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世界新格局,当今全球经济重心无疑已经逐步向亚洲区域转移。而亚洲最瞩目的经济大国无非是中日两国。良好的中日经贸关系无疑是推动亚洲经济鲜活发展的最大动力。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等原因,中日两国近年来在经济贸易合作上也不太乐观。因此,本文从中日经贸合作现状中分析了合作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并得出中日经济合作将会是共赢局面。
关键词:新格局;全球经济重心;中日经贸关系
一、中日对外贸易现状
据日本海关统计,2016年1-8月,日本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737.0亿美元,下降1.6%。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724.0亿美元,增長0.6%,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7.4%,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自中国进口1013.0亿美元,下降3.1%,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5.6%,增长1.7个百分点。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288.9亿美元,下降11.3%。截止到8月,中国是日本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贸易伙伴。2015年,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为8424亿元,比上年下降了8.3%,进口额为8881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1.4%。且在中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仅排第五。
二、合作面临的问题
(一)中日贸易连续三年下降
由于争夺钓鱼岛领土,中日关系恶化,严重影响了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2012年中日贸易总额为 3294 亿美元,同比减少 3.9%。2013 年中日两国贸易总额为 3119 亿美元,比 2012 年下降 6.5%。2014年中国与日本双边贸易额为 1.92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1%。
(二)政治关系冷淡
中日经济关系冷淡最大的原因与日本对中国的政治安全战略有关。自2012年,日本政府开始不断就领土主权问题挑战中国底线。2016年,“南海仲裁案”使得日本敌对中国态度更为明显,不断附和美国要求中国遵循裁决,提出希望南海问题国际化。其次,日本自由贸易协定战略的转变也是导致中日经济关系冷淡的重要原因。日本希望通过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协议(TPP),企图通过经济战略提升政治地位。尽管奥巴马政府宣布放弃TPP,但此前日方的态度窥见一斑。因此,中日政治关系冷淡恐怕将成为长期现象。
(三)历史遗留
中日经济关系冷淡最根本的原因无非是历史遗留问题。日本侵华战争确实给中国人带来了永远无法抚平的阴影,而且日本政府丝毫不承认自己在这段历史所犯下的错误,这是中国与日本迄今为止也无法解开的死结。良好的中日经济关系,需要中日两国正确面对历史遗留问题。
三、中日合作建议
(一)中日应致力于建立自由贸易协定(FTA)
在FTA成为区域合作新手段并不断加快向高标准、全面性迈进的新形势下,中国应该寻求与日本共同建立适合中日双方国情的自由贸易协定的途径。
由于经济上的高度互补性,进一步强化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是没有什么严重经济障碍的。真正的问题在于两国人民之间缺乏信任感。从中国的角度出发,就合作方式来看和日本的经济合作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首先是巩固和发展传统的双边经济合作,然后是发展FTA,最后是实现经济一体化。实现中日经济一体化的另一条路径是,先在容易达成和急需达成协议的问题上达成协议,然后再进一步在更为重要更、具实质性、更为制度化和需要更多主权让渡的问题上达成协议。只要能够克服人为的政治障碍,在中日两国建立FTA或更高程度的经济合作形式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今后的大势所趋。
(二)中日应加快参与RCEP合作进程
据日本共同社2016年11月15日消息,安倍晋三在15日上午参加参议院TPP特别委员会时又给出了一个新说法。安倍当天表示,如果TPP协定不能生效,那么今后将把重点转移到东盟发起的RCEP协定上。
日本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所以日本急切推进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美国放弃TPP,这已经没有什么悬念。日本想推进全球化,只能跟中国合作。TPP的失败,可以让这个总想“制衡中国”的国家,抛开意识形态的偏见,回到经济合作的轨道上来。正在酝酿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中国、日本、新加坡都是发起国,目前已经有16个国家参与其中,其涵盖的人口远远超过了TPP。
(三)中日应担当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责任
亚洲逐渐成为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心,要想维护亚洲区域的区域和平稳定,促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多级区域经济合作是未来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趋势。从近年中日贸易的总额来看,是中国出超。但中国的出超是近几年以来的事,同时中国方面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例较少也是事实。因而,就“影响力”而言,到目前为止,恐怕不得不承认,仍然是日本方面的影响力相对比较大。
要想促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仅靠中国一国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与日本联合起来,加强与日本区域经济的合作,才能加快促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才能顺应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势。
(四)合作前景:结果共赢
日本之所以一直打压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无非是“中国威胁论”。一个良好的中日关系,要求日方能以客观、公正与平和的态度看待中国的正常发展与壮大。中国的发展壮大并不是要再现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个复兴大国注定要击败以前的对手”这样一种“历史循环论思维”。中国的发展壮大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剂,中国的发展与壮大是为了世界更进一步的和平与发展、中国的发展与壮大能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建设者与维护者。
但事实上,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这一新格局下,中日双方不能以“输赢”看待彼此。如果中日双方还是固步自封,不肯顺应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潮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日关系,放任中日经贸关系继续变冷,这将会导致中日之间互相期待的“双赢”局势不仅不能实现,反而陷入互相制裁的“双输”境地,这是中日两国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已经不仅仅是有共同的经济利益或目标的国家或组织才会参与的经济合作,而是只要想促进经济发展国际化、便利化、健全化,想迅速持久发展各地域经济的主体都会自主或非自主参与进来。中日双方若是建立起自由贸易协定,并且加快参与RCEP合作进程,担当起促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责任,将会不仅使得中日合作区域的经济发展更迅速,更持久,还会使得中日双方的经济发展更完善,更全面。从而带动亚洲经济一体化,甚至会加快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因此,从长远来看,中方应摒弃一些非经济因素,在不放弃基本原则的条件下,遵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的大前提,进行中日合作,促进与日本互通有无、相互融合,创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量。才符合现阶段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才可能迎来共赢时代。
四、结论
无论国际区域经济形势如何变化,中日关系的发展始终都会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有重大影响。在如今这个多极化趋势越演越烈的世界格局里,中日双方只有进行区域经济合作而不是互相敌对,才能使两国获得更好更快地发展。笔者认为,中方应在遵从国际区域经济新形势的大前提,进行中日合作,促进与日本互通有无、相互融合,创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量。才符合现阶段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才可能迎来共赢时代。
参考文献:
[1].庞中鹏.“两京论坛”又启,助推中日关系前行.[N/OL].观点中国.
[2].星星.共赢时代.[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3-5
作者简介:
李宛蓉(1995-),女,重庆市奉节人,西北政法大学2014级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
关键词:新格局;全球经济重心;中日经贸关系
一、中日对外贸易现状
据日本海关统计,2016年1-8月,日本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737.0亿美元,下降1.6%。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724.0亿美元,增長0.6%,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7.4%,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自中国进口1013.0亿美元,下降3.1%,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5.6%,增长1.7个百分点。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288.9亿美元,下降11.3%。截止到8月,中国是日本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贸易伙伴。2015年,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为8424亿元,比上年下降了8.3%,进口额为8881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1.4%。且在中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仅排第五。
二、合作面临的问题
(一)中日贸易连续三年下降
由于争夺钓鱼岛领土,中日关系恶化,严重影响了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2012年中日贸易总额为 3294 亿美元,同比减少 3.9%。2013 年中日两国贸易总额为 3119 亿美元,比 2012 年下降 6.5%。2014年中国与日本双边贸易额为 1.92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1%。
(二)政治关系冷淡
中日经济关系冷淡最大的原因与日本对中国的政治安全战略有关。自2012年,日本政府开始不断就领土主权问题挑战中国底线。2016年,“南海仲裁案”使得日本敌对中国态度更为明显,不断附和美国要求中国遵循裁决,提出希望南海问题国际化。其次,日本自由贸易协定战略的转变也是导致中日经济关系冷淡的重要原因。日本希望通过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协议(TPP),企图通过经济战略提升政治地位。尽管奥巴马政府宣布放弃TPP,但此前日方的态度窥见一斑。因此,中日政治关系冷淡恐怕将成为长期现象。
(三)历史遗留
中日经济关系冷淡最根本的原因无非是历史遗留问题。日本侵华战争确实给中国人带来了永远无法抚平的阴影,而且日本政府丝毫不承认自己在这段历史所犯下的错误,这是中国与日本迄今为止也无法解开的死结。良好的中日经济关系,需要中日两国正确面对历史遗留问题。
三、中日合作建议
(一)中日应致力于建立自由贸易协定(FTA)
在FTA成为区域合作新手段并不断加快向高标准、全面性迈进的新形势下,中国应该寻求与日本共同建立适合中日双方国情的自由贸易协定的途径。
由于经济上的高度互补性,进一步强化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是没有什么严重经济障碍的。真正的问题在于两国人民之间缺乏信任感。从中国的角度出发,就合作方式来看和日本的经济合作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首先是巩固和发展传统的双边经济合作,然后是发展FTA,最后是实现经济一体化。实现中日经济一体化的另一条路径是,先在容易达成和急需达成协议的问题上达成协议,然后再进一步在更为重要更、具实质性、更为制度化和需要更多主权让渡的问题上达成协议。只要能够克服人为的政治障碍,在中日两国建立FTA或更高程度的经济合作形式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今后的大势所趋。
(二)中日应加快参与RCEP合作进程
据日本共同社2016年11月15日消息,安倍晋三在15日上午参加参议院TPP特别委员会时又给出了一个新说法。安倍当天表示,如果TPP协定不能生效,那么今后将把重点转移到东盟发起的RCEP协定上。
日本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所以日本急切推进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美国放弃TPP,这已经没有什么悬念。日本想推进全球化,只能跟中国合作。TPP的失败,可以让这个总想“制衡中国”的国家,抛开意识形态的偏见,回到经济合作的轨道上来。正在酝酿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中国、日本、新加坡都是发起国,目前已经有16个国家参与其中,其涵盖的人口远远超过了TPP。
(三)中日应担当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责任
亚洲逐渐成为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心,要想维护亚洲区域的区域和平稳定,促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多级区域经济合作是未来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趋势。从近年中日贸易的总额来看,是中国出超。但中国的出超是近几年以来的事,同时中国方面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例较少也是事实。因而,就“影响力”而言,到目前为止,恐怕不得不承认,仍然是日本方面的影响力相对比较大。
要想促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仅靠中国一国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与日本联合起来,加强与日本区域经济的合作,才能加快促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才能顺应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势。
(四)合作前景:结果共赢
日本之所以一直打压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无非是“中国威胁论”。一个良好的中日关系,要求日方能以客观、公正与平和的态度看待中国的正常发展与壮大。中国的发展壮大并不是要再现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个复兴大国注定要击败以前的对手”这样一种“历史循环论思维”。中国的发展壮大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剂,中国的发展与壮大是为了世界更进一步的和平与发展、中国的发展与壮大能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建设者与维护者。
但事实上,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这一新格局下,中日双方不能以“输赢”看待彼此。如果中日双方还是固步自封,不肯顺应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潮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日关系,放任中日经贸关系继续变冷,这将会导致中日之间互相期待的“双赢”局势不仅不能实现,反而陷入互相制裁的“双输”境地,这是中日两国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已经不仅仅是有共同的经济利益或目标的国家或组织才会参与的经济合作,而是只要想促进经济发展国际化、便利化、健全化,想迅速持久发展各地域经济的主体都会自主或非自主参与进来。中日双方若是建立起自由贸易协定,并且加快参与RCEP合作进程,担当起促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责任,将会不仅使得中日合作区域的经济发展更迅速,更持久,还会使得中日双方的经济发展更完善,更全面。从而带动亚洲经济一体化,甚至会加快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因此,从长远来看,中方应摒弃一些非经济因素,在不放弃基本原则的条件下,遵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的大前提,进行中日合作,促进与日本互通有无、相互融合,创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量。才符合现阶段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才可能迎来共赢时代。
四、结论
无论国际区域经济形势如何变化,中日关系的发展始终都会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有重大影响。在如今这个多极化趋势越演越烈的世界格局里,中日双方只有进行区域经济合作而不是互相敌对,才能使两国获得更好更快地发展。笔者认为,中方应在遵从国际区域经济新形势的大前提,进行中日合作,促进与日本互通有无、相互融合,创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量。才符合现阶段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才可能迎来共赢时代。
参考文献:
[1].庞中鹏.“两京论坛”又启,助推中日关系前行.[N/OL].观点中国.
[2].星星.共赢时代.[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3-5
作者简介:
李宛蓉(1995-),女,重庆市奉节人,西北政法大学2014级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