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是企业的核心,构建和谐企业,首先要求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家和万事兴”,企业只有实现内部和谐,形成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才能进一步优化生产环境、生产经营关系,激发劳动者活力,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解放生产力,保持企业基业长青,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立足“三早”;构建和谐企业;激发职工爱岗敬业;奋发上进
人是企业的核心,构建和谐企业,首先要求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近年来,在经历了企业上市和流程重组,现在又面临战略转型的不断变革中,企业组织架构、内部权利、利益分配出现了较大调整与变化,职工固有的思维模式、行为定式正在打破。自身利益的变化必然引发思想情绪的波动,职工与企业之间出现了一些非良性的因素,对和谐企业的构建产生了不利影响。“家和万事兴”,企业只有实现内部和谐,形成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才能进一步优化生产经营关系,激发劳动者活力,最终解放生产力,保持企业基业长青。
一、 职工思想动态中影响和谐企业构建的因素
目前职工总的思想状况是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职工普遍高度关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企业的收入与效益。95%的职工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但也存在一些思想上的顾虑和偏差,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引导和扭转,将会影响到企业到内部稳定和健康发展,影响和谐企业的构建。
(一)、改革过程中的利益调整,部分职工心理失衡,工作积极性不高。任何改革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为代价的。而对于改革,职工常常抱有良好愿望和乐观情绪去满怀信心的期待,这种期待的心理导致职工对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尤其是所需付出的代价缺乏事前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一旦改革的结果与期待的结果不相符时,就会产生思想上的波动与情绪上的失望。
(二)、无法适应快速变革,部分职工情绪上悲观失望,工作热情不高。一部分职工在快速的变化和全方位的变革中无法跟上节奏,这些职工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模式,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技能,一旦发生调整,就觉到这些变化太大了,太快了,感觉危机四伏,变得无可适从,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知识储备产生怀疑。
(三)、职业发展空间不足,部分职工惰性滋生,工作进取心不足。尽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内部加快了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但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是普通职工,一部分人因此而产生了“混”的思想,不思进取,知识老化,技能退化。另一方面,在用工体制上也存在不尽合理的因素,比如一个职工在某一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岗位的单一性和重复性使他们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特长和才华,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一个凝固的空间里工作,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希望,日长月久,就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和学习的热情。
(四)、契约关系松散,劳务工企业归属感不强。目前劳务工在企业所占比例较高,在有的基层单位已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这部分职工,都是从事一线工作或体力劳动,他们工资较低,生活也较艰辛,在心理意义上属于“边缘人员”,和正式职工存在差别,他们的要求往往是企业一视同仁,能与正式工一样享受待遇。这些职工有吃苦耐劳的优点,但一旦不如意或是发现待遇高的单位,便会立马跳槽走人,给企业的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
二、 立足“三早”,分析掌握职工思想动态
“三早”工作法就是:
(一)、职工的困难早知道。在建立职工全员信息记录的基础上,依据职工个人素质能力分排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并分别建立特殊档案,日常工作中对重点职工多关心多注意,随时了解和发现职工的现实困难,提早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及时做工作。
由于职工在思想、性格、爱好、经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思想认识问题就会呈多样性、多变性的复杂性。对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熟视无睹,任其发展,有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及时发现的硬功夫就在一个“快”字上。职工思想认识问题复杂多变,形式、程度也各不相同。要做到及时发现思想认识问题,就必须善于摸清和掌握影响职工思想认识的各种因素。从目前职工的思想现状分析,容易引起思想认识问题的客观因素有来自社会方面、企业方面的,也有来自家庭方面和个人方面的。我队一名职工在工作中不积极主动,做事拖沓,闹情绪、撂挑子,班长多次做思想工作都无济于事。我们了解情况后,觉得事出有因,立即与基层支部书记一起上门家访,从家人了解到该同志患有慢性疾病,一时难已治愈,自己感到既耗钱人又受罪,所以工作上有畏难情绪。得知详情后,我们一方面耐心细致做与其做思想工作,一方面也根据他的身体情况调整了他的岗位,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经过做一系列的工作,这位职工态度有了较大转变,日常的工作也做得比较认真,人也变得开朗。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与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相结合。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就要求我们要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通过望、闻、听、问,不仅要掌握八小时以内职工的各种情况,还要扩展到八小时以外。既要了解职工上班想什么、干什么,又要了解职工下班后想什么、做什么、需求什么,树立为职工服务意识。在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中要“富有爱心、坚持耐心”,把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作为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并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讲道理,又办了实事,再讲道理,使职工感到温暖,受到教育。
(二)、职工的情绪早发现。建立自班组到支部的信息反馈员,利用观察法、谈心法、调查法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和反馈职工的异样情绪变化,及时靠上去做工作。
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的工作。是通过关心人,尊重人,讲道理,建立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可以通过组织学习活动,谈心家访,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发挥班组骨干的表率作用。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与工作对象实现很好的沟通,必须坚守诚信意识。一是用真情,二是说真话,三是求真理,四是办实事,五是办好事。六是做到“五常”,即“常想权力之道、常思贪欲之祸、常培律已之品、常修为官之德、常怀爱民之心”。
当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工作对象的工作情况不熟悉,不知工作如何更好的沟通时,邀请与工作对象经历类似的先进同行,现场来做工作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志趣相投的两者促膝畅谈,用典型的现场感召力来感化思想政治工作者。然后再与其进一步的讲道理,让工作对象对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现在职工对讲道理有三烦:一烦“伪”——违背客观事实、欺瞒哄骗的伪道理;二烦“空”——脱离现实、照本宣科、无实际意义的空道理;三烦“玄”——故弄玄虚、华而不实、艰涩难懂的玄道理。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沟通时一定要贴近工作对象的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实际,注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确保所讲道理具有可操作性,使人听了感到解渴、管用。用语要通俗、朴实、生动、深入浅出,确保所讲道理具有可接受性,使人听了感到亲切、易懂、易记。同时,说错了话要勇于承认和纠正,这本身也是真诚的一种表现。
(三)、职工的“问题”早解决。通过调查了解到的职工困难、问题,提早想办法,主动去帮助解决,尽量在矛盾还未形成或还未激化时处理解决好,事半功倍。
准确把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在“准”字上下功夫。把握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必须搞好调查研究,只有调查研究充分,思想问题才能确实弄清。确实弄清思想问题,要调查知情人和当事人、历史和现状、反面和正面、局部和整体、自身和周围、主观原因和客观因素等,全面了解情况。然后,通过认真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正确解决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注意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二是表扬与批评的关系。思想教育要以表扬为主,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是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五是言教与身教的关系。班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抓好言教,更要搞好身教,以身作则,模范带头,用人格的力量感染、教育和鼓舞职工。
分清是非和耐心等待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在有些情境中要抹稀泥,在有些情况下要分清是非。即使把是非分清了,还需要给人以转变态度的机会。思想问题属于职工内部矛盾,不能着急,只能耐心等待,要有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耐心和宽容精神来与工作对象进行沟通,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成果才最牢靠。
有人说,一个企业,如果带走他的职工,留下设备,过不了多久,那里只能是杂草一片;如果带走设备,留下职工,过不了多久,那里将是另一个生机勃勃的新企业。职工就是企业的一切。当职工得不到理解、尊重和关爱,正常的情感需求和物质要求得不到满足,感觉不到自己在企业处于当家作主的地位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就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内部改革就失去了群众基础,企业发展和稳定就得不到保障,积极进取、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协调发展的和谐企业构建就无从谈起。要构造和谐企业,迫切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内部改革与和谐发展的关系,构造职工与企业共同的发展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兴旺和美的企业大家庭。
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满足职工民主管理需求,夯实和谐企业的管理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空前活跃,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希望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工作思路及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决议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所以要构建企业和谐,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管理层与职工之间的高度信任与各个层面的有效沟通、互动交流。在建立沟通机制的过程中,要实施三维立体沟通模式,一是要建立管理层与职工的日常沟通机制,使职工可以畅所欲言,管理层可以释疑解惑,共同探讨企业发展问题、日常管理问题及职工个人发展问题、生活学习问题,对职工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及时研究解决,从而使职工真正感受到来自管理层对他们的尊重,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奉献热情,形成凝聚团队的巨大动力。二是建立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机制。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沟通,提升组织执行力,特别是提高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质量的整体能力。三是建立职工之间的相互沟通机制。
三、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员的流动和退出渠道,满足职工队伍新陈代谢的需要,构建企业和谐的用工氛围。长期固定从事某一工作的人,不论他原来多么富有创造性,都将逐渐丧失对工作的热情,并影响到企业效率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发挥,这种现象称为疲顿倾向。要构筑和谐的用工氛围,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积极开展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全面形成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二是要加强人员的内部流动。没有职工的流动,企业只会是一潭死水,只有人员的流动才能为企业带来活力和朝气,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市场、内部招聘网、开展岗位交流等形式,来推动职工的合理和正常流动。三是要建立完善人才引进,离岗退养、内部待岗、职工离职等一系列人员的引进和退出机制,摆脱长期困扰企业“想进的人进不来,该出的人出不去,要走的人走不了”的机制障碍。四是要建立与人才选任通道相匹配的退出通道。干部达到退出年龄要正常退出,考察不称职、考核末位、完不成绩效考核目标要提前退出,要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与时俱进、“不进则退、不进则下、不进则出”的氛围,使职工自加压力,自觉提高素质,增强企业活力。
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满足职工精神理想需求,构筑和谐企业的文化基础。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没有科技和人才,一打就倒;而如果没有精神和文化,则不打自倒。共同的价值观,能够使不同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企业文化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力保障的同时,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影响因素。对一个和谐的企业而言,必须树立全体职工认同的价值观,明确在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目标、企业精神、职业道德,让职工看到努力的方向,才能使职工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向心力,激发职工爱岗敬业、奋发上进的工作热情,使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得以发挥。
关键词:立足“三早”;构建和谐企业;激发职工爱岗敬业;奋发上进
人是企业的核心,构建和谐企业,首先要求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近年来,在经历了企业上市和流程重组,现在又面临战略转型的不断变革中,企业组织架构、内部权利、利益分配出现了较大调整与变化,职工固有的思维模式、行为定式正在打破。自身利益的变化必然引发思想情绪的波动,职工与企业之间出现了一些非良性的因素,对和谐企业的构建产生了不利影响。“家和万事兴”,企业只有实现内部和谐,形成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才能进一步优化生产经营关系,激发劳动者活力,最终解放生产力,保持企业基业长青。
一、 职工思想动态中影响和谐企业构建的因素
目前职工总的思想状况是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职工普遍高度关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企业的收入与效益。95%的职工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但也存在一些思想上的顾虑和偏差,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引导和扭转,将会影响到企业到内部稳定和健康发展,影响和谐企业的构建。
(一)、改革过程中的利益调整,部分职工心理失衡,工作积极性不高。任何改革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为代价的。而对于改革,职工常常抱有良好愿望和乐观情绪去满怀信心的期待,这种期待的心理导致职工对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尤其是所需付出的代价缺乏事前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一旦改革的结果与期待的结果不相符时,就会产生思想上的波动与情绪上的失望。
(二)、无法适应快速变革,部分职工情绪上悲观失望,工作热情不高。一部分职工在快速的变化和全方位的变革中无法跟上节奏,这些职工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模式,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技能,一旦发生调整,就觉到这些变化太大了,太快了,感觉危机四伏,变得无可适从,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知识储备产生怀疑。
(三)、职业发展空间不足,部分职工惰性滋生,工作进取心不足。尽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内部加快了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但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是普通职工,一部分人因此而产生了“混”的思想,不思进取,知识老化,技能退化。另一方面,在用工体制上也存在不尽合理的因素,比如一个职工在某一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岗位的单一性和重复性使他们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特长和才华,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一个凝固的空间里工作,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希望,日长月久,就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和学习的热情。
(四)、契约关系松散,劳务工企业归属感不强。目前劳务工在企业所占比例较高,在有的基层单位已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这部分职工,都是从事一线工作或体力劳动,他们工资较低,生活也较艰辛,在心理意义上属于“边缘人员”,和正式职工存在差别,他们的要求往往是企业一视同仁,能与正式工一样享受待遇。这些职工有吃苦耐劳的优点,但一旦不如意或是发现待遇高的单位,便会立马跳槽走人,给企业的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
二、 立足“三早”,分析掌握职工思想动态
“三早”工作法就是:
(一)、职工的困难早知道。在建立职工全员信息记录的基础上,依据职工个人素质能力分排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并分别建立特殊档案,日常工作中对重点职工多关心多注意,随时了解和发现职工的现实困难,提早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及时做工作。
由于职工在思想、性格、爱好、经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思想认识问题就会呈多样性、多变性的复杂性。对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熟视无睹,任其发展,有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及时发现的硬功夫就在一个“快”字上。职工思想认识问题复杂多变,形式、程度也各不相同。要做到及时发现思想认识问题,就必须善于摸清和掌握影响职工思想认识的各种因素。从目前职工的思想现状分析,容易引起思想认识问题的客观因素有来自社会方面、企业方面的,也有来自家庭方面和个人方面的。我队一名职工在工作中不积极主动,做事拖沓,闹情绪、撂挑子,班长多次做思想工作都无济于事。我们了解情况后,觉得事出有因,立即与基层支部书记一起上门家访,从家人了解到该同志患有慢性疾病,一时难已治愈,自己感到既耗钱人又受罪,所以工作上有畏难情绪。得知详情后,我们一方面耐心细致做与其做思想工作,一方面也根据他的身体情况调整了他的岗位,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经过做一系列的工作,这位职工态度有了较大转变,日常的工作也做得比较认真,人也变得开朗。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与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相结合。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就要求我们要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通过望、闻、听、问,不仅要掌握八小时以内职工的各种情况,还要扩展到八小时以外。既要了解职工上班想什么、干什么,又要了解职工下班后想什么、做什么、需求什么,树立为职工服务意识。在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中要“富有爱心、坚持耐心”,把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作为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并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讲道理,又办了实事,再讲道理,使职工感到温暖,受到教育。
(二)、职工的情绪早发现。建立自班组到支部的信息反馈员,利用观察法、谈心法、调查法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和反馈职工的异样情绪变化,及时靠上去做工作。
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的工作。是通过关心人,尊重人,讲道理,建立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可以通过组织学习活动,谈心家访,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发挥班组骨干的表率作用。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与工作对象实现很好的沟通,必须坚守诚信意识。一是用真情,二是说真话,三是求真理,四是办实事,五是办好事。六是做到“五常”,即“常想权力之道、常思贪欲之祸、常培律已之品、常修为官之德、常怀爱民之心”。
当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工作对象的工作情况不熟悉,不知工作如何更好的沟通时,邀请与工作对象经历类似的先进同行,现场来做工作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志趣相投的两者促膝畅谈,用典型的现场感召力来感化思想政治工作者。然后再与其进一步的讲道理,让工作对象对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现在职工对讲道理有三烦:一烦“伪”——违背客观事实、欺瞒哄骗的伪道理;二烦“空”——脱离现实、照本宣科、无实际意义的空道理;三烦“玄”——故弄玄虚、华而不实、艰涩难懂的玄道理。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沟通时一定要贴近工作对象的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实际,注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确保所讲道理具有可操作性,使人听了感到解渴、管用。用语要通俗、朴实、生动、深入浅出,确保所讲道理具有可接受性,使人听了感到亲切、易懂、易记。同时,说错了话要勇于承认和纠正,这本身也是真诚的一种表现。
(三)、职工的“问题”早解决。通过调查了解到的职工困难、问题,提早想办法,主动去帮助解决,尽量在矛盾还未形成或还未激化时处理解决好,事半功倍。
准确把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在“准”字上下功夫。把握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必须搞好调查研究,只有调查研究充分,思想问题才能确实弄清。确实弄清思想问题,要调查知情人和当事人、历史和现状、反面和正面、局部和整体、自身和周围、主观原因和客观因素等,全面了解情况。然后,通过认真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正确解决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注意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二是表扬与批评的关系。思想教育要以表扬为主,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是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五是言教与身教的关系。班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抓好言教,更要搞好身教,以身作则,模范带头,用人格的力量感染、教育和鼓舞职工。
分清是非和耐心等待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在有些情境中要抹稀泥,在有些情况下要分清是非。即使把是非分清了,还需要给人以转变态度的机会。思想问题属于职工内部矛盾,不能着急,只能耐心等待,要有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耐心和宽容精神来与工作对象进行沟通,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成果才最牢靠。
有人说,一个企业,如果带走他的职工,留下设备,过不了多久,那里只能是杂草一片;如果带走设备,留下职工,过不了多久,那里将是另一个生机勃勃的新企业。职工就是企业的一切。当职工得不到理解、尊重和关爱,正常的情感需求和物质要求得不到满足,感觉不到自己在企业处于当家作主的地位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就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内部改革就失去了群众基础,企业发展和稳定就得不到保障,积极进取、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协调发展的和谐企业构建就无从谈起。要构造和谐企业,迫切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内部改革与和谐发展的关系,构造职工与企业共同的发展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兴旺和美的企业大家庭。
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满足职工民主管理需求,夯实和谐企业的管理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空前活跃,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希望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工作思路及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决议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所以要构建企业和谐,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管理层与职工之间的高度信任与各个层面的有效沟通、互动交流。在建立沟通机制的过程中,要实施三维立体沟通模式,一是要建立管理层与职工的日常沟通机制,使职工可以畅所欲言,管理层可以释疑解惑,共同探讨企业发展问题、日常管理问题及职工个人发展问题、生活学习问题,对职工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及时研究解决,从而使职工真正感受到来自管理层对他们的尊重,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奉献热情,形成凝聚团队的巨大动力。二是建立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机制。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沟通,提升组织执行力,特别是提高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质量的整体能力。三是建立职工之间的相互沟通机制。
三、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员的流动和退出渠道,满足职工队伍新陈代谢的需要,构建企业和谐的用工氛围。长期固定从事某一工作的人,不论他原来多么富有创造性,都将逐渐丧失对工作的热情,并影响到企业效率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发挥,这种现象称为疲顿倾向。要构筑和谐的用工氛围,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积极开展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全面形成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二是要加强人员的内部流动。没有职工的流动,企业只会是一潭死水,只有人员的流动才能为企业带来活力和朝气,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市场、内部招聘网、开展岗位交流等形式,来推动职工的合理和正常流动。三是要建立完善人才引进,离岗退养、内部待岗、职工离职等一系列人员的引进和退出机制,摆脱长期困扰企业“想进的人进不来,该出的人出不去,要走的人走不了”的机制障碍。四是要建立与人才选任通道相匹配的退出通道。干部达到退出年龄要正常退出,考察不称职、考核末位、完不成绩效考核目标要提前退出,要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与时俱进、“不进则退、不进则下、不进则出”的氛围,使职工自加压力,自觉提高素质,增强企业活力。
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满足职工精神理想需求,构筑和谐企业的文化基础。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没有科技和人才,一打就倒;而如果没有精神和文化,则不打自倒。共同的价值观,能够使不同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企业文化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力保障的同时,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影响因素。对一个和谐的企业而言,必须树立全体职工认同的价值观,明确在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目标、企业精神、职业道德,让职工看到努力的方向,才能使职工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向心力,激发职工爱岗敬业、奋发上进的工作热情,使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得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