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历史思辨性教学与史料实证的融合途径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fc561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作为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此作为基础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历史是以史料作为基础的,是历史学科学习和研究的基础。思辨性教学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方式,以史料实证作为基础,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文章结合初中历史教学,提出几点思辨性教学和史料实证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辨性教学;史料实证;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51-02
  现阶段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思辨性教学认识不足,对其重要性缺乏了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将思辨性教学和史料实证有效的融合,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加强学生史料实证意识和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史料价值辨别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思辨性教学活动,加强学生思考、辨析和辨别能力培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开展逻辑推理活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将史料实证和思辨性教学有效融合,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结合思辨性教学特点,优化史料选择
  初中历史思辨性教学活动中,需要以客观真实的历史资料作为基础,开展相应的论证活动,在学生真实历史感知中,加强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知。在思辨性教学活动中,以史料实证作为基础,结合史料的特点和内容,加强史料的选择,开展有效的辨析活动。在课堂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具有冲突性的史料内容,作为思辨性教学的突破点,保证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如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变化,也出现很多的历史故事和典故,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春秋时期更加全面真实的了解。教师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史料:史料1:河南新郑李家楼出土春秋中期的莲鹤方壶,湖北省荆州市望山楚墓出土越王勾践剑;史料2:《汉书·地理志》载齐国能“织作冰纨绮秀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史料3:《管
  子·地数》载齐国“聚庸而煮盐”,成为国家重要经济收入之一。史料4:《战国策·东周》载齐桓公“宫中七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鉴别史料,对其进行辨析,从史料中推导出“春秋时期各主要诸侯国经济的发展”这一现象,最终得出“诸侯国逐渐强大和周王室衰弱是导致春秋时期动荡的重要原因”这一结论,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史料,开展历史思辨性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史料的阅读、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对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变化深入理解,从而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二、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思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融入史料实证方式,加强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初中历史思辨性课堂活动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身心特点、性格特点、知识水平等,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思辨性教学活动和史料实证有效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课堂教学目标[2]。如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课堂教学中,文章以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等历史史实,向学生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由于七年级学生思辨意识不足,探究能力弱,但又好奇心强,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收集生活周边的素材,掌握史料实证的方式。如通过中日两国的服装服饰、建筑和文字样式这些史料进行观察对比。学生通过相应的方式和路线,开展史料采集、辨别、整理和解读等任务,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对比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理解唐朝的强盛以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通过对鉴真和玄奘等人锲而不舍精神的理解,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
  三、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重要阶段,学生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思辨能力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学生思考和辨析习惯的培养,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初中历史思辨性课堂教学中,应有效融入史料实证意识,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提高思辨性教学效果。如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教学中,为让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一个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需要以史料实证作为基础,开展思辨性教学活动。初中历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分析和思考活动,讓学生以此作为主题,分享相关的历史史实。如在太平天国失败原因的探究中,学生分享“李秀成论‘天朝十误’”“计开天朝之失误有十: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二、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青(清)州之败。……五、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而忌,翼起狈(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
  六、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国而误。七、误王不问政事。八、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九、误国不用贤才。十、误立政无章。”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深入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真实原因,通过史料呈现出太平天国内部混乱这一表面现象,看清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失败的根源,纠正学生自身对史料的浅显理解,加深对历史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解,开展思辨性思考。
  四、培养学生注重史料实证的意识,开展思辨性讨论
  相对一般的方式来说,史料实证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对结果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注重史料实证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实证报告作为具体内容,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认知和掌握。初中历史思辨性教学活动中,需要有效转化学习成果,不断内化自身思辨内容,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证报告活动,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观点进行实证报告。让学生通过诸子百家的各自著作内容提炼,如何得出各派观点,进而分析各派观点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让学生结合自身观点进行论证,开展相应的课堂研讨活动,加强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保证思辨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初中历史思辨性课堂教学中,融入史料实证方式,引导学生以史料作为基础,开展报告和研讨活动,树立学生实证意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五、结语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思辨性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史料实证融入其中可以提高思辨性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执行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思辨性教学和史料实证有效的融合,保证思辨性教学有效开展。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需要结合思辨性教学特点,优化史料选择,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强化思辨性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严颜余.初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的理性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8X).
  [2]王雪白.历史教学中提升史料实证素养研究[J].高考, 2017(27).
其他文献
【摘 要】对教材的“整体式处理”,是教学工作者对课文的肢解式处理、条分缕析的串讲式教学而开展的改革尝试。本文以人教版必修教材1第一单元中的课文《雨巷》为例,重点探讨了从课本“研讨与练习”中的开放性练习题入手,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实现对教材的整体式处理的方法及其他几种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文;研究性学习;整体式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
期刊
【摘 要】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而读写结合实现的关键点在于挖掘教学资源,找到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控学生的主观感受,从而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阅读,笔者在文中就此为核心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71-0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期刊
【摘 要】高考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对高中语文阅读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开展自主性阅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批判质疑精神,使学生深入分析理解文章,为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理解;自主阅读;质疑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50-02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读书虽说需要破万卷,但是高
期刊
【摘 要】视频资源具有多样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当前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充分利用视频资源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文章就如何应用视频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对策,包括以激发兴趣为前提、以教材教学为基础、以视频分析为关键、以启发思考为重点、以科学应用为追求、以适度应用为要求等。  【关键词】初中历史;视频应用;课堂教学  【中
期刊
【摘 要】汉字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国艺术的瑰宝。在信息化的时代,教师更要重视汉字的书写指导,让学生热爱汉字,用自己的范写来引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好汉字。  【关键词】热爱汉字;范写;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72-0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
期刊
【摘 要】初中語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学生思维思考和个人理解相互交织的过程,思维的发散性和批判性对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促进初中生批判意识的提高。本文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批判意识;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提高思维能力;注重学生课后反思,增强批判能力;创新教学形式,培养批判思维四个方面,对初中生语文批判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高中政治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通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来优化高中政治教学策略,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政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54-02  一、引言  高中政治是一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
期刊
【摘 要】地理是高中階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在高考中占据比较大的比例。地理与其他学科不同,具备比较高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知识的系统化比较强,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综合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为此,教师应积极调整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础,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期刊
【摘 要】习作评语是作文评价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段文质兼美的习作评语对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起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对改进习作评语进行实践思考,力求使学生乐写勤写,爱上习作。  【关键词】习作评语;现状调查;误区;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63-02  习作评语是老师对学生习作进行书面性的评价[1
期刊
【摘 要】小学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英语语感的重要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下,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而且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网络体系的建立。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英语素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展开详细讨论。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建构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