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个地区和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但云南省诸如文山州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还存在着不少困难。本文试图对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困境及解决策略进行探讨,并用以指导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丘北中学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
关键词: 校本课程;背景;问题与对策
一、文山州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文山州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只有较少的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探索,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实践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各级各类学校对小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其次,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整合学校资源和特色而进行的课程探索。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文山州校本课程中基本展现了文山州的少数民族特色,但是对于本校特色的整合较为薄弱,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校切合本校实际,以我校的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模式为指导,以满足我校师生的学习要求为目标,对丘北县本土文化做了大量的调查,并且充分考虑我校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融入我校自己的教育思想,对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初步的探索。
二、以文山州丘北县为例——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立足于当地的实际生活,传承民族特色的东西,彰显本地区少数民族的独特。我校本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在于让学生在了解本地区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能融入对语文学科及其本地区文化的热爱。本次校本课程开发是我校的初次校本课程开发探索,面临的困境分析如下:
1、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及其社会各界对校本课程的了解较少,从思想观念上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意义理解不够深入,给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带来了一些阻力。
2、丘北县一直按照国家统一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各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基本处于空白状况,在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基本无成功先例可学习。从校本教材的编写到后期校本的授课、评价等,我校都只能学习昆明等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
3、偏向单一的研究,缺乏课程的整合性,视觉单一化。文山州的校本课程研究对本土文化与课程资源的整合性不够强,校本课程与诸多课程是分离的,我校试图整合校本课程资源并结合语文教学。
4、师资队伍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不够深入。我校高中部教师90%是来自丘北县外,这就导致对丘北县的本土文化了解不够透彻,对丘北县本土文化的研究和了解就只能借助田野调查和查阅大量文献,给校本教材的编写带来了较大的阻力。其次,我校高中部教师95%以上毕业于师范类院校,缺乏专业的课程研究人员和课程评估人员,这给我校校本课程的授课、评价及其后期教材的修订带来了困难。
5、学生的民族差异和文化差异要求教材编写既然尊重学生的文化多元性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独特性。据统计,我校学生涵盖了壮族、苗族、彝族、瑶族等民族,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何编写出内容切合本地民族特色、彰显丘北文化的多元性,又体现语文人文素养的教材对我校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三、以文山州丘北县为例——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分析
1、校本课程与丘北地方历史文化相结合
丘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彝族“花脸节”、僰人“跳乐”、壮族“三月三”、苗族“踩花山”等都可以融入到校本课程中,在了解地区民俗文化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校本课程与丘北经济发展结合
丘北县普者黑旅游景区是丘北县重要的旅游景点,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加入丘北的经济产业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成立本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整合本校教师资源,形成本校校本课程开发团队。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各个部门形成机构,保证资料的收集以及教材的编写分工合理,语文教师在整合课程资源的同时从国家、地方已经成功开发的课程中汲取经验,投入语文的学科素养,在教材的编写中融入丘北县的地方特色。
4、发挥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
课程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我校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同样离不开社会团体的支持,课程开发不仅仅是每个老师参与到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过程中,更需要发挥家长、学生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发挥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只有建立一個良性的团体,才能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5、有效利用校内优秀资源和校外成功案例
课程的实践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学生是校本课程的学习者,也是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具有许多优点,且多数少数民族学生能够说好本民族语言,基础课程的掌握也非常扎实。所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作用,结合学生的阅历、阅读体验、家庭文化氛围、语言表达的特点等方面借鉴和学习省内外优秀实践经验,努力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利用好我校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信息网络等。
6、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给教学带来光活泼、更有趣的形式。我校在本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利用本校的有利资源开发学生校本课程学习软件,整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了解地方特色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其次,利用我校的网络平台建立我校校本课程数据库,由点到面进行资源的整合并根据学生和学校需求调整侧重点,补充新知识。
7、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开发完成以后,校本科的授课、学生的反馈、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估等都有利于我校后期校本教材的修订和课程的改革。针对课程的评估,我校应该聘请专业的课程开发人员指导,对我校的校本课程体系、校本教材、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反馈建立一整套合理的评估系统,利用网络平台整合数据,为后期校本课程革新打牢基础。
结语: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但我校以丘北文化为依托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发展前景。本文旨在探寻我校校本资源开发之路的基础上对文山壮族苗族治治州这样的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崔允濞,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
[2] 张如静,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研发现状与对策思考,《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第5期
[3] 欧群惠,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批判分析
[4] 廖哲,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期刊论文》,2004(08)
关键词: 校本课程;背景;问题与对策
一、文山州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文山州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只有较少的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探索,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实践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各级各类学校对小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其次,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整合学校资源和特色而进行的课程探索。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文山州校本课程中基本展现了文山州的少数民族特色,但是对于本校特色的整合较为薄弱,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校切合本校实际,以我校的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模式为指导,以满足我校师生的学习要求为目标,对丘北县本土文化做了大量的调查,并且充分考虑我校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融入我校自己的教育思想,对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初步的探索。
二、以文山州丘北县为例——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立足于当地的实际生活,传承民族特色的东西,彰显本地区少数民族的独特。我校本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在于让学生在了解本地区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能融入对语文学科及其本地区文化的热爱。本次校本课程开发是我校的初次校本课程开发探索,面临的困境分析如下:
1、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及其社会各界对校本课程的了解较少,从思想观念上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意义理解不够深入,给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带来了一些阻力。
2、丘北县一直按照国家统一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各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基本处于空白状况,在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基本无成功先例可学习。从校本教材的编写到后期校本的授课、评价等,我校都只能学习昆明等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
3、偏向单一的研究,缺乏课程的整合性,视觉单一化。文山州的校本课程研究对本土文化与课程资源的整合性不够强,校本课程与诸多课程是分离的,我校试图整合校本课程资源并结合语文教学。
4、师资队伍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不够深入。我校高中部教师90%是来自丘北县外,这就导致对丘北县的本土文化了解不够透彻,对丘北县本土文化的研究和了解就只能借助田野调查和查阅大量文献,给校本教材的编写带来了较大的阻力。其次,我校高中部教师95%以上毕业于师范类院校,缺乏专业的课程研究人员和课程评估人员,这给我校校本课程的授课、评价及其后期教材的修订带来了困难。
5、学生的民族差异和文化差异要求教材编写既然尊重学生的文化多元性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独特性。据统计,我校学生涵盖了壮族、苗族、彝族、瑶族等民族,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何编写出内容切合本地民族特色、彰显丘北文化的多元性,又体现语文人文素养的教材对我校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三、以文山州丘北县为例——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分析
1、校本课程与丘北地方历史文化相结合
丘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彝族“花脸节”、僰人“跳乐”、壮族“三月三”、苗族“踩花山”等都可以融入到校本课程中,在了解地区民俗文化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校本课程与丘北经济发展结合
丘北县普者黑旅游景区是丘北县重要的旅游景点,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加入丘北的经济产业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成立本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整合本校教师资源,形成本校校本课程开发团队。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各个部门形成机构,保证资料的收集以及教材的编写分工合理,语文教师在整合课程资源的同时从国家、地方已经成功开发的课程中汲取经验,投入语文的学科素养,在教材的编写中融入丘北县的地方特色。
4、发挥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
课程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我校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同样离不开社会团体的支持,课程开发不仅仅是每个老师参与到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过程中,更需要发挥家长、学生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发挥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只有建立一個良性的团体,才能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5、有效利用校内优秀资源和校外成功案例
课程的实践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学生是校本课程的学习者,也是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具有许多优点,且多数少数民族学生能够说好本民族语言,基础课程的掌握也非常扎实。所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作用,结合学生的阅历、阅读体验、家庭文化氛围、语言表达的特点等方面借鉴和学习省内外优秀实践经验,努力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利用好我校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信息网络等。
6、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给教学带来光活泼、更有趣的形式。我校在本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利用本校的有利资源开发学生校本课程学习软件,整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了解地方特色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其次,利用我校的网络平台建立我校校本课程数据库,由点到面进行资源的整合并根据学生和学校需求调整侧重点,补充新知识。
7、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开发完成以后,校本科的授课、学生的反馈、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估等都有利于我校后期校本教材的修订和课程的改革。针对课程的评估,我校应该聘请专业的课程开发人员指导,对我校的校本课程体系、校本教材、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反馈建立一整套合理的评估系统,利用网络平台整合数据,为后期校本课程革新打牢基础。
结语: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但我校以丘北文化为依托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发展前景。本文旨在探寻我校校本资源开发之路的基础上对文山壮族苗族治治州这样的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崔允濞,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
[2] 张如静,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研发现状与对策思考,《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第5期
[3] 欧群惠,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批判分析
[4] 廖哲,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期刊论文》,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