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何做好员工的绩效考核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123w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员工绩效考核并不是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它应该定期进行,目的是为了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Bill Green认为。Bill Green是一位拥有几十年管理经验的企业家。
  他一手创立了Interline Brands,25年来一直担任首席执行官,把它从一家小型零售店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分销公司之一。此外,他还创立了多家成功企业,是房地产私人贷款机构LendingOn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restar集团公司的常务董事。
  Bill Green分享了40年的商业生涯中收集的101个对于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他总结出管理者在绩效考核之前需要告诉员工的7件事,或许能帮你让绩效考核不再只是“例行公事”。
  绩效考核不能一年或一季度一次
  员工应该时刻知道他们所处的水平,以及如何做好阶段性的工作。因为一年一次或者一季度一次绩效考核,无论是对于员工个人和整个公司来说,效果都不是很好,会出现以下两种状况:
  1.不能及时指出员工的问题
  若员工表现不佳,他们要等到下次绩效考核时才能知道自己的表现不好。这样就会出现问题:员工以为自己做得不错,实际上并非如此,然后整个公司都会跟着遭殃。
  2.不能及时肯定员工的贡献
  若员工工作认真,为公司做出很大贡献,但是没人给出积极的肯定,员工可能会思考他们的努力是否有人看见。因此,他们工作的热情可能会消退;他们会失落,甚至可能会辞职,而这仅仅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
  每个管理者定期要与员工交流的7件事
  1.是自我总结反思,而不是批评大会
  若绩效考核期间,管理者的反馈对员工来说是件可怕的事情,那么管理者与员工便得不到充分的交流。员工绩效考核应该是员工的自我总结反思和管理者的有益建议,而不是一场可怕的批评大会。员工不应该为自己的某些不好表现担惊受怕。
  2.对每个新人进行明确的分工
  许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没有对新人进行明确的任务分配,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常常一个任务下达之后,没有新人主动承担,这时公司领导层就会很失望。若一个员工出错了,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错,它还反映了公司内部整个团队分工协作中的问题。必须确保每个新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务。
  3.报喜,也要报忧
  对于员工出现的问题,不要回避和轻描淡写,应如实相告。若有员工表现不佳,需要让他们知道实情。我见过许多管理者对员工不良表现没有进行中肯客观的评价,他们使用一些委婉的说法,如“有进步空间”。若员工表现得差强人意,这样说未尝不可;但要是表现得实在堪忧,这样太过含蓄的说法就十分不可取。
  4.考核并不意味着晋升
  考核并不意味着晋升,这一点至关重要。绩效考核是否是要求升职的好时机?它取决于绩效考核的周期。一些员工觉得考核是个升职的好时机,仅仅是因为他们有机会和公司的决策者见面。然而,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考核要么在年尾进行,要么在某些员工的表彰大会进行。
  我认为,除非事先做出了特殊安排或者员工的工资主要依靠提成,每个员工都应该有一定的年度加薪,这使工资增长的速度至少要赶上通货膨胀的速度。
  5.考核不应该只是一张“打分表”
  优秀,合格,不合格,差。僅仅用这些词并不能够让员工明白自己做得究竟好不好,或者问题出在哪里。许多管理者用这种简单的形式对员工进行评价,而没有给出任何具体和有价值的反馈。“合格”对于员工来说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考核不应该只是一张“打分表”,而应该是让员工得到了真实有效的评价和反馈。
  6.说到做到,遵守承诺
  多久进行一次考核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考核。最可悲的是要员工提醒管理者或领导该进行考核了。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同时也反映了管理者与员工沟通中的潜在问题。员工提醒管理者进行考核,很明显,这是想要工作的反馈。
  7.在绩效考核前,先让员工进行自我评价
  在绩效考核前,应该先让员工进行自我评价,不管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另外,员工对自己的评价,以及不同情况下员工工作贡献变化的周期,都会给管理者一个“惊喜”。可能它真的就是惊喜,也可能是惊讶。但是无论哪一种,它都能为管理者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员工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以及今后管理者如何更好地分配任务。
其他文献
管理的客观效果是为了消除浪费——不管是时间、原料还是资本。效率至上的信念从来没有被撼动过,不仅体现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等旨在提高贸易效率的多边组织中,还通过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自由化、有效的税收形式、放松管制、私有化、透明资本市场、平衡预算和反浪费政府的形式,纳入了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此外,全球所有商学院的课堂上都在推崇效率至上。  消除浪费听上去是个合理目标
期刊
在大多数公司里,首席营销官的理想却是首席运营官最糟糕的噩梦。以客户为中心的实践和相关的数字化项目拉高了运营成本,让组织难以在营销和运营这两种对立的力量之间达成平衡。  因此,利用数据来理解客户旅程有助于创造一种共同语言,让这两个领域能够基于同样的事实进行操作。分析行为数据及其对流程的影响并使之视觉化,将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比根据孤立的人口统计学和行为事实分析的效果更好。  多年来,“
期刊
2018年让太多的企业大起大落,年初时的雄心勃勃到了年末时已经消磨殆尽,剩下的,只是对于未来的雾里看花。互联网时代已经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一年的内需乏力、中美贸易战、金融去杠杆、资本寒冬、人口红利持续消失……又放大了这种不确定性。  2019年,不确定性的浪潮会让很多企业举步维艰。逆流之下,他们该何去何从?  由于长期在商业一线与企业贴身肉搏,我有机会感受到企业家们的焦虑、拼搏与守望。带着这些有温
期刊
新一代iPhone定价太高,销量低迷,业界都猜测苹果将会推出廉价产品,抑或像小米+红米一样采取双品牌战略(比如苹果+青蘋果),库克直接否认了这种说法。在iPhone销量增长疲乏的情况下,苹果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高价策略”,要将旗舰iPhone做成手机中的奢侈品,提高平均售价来增加营收,虽然从财报上来看,苹果2018年第四财季营收是629亿美元,高于华尔街预期的615.7亿美元,但这样的策略显然不
期刊
在大众化消费时代,企业追求的是知名度,只要有了知名度就能取得成功,因为不同企业的产品都差不多,用户看谁知名度高就买谁的。而在小众化消费时代,企业追求的却是忠诚度,只要能把某个特定的消费群体牢牢地吸引住,让他们有归属感,就很容易取得成功。所以战略转型的关键是让品牌有一个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定位,让自己的品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征。这样才能从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给消费者一个选择的理由。  重塑品牌定
期刊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无论企業还是人才,都被裹挟进了这个时代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之中。  很多的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面临着转型。传统和创新之间的博弈必然会对管理方式带来新的挑战。而在对抗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目的的管理变革中,必然是要以个体的人为最基本出发点。以人为本的角色管理方式应运而生,在这样的管理中,人不再是工具和资源,甚至也不再是资本,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态度、认识、情感、性格,进而形
期刊
2019-2020互联网十六个趋势  1.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红利正在向新板块迁移;在一二线城市,18-40岁的核心用户中,互联网红利日益稀少。  2.老年网民的增长比我们想的更快,不论规模还是消费能力,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红利中最大的一块。  3.在低年龄段上,红利从年轻流向低幼,更多10岁以下儿童及其父母,在互联网上消费内容、购买服务。  4.庞大的初中及以下学历网民,对手机很依赖。互联网不仅为他
期刊
电影经常将人工智能描述为像人类一样走路和说话的机器人。不要指望AI看上去像1984年的科幻电影《终结者》里操着德国口音的终结者那样。不过,你会与2013年的科幻电影《她》中萨曼莎一样的AI声音交流。AI已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认知设备,比如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的语音助理Alexa,已经能和你交谈,并很高兴能让你的生活更轻松,更有满足感,就像2017年电影《美女与野兽》中的时钟和茶具一样。生活在一
期刊
在现代企业管理学中,组织是研究的起点,利润是研究的目的,而对于管理方式的研究则侧重于专业分工和结构效率。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交互性越来越强,组织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传统的岗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不断变化的管理需求。冲破组织的界限,“角色管理”让管理回归到原点——以人为本,更为靈活、科学地适应了新环境中的管理需求,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大利器。  追溯管理学流派的发展,创立了人
期刊
如果你问销售经理看重销售人员的什么品质,他们通常会说,他们看重销售技巧,他们想要能做成生意的人,他们寻找的是有成功销售经验的人。然而,要销售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产品,销售人员需要的远远不止是做成生意的销售技巧。  业绩最好的销售人员应该懂得如何整合情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和销售技能,熟练地应对各种情景,顾问式地与客户互动,为每种销售情况增值。高绩效的销售人员懂得如何将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