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钱庄将合法化。未来两三个月内,合法、规范的民间小额贷款业务将在温州这个资本大市正式登台。
日前,有消息称,从7月份开始,浙江将逐步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试点期每个县可设一家,此项措施有利于更好地利用约6000亿的民间资金、防范地下金融风险,这为正在面临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开了便利之门。
“浙江每个市县将在近期出现一至二家小额贷款公司。”一位知情人士日前透露。据其透露,为了更好的规范和引导民间资本,从今年7月开始,浙江将逐步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首批小额贷款公司经审核、依法注册登记后,将于9月初正式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试点期间,原则上在每个县(市、区)设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列入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杭州市、温州市、嘉兴市、台州市可增加5家试点名额,义乌市可增加1家试点名额。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要从管理规范、信用优良、实力雄厚的当地民营骨干企业中选择,要求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2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连续三年盈利且利润总额在1500万元(欠发达县域600万元)以上。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设立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不得低于5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2000万元);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不得低于8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3000万元)。试点期间,注册资本的上限为2亿元(欠发达县域为1亿元)。据了解,在民资发达的温州地区,基本都是执行上限标准。
据介绍,小额贷款公司并不意味着高利贷和放任自流。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不得超过有关部门规定的上限,下限为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 与此同时,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内外部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并且坚持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发放贷款。
民资规模上万亿
温州人有多少钱一直是个众所纷纭的未知数,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会长周德文介绍说:“可以用这几个数据来说明温州资金整体的规模,在民间的老百姓手里的民间流动资本大致有6000亿元的人民币,温州估计投资在房地产上的资本就达到了2000多亿,光在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就几乎达到1000个亿的民间资本。”
而记者从温州金融办了解的数据显示,2007年温州流动性资本超过3000亿元,每年约以14%的速度递增。按照温州这个基数计算,加上杭州、宁波、台州、金华等几个城市,浙江省几个主要城市的流动性资本肯定超过1万亿元。
周德文说,温州人很善于抱团,温州的资本也是分散的,但是温州形成一个非常灵活的一种民间的机制,它可以小资本,大积聚,可以在迅速之间围绕着利润,围绕着投资的商机,迅速地积聚起来。“我们温州人到了哪个地方,它都组建自己的商会,商会就是一个资本积聚的一个核心,一个组织者,那么哪有好的项目,商会一发号召,马上资本积聚,共同去投资,共同去创造利润。”
然而,这样的民间投资也并不是所向披靡,无所不能,巨大的金融风险一直是笼罩在温州资本头上的一道阴影。“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地下金融的方式出现,尽管操作灵活、利息高,但是获取贷款的门槛低,又缺乏信用体系管理、抵押担保等种种保险机制,一旦市场发生大幅波动就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对银行体系造成一定的冲击。”
记者了解到,目前,根据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浙江省内各县市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推广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事实上,今年5月中国银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后,浙江的商人便开始行动起来,“做好成立的一切准备。”一位温州担保公司负责人表示。一位浙江地下金融市场的“资深从业者”表示,这是浙江省有史以来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对“地下金融”的收编行动。
锁定民营骨干企业
记者了解到,2001年温州曾开出第一家担保公司,至今温州市注册的各类担保公司已达240多家,数量高居全国之首。
“现在很多温州企业在行动,从5月到现在,许多担保公司都到我这里咨询过。”周德文称,这些担保公司都想借机转成小额贷款公司,现在是一个好的契机。
据浙江省政府刚出台的规划,在试点期间,原则上在每个县(市、区)设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以温州为例,乐清、瑞安、鹿城、瓯海、龙湾、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洞头只能各成立一家担保公司,申报方式也是通过各县市向上报,所在市初审后,可以直接上报省政府金融办核准。
温州市政府一位官员透露,温州有11个名额,但省里考虑到温州的特殊性,另外增加了5个名额。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杭州市、嘉兴市、台州市,同样也可以增加5家试点名额,义乌可以增加1家试点名额。
此前的7月5日,绍兴专门召开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会议,会上对绍兴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将在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越城区各设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7月11日,宁波市市长毛光烈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上 ,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今后五年宁波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颇引人注意。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要从管理规范、信用优良、实力雄厚的当地民营骨干企业中选择,要求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2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连续三年赢利且利润总额在1500万元(欠发达县域600万元)以上。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的持股比例不超过20%,其余单个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0%,但不得低于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0.5%。试点期间,注册资本的上限为2亿元(欠发达县域为1亿元)。对于切实服务小企业和“三农”、规范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1年后允许增资扩股。
注册资金门槛抬高
想喝“头啖汤”的浙商有很多。“担保业首先想转型,还有许多民营企业也想进入这个行业。”周德文表示,对温州首批开放11家小额贷款公司是远远不够的,就算再增加5家,也还是“僧多粥少”。
浙江省决定,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设立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不得低于5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2000万元);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不得低于8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3000万元)。
在温州,“试点的时候,小额贷款公司原则上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也可以为有限责任公司。”知情人士透露,乐清、瑞安、鹿城、瓯海、龙湾五个市(区)注册资金是2亿元,其他地区注册资金是1亿元,“主要是温州的民间资本太雄厚了,如果不抬高门槛的话,申报的企业会更多。”
这个行业有多火爆?看看浙江各地的都市类报纸就能够大致有一个印象,很多报纸每天都有接近两个版面的“金融担保公司”关于“贷款”业务的广告。
不仅如此,在温州,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要求全部为实收货币资本,由发起人、其他出资人一次性缴纳,“5月份出台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规定资金来源可以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在温州,如果这个也放开,将会出现更多的企业涌入。
利率设定上限
小额贷款公司并不意味着高利贷和放任自流。银监会强调,贷款利率不得超过有关部门规定的上限,下限为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
“如果执行得好的话,浙江将在明年多一大批小额贷款公司。”知情人士透露,明年1月视实际情况逐步加大在全省的推广力度。
有研究者认为,这意味着形势逼迫促使这项工作必须快马加鞭。一方面,目前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条面临断裂风险;另一方面,热钱又成为挥之不去的难题。“因此,尽快取得经验,加大推广力度,可能是用好这个政策的多赢举措。”
据记者了解,这次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内外部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并且坚持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发放贷款,70%资金应发放给贷款余额不超过50万元的小额借款人,其余30%资金的单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金的5%。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其股东发放贷款。
“打个比方,拥有1亿元自有资金的公司,其中7000万元可以用来贷给不超过50万元上限的小额借款人,其他3000万元可以贷给不超过500万元的单户贷款人。”方培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少温州当地的担保公司表示,最近已经在向有关部门递交申请,争取吃到“第一只螃蟹”。“但竞争太激烈了,温州只有10多个名额。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
日前,有消息称,从7月份开始,浙江将逐步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试点期每个县可设一家,此项措施有利于更好地利用约6000亿的民间资金、防范地下金融风险,这为正在面临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开了便利之门。
“浙江每个市县将在近期出现一至二家小额贷款公司。”一位知情人士日前透露。据其透露,为了更好的规范和引导民间资本,从今年7月开始,浙江将逐步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首批小额贷款公司经审核、依法注册登记后,将于9月初正式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试点期间,原则上在每个县(市、区)设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列入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杭州市、温州市、嘉兴市、台州市可增加5家试点名额,义乌市可增加1家试点名额。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要从管理规范、信用优良、实力雄厚的当地民营骨干企业中选择,要求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2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连续三年盈利且利润总额在1500万元(欠发达县域600万元)以上。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设立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不得低于5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2000万元);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不得低于8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3000万元)。试点期间,注册资本的上限为2亿元(欠发达县域为1亿元)。据了解,在民资发达的温州地区,基本都是执行上限标准。
据介绍,小额贷款公司并不意味着高利贷和放任自流。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不得超过有关部门规定的上限,下限为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 与此同时,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内外部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并且坚持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发放贷款。
民资规模上万亿
温州人有多少钱一直是个众所纷纭的未知数,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会长周德文介绍说:“可以用这几个数据来说明温州资金整体的规模,在民间的老百姓手里的民间流动资本大致有6000亿元的人民币,温州估计投资在房地产上的资本就达到了2000多亿,光在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就几乎达到1000个亿的民间资本。”
而记者从温州金融办了解的数据显示,2007年温州流动性资本超过3000亿元,每年约以14%的速度递增。按照温州这个基数计算,加上杭州、宁波、台州、金华等几个城市,浙江省几个主要城市的流动性资本肯定超过1万亿元。
周德文说,温州人很善于抱团,温州的资本也是分散的,但是温州形成一个非常灵活的一种民间的机制,它可以小资本,大积聚,可以在迅速之间围绕着利润,围绕着投资的商机,迅速地积聚起来。“我们温州人到了哪个地方,它都组建自己的商会,商会就是一个资本积聚的一个核心,一个组织者,那么哪有好的项目,商会一发号召,马上资本积聚,共同去投资,共同去创造利润。”
然而,这样的民间投资也并不是所向披靡,无所不能,巨大的金融风险一直是笼罩在温州资本头上的一道阴影。“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地下金融的方式出现,尽管操作灵活、利息高,但是获取贷款的门槛低,又缺乏信用体系管理、抵押担保等种种保险机制,一旦市场发生大幅波动就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对银行体系造成一定的冲击。”
记者了解到,目前,根据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浙江省内各县市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推广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事实上,今年5月中国银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后,浙江的商人便开始行动起来,“做好成立的一切准备。”一位温州担保公司负责人表示。一位浙江地下金融市场的“资深从业者”表示,这是浙江省有史以来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对“地下金融”的收编行动。
锁定民营骨干企业
记者了解到,2001年温州曾开出第一家担保公司,至今温州市注册的各类担保公司已达240多家,数量高居全国之首。
“现在很多温州企业在行动,从5月到现在,许多担保公司都到我这里咨询过。”周德文称,这些担保公司都想借机转成小额贷款公司,现在是一个好的契机。
据浙江省政府刚出台的规划,在试点期间,原则上在每个县(市、区)设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以温州为例,乐清、瑞安、鹿城、瓯海、龙湾、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洞头只能各成立一家担保公司,申报方式也是通过各县市向上报,所在市初审后,可以直接上报省政府金融办核准。
温州市政府一位官员透露,温州有11个名额,但省里考虑到温州的特殊性,另外增加了5个名额。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杭州市、嘉兴市、台州市,同样也可以增加5家试点名额,义乌可以增加1家试点名额。
此前的7月5日,绍兴专门召开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会议,会上对绍兴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将在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越城区各设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7月11日,宁波市市长毛光烈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上 ,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今后五年宁波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颇引人注意。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要从管理规范、信用优良、实力雄厚的当地民营骨干企业中选择,要求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2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连续三年赢利且利润总额在1500万元(欠发达县域600万元)以上。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的持股比例不超过20%,其余单个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0%,但不得低于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0.5%。试点期间,注册资本的上限为2亿元(欠发达县域为1亿元)。对于切实服务小企业和“三农”、规范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1年后允许增资扩股。
注册资金门槛抬高
想喝“头啖汤”的浙商有很多。“担保业首先想转型,还有许多民营企业也想进入这个行业。”周德文表示,对温州首批开放11家小额贷款公司是远远不够的,就算再增加5家,也还是“僧多粥少”。
浙江省决定,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设立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不得低于5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2000万元);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不得低于8000万元(欠发达县域不低于3000万元)。
在温州,“试点的时候,小额贷款公司原则上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也可以为有限责任公司。”知情人士透露,乐清、瑞安、鹿城、瓯海、龙湾五个市(区)注册资金是2亿元,其他地区注册资金是1亿元,“主要是温州的民间资本太雄厚了,如果不抬高门槛的话,申报的企业会更多。”
这个行业有多火爆?看看浙江各地的都市类报纸就能够大致有一个印象,很多报纸每天都有接近两个版面的“金融担保公司”关于“贷款”业务的广告。
不仅如此,在温州,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要求全部为实收货币资本,由发起人、其他出资人一次性缴纳,“5月份出台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规定资金来源可以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在温州,如果这个也放开,将会出现更多的企业涌入。
利率设定上限
小额贷款公司并不意味着高利贷和放任自流。银监会强调,贷款利率不得超过有关部门规定的上限,下限为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
“如果执行得好的话,浙江将在明年多一大批小额贷款公司。”知情人士透露,明年1月视实际情况逐步加大在全省的推广力度。
有研究者认为,这意味着形势逼迫促使这项工作必须快马加鞭。一方面,目前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条面临断裂风险;另一方面,热钱又成为挥之不去的难题。“因此,尽快取得经验,加大推广力度,可能是用好这个政策的多赢举措。”
据记者了解,这次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内外部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并且坚持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发放贷款,70%资金应发放给贷款余额不超过50万元的小额借款人,其余30%资金的单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金的5%。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其股东发放贷款。
“打个比方,拥有1亿元自有资金的公司,其中7000万元可以用来贷给不超过50万元上限的小额借款人,其他3000万元可以贷给不超过500万元的单户贷款人。”方培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少温州当地的担保公司表示,最近已经在向有关部门递交申请,争取吃到“第一只螃蟹”。“但竞争太激烈了,温州只有10多个名额。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