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地提高,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地进步,小学科学课程的要求又上了一个台阶,科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让学生通过对科学教学知识的学习,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第二,注重加强学生创新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科学的课程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是学生创新的拐杖。现在科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还有很大的纰漏,成为了学生提高创新与思维能力的绊脚石。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思维
引言
在如今科技创新的环境下,单单凭着一张学历的文凭,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了,社会不仅需要知识丰富的人才,而是有技能有创新的人才。恰巧,小学科学就是学生科学启蒙的敲门砖,对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师,更应该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创新为平台,来开发大脑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
1.1忽略了小学科学教学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有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是没有转变过来,这就导致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偏差,导致了科学教学的效率不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小学科学在整个教学课程中占得比重不大,一周只有短短的几节课,学生接触到的科学的知识不多,自己学到的知识不能够在生活中有效的运用;另一方面,小学科学的课程没有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是由其它课的老师担任,缺少了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大降低了科学教学的效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把书本上科学知识交给学生,不能活学活用,使得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系建立不起来。
1.2缺乏科学教学的技能
小学科学的课程一直是非重点课程,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被忽略了,没有像其它的课程一样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也没有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科学性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科学教学的效率得不到发展,学生创新的能力缺失,学生学习科学的效率较低,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导致了学生在思维和创新的道路比较坎坷。
2.解决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不足的方法
2.1加强科学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观念,重视科学教育
要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率,首先教师一定要认清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把科学教育这门课程当成重点课程;其次,教师要在平常教学中注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这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转变教学的观念和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同时,要让学生家长认识到科学教学的意义和给孩子带来的好处。最后,科学教师也应该多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尽可能的帮助学生不仅仅学到科学知识,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创新和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2.2设计趣味性的场景,吸引学生创新的欲望
要想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就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只有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他们才会自觉地去书本中研究和学生探讨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当然,身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更应该灵活地运用教学知识,设计出不同的情景,从多方面提出不同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问题探讨中,在问题的推动下,让学生去研究和探討。教师还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提取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全方面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中学到科学知识,有效地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例如,在《磁铁的力量》这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讲这节课前,把两块磁铁拿到讲台上,为后面课程的学习埋下伏笔,引起学生的疑问。磁铁怎么会吸引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在这样的疑惑之下,教师引出磁铁相互吸引的原理和规律。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在《摩擦力》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让每一个学生在家里拿一个气球,然后把气球吹大,在自己的衣服上进行摩擦,之后把手松开,气球没有从衣服上掉落下,这个简单的实验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就可以引入这节课学的摩擦力的知识点,让学生从实验中掌握科学知识,设计一些简单的情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结语
在如今发展速度之快的环境下,越来越提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小学科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更应该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为学生多播放一些实验的视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活动,让自己融入科学课程中来。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引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尹君.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1,(1):12.
[2]仲晓花.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8(4):132-13.
[3]黎四清.在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2019,(34):142.
[4]邵俊蕾.起·承·转·合: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26):201.
[5]周敏.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科教导刊,2019,(2):125-126.
龙泉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323700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思维
引言
在如今科技创新的环境下,单单凭着一张学历的文凭,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了,社会不仅需要知识丰富的人才,而是有技能有创新的人才。恰巧,小学科学就是学生科学启蒙的敲门砖,对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师,更应该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创新为平台,来开发大脑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
1.1忽略了小学科学教学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有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是没有转变过来,这就导致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偏差,导致了科学教学的效率不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小学科学在整个教学课程中占得比重不大,一周只有短短的几节课,学生接触到的科学的知识不多,自己学到的知识不能够在生活中有效的运用;另一方面,小学科学的课程没有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是由其它课的老师担任,缺少了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大降低了科学教学的效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把书本上科学知识交给学生,不能活学活用,使得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系建立不起来。
1.2缺乏科学教学的技能
小学科学的课程一直是非重点课程,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被忽略了,没有像其它的课程一样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也没有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科学性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科学教学的效率得不到发展,学生创新的能力缺失,学生学习科学的效率较低,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导致了学生在思维和创新的道路比较坎坷。
2.解决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不足的方法
2.1加强科学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观念,重视科学教育
要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率,首先教师一定要认清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把科学教育这门课程当成重点课程;其次,教师要在平常教学中注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这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转变教学的观念和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同时,要让学生家长认识到科学教学的意义和给孩子带来的好处。最后,科学教师也应该多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尽可能的帮助学生不仅仅学到科学知识,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创新和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2.2设计趣味性的场景,吸引学生创新的欲望
要想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就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只有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他们才会自觉地去书本中研究和学生探讨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当然,身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更应该灵活地运用教学知识,设计出不同的情景,从多方面提出不同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问题探讨中,在问题的推动下,让学生去研究和探討。教师还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提取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全方面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中学到科学知识,有效地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例如,在《磁铁的力量》这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讲这节课前,把两块磁铁拿到讲台上,为后面课程的学习埋下伏笔,引起学生的疑问。磁铁怎么会吸引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在这样的疑惑之下,教师引出磁铁相互吸引的原理和规律。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在《摩擦力》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让每一个学生在家里拿一个气球,然后把气球吹大,在自己的衣服上进行摩擦,之后把手松开,气球没有从衣服上掉落下,这个简单的实验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就可以引入这节课学的摩擦力的知识点,让学生从实验中掌握科学知识,设计一些简单的情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结语
在如今发展速度之快的环境下,越来越提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小学科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更应该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为学生多播放一些实验的视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活动,让自己融入科学课程中来。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引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尹君.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1,(1):12.
[2]仲晓花.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8(4):132-13.
[3]黎四清.在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2019,(34):142.
[4]邵俊蕾.起·承·转·合: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26):201.
[5]周敏.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科教导刊,2019,(2):125-126.
龙泉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3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