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然而醉,豁然而醒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w9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加勇是在2017年5月,参加他在北京的首次个展。初识,印象颇深,一条细长的小辫子扎在脑后,人小而精干。而他的作品却总是以大尺幅展出,让观者体会到一种痛苦与不安、伤痕与溃烂,这种视觉情感的传递或许与他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他成长于贵州遵义的偏远山区,家中贫困,不名一钱。每逢下雨,全家都要端着盆碗在屋檐下接雨水,不仅如此,家里缺衣少吃,有半年的时间都只能吃土豆和红薯。这样的生活经历使他更加坦然地面对现实,直面地去体验生活,去挖掘人性的真实,并对社会现实展开批判与反思。
  如今生活得到了改善,但他依旧是节衣缩食、粗茶淡饭,在重庆的一间土屋中生活,在他看来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车水马龙的浮华,远离人来人往的焦躁,才是创作的最好状态。艺术与生活永远是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的,他的情感、他的生命都与绘画相联结,通过画笔与色彩转化成作品,在亚麻的油画布上,尽情挥洒。在我看来,他的作品帶有一种“兀然而醉,豁然而醒”(刘伶《酒德颂>)的豁达,正如他自己所说:画面中会出现神经质的东西,是针对人性、信仰和无厘头的个人精神再现,仿若兀然而醉、沉于其中,而作品的最终结果则是豁然而醒、始料未及。
  在他近期的作品《娩》《彼岸花》<待到花开时》《欲之初·隐>等作品中,他大胆地使用纯色,鲜红的画面如花一样灿烂,花开经过了怒放,经过怒放而凋零,这是世间万物必经的过程。他用弧线、色彩、点染绘制画面,充分展现出一种巴洛克的激情,也是狄俄尼索斯的狂热。除了绚烂的色彩外,他还喜爱一种灰度的阴郁。在《毒气弹飞来的清晨》《空欲一八大山人梦系列》《万物生》等作品中,他通过极速运行的刚硬笔触勾勒一种错乱的交替感,笔刷拖扫过画面,汹涌如激流般贯穿其中,偶尔几处细小的刮痕破去章法、松弛有度。
  从老老实实注意造型到后来可以笔随心走,再到现在的“始料未及”,他始终力求变化,努力降低画面的主题性,通过色调构建氛围。同时,他抛弃了具象的造型,以意象的方式来捕捉内心不可名状的情感——无论是值得庆幸的喜悦,还是悲天悯人的伤痛,都能在他看似平静的画面中体味到撕裂和破碎,也许这正是一种破茧而出的生命历练。这是“尖锐”与“柔和”的碰撞,他以稀薄的绘画方式直接将情感的写照加以呈现,它们相互矛盾、相互背离、相互冲突,当物性脱离了其原始的物态化层面时,呈现出与人性最为真实的连结。
  阅读加勇作品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他的山间美术馆坐坐,土质的房间如同北方的窑洞,对于火炉重庆来说,这是一个避暑胜地——背靠山峦,有蛙呜有鸟叫,夜晚还会有几只蝙蝠低空划过。沉浸于他的美术馆中,在建筑的黑白与绘画的色彩之间,观看者可以充分感受到一位青年艺术家的张扬与内敛、速度与寂静,他描绘青春的痛苦,展现对现世的思辨,或是寂静如宇宙般辽阔,或是张扬如鲜血般直流。我常常被他画面的宏大所吞噬,但又无法界定他艺术的情感,似乎每一幅画,都是他的人生哲学。
  加勇的这种状态,使我想起了罗杰弗莱在他所撰写的第二次后印象派展览的目录前言中所总结的那样——(塞尚及其同道者)所追求的毕竟不是仅仅苍白地反射自然外貌的东西,而是引起对一种新颖明确的真实性的确认。他们并不力求模仿形式,而是创造形式;不是模仿生活,而是发现等同于生活的东西。就这点而言,加勇和前辈们是相似的。或许,绘画对他来说是一种不可知不可遇的经历,他的创作富有激情却变化无常,充满了不可预期的效果,他的绘画是一种行动,是笔触与情感的碰触,在绘画的造型语言中,他用“推和拉”表现力量,创造力量。
  他的作品犹如他的人生充满了惊奇与不可思议,作为加勇的好朋友有幸见证了他的成长与改变。也许只有穿透他的生命表皮、走进他的艺术世界,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其魅力所在,期待他不可知的未来,更报以深深的祝福……
其他文献
在现代经济学中,除了零利润理论外,对当下的中国经济最有意义的是比较优势原理。我曾就这个原理作过一点分析,但自己也觉得并不令人满意,想再谈一谈。  弗里德曼先生认为比较优势原理是经济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对不对,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怎么说,像比较优势原理这么简洁深邃的原理的确少见,从国人的反应来看,似乎很看低这个原理(只有林毅夫先生是个例外),要么不谈它,要么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原理,没有哪本
期刊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次日《人民日报》转载,此后在全国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那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矛头直指“两个凡是”以及它所维护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真理标准讨论的最大意义,就是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最大的意义,就是开辟了党的历史的新时期,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真理标准公开的大
期刊
A Short Comment on Yang Jiayong's Recent Works
期刊
杨加勇对待绘画的释义深度和行为方式似行者一般在自我塑制的“狭窄”空间里恒定地潜行修渡,每一件作品既是他个体内心心无旁骛对周遭环境的敏锐辨识以及过往经历的诚挚关照,也是他对绘画在现实语境、环境下如僧侣般虔诚修诣和真实表述的察观态度。  绘画在技术层面上,是一种以普质的表面作为经纬线形成另一类架构的支撑面方式。诠释的对象不仅限于简单的变形,而是将形与趣、巧与意的紧密结合。在画面布局中推究少许物象在二维
期刊
Jiayong Yang“Celestial Reincarnations"
期刊
50多年前,毛泽东曾作《论人民民主专政》,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今天,农村和农民问题依然是个严重的问题。不过,现在已不是简单的“教育农民”了。2001年第一期《读书》杂志发表一组三篇关注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文章,值得一读。  先说陆学艺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陆先生也许是一位专注于农村问题的学者,其文章作得扎实,读了虽让人沉重,但又不乏理性。中国农村改革已20年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
期刊
1925年5月,女师大事件正处于因为几个学生骨干被开除而逐渐白热化的阶段。5月27日,几个女师大教员在《京报》上发表了《关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的宣言》,公开表示了对校方的强烈不满。联合署名的共有七个人,分别是马裕藻、沈尹默、周树人、李泰芬木、钱玄同、沈兼士和周作人。宣言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倒是这几个人的身份很值得注意。除了担任史学系主任教员的李泰芬木之外,其他六位都是任职于女师大国文系。当然
期刊
最近,中国的“行为艺术”走火入魔似地进入一个高潮,有些行为艺术家开始割肉、食人肉、玩尸体、放血、喂人油、虐杀动物,甚至自缢身亡,这些以艺术的名义的所谓“行为艺术”,据说让西方的行为艺术家也瞠目结舌。中国文化部近日发出通知:坚决制止以“艺术”名义表演或展示血腥残暴淫秽场面。围绕行为艺术的种种表现,行为艺术对社会的影响、行为艺术与人性、道德的关系等问题,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陈池瑜教授于2001年4
期刊
A painter's Practice——The Triumph of the Soul
期刊
The Desire Deep in His Hear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