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注重实验探究,在实验探究中去体会、理解、实践科学的魅力。认真做好科学实验,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与动手能力。本文主要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起,分析了科学课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点进行实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问题;策略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并没有发散思维,独立思考。
在实际教学当中,普遍家长、学生认为科学这门课程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在课堂上多数是敷衍的态度,认为这仅仅是游戏,因此并没有运用认真的心态去对待,导致许多学生对于实验相当于看热闹一样,在活动中并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真正的发散思维,使得科学实验的目的难以实现,没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十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二)缺乏完善的教學设备,在无形中加大了教学难度。
在目前的小学教育当中,被认为是教学重点科目的仅仅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项课程。其实客观上讲这种情况和传统教学上并无太大区别,虽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素质修养都有所提升,但是在教学方面,传统教学依然在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变,使得体育、科学、美术这类课程经常会被学校予以忽视,从而影响了教学经费,无法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出现教学设备不齐全的现象发生,导致无法正常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使得学生无法真正意义上的领悟科学实验的奥秘,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导致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三)教师缺乏科学实验研究,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由于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校领导降低了对科学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学校对科学实验内容、课程安排、相关实验的阶段性总结等多方面的考虑较少,使得教师难以对现存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而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在日后的学习中体现出来,给学校的教学水平造成短板,无法满足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基本理念的标准和要求,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科学教育要向学生介绍科学事实,概念,原理以及步骤,并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估、解读、创造等高级认知活动。在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目标层次中,科学教育涉及了知晓、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六个层次。通过这一系列的认知层次的完成使小学生对科学课充满兴趣,表现出无穷的好奇与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小学科学课开设的现状,仔细阅读并分析全部的小学科学课教材,我认为在教学中,实验开设的方式可以以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课外活动探究这两种方式进行。
(1)分组实验的教学。对于分组实验,教师首先要提前准备实验所用的器材和物品,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实验中。据调查,小学科学课的分组实验开展多数都是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教师示范在前,学生按步就班在后,最后学生得出和教师一样的结论。这样的实验不仅枯燥,而且对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没有任何作用。我觉得分组实验应该是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参与进去。例如:在《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教学中,老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怎样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然后让学生尝试实验。学生尝试实验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如果失败,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再实验,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方法。这样,学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更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思考,从而获得实验的多种思路,这才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分组实验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尝试时间,让学生多想一想,多试一试,不要急于求成,因为科学实验不可能一蹴而就,思考过程比实验结果更重要。在分组实验中常常会遇到实验仪器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实验停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根据仪器合理安排小组人数,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自己开发设计实验仪器的机会。很多小实验贴近生活,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开发出实验仪器,在做实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充分锻炼动手能力。当然教师的充分的指导和鼓励很重要。
(2)课外活动的教学。科学教学中,有些实验受时间的限制,不能在课堂上实现。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进行一个完整的探究,而课外实验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并进行持久、深入的探究,这样更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概念,也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应将课堂无法实现的知识充分在自然中实现,可集体活动,也可学生周末独立完成。小学科学课很多知识都是与自然现象有关,比如在上《植物生活的土地》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小山坡,让大家认真仔细地观察各类植物,找找土壤里有什么?什么地方的植物生长的好?学生这时的积极性会很高,从而促进他们去发现,去探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重要的是在动手操作中,认真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重要的是人人都经历实验的过程、用口头语言清晰地表达实验的结果;重要的是在实验中学会合作、学会科学实验,等等,而不是快速地、顺利地得到实验结果。其实,实验也不一定都要有结果,更不一定要有正确的结果,关键是乐于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质疑、自己动手的实验过程。
总之,为了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应当逐渐转变观念,根据社会和学生发展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蔡海军,谢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2] 余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8(03).
[3] 诸葛进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问题;策略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并没有发散思维,独立思考。
在实际教学当中,普遍家长、学生认为科学这门课程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在课堂上多数是敷衍的态度,认为这仅仅是游戏,因此并没有运用认真的心态去对待,导致许多学生对于实验相当于看热闹一样,在活动中并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真正的发散思维,使得科学实验的目的难以实现,没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十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二)缺乏完善的教學设备,在无形中加大了教学难度。
在目前的小学教育当中,被认为是教学重点科目的仅仅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项课程。其实客观上讲这种情况和传统教学上并无太大区别,虽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素质修养都有所提升,但是在教学方面,传统教学依然在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变,使得体育、科学、美术这类课程经常会被学校予以忽视,从而影响了教学经费,无法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出现教学设备不齐全的现象发生,导致无法正常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使得学生无法真正意义上的领悟科学实验的奥秘,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导致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三)教师缺乏科学实验研究,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由于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校领导降低了对科学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学校对科学实验内容、课程安排、相关实验的阶段性总结等多方面的考虑较少,使得教师难以对现存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而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在日后的学习中体现出来,给学校的教学水平造成短板,无法满足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基本理念的标准和要求,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科学教育要向学生介绍科学事实,概念,原理以及步骤,并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估、解读、创造等高级认知活动。在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目标层次中,科学教育涉及了知晓、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六个层次。通过这一系列的认知层次的完成使小学生对科学课充满兴趣,表现出无穷的好奇与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小学科学课开设的现状,仔细阅读并分析全部的小学科学课教材,我认为在教学中,实验开设的方式可以以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课外活动探究这两种方式进行。
(1)分组实验的教学。对于分组实验,教师首先要提前准备实验所用的器材和物品,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实验中。据调查,小学科学课的分组实验开展多数都是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教师示范在前,学生按步就班在后,最后学生得出和教师一样的结论。这样的实验不仅枯燥,而且对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没有任何作用。我觉得分组实验应该是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参与进去。例如:在《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教学中,老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怎样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然后让学生尝试实验。学生尝试实验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如果失败,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再实验,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方法。这样,学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更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思考,从而获得实验的多种思路,这才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分组实验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尝试时间,让学生多想一想,多试一试,不要急于求成,因为科学实验不可能一蹴而就,思考过程比实验结果更重要。在分组实验中常常会遇到实验仪器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实验停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根据仪器合理安排小组人数,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自己开发设计实验仪器的机会。很多小实验贴近生活,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开发出实验仪器,在做实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充分锻炼动手能力。当然教师的充分的指导和鼓励很重要。
(2)课外活动的教学。科学教学中,有些实验受时间的限制,不能在课堂上实现。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进行一个完整的探究,而课外实验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并进行持久、深入的探究,这样更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概念,也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应将课堂无法实现的知识充分在自然中实现,可集体活动,也可学生周末独立完成。小学科学课很多知识都是与自然现象有关,比如在上《植物生活的土地》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小山坡,让大家认真仔细地观察各类植物,找找土壤里有什么?什么地方的植物生长的好?学生这时的积极性会很高,从而促进他们去发现,去探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重要的是在动手操作中,认真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重要的是人人都经历实验的过程、用口头语言清晰地表达实验的结果;重要的是在实验中学会合作、学会科学实验,等等,而不是快速地、顺利地得到实验结果。其实,实验也不一定都要有结果,更不一定要有正确的结果,关键是乐于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质疑、自己动手的实验过程。
总之,为了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应当逐渐转变观念,根据社会和学生发展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蔡海军,谢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2] 余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8(03).
[3] 诸葛进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