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终究会成为中华文化符号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0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时间走下去,空间更加舒展,他终究还会成为一种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沉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与基因,并和这个国家与民族在现代化历程中最好的那些部分结合,不断展示出新的光彩。
  毛泽东不是圣人,也是五谷杂粮所养之血肉身躯。但他更不是凡人,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历史证明,他的生命属于整个中国和中华民族,他不仅是毛氏家族的家长。这是国家与民族之幸。他拨动了世界,创造了新的时间。他终将成为一种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
  他来自人民,还是回到人民之中
  1962年10月27日,中国对印反击战取得节节胜利的当口,李敏的儿子、毛泽东的外孙孔继宁出生。他很高兴:“我70岁官升一级!”在李敏写的书《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中,留下了毛泽东与第三代在一起的唯一场景:“父亲工作累了,顺脚就去看看小外孙,抱抱、亲亲、逗逗小家伙。”
  不久,李敏一家搬出了中南海。直到去世,毛泽东再也没有见过他的第三代。他与孙辈们的交集只停留在照片与名字上。毛新宇的名字来自毛泽东的一句诗;1972年李敏的女儿出生,毛泽东看了李敏带去的外孙女的照片,以他名字中的“东”和他最喜欢的花“梅”为其取名。
  毛泽东不仅没有见过他们,他和贺子珍失散民间多年的孩子,也终未得见。
  在江西和长征中,毛泽东和贺子珍总共失散了三个孩子。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和人员包括媒体记者多次寻找,有多种说法。最令人感慨的,是关于他的儿子“毛毛”毛岸红的下落。据相关资料,毛毛的寻找过程几经周折。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在寻找毛毛的途中遇车祸而亡;而一位被贺子珍认为是毛毛的孩子,因为有另一位母亲相认而再起风波。毛泽东说,他来自人民,还是回到人民之中吧。为了革命,除了这些失散的孩子,毛泽东还付出了六位至亲的生命。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晚年的毛泽东,喜欢吟诵庾信的《枯树赋》:“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听到他两次吟诵这篇赋,第一次就是在1951年,58岁的他在中南海丰泽园的办公室里,突然得知爱子早已牺牲在朝鲜的消息时;第二次是1976年,83岁的他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地书房里,周恩来、朱德两位国家领导人逝世,他突患心肌梗塞抢救过来之后。
  《枯树赋》伴随着他极度的悲痛忧伤。在这位老人低沉的吟诵中,丝丝渗透的,是他在那个瞬间苍凉甚至绝望的生命感。但,他不怕死,多次谈到死,还对他的保健医生吴旭君说,他死了要开“庆祝会”,大家都要穿得漂漂亮亮去参加。
  83年,他见惯太多生离死别,死别生离,对生命有一种比常人更深刻的穿透力和感悟力。
  
  28年后,他的预言成真
  1921年7月,28岁的毛泽东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如果我们全力以赴,共产党在30至40年的时间里,就能统治中国。”这个年轻人凭什么自信满满?要知道,他将要参加的这个大会只有12名代表。
  但他和这个政党要反抗的,是一个军阀混战、列强环伺的半殖民半封建老大帝國。他们立志要改变整个中国。28年后,他的预言成真。
  一个政党的核心是领袖,领袖的核心是意志与思想。这位未来领袖的青年时代堪称饱满与完美:良师益友、爱妻娇子,和可以奉献一生的奋斗方向。这都是他敢于反抗旧传统、旧秩序的第一轮“斗争”成果。他尝到了“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滋味。这深远地影响他深层性格与心理形成:不畏强权,不惧强力、不守常规、不拘常理的行为方式;浓厚的唯意志、唯精神的理想主义色彩;只有不断地打碎旧秩序,才能建立新秩序的强烈心理预期。正是这位不信邪的湖南人,在数次关键节点“破旧立新”挽救了年轻政党的生命:1927年9月9日,34岁的他第一次实践“枪杆子里出政权”,将一支1000多人的队伍引向了农村。他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反主流的“城市暴动”之道而行之。这是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新路,艰险异常。但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带领这支队伍走向了胜利。
  1949年9月9日,55岁的他搬进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他成为新中国的伟大缔造者。这是“逆天”反抗者的巅峰胜利。
  渴望建立美好新秩序的理想主义者
  在世界的竞技场上,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间开始了。但他几乎没有片刻喘息,他的新对手——一个更强大的世界旧秩序恶狠狠地连续地扑向襁褓中的新生中国。首先是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的儿子和三十八万中国儿女的鲜血,赢得了苏联对新中国的重新认识与重视,奠定共和国基石的黄金十年。但数年后苏联老大哥变脸,美国落井下石,竞相援助印度以联手压制中国。瞅准美苏爆发古巴导弹危机,毛泽东打了一场漂亮的对印反击作战,教训了挑畔者。随后中美破冰、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他建立了一个新的国际秩序格局:二极变成了三角。
  他是一个渴望建立美好新秩序的理想主义者,他一直在与新中国的现实与他理想间的差距抗争:他总是不满现实,总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达到某种他理想中的良好状态。对于这位凡事都取决于自己意志的强有力领袖来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1966年,74岁的毛泽东放出一批“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年轻的红卫兵小将们高喊“造反有理”去砸烂旧世界。十年“文革”开始了。
  但他理想中的新秩序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这是一位理想主义者的悲剧。但悲剧也让后来者清醒。因为经历过“文革”,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国策迅速得到民众的拥护,快速推进。
  命运之神,对他格外眷顾
  或许,正是这种强烈的改造民族与国家甚至世界的使命感,这种舍我其谁的强大气场与能量,连对他的家人格外苛刻的命运之神,也对他格外眷顾。他的精彩的生命,相随的是政党的生机勃勃,或者,两者相辅相成。家与国的运与势,有着奇特的交织。
  1927年9月9日,领导秋收起义的毛泽东唯一一次被捕,但他找准机会逃跑,此后几十年的战斗中,他从未受过伤。在延安,正当中年的毛泽东有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家,年轻的妻子和跑进跑出的孩子。一位在延安见过他的美国外交官说,那个时候的他“色彩鲜明,天造地设”。从抗日统一战线到持久战到三大解放战役,他和战友们的巅峰之作一个接一个,共产党也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1966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标志“文革”兴起的《五一六通知》。此后,他身边曾经亲密的战友一个个被打倒、死去。1971年9月13日,林彪之死给了他致命打击,身体迅速走下坡。1976年3月,一场世界罕见的陨石雨在吉林降落,听完这则新华社电讯,他走到窗前,遥望天空:“天摇地动,天上掉下大石头,就是要死人哩。”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他终将会成为一种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
  83年,种种生离死别,死别生离,他终究看淡,滴水入海。但这滴水的浓度,至今未有化开。甚至,它变成谁都能发声的意见广场。“毛泽东”,是那里鲜明的标记。他已退场,却恍如依然在场。
  “毛泽东为什么没有见过他唯一的孙子?”这个问号蝌蚪一样从某个缝隙游进广场之海并被迅速围观。种种离奇甚至荒诞的猜测更像夏夜聒噪的蛙声。
  其实,对于这位一己之胸怀可纳入一国之宏大的伟人,今天的人们可能无法站在山脚去评论山顶的风光,也难以取一瓢水而试图解说整个大海。任何脱离当时的历史现实和情境,对历史人物所做的抽象评价和判断,都只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同时,我们也只有在更久远的时空长河里,才能更清晰地看到,他对于这个国家和民族到底意味着什么。
  2015年,他已离开人间39年,但人们仍会在中秋这个全家团聚的时刻争议他为什么不见长孙这样的家常,津津乐道他爱吃的红烧肉,他的“不吃辣椒不革命”。无论时世如何变迁,中国老百姓永远在心灵深处为他留有重要位置。“毛泽东”已成为一个鲜明的符号,标记着“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观,成为一个意蕴丰富的文化载体。
  他已经创造了一种思想,他终究会成为一种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它将沉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与基因,并和这个国家与民族在现代化历程中最优秀的那些部分融合,不断展示出新的光彩。(《三湘都市报》 2014.12.26)
其他文献
当我们无法面对彼此真实的差异的时候,就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寻找“小三”。比如,女人的小三就是孩子,男人的小三往往就是工作。这是社会普遍接受的“小三”。但其实实质上和“小三”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这种小“三”的本质在于:  1.我们放弃了从对方身上获取需要的努力,而将对方看做是一种背景。这种背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安全感,就像我们需要房屋,但我们并不和房屋有真正的交流一样。  2.我们将本来期待对
期刊
把教育的重任赋予电视,本来就是一个错误。而在这个前提下,来讨伐收视率,简直就是执迷不悟。      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把我们当今的时代总结为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按照他的观点,谁能够吸引到足够多的注意力,谁就能占领市场,任何产业都不例外。如果我们同意这位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观点的话,那么各个电视台、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都在为争夺稀缺的注意力资源而展开惨烈的搏杀。竞争总有胜败,这是优胜劣汰的规则决定
期刊
他们是普通人,但又区别于普通人;他们不是明星,却又像明星一样,有很高的社会关注度,他们是一个特殊的“亚明星”群体。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客观、公正、勇敢、坚韧、求实的记者精神。    作为普通观众的眼睛    安徽电视台的《记者档案》是一档以记者为嘉宾的新闻谈话类节目。开播4年来的200多期节日中,通过记者讲述酸甜苦辣的采访经历,他们鲜活的个性、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和职业精神淋漓尽
期刊
这一年,当房价不再高歌猛进,当CPI回落到“1时代”,人们手头似乎宽裕了不少。然而,年底翻翻家庭“小账本”,咱老百姓的钱都去哪儿了?  网络购物 38分钟100亿  淘宝、京东、天猫、唯品会、1号店、苏宁易购……2014年,在“新常态”下,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近些年风起云涌的电商又成为拉动消费的主力军。  38分钟100亿元,24小时571亿元。在今年的“双11”狂欢中,阿里巴巴集团
期刊
又是一年岁末年终,在忙着开会总结的同时,各家电视台的新年改版计划也新鲜出炉了,先甭管“味道怎么样”,炒得还就是个热乎劲儿。    BTV大打奥运牌“叫板”央视    谈起今年的电视频道改版,动作最大的恐怕就数北京电视台了,从1套到8套,几乎每一个频道都有动作。  为与央视“叫板”,此次北京台的改版以突出节目的娱乐性和互动性为主打,喊出了“奥运就在身边”的口号。而改版的重点则分两个板块:一个是对BT
期刊
法国构建自己的传媒帝国的理想始于2002年,希拉克早在当年就提出创建“法国人自己的CNN”,他认为法国在国际新闻舞台的声音和影响力不够,建议创立国际新闻频道。但在投资这个首当其冲的大问题上,就让政府吃了不少苦头。美国的CNN不可能为法国新闻频道建立提供参考,CNN纯粹是一个私人电视台,其盈利模式是依托强势的英语而获得的一个广阔的全球市场。但法国却很难做到这点,因为法语市场不够大。在电视台的筹办上:
期刊
不久之前,法国“国宝级”的演员诺瓦雷去世。七十三岁的老演员,留下了上百个鲜活的角色。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和记忆,一定是《天堂影院》里那个放电影的老人。  《天堂影院》的故事很简单:小镇上唯一的一家影院,让小男孩深深地着迷,在放电影老人的鼓励下,他离开小镇,去追一个电影梦,最终成为著名导演。而“天堂影院”,正是他人生梦开始的地方。  电影与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几乎同步。在工业文明的阴影下
期刊
现在的北京,早已是寒气逼人了,在这样的冬日,作为旅游卫视《美庐天下游》的编导,我接到了去北非突尼斯国进行节目拍摄的任务。于是我裹着大衣,带上向朋友借来的大旅行箱,匆匆忙忙地踏上飞机,头也不回地去了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很陌生的国度。在那一刻,我还无法预料迎接我的会是什么,然而短短的12天以后,我已经爱上了突尼斯的一切。12天的神奇之旅,12天的工作挑战,有欢笑、有泪水、有很多无法形容的东西,转念一想,
期刊
12月的一天.天气挺冷,编辑部接到一个从美国打来的长途电话,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男子很平静地说.他在网上看到了关于《新电视》杂志的一些消息.他写了一些关于电视的随笔.问我们能不能发表。几天之后我们在网上接到了李强的文稿和照片。文章读来清爽平淡.作为骨科医生的他.在大洋彼岸叙说着几十年的电视情怀.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往事的思念。  我们的童年时代,几乎所有家庭都没有电视,当时能看上电视似乎是件非常奢侈的享
期刊
2006年11月,半岛电视台的英文频道正式开播,从此,以播出“基地”录像而为世人所知的半岛电视台的“触角”正式伸向英语世界,向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等英语新闻电视巨头正式递上“挑战书”。  中国人对半岛电视台的印象大多来自该台播放过“基地”组织的一些信息,除了业界少数人对该电视台有所了解外,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半岛电视台相当陌生。然而,就在我们的视野之外,一个传媒巨人正在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