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时代,全国上下致力于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批农村乡镇学校迎来改建、扩建的发展契机。在老旧校园改建、扩建的交汇期,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小学在预防校园事故方面坚定责任担当,既看颜值,又看品质。所谓“颜值”,就是事故预防外化于行,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所谓“品质”,就是内化于心,强化攻坚克难的“能力”。
学校原地新建、扩建工程会持续3~5年,根据施工方前期勘测“土质比较松软”的问题,为了把新建、扩建工程对校园安全的影响降低为零,学校的应对策略是坚决隐患排查,具体的路径是“盯、关、跟”。
盯,就是盯住校舍墙体的变化。学校扩建工程与老旧教室间距较近,先期的持续打桩,校舍墙体裂缝、门窗异常等情况陆续发生,校舍安全成为一件必须和师生交代清楚的事情。对此,学校压实隐患排查责任,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实现区域值勤教师和蹲点行政人员的双管齐下,排查周期从每周一次缩短到每天一次。同时,学校积极现场调查取证,为安全评估与整改提供一手的基础材料。视线范围除了盯住校舍是否存在墙体开裂、门窗异常、地面裂缝等显性变化之外,还将目光聚焦到高空墙砖是否脱壳,固定黑板、点灯、吊扇的膨胀螺丝是否松动等细节之上。
关,就是关注地质下沉数据。虽然施工方有专业人员进行地质变化监测,但是并没有形成和校方定期交流的惯例。为此,学校增强事故预防的警惕性、敏感性,与专业测试人员的数据交流从原先的“漠不关心”升级为“三日一问”,对于地质下沉的数据变化与原因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跟,就是跟上安全等级评估。老旧教室墙角产生明显裂缝、多个门窗关锁产生异常、个别教室固定黑板的膨胀螺丝有所松动、地基先后多次整体下沉等种种迹象难免让人对校舍安全产生质疑。新校舍正在建设,孩子的上学问题不能耽搁,师生的安全保障不容有失。为此,学校第一时间将问题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将相关建议向负责领导汇报。同时,做好上通下达的衔接工作,促成建设公司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召集相关工程专家、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分析研判,用第三方专业机构安全等级评估结果作为师生安全保障的第一屏障。
学校改建、扩建工程导致学生活动场地面积大幅减少,老旧校园的楼梯又比较窄小,学生又处出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学校的应对策略是创新,具体的路径是文明公约“走好路”。
施策上出实招。学校举行楼梯安全现场推进会,召集行政人員和班主任现场办公,科学研判楼梯窄引发的三大问题:孩子喜欢拿扶手当滑梯、容易造成拥挤踩踏、容易引发转弯碰撞。针对扶手当滑梯的问题,学校发挥绳网功能,在扶手处安装安全防护网,从源头上制止了学生拿扶手当滑梯的可能;针对楼梯窄容易引起拥挤踩踏的问题,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防踩踏演练,在防护网上用安全寄语的形式提醒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走;针对楼梯转弯处容易发生碰撞的问题,学校通过安装反射镜和张贴警示标识提醒学生拐弯处减速走。
推进上下实功。最好的推进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情感体验:安全小贴士是学生自创的,标语是学生手绘的,课间还有小小安全监督员引导同学楼梯上不奔跑、不冲撞。此外,各区域值勤教师的巡视,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的危险行为,让事故止步,让文明延伸。
落地上见实效。学校将“走好路”纳入文明校园公约,每月实行“走好路”个人先进标兵和班级先进标兵评比,让“走好路”成为孩子们乐此不疲的事情。
老旧校园紧邻乡镇交通要道,缺少必要的缓冲地带;晚学时段家长的车辆停放变得混乱不堪,斑马线随意停车的现象比比皆是……混乱的交通秩序倒逼着家长和孩子铤而走险,游离于斑马线之外。如何给予孩子交通安全保障,我们的策略是共建共享,具体的路径是“三防两区一播报”。
三防,即防车辆乱停、防家长乱站、防孩子乱走。防车辆乱停。学校重点发挥党员先锋、值勤教师、家长志愿者三支队伍作用,校门口划区域、定点位,每天提前介入,指挥家长将电瓶车停入车辆停放区,车头统一朝南。防家长乱站,依靠隔离带的科学摆布,学校通过隔离带将校门口东西两侧区域划分为家长等待区,只有等现场播报后家长方可进入孩子接送区。防孩子乱走,学校重点用防冲撞栏阻流和隔离带引流的方式,斑马线成为学生唯一的行走路径,再增加交警同志的现场指挥,整个放学过程井然有序。
两区,即家长等待区、孩子接送区。两区的设立,主要解决家长随意站位、扎推站位造成孩子正常的行走路径被堵住、被占据的问题,划地为营,各就各位,有效解决了“行人看不到机动车、机动车看不清行人”的尴尬局面。
一播报,即现场播报待放学班级,家长听到语音提示后进入孩子接送区。基于“三防两区一播报”放学模式,学校、家长、交警三方的共享共治成果变得可见可视,赢得社会一致认可。
老旧校园,底蕴深厚;新建扩建,充满希望。校园事故预防,不仅仅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让孩子热爱这个世界,感受爱、相信爱、传递爱,让这种热爱伴随一生。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小学)
校舍可以旧,坚决隐患排查的气象一定要新
学校原地新建、扩建工程会持续3~5年,根据施工方前期勘测“土质比较松软”的问题,为了把新建、扩建工程对校园安全的影响降低为零,学校的应对策略是坚决隐患排查,具体的路径是“盯、关、跟”。
盯,就是盯住校舍墙体的变化。学校扩建工程与老旧教室间距较近,先期的持续打桩,校舍墙体裂缝、门窗异常等情况陆续发生,校舍安全成为一件必须和师生交代清楚的事情。对此,学校压实隐患排查责任,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实现区域值勤教师和蹲点行政人员的双管齐下,排查周期从每周一次缩短到每天一次。同时,学校积极现场调查取证,为安全评估与整改提供一手的基础材料。视线范围除了盯住校舍是否存在墙体开裂、门窗异常、地面裂缝等显性变化之外,还将目光聚焦到高空墙砖是否脱壳,固定黑板、点灯、吊扇的膨胀螺丝是否松动等细节之上。
关,就是关注地质下沉数据。虽然施工方有专业人员进行地质变化监测,但是并没有形成和校方定期交流的惯例。为此,学校增强事故预防的警惕性、敏感性,与专业测试人员的数据交流从原先的“漠不关心”升级为“三日一问”,对于地质下沉的数据变化与原因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跟,就是跟上安全等级评估。老旧教室墙角产生明显裂缝、多个门窗关锁产生异常、个别教室固定黑板的膨胀螺丝有所松动、地基先后多次整体下沉等种种迹象难免让人对校舍安全产生质疑。新校舍正在建设,孩子的上学问题不能耽搁,师生的安全保障不容有失。为此,学校第一时间将问题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将相关建议向负责领导汇报。同时,做好上通下达的衔接工作,促成建设公司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召集相关工程专家、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分析研判,用第三方专业机构安全等级评估结果作为师生安全保障的第一屏障。
楼梯可以窄,创新教育管理的思路一定要宽
学校改建、扩建工程导致学生活动场地面积大幅减少,老旧校园的楼梯又比较窄小,学生又处出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学校的应对策略是创新,具体的路径是文明公约“走好路”。
施策上出实招。学校举行楼梯安全现场推进会,召集行政人員和班主任现场办公,科学研判楼梯窄引发的三大问题:孩子喜欢拿扶手当滑梯、容易造成拥挤踩踏、容易引发转弯碰撞。针对扶手当滑梯的问题,学校发挥绳网功能,在扶手处安装安全防护网,从源头上制止了学生拿扶手当滑梯的可能;针对楼梯窄容易引起拥挤踩踏的问题,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防踩踏演练,在防护网上用安全寄语的形式提醒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走;针对楼梯转弯处容易发生碰撞的问题,学校通过安装反射镜和张贴警示标识提醒学生拐弯处减速走。
推进上下实功。最好的推进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情感体验:安全小贴士是学生自创的,标语是学生手绘的,课间还有小小安全监督员引导同学楼梯上不奔跑、不冲撞。此外,各区域值勤教师的巡视,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的危险行为,让事故止步,让文明延伸。
落地上见实效。学校将“走好路”纳入文明校园公约,每月实行“走好路”个人先进标兵和班级先进标兵评比,让“走好路”成为孩子们乐此不疲的事情。
校门可以小,营造共建共享的格局一定要大
老旧校园紧邻乡镇交通要道,缺少必要的缓冲地带;晚学时段家长的车辆停放变得混乱不堪,斑马线随意停车的现象比比皆是……混乱的交通秩序倒逼着家长和孩子铤而走险,游离于斑马线之外。如何给予孩子交通安全保障,我们的策略是共建共享,具体的路径是“三防两区一播报”。
三防,即防车辆乱停、防家长乱站、防孩子乱走。防车辆乱停。学校重点发挥党员先锋、值勤教师、家长志愿者三支队伍作用,校门口划区域、定点位,每天提前介入,指挥家长将电瓶车停入车辆停放区,车头统一朝南。防家长乱站,依靠隔离带的科学摆布,学校通过隔离带将校门口东西两侧区域划分为家长等待区,只有等现场播报后家长方可进入孩子接送区。防孩子乱走,学校重点用防冲撞栏阻流和隔离带引流的方式,斑马线成为学生唯一的行走路径,再增加交警同志的现场指挥,整个放学过程井然有序。
两区,即家长等待区、孩子接送区。两区的设立,主要解决家长随意站位、扎推站位造成孩子正常的行走路径被堵住、被占据的问题,划地为营,各就各位,有效解决了“行人看不到机动车、机动车看不清行人”的尴尬局面。
一播报,即现场播报待放学班级,家长听到语音提示后进入孩子接送区。基于“三防两区一播报”放学模式,学校、家长、交警三方的共享共治成果变得可见可视,赢得社会一致认可。
老旧校园,底蕴深厚;新建扩建,充满希望。校园事故预防,不仅仅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让孩子热爱这个世界,感受爱、相信爱、传递爱,让这种热爱伴随一生。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