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激励性评价就是使被评价者产生向上的欲望和动力,并获得成功的一种评价手段,是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层层深入,评价发展迅速,教师的评价观念、使用的评价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评价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笔者在职高语文课堂上运用激励评价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 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而“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激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应在课堂中对学生采用随机的、激励性的评价,通过语言、情感和其他恰当的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情感
尊重学生的人格、权益,是对学生进行人本关爱的立足点。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尤其对于语文来说,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教师更不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吝惜给学生褒扬的词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尊重。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使学生爱思考、敢思考、会思考,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见,在课堂评价中尊重学生的独特表现,就是在尊重学生生命发展的独特性,就会主动去欣赏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更不会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这样才会真正去聆听每个学生的心声,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与不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发展,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那么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呢?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息息相关。评价学生万不可求全责备,要尊重其人格,有时需要适度模糊,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老师一句赞赏的话,一個欣赏的眼神,一个甜甜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激动许久,而无意中的一句批评和讥讽的目光又会让学生伤心不已。因此,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谨慎,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二、宽容学生的不足
赞科夫主张“对于后进生,更加需要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知道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得宽容学生的错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内在力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在作业本上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出现错误甚至是经常性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出错时投以宽容的微笑,这能给学生以莫大的鼓励,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让学习成为快乐的源泉。
如我在讲《荷塘月色》中“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一句时,我问:“同学们,光和影是视觉感官,为什么如同名曲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这时,班内很多学生都举手了,忽然,我发现一位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举手了,我非常高兴地让她发言,可是,这位学生站起来后由于紧张,语无伦次,声音还非常小。这时,我并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她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在随后的提问中,我多次通过目光暗示或鼓励她大胆发言,最后,在总结课文时,我问:“谁能谈谈你读完这篇文章后的感悟?”在我的鼓励下,这位学生终于站起来说:“从这篇文章中我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对黑暗现实生活的厌恶和憎恨。他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与‘白色恐怖’作斗争,而我生活在这么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中,更应该好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荷塘月色的美丽可以使人暂时忘记忧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拉进了我和作者的距离。”听她说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给她鼓起了掌。这位学生听到同学们的掌声,不好意思地笑了。看到她那高兴的神情,我心中感到从未有过的欣慰。试想,如果面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教师采取的不是宽容而是严厉地训斥,还会有这位学生的第二次发言和成功吗?
事实上,面对学生的失误或不足,有不少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了批评、训斥、轻视等有失冷静的不正确做法,对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新课程改革主张采取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同的评价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正确看待学生的失误和不足,即使有错误,也是个美丽的错误,不应该大动肝火,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在犯错中汲取教训,在犯错中学会不犯错,在犯错中长大,才会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宽容学生,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三、鼓励学生的闪观点
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础上,一般地说,评价以鼓励为主,这种鼓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鼓励,如某个学生题做得正确甚至很有独创性,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等,教师就可说:“某某学生答得很精彩,有见地”。一种是对“后进生”的鼓励,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不是简单的对知识进行“对”与“错”的判断,而是要挖掘问题背后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量给予学生鼓励,以适应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护学生求知的热情和自信。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再别康桥》一文时,一位平时成绩较差很少发言的学生举了手,于是我就让他读,他声音响亮的读了一段话,我及时给予了评价:“你很勇敢,能大胆的站起来读书,我们希望能经常听到你响亮的读书声。”我又叫了一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读了这一段话。我给他的评价是:“你的声音真好听,可以当播音员了,希望你继续努力。”课堂上教师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但回答问题的学生直接得到鼓励,而且其他学生也会跃跃欲试,这样的评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自己学习的状况,知道了自己努力的目标,也感受到了老师关怀后的温暖。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生转向优等生。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反馈中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就应给予肯定性的鼓励。这好比一颗断树,只要还有一根树脉未断,它就还有生存并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关键是能否用百倍的爱心去关心呵护它。
诸多名师也认为鼓励是教育的法宝,是最廉价的润滑剂。实践证明,鼓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当然,要使自己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准确而具体,生动而有效,决非一日之功。它虽然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教学积淀和文化底蕴。只有自己懂得多,看得远,想得深,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点化境界,才能使学生获得求知路上的“别有洞天”,才能在评价中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口。记住:激励性评价的基石是爱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崔峦《语文课程标准》问答.人民教育出版社
3.《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周卫勇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关键词】 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而“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激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应在课堂中对学生采用随机的、激励性的评价,通过语言、情感和其他恰当的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情感
尊重学生的人格、权益,是对学生进行人本关爱的立足点。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尤其对于语文来说,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教师更不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吝惜给学生褒扬的词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尊重。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使学生爱思考、敢思考、会思考,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见,在课堂评价中尊重学生的独特表现,就是在尊重学生生命发展的独特性,就会主动去欣赏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更不会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这样才会真正去聆听每个学生的心声,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与不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发展,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那么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呢?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息息相关。评价学生万不可求全责备,要尊重其人格,有时需要适度模糊,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老师一句赞赏的话,一個欣赏的眼神,一个甜甜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激动许久,而无意中的一句批评和讥讽的目光又会让学生伤心不已。因此,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谨慎,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二、宽容学生的不足
赞科夫主张“对于后进生,更加需要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知道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得宽容学生的错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内在力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在作业本上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出现错误甚至是经常性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出错时投以宽容的微笑,这能给学生以莫大的鼓励,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让学习成为快乐的源泉。
如我在讲《荷塘月色》中“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一句时,我问:“同学们,光和影是视觉感官,为什么如同名曲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这时,班内很多学生都举手了,忽然,我发现一位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举手了,我非常高兴地让她发言,可是,这位学生站起来后由于紧张,语无伦次,声音还非常小。这时,我并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她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在随后的提问中,我多次通过目光暗示或鼓励她大胆发言,最后,在总结课文时,我问:“谁能谈谈你读完这篇文章后的感悟?”在我的鼓励下,这位学生终于站起来说:“从这篇文章中我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对黑暗现实生活的厌恶和憎恨。他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与‘白色恐怖’作斗争,而我生活在这么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中,更应该好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荷塘月色的美丽可以使人暂时忘记忧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拉进了我和作者的距离。”听她说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给她鼓起了掌。这位学生听到同学们的掌声,不好意思地笑了。看到她那高兴的神情,我心中感到从未有过的欣慰。试想,如果面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教师采取的不是宽容而是严厉地训斥,还会有这位学生的第二次发言和成功吗?
事实上,面对学生的失误或不足,有不少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了批评、训斥、轻视等有失冷静的不正确做法,对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新课程改革主张采取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同的评价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正确看待学生的失误和不足,即使有错误,也是个美丽的错误,不应该大动肝火,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在犯错中汲取教训,在犯错中学会不犯错,在犯错中长大,才会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宽容学生,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三、鼓励学生的闪观点
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础上,一般地说,评价以鼓励为主,这种鼓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鼓励,如某个学生题做得正确甚至很有独创性,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等,教师就可说:“某某学生答得很精彩,有见地”。一种是对“后进生”的鼓励,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不是简单的对知识进行“对”与“错”的判断,而是要挖掘问题背后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量给予学生鼓励,以适应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护学生求知的热情和自信。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再别康桥》一文时,一位平时成绩较差很少发言的学生举了手,于是我就让他读,他声音响亮的读了一段话,我及时给予了评价:“你很勇敢,能大胆的站起来读书,我们希望能经常听到你响亮的读书声。”我又叫了一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读了这一段话。我给他的评价是:“你的声音真好听,可以当播音员了,希望你继续努力。”课堂上教师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但回答问题的学生直接得到鼓励,而且其他学生也会跃跃欲试,这样的评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自己学习的状况,知道了自己努力的目标,也感受到了老师关怀后的温暖。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生转向优等生。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反馈中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就应给予肯定性的鼓励。这好比一颗断树,只要还有一根树脉未断,它就还有生存并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关键是能否用百倍的爱心去关心呵护它。
诸多名师也认为鼓励是教育的法宝,是最廉价的润滑剂。实践证明,鼓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当然,要使自己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准确而具体,生动而有效,决非一日之功。它虽然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教学积淀和文化底蕴。只有自己懂得多,看得远,想得深,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点化境界,才能使学生获得求知路上的“别有洞天”,才能在评价中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口。记住:激励性评价的基石是爱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崔峦《语文课程标准》问答.人民教育出版社
3.《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周卫勇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