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实验器材的开发和利用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re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做实验是新课程的基本原则。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用品做实验,可以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在学生的生活中、在学生的身边,可以用作实验的物品比比皆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十分丰富,比如家用食品、家用物品、学习用品、娱乐用品、废旧瓶罐、废旧纸品中存在着非常多而广泛的实验用品。如用铅笔和橡皮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用雪碧瓶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用乒乓球从地上弹起探究“能的转化”。
  由于生活性实验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生活,且易取、易得,实验现象生动、有趣,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科学现象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而且还具有情感教育的重要价值,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它非常亲切、有趣、有用,并使学生养成主动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愿望和态度。
  二、开发生活化实验器材
  生活性实验器材的获得主要根据生活用品来制作或收集加工。
  (一)寻找代用品
  初中科学所需要的一些简单仪器,大多可以找到代用品,师生可随时注意收集各种材料,如废弃的饮料瓶、空墨水瓶、白炽灯泡、铁丝、导线、圆珠笔芯、泡沫塑料、塑料薄膜、小气球、注射器、易拉罐等等。用它们做实验器材的代用品,不仅数量多,能保证一人一份,而且有的代用品性能还超过实验室的器材,比如用碳酸气饮料瓶做贮气瓶,能长期保存某些气体。
  (二)自制仪器
  比如为演示大气压的作用,可自制器材进行:用一个润喉片塑料瓶和一个保济丸塑料瓶(保济丸小瓶刚好能插入稍大的润喉片瓶),将大瓶装满水后,再将小瓶口朝上,让底部插入大瓶约十分之一。倒转瓶,这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水顺管壁向下流,小瓶不向下落,反而向上升。这个自制实验不仅有趣,而且有因可探,还可引出活塞式抽水机模型与大气有关等实验,可谓一举多得。
  (三)自制药品
  初中科学实验所用的部分试剂,其纯度要求不高,一般为三四级品,有时可以自己收集材料制取。例如:蒸馏水,可以用高压锅出气口的水蒸气液化而成;锌片,可用废干电池壳代替;铝,可用香烟中的铝箔、铝制牙膏壳等代替;氯化钠,只要用铜丝在火焰上燃烧即成;高锰酸钾,可用医院里的pp粉代替;等等。
  (四)随手实验
  教室是个大实验室,里面的物品都可做实验器材:铅笔绕导线可用于滑动变阻器、螺线管的制作;铅笔芯里含有石墨,可体验石墨的滑腻感;一头削尖的铅笔还可体验影响压强的因素;等等。有时人体也是一大实验器材:人体的骨骼就是一个杠杆;关节面十分光滑,关节面表面覆盖着透明软骨构成的关节软骨,这是为了增强光洁度,减少摩擦;人体的眼睛系统相当于凸透镜,近视、远视者戴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可说明凸透镜、凹透镜的作用;等等。
  三、生活化实验器材的应用
  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实验器材不足的难题。有的教师干脆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在下面听实验,这种做法与新课程的要求相去甚远。要解决这一问题,可发扬我国物理教学“盆盆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传统,从生活用品中寻找实验器材。
  【案例一】鸡蛋的妙用
  实验1做大气压试验
  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玻璃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
  实验2做物体的浮沉实验
  把一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到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的浮力和重力。
  或者将鸡蛋放入盛有食醋的烧杯中,会发现鸡蛋先沉入溶液中,慢慢产生气泡,随着气泡的增多,鸡蛋上升,过一会气泡减少,鸡蛋又下沉,气泡增多,又上升……如此反复。这说明:气泡能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
  实验3判断鸡蛋的生熟
  有两个外形几乎差不多的鸡蛋,一只是生的,另一只是熟的,如何判断呢?可以把两个鸡蛋分别放在桌面上,用同样大的力使之同时旋转,旋转时间较长的是熟鸡蛋。因为生鸡蛋旋转时,蛋壳内的蛋白与蛋黄不能作为一个整体,内部因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摩擦要消耗能量。
  实验4做碳酸钙与酸反应实验
  取清洁的鸡蛋1个,放入盛有食醋的烧杯中,慢慢地会发现蛋壳表面产生气泡,搅拌溶液,气泡会不断地产生,甚至把硬壳鸡蛋变成软壳。这说明: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与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案例二】探究电磁波的传播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剪辑一段宇航员在月球上合作完成某一任务的活动场景,让学生看影片。
  (2)教师提出问题: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能够传播吗?
  生:不能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师:通过观察影片,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那两个宇航员为什么能够合作得那么默契?
  生: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相互传递信息的?
  师:他们合作得默契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电磁波互相传递信息。
  生: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
  师:那你们的猜想呢?
  2. 假设猜想
  生: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生:电磁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生:电磁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生:电磁波不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3. 设计实验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你们带来的手机,来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怎样验证?要通过做实验。具体怎么做,我想听听你们的设计方案。请同学们思考后交流一下,看看哪一组的方案设计得最好。
  学生交流得出的方案如下。
  方案1:把手机放在真空罩内,然后用另一手机给它拨号或发短信,看罩内的手机能否收到信息,如果能收到,便可以说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反之,则说明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方案2:把手机用塑料袋密封好放在水槽中,然后用另一手机给它拨号或发短信,看罩内的手机能否收到信息,如果能收到,则可以说明电磁波能在液体中传播。
  4. 进行实验
  让学生根据以上方案把手机放好,并用手机拨号或发短信,观察罩内的手机能否收到信息。
  5. 分析与归纳
  师: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生: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生:电磁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生:电磁波也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师:你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是什么?
  生:方案2中手机的外部用塑料袋密封,而塑料袋是固体,实验发现手机可以通过塑料接收到电磁波传来的信息,所以说电磁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师:通过以上发现,你们说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吗?
  生: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6. 评估与交流
  让学生回顾刚才的探究实验,陈述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相应改善措施,并相互交流。
其他文献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应用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应用的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应用题的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应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完善教学体系.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用应用题的解答,要求学生从生活化的题干中
科学概念是组成科学知识的基本单元,是科学知识结构的基础。科学概念的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关键。以往教师对概念教学的方法是“讲透概念,再做练习”或“精讲多练”来建立对概
话题:上一轮循环教学中,在进行“二次函数的图像”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作出函数y = x2的图像后,便将图像与抛射物体所经过的路径进行比较,以便让学生形成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的印象. 但是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什么时候抛出的物体是先落下然后上升?”当时教室内一片哗然,于是我便再引导学生作出y = -x2的图像,然后再将图像与抛射物体所经过的路径进行比较,这样学生便很自然地形成了二次函
阅读理解能力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最为重视的一项技能。阅读理解更是各类英语考试的重点。因此,了解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考点设置,也是考生顺利过考试关的重要保证。下面,笔者对近年各地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考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免学生在复习中走弯路,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理解文章的主旨要义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旨要义。有时,从文章的第一段,甚至第一句话即可得出文章的
“类比”是一种在找出两个不同事物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点后,把一事物的有关知识推移到另一事物,从而对另一事物做出假定性说明的推理方法。在教学中,它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