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车不仅需要口号,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努力和坚持
2003年11月的一天,笔者的一位朋友刚聘上奥克斯汽车华南区销售经理的职位,并给笔者带来了奥克斯汽车的宣传册,从汽车照片上仍可以清晰地看到“HB”字母组合的商标字样。朋友介绍说,原黑豹汽车厂被奥克斯收购了,没来得及改。
当初奥克斯高调宣告进军汽车产业,着实让很多人兴奋了一阵,而高调姿态也为其赢得了“造车新锐,异军突起”之说。然而,让笔者颇为困惑的是,奥克斯造车尚未真正开始,不用说跟国际巨头品牌相比,即使与奇瑞、吉利、中华汽车等国内本土汽车品牌相比,奥克斯也是相形见绌,更谈不上被冠以汽车“新锐”之称号,实在是其新闻炒作之功效。
一份“空调白皮书”让奥克斯空调声名鹊起,而“把手机当白菜卖”的宣言同样也为奥克斯进军手机产业赢得了“普天惊呼”的宣传效应。如果说空调白皮书还有企业理性的话,那么“卖手机如卖白菜”似乎让人感觉到该公司为炒作而炒作的一丝疯狂。而奥克斯汽车的宣传似乎也在沿袭这种“疯狂”。奥克斯妄图复制其空调业务的成功,在笔者看来,奥克斯患上了造车的“幼稚病”。
幼稚病的表现首先是对汽车产业的盲视。从全球来说,汽车产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产业竞争格局的分布,新企业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机会。在国内,虽然这几年汽车市场需求猛增,为汽车企业带来了巨大机会,但这种机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也基本上被国际巨头与国内巨头的合资企业抢先占位了,竞争格局也已基本形成。即便其中也有少许变化,但也只是在這些企业中的位置互换。从这个层面上分析,奥克斯要造车,基本上没有获胜的机会。
其次,奥克斯号称携80亿元巨资造车,凭借奥克斯过去的积累,它有这么多资金吗?在一个竞争对手、市场、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规模上百万亿元的产业里,奥克斯的80亿元能有机会吗?即使投入30亿元用做研发,奥克斯真的能够“异军突起”吗?在很多人的眼里,“在汽车业务投入80亿元”只不过是奥克斯惯用的一个宣传噱头而已。造车,无论是从技术积累还是市场积累,乃至进入的时间上看,奥克斯没有任何胜算的机会。
有人会说,国内的奇瑞、吉利不是做得不错吗?如果奇瑞、吉利可以作为本土汽车企业阶段性成功的标杆,那么我们不妨简单分析他们的成功因素。几年前,当奇瑞推出第一款风云轿车时,各界人士对它漂亮的外观着实眼前一亮,十万余元能够买到一款外观不错,性能还算可以的轿车,这样的吸引力可是不小。2001年,当ABS、EBD甚至助力转向是二十万元以上高级轿车的装备时或十几万元轿车的选配时,奇瑞风云已经将这些配置运用于自己十万元以下轿车的标准配置了。而吉利就是凭着它的低价格获得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席之地,这一地位的取得源自李书福所坚持的自主研发和低成本制造。
奇瑞、吉利的成功绝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描述,但有一点,它们都在中国轿车市场还刚起步的时候,以性能价格比分别获得市场的青睐。在此之前,该两家企业都不声不响地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而奥克斯做了什么呢?除了匆忙收购沈阳双马汽车外,剩下也就是市场的炒作了。
现在,奥克斯终于放弃了自己的造车梦想,虽然损失了几千万元,我仍然为他们的英明决断叫好。有句俗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奥克斯不失为“识时务者”,拿得起也放得下。放下造车梦,继续做自己擅长的产业,或许是国内“奥克斯”们最不幼稚的做法。奥克斯新闻发言人黄江伟曾经说:“今后,奥克斯集团发展的主业将是空调、电器和即将得到生产牌照的手机。能够及时地进行产业调整,也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对此,笔者表示深深地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