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中领会语言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199101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文言文存在难教难学的状况,这与教师们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观有密切的联系。多少年来,“字字落实,句句讲清”的串讲法,被无数语文教师视为文言文教学的圭臬,使文言文课堂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具备阅读文言文和评价文言文的能力。据此,真正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起好“导”和“拨”的作用。所以,我们提倡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所谓朗读,就是出声的阅读,是经大脑指挥发音器官将文字信息转变成声音传递信息的思维活动。是调动口、耳、脑等感官参与的语文活动。进行朗读训练,对培养学生感悟、领会语言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在文言文教学中,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在朗读中正音正字
  
  文言文是一种简洁、典雅的古代汉语书面语体,有许多通假字、异读字和生僻字。这就要求学生认读正确,这是体会文言文语言的基础。读得正确清楚,不错字、不错韵,是文言文朗读的基本要求。文言文中有些字通过改变字音来区别词性和词义,如:“骑”现在只用作动词,读“qí”,但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名词,古代一人一马为一骑,读作“jì”。例句有“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旦日,沛公从百余骑”,“一骑红尘妃子笑”等,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清楚。文字的通假现象,在文言文教学中也比较常见,通假字跟本字的读音多不相同,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读“本字”的音。如“誓将去女,适彼乐土”的“女”,就不能读nǔ,而应读rǔ,这里的“女”通“汝”,是“你”的意思。 古代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凡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未作特殊规定的,仍应按照传统的读音去读。如:“可汗问所欲”中的“可汗”,是对过去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按古音应读kè hán言文中还有一些生僻字,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字形、查证字音,决不能“秀才读书认半边”,如“咨诹善道”的“诹”,应读zōu,不读qù。
  
  二、在朗读中品味语句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朗读更是如此,一篇文言文,单单从字词句的翻译上理解文章的语言,不过是把文言变成白话而以。文章语言真正的内涵是什么,是如何体现的?学生还是很难理解。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握文言语句,单靠教师的讲解也不行,从根本上说还是应该多让学生朗读领会。如在学习《〈论语〉十则》这篇课文时,就要让学生通过分步法进行反复自读,达到对文章语言的初步理解。第一步,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形,读准字音。由于这篇文章语言深奥,饱含哲理,文字抽象难懂,学生初读有难度,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坚持独立解决了这些问题,获得了自信。第二步,同桌或分小组探讨断句、语气等,反复读,变化形式读,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文章的语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抽读检测,进行有针对性地语言训练指导,查漏补缺,增强记忆。这样几个步骤下来,学生已经可以顺利地通读全文,虽然对文章的理解还不能全面透彻,但是整体感知、把握语言的目的就可以达到了。
  
  三、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文言文虽然离我们的现代语言已很久远,但它必毕竟是经时代凝练的、概括性强的语言,现代汉语也是对古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它们之间有不可割断的血缘关系。文言文是培养语感、进行语感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材料。文言作品大多讲究平仄押韵,格律严明。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悠长,具有强烈的音乐美感。进行文言文朗读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对学生语感的形成大有裨益。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语感,最重要的就是对文言语言的品味、比较和揣摩。培养语感就是深入语言内部,感受语言的神韵,分析语言的用法。通过朗读培养语感,比教给学生一大堆的语法和句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如《小石潭记》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一句,若读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的停顿,显然不合乎文意。这句话在语法上有活用的情况,“西南”为名词作状语,是“向西南”的意思。“斗”“蛇”也是名词作状语,是“象北斗星一样”和“象蛇一样”的意思。它们都起修饰其后动词的作用,与之关系密切,不能分开。正确的朗读方法是“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这些语法方面的内容,如果进行单纯的讲解,十分的枯燥乏味,但是,通过诵读让学生自己品味揣摩,指导学生学会断句,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学会文言语法和句式,生成语感。
  
  四、在朗读中赏析语言美
  
  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语言运用的典范 。学习文言诗文,应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感受美、欣赏美。文言文的语言都是经千锤百炼。细细品味,含英咀华,往往满口余香,齿颊留芳 。 例如归有光笔下的《项脊轩志》 中的语句“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价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语言自然清新、优美婉转、简洁流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清静幽美的画面,使人不禁遐想翩翩。又如《 与朱元思书》中“ 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其对声音的描写不亚于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进而心旷神怡。文言文的语言讲究语气、语调和语势,读起来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握作品中的感情和语言特色。因此,学习文言作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将无声语言转变成有感情、有思想的语言艺术,学习文言作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使文中的语言充满生命的活力,跳跃时代的音符,从而使学生在内容、感情、语言特色等方面全面地体会作品。
  以上几点是我对中学文言文朗读教学的粗浅看法,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将教师从逐句讲解、逐字翻译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对我们以后的文言文教学实践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孔祥轮,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各位领导,同志们:  国务院发布《关于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50年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我国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对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文化意义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示出来。  在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文化灿烂,语言众多。在55个少数民族中,53个民族有自己
期刊
尊敬的许嘉璐副委员长、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上午,教育部、国家语委召开会议,纪念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50周年。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等学术团体,共同召开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学术研讨会,从学术的层面回顾语言文字工作的历史,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进一步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我代表教育部、国家语委,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期刊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五十六《邻曲》诗云:“拭盘堆连展,洗鬴煮黎祁。”诗人自注:“连展,淮人以名麦饵。”“黎祁,蜀人以名豆腐。”《辞源》和《汉语大词典》便据此将“连展”一词释为“麦饵”。前者仅仅释为“麦饵”而已,没有作出进一步的说明,后者却另有阐释。不妨将释文照录如下:  【连展】麦饵;面条。宋陆游《邻曲》诗:“拭盘堆连展,洗鬴煮黎祁。”自注:“淮人以名麦饵。”清王士祯《池北偶谈·谈艺三·唐诗字音》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国务院1992年在批转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请示的通知中强调指出:推广普通话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1994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作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决定中指出: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期刊
[摘要] 本文拟从语音意义和语音联觉的角度探讨汉语诗韵的意象经营。先简单介绍象似性术语的来源和国内外象似性研究的概况;接着对比英汉语语音意义和语音联觉的异同,然后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汉语诗词呈现汉语诗韵的意象经营,最后得出结论为语言的形式(音韵)和意义(情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可论证性,即知觉或联想上的类似,这种联系被人类感知,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意义。  [关键词] 象似性 语音意义 语音联觉 意象  
期刊
“多、少+N”结构在前人的很多论文、著作中可以看到,有的就某个方面对“多、少+N”结构作了研究,如:汪维辉(2003);有的把它作为一小点作过简单的阐述,如吕叔湘(1965)、陆俭明(1985)、裘荣棠(1999);有的没有把它单列,作为举例,列入有关条目,如《辞源》《汉语大词典》等。据我们翻阅《中国语文》《语言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语文建设》《语言文字应用》《世界汉语教学》《语文研究》《语言
期刊
语言文字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但它又是专为满足人类社会交际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任何一个独立统一的主权国家都得根据其自身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对其进行规范,促进其完善和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语文规范化工作在《汉字简化方案》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两个历史性文件的指导下,已经走过了50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回顾以往,展望未来,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成绩巨大,任重道远。本文仅以江西车
期刊
[摘要]比喻是陈染小说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本文试图从意义和形式两大方面对陈染小说中的比喻设置作一次探索分析,以此来解读这位女性主义作家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比喻 意义 形式    陈染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文坛崛起的女性主义作家。她的小说“在感觉、场景和意象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她的那些表达女性偏执的生活态度和怪戾的心理意识的叙事,就其纯粹的艺术表达而言是极为精致巧妙的,随处可见她
期刊
[摘要] 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昭示我们:语言规范化要顺利推进,社会各方面必须形成合力。而合力的形成又有赖于树立正确的语言规范观。信息化时代的语言规范化更需要语言学界和相关行业的齐心协力。  [关键词] 语言 规范化 社会 合力    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以下简称“规范会议”)距今虽然已有50年,我国的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会议的文件汇编,不论会
期刊
“有X于”指的是“有利于”“有损于”“有志于”“有别于”等词语形式。有的“有X”形式在一些辞书中有所收录,如《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有赖”“有利”“有益”等等,这些词要么在注释中注明常跟“于”连用,要么在例证中加“于”使用。因此有必要把“有X于”作为一种格式提出并加以考察分析。     一、结构构成     “有X于”由三部分构成:“有”+“X”+“于”。“有”表示“领有、具有”,后面不能加“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