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后现代小说的叙事策略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ai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英国文艺复兴结束后,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和小说作品。随着时间的发展,在英国文学界慢慢形成了一套独特风格的后现代叙事策略,给英国文坛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以著名作家戴维·洛奇的代表作《天堂消息》为切入点,深刻体会他在这部小说中所用到的英国后现代小说中特有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英国 后现代小说 叙事策略 戴维·洛奇 《天堂消息》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20世纪初期,英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小说,其大部分都使用了当时流行的后现代小说的叙事策略。而《天堂消息》这部小说可谓是杰作中的佳品,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解剖出它在叙事策略上面的独到之处。《天堂消息》的作者戴维·洛奇,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评论家,出生于1935年,曾经是英国皇家学会中的一名会员。他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结构,并且钟情于后现代叙事策略,例如“框架”策略。他创作的作品内容丰富,其中不乏宗教活动、自己的创作经历、求学生涯以及性爱体验等,而本文所要研究的《天堂消息》正综合了上述几点主题,重点体现出他对于自己创作生涯的回顾和反思。但事实上,戴维·洛奇在首次发表《天堂消息》时,引起了文学界的一阵争议,学者对其评价有好有坏。而大多数文学家还是认为这部小说中叙事策略的应用十分到位,并且构思精细,能给读者带来愉悦感,它的文学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一 视角多变的叙事框架
  洛奇的写作思维十分活泛,所以在同一部小说中经常同时使用几种不同的叙述视角来表现主题思想。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文学类型做支持,便更突出小说在叙事框架上的独特之处。在小说《天堂消息》中,共设计使用了三种叙事视角,将整篇文章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小说的开篇就讲述了主人公伯纳德和父亲为了看望生病的姑妈,乘坐飞机从希思罗机场赶往夏威夷。这班飞机的乘客基本上都是去夏威夷旅行的成员,所以很快伯纳德就和他们成为了朋友。这是站在全知叙事者的角度进行的描写,作用就是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小说中的配角人物,为后面的叙事做铺垫。而当伯纳德和父亲顺利抵达夏威夷以后,却不幸地遇上了车祸,这便为他和尤兰德·米勒的相遇创造了一个合理的理由。这同样是以全知叙事的角度为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另外,作者还利用文学理论嵌入的手法配合全知的叙事,如在飞机上,伯纳德在观看了一个电影以后,便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小说中的评论其实是一种概念模糊的“边界语言”,它是介于情节叙事和理论评价之间的词语。这便是《天堂消息》第一大板块的特点,作者的用意就是让小说结构更加完整,叙事更加严谨,并且为后面的叙事做好人物和情节上的铺垫,是后现代小说叙事策略中比较典型的框架策略之一。
  第二,小说叙事的发展和高潮部分。这部分按照描写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章节。洛奇的创作特点之一就是在小说叙事中插入日记的形式。这部分的第一章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日记的书写者就是男主人公伯纳德,他在抵达夏威夷以后,按照周六至周三这样的时间顺序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利用这种方式,洛奇巧妙地转换了叙述视角,不但可以丰富故事的细节,而且能够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在对男女主人公的生平经历进行阐述时,特别采用故事套故事的叙述结构,这种方式叫就做“中国盒子”。而在第二章中,作者大胆地使用了明信片、短信和请帖等多种文学叙述类型,各种文类交替出现在英国的后现代小说中,被称为碎片艺术叙事策略。这种叙事策略能够起到增加阅读趣味的作用。另外,不一样的叙述角度,自然可以有不一样的叙述观点。同样的事情,作者不需要过多的语言评论,只需要通过描写小说中一些不重要的人邮寄过来的明信片的内容,就可以通过不同的眼光表达出不同的看法。夏威夷的风土人情通过这样的形式全面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客观而且真实。
  第三,小说的尾声。这部分再次回到了以全知叙事描写为主,但却插入了很多报纸、刊物和主人公收到的信件内容,使故事情节看上去更加丰满。小说的尾声可以看成一个四部曲:1、作者仍然站在全知叙事的角度,审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问题。这里他着重写出,当尤兰德从伯纳德日记中得知他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时,便在旅馆中给他上了一堂深刻的性教育课;2、伯纳德得知厄休拉的婚姻是毁在她哥哥肖恩手中,因为在她7岁时,肖恩对她实施了性虐待。厄休拉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终于决定与当时目睹她被强暴过程的杰克见面,目的就是让杰克见证她的清白;3、主要描写主人公伯纳德与在飞机上遇到的人之间的故事;4、这里是文章的大结局,完成了去夏威夷的任务,结束了旅游观光,他们父子俩回到家,并且进入学神学院为学生讲授神学理念。而作者洛奇以此为契机,将伯纳德的神学课程完整地插入小说的叙述中,并且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整体上来看,小说的三个部分呈现出的大结构,以全知叙事为主要叙事手法,其中穿插拼接、嵌入文学理论等方式,构成视角多变的叙事框架。多叙事角度的转换、碎片艺术的拼接手法以及“中国盒子”式的叙事策略,在小说的创作中都是一些新颖而且大胆的尝试,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框架,成为英国后现代小说叙事策略上的典型。
  二 主题的重复再现
  文学创作者的创作主题和中心思想会随着自身阅历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成熟,所以一些新的作品中常常包含对过去创作主题和思想的自省和反思。
  在洛奇的《天堂消息》中,重点描写了男主人公伯纳德在宗教神学、性爱经验、学院教育生涯和创作经验等方面的故事,其大部分都来源于作者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戏仿”。但也有学者提出了异议,如安东尼·昆恩则坚持:洛奇在这部小说中的重复再现手法,不是对过去主题和中心思想的强调和再次访问,而是简单地重复和借用,并且这样的写作策略还是抄袭自己的创作手法。我们不能对安东尼的说法做出任何评价,但换个角度看,洛奇似乎已经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在新的作品中对过去进行了深层次的审视和反思。   重复再现的方法,无疑可以增加某种思想或者事物在读者心中的印象。在小说《天堂消息》中,重访度最高的就是宗教的问题。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天主教的忠实信仰者,作者正是通过伯纳德的视角对宗教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讨论。之前,在洛奇的作品中,已经多次运用“宗教”为主题,例如1960年发表的小说《影迷》、1965年发表的《大英博物馆在倒塌》等,基本上都是描写天主教信徒的生活。在《天堂消息》中,曾经身为一名天主教牧师的伯纳德,虽然后来背弃了自己的信仰,任教于一所普通的神学院校,但他在学校教授天主教神学课程时,却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一种反思的心态。在伯纳德的日记中,他坦诚了自己丢失信仰的根源,即他与达芙妮发生了性关系,而且也因此顺理成章地离开了天主教。由此便引出了对性爱主题的回顾。之前,在小说《小世界》中,曾经针对性爱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小说中的学者针对性爱展开了一次充满性欲的讨论会,其中有的人提到性爱就像“如鱼得水”,有的人却因性能力不足而难以启齿。《天堂消息》中的高潮部分,曾经讲到伯纳德因宗教的长期压抑,在性功能上出现了一定的障碍,他与初恋情人达芙妮的恋爱过程中,虽然尝试过发生性爱,但都没有成功过。后来,达芙妮嫁给了别人,并且成功生育,他才得到了心灵的解放。性爱主题的描写,证明了天主教信仰对人类正常生理需求已经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当伯纳德放弃信仰后,重新获得男人的功能,得到心灵和身体上的双重解脱。
  戴维·洛奇是学院派的文学家,所以“学院式”的生活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是重复出现的。了解洛奇作品的人不难发现,其很多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是教师就是学者。文学界将《换位》、《小世界》、《美好的工作》三倍小说称作是洛奇的校园三部曲。而在《天堂消息》中,原本为天主教牧师的伯纳德后来也任教于一所普通的神学院。这种主题正是对他曾经创作的校园三部曲的呼应。洛奇笔下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集宗教、科学知识和文学素养为一身的学者,因为只有具有这样素质的人才能具备作者想要的人格,便于其插入自己的各种思想和理论。这便又利用了后现代小说叙事中自我戏仿的策略。
  综合以上,洛奇对宗教主题、学院式生活主题和性爱主题进行了多层次的重访,目的就是达到一种互文效果,显出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并且完成了对以往主题和中心思想的反思。另外,旧貌换新颜的方法不但可以为同一个主题赋予不同的含义,而且能够加深其在读者心中的印象,达到创作的最终目的。
  三 后现代空间观在作品中的体现
  空间观也是《天堂消息》中的一大叙述事件的特点,这也充分体现了它是一部以后现代主义手法创作的元小说。后现代空间在雨果·卡维奥拉看来就是两种空间状态的转移,我们知道小说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当然这些人物的居住场所也是虚构的,但同时也是能够在现实社会中找到原型的,上面说到的转移就是将这种看得见的空间转为了具有后现代主义特点的文学“地带”。在这个空间里,读者们能够随意进出,而且后现代主义作家们非常擅长打造这样的空间地带,《万有引力之虹》里面的地带就是托马斯·品钦的杰作,《阿达》里面的“反地球”也是纳博科夫假想出来的文学空间,这不仅是他们写作的手法而且是他们创作的思想观念。“替换世界”或者是“可然世界”等后现代文学空间之所以存在于小说作者们的笔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真实世界的不满,因此才想到利用虚构的空间来替代。洛奇在《天堂消息》里面也虚构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具有后现代主义特色的虚构空间,即天堂。在天堂里面,有假想出来的人物和虚构出来的故事,同时又运用到了现实世界中的地方名字,比如说作品中故事的发源地就安排成了夏威夷,里面还有怀基海滩、“欧岵”等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平常能够找到的地方。其实,宗教中也有天堂这个词,用来表示来世,当然这个天堂也极有可能是伯纳德所渴望、追求的生活境界。运用后现代主义手法进行事情叙述的伯纳德在《天堂消息》中创建了天堂,在天堂中他身处一个“可然世界”,重新展开了自己的生活,并且得到了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拥有的人与物,而且自然而然地经历着一件件非常浪漫的事情,他在天堂中才得以释怀。《元小说:自我意识小说的理论与实践》的作者帕特丽夏·沃认为小说中的后现代空间是一种虚构的空间,也是“词的世界”,这种世界的存在形式有可能是存在过的历史空间,也有可能是完全想象出来的空间。这两种形式的“词世界”在《天堂消息》中都有所体现,可以看作是后现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结语
  作者以后现代文艺作为指导思想,创作了《天堂消息》。《天堂消息》这部小说的架构与平时常见的小说不一样,它依照的叙述方式是元小说,因此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习惯,如果常见的阅读方式与小说形式在读者心中根深蒂固的话,有可能会将这部小说视为虚假的。而且文艺中的后现代主义在文中处处可见,这也是洛奇创作这部小说的原因所在,小说对宗教、性爱和校园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与研究。由此得出,《天堂消息》在尝试着以后现代手法来进行事件的叙述,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是充实的饱满的元小说。
  参考文献:
  [1] 阎小青:《苦恼人的笑——评戴维·洛奇的〈大英博物馆在倒塌〉》,《长江文艺》,2003年第10期。
  [2] 罗贻荣:《沉沦与拯救——评戴维·洛奇的长篇小说〈治疗〉》,《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8年第1期。
  [3] 欧荣:《戴维·洛奇小说批评理论再探》,《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1期。
  [4] 张琼:《创作内外的选择——戴维·洛奇之〈治疗〉》,《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第1期。
  [5] 李斯:《从〈天堂消息〉看戴维·洛奇小说的喜剧特征》,《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作者简介:窦国宁,女,1979—,青海西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青海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变幻莫测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即使一朵花、一片叶、一弯明月都能把事物转化思想,自然界中的事物在他的笔下都有情感或者思想观念的符号,具有象征意味,此种对色彩、空间和样式再次提练的绘画表现艺术凝结了莫奈高度的技巧和思想情感性,具有一定象征意味的符号形式,他按一定的形式规则将复杂而痛苦的现实关系转化为优美化的感性形象再现自然。其艺术作品有着很强烈的启示作用,是一
期刊
摘要 学界关于贵州作家杨育泽长篇小说《拐·拐·拐》研究甚少,仅有个别学者从女性命运与西部开发的关系展开研究,尚未见有从女性悲剧命运产生的根源这一视角的研究。本文将从外在原因与内在原因这两个角度,挖掘阿娜悲剧命运的根源,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解读该小说。  关键词:阿娜 自我意识 缺失 觉醒 不彻底性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有“中国第一部西部牛仔小说”之称的贵州黔东南当代作家杨育泽
期刊
摘要 本文试图探索“西部家园”、“西部寂寞”几个颇具诗学意义的名词与西部诗歌产生的生态联系,并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进入新世纪后,在民族融合、文化冲撞的大背景下,西部诗人带着民族的烙印突围时的内心躁动、尴尬和焦虑,来呈现西部少数民族诗歌成长过程中的良好生态空间。  关键词:西部 少数民族 诗歌 生态空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中国人的心中,西部是独特而
期刊
摘要 赵树理是以一个有觉悟、有文化的以农民眼光观照农村、认识农村、评价农村、表现农村的作家,在创作中追求环境、情节、细节的真实,排除了作品中的“假大空”描写,呼唤着文学的真实性和现实主义的回归。本文主要论述了赵树理在创作中自觉运用现实主义理念而获得的巨大成就。  关键词:小说创作 现实主义 形象塑造 矛盾冲突 赵树理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现实主义要求除了细节的真实,还要塑
期刊
摘要 民间文化是莫言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内容。它既是莫言创作的泉源,也是其小说的底蕴和价值尺度,并形成了莫言建构,具有建构视角的独特性、建构语境场域的有限性等特征。但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并非都是正面的。  关键词:民间文化 小说 莫言建构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莫言的小说世界建基在高密东北乡的土壤之上,他的乡土情结内化在系列作品之中,并无一例外地和民间文化紧密关联。换言之,莫言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YY概念的考察,探讨了网络文学中的YY现象,指出了网络文学之YY是文学艺术游戏本质的体现。作为YY的网络文学的流行,意味着文学回归到娱乐和游戏的初始轨道,意味着文学摆脱了包括政治在内的各种外在力量的控制、歪曲和利用,因此,YY的泛滥不是网络文学的原罪,恰恰相反,这是文学发展史上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事件。  关键词:YY 网络文学 游戏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一
期刊
摘要 意境是每一幅油画作品的灵魂。意境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生活和大自然的体检、观察、感悟,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真实情感,是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感的统一。油画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画家的艺术创造物,同时也是观众审美对象的创造物,妥木斯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油画艺术家,其油画作品得到了海内外知名人士的高度评价,本文就对画家妥木斯油画作品的创作意境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油画 妥木斯 意境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语言是任何一种思想表现所必须依靠的,它具有内容和形式两种功能,而语言变革也是任何形式文学变革的开始。新时期小说的先锋运动也拿语言开道,那些先锋作家煞费苦心地研究怎么讲故事,一门心思地倡导文学语言的求变。通过诸如构建隐喻系统、文学语言主观化等实践性写作,达到讲述方式的飞跃性变化。利用这种变化,中国先锋作家将全新意义的世界和小说话语空间构建起来,在经过语言嘉年华式的冲动后,先锋小说的语言终归写实
期刊
摘要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数是女性,其中大部分是母亲,或者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女性(既是母亲又是女儿)。母爱及母女关系一直是贯穿莫里森所有作品的一个主题。在莫里森的笔下,母亲与女儿之间的故事几乎是饱含着血和泪的辛酸史。本文应用了一些关于母爱和母女关系的代表性女性主义理论,并结合莫里森的一些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分析了小说《秀拉》中扭曲和疏离的母女
期刊
摘要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很多学者认为其作品翻译独具特色。本文针对莫言《酒国》和《生死疲劳》这两部作品的葛浩文译本与原文加以对比,找出其译本当中音译和直译的特色所在,在忠实语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细致对比研究。笔者最终认为,莫言两部作品的译本仅是莫言获奖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其众望所归的决定性原因。  关键词:莫言 葛浩文英译 《酒国》 《生死疲劳》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