2017(z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