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教学中节奏的控制与掌握就十分重要。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按照主旋律,通过教师的机智调控,使教学节奏动静相生,疏密有间,跌宕起伏,各个环节循序渐进,给人以艺术享受。那么,怎样使课堂教学富有节奏感呢?
一、动静相生
动和静是就课堂教学活动的外部表现而言的。“动”指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活跃状态,包括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的提问、讨论、练习等;“静”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即学生凝神听讲、积极思考等。由此看来,“动”并不意味着“大强度、高密度”,而是动中有静;“静”也绝不是“昏昏欲睡、死水一潭”,而是静中有动。“动”“静”状态的交替出现,对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让师生的双边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
人教版《數学》九年级下册《两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相交环节的教学难点是用数量表示两圆相交。教学时,笔者出示图形,让学生结合图形讨论:已知⊙O1、⊙02的半径分别为r,R,且R>r,圆心距O1O2=d,怎样用d,r,R的数量关系来表示⊙O1与⊙O2相交的位置关系呢?多数学生能很快得到d>0,也有学生认为d>R-r。学生争论不下,笔者要双方派代表说明理由,当坚持d>0的一方说明理由后,另一方指出d>0包括在两圆内含这一情形中。此时,教师插入两圆动态演示课件,引导学生结合图形观察。终于,学生一致认为两圆相交时,d>R-r。紧接着,笔者让学生说明原因,约一分钟后,有一名学生举手发言,他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说明了R-rr)。?
二、疏密有间
中国画讲究空间艺术,有“疏可走马”和“密不透风”的说法,是说画面上有的地方留白很多,稀疏得可以走马;有的地方几乎没有一点空隙,密得风都吹不进,一疏一密之间,画面反而有张有弛,和谐统一。数学课堂教学也应注意“布白”“留空”,即有意留下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的内容,造成一种“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
如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学中,笔者先引导学生猜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证明。学生有的剪,有的割,有的拼,有的算,都在积极思考并验证。在学生的答案中,笔者找到了古代数学家赵爽的证法,美国总统加菲尔德的证法,《几何原本》中的证法等,并提供图示,加以点拨。教学接近尾声时,笔者让学生课后留意观察,找出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深入展开,课堂结构紧凑,节奏协调,呈现出数学课堂疏密相间的美感。
三、跌宕起伏
一节课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是随时间的变化而曲折变化的,时强时弱,时快时慢,就好比一首优美的乐曲,有平缓有高潮,跌宕起伏,节奏分明,教师要力求整个教学过程波澜起伏、环环相扣,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既让学生掌握新知,又把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引向纵深。
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通过折纸(给每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就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使课堂达到一个高潮。最后,把各组的结论快速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样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伴随一起一伏的教学节奏,让学生眼、耳、手、脑、口等感官参与学习,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动,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堂好课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诗,它具有起、承、转、合的韵味。课堂教学的张弛、开合、动静、详略、浓淡、断续、虚实等对比、转化、协调,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并由此转化为学生的心理节奏,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肖艳,襄阳市樊城区教研室;陈丽君,襄阳市樊城区龙头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一、动静相生
动和静是就课堂教学活动的外部表现而言的。“动”指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活跃状态,包括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的提问、讨论、练习等;“静”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即学生凝神听讲、积极思考等。由此看来,“动”并不意味着“大强度、高密度”,而是动中有静;“静”也绝不是“昏昏欲睡、死水一潭”,而是静中有动。“动”“静”状态的交替出现,对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让师生的双边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
人教版《數学》九年级下册《两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相交环节的教学难点是用数量表示两圆相交。教学时,笔者出示图形,让学生结合图形讨论:已知⊙O1、⊙02的半径分别为r,R,且R>r,圆心距O1O2=d,怎样用d,r,R的数量关系来表示⊙O1与⊙O2相交的位置关系呢?多数学生能很快得到d>0,也有学生认为d>R-r。学生争论不下,笔者要双方派代表说明理由,当坚持d>0的一方说明理由后,另一方指出d>0包括在两圆内含这一情形中。此时,教师插入两圆动态演示课件,引导学生结合图形观察。终于,学生一致认为两圆相交时,d>R-r。紧接着,笔者让学生说明原因,约一分钟后,有一名学生举手发言,他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说明了R-r
二、疏密有间
中国画讲究空间艺术,有“疏可走马”和“密不透风”的说法,是说画面上有的地方留白很多,稀疏得可以走马;有的地方几乎没有一点空隙,密得风都吹不进,一疏一密之间,画面反而有张有弛,和谐统一。数学课堂教学也应注意“布白”“留空”,即有意留下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的内容,造成一种“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
如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学中,笔者先引导学生猜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证明。学生有的剪,有的割,有的拼,有的算,都在积极思考并验证。在学生的答案中,笔者找到了古代数学家赵爽的证法,美国总统加菲尔德的证法,《几何原本》中的证法等,并提供图示,加以点拨。教学接近尾声时,笔者让学生课后留意观察,找出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深入展开,课堂结构紧凑,节奏协调,呈现出数学课堂疏密相间的美感。
三、跌宕起伏
一节课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是随时间的变化而曲折变化的,时强时弱,时快时慢,就好比一首优美的乐曲,有平缓有高潮,跌宕起伏,节奏分明,教师要力求整个教学过程波澜起伏、环环相扣,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既让学生掌握新知,又把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引向纵深。
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通过折纸(给每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就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使课堂达到一个高潮。最后,把各组的结论快速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样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伴随一起一伏的教学节奏,让学生眼、耳、手、脑、口等感官参与学习,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动,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堂好课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诗,它具有起、承、转、合的韵味。课堂教学的张弛、开合、动静、详略、浓淡、断续、虚实等对比、转化、协调,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并由此转化为学生的心理节奏,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肖艳,襄阳市樊城区教研室;陈丽君,襄阳市樊城区龙头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