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高高职教育的水平,如何推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职业指导概念,对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工作现状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如何推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推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社会和谐也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在职业指导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结合工作实际,针对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思路。
一、职业指导的概念
世界上,自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学者帕森斯首次使用了“职业指导”术语之后,它由求职性的职业指导、职业发展性的职业指导,到如今终生发展性的职业指导,并且现在定义职业指导多是从综合性角度出发。朱启臻教授将职业指导定义为:职业指导是培养人的职业意识、职业品德和职业能力的教育过程,是帮助个人根据国家需要、职业要求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并适应职业的过程。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中将职业指导定义为:职业指导师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对比可知,他们都强调了职业指导既包括促使个体实现就业也包括帮助个体实现职业的顺利发展。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
(一)对职业指导的概念理解片面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职业指导概念理解方面存在片面性,他们将“职业指导”单纯地理解为“就业指导”,只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而忽视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其实就业指导是职业指导的一部分,而职业指导除了要重视学生就业外,也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还要重视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如果高职院校只强调就业率而忽视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的需求,就有悖于职业指导的定义,不利于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职业指导体系尚不健全
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一些理论大都源于国外研究,缺少足够的实践经验,职业指导体系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其功能不够完善。此外,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职业指导人员配置不足,职业指导内容、形式单一并缺乏多样化、个性化,职业指导手段跟不上新媒体时代的步伐,职业指导重理论指导轻实践指导,职业指导工作缺乏统筹安排和全局规划,这些就会影响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导致职业指导与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脱节,从而制约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职业指导是一项系统的教育指导活动,需要其从事者接受过专业化的培训,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据研究表明,胜任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特征:了解我国国情,熟悉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文件、法规制度等;具备相关职业道德和扎实的职业指导理论知识;掌握常用的职业指导技巧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熟悉计算技术应用等。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多数缺少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多数是行政管理人员如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者、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者等,他们几乎没接受过专业的职业指导培训,缺少职业指导需要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专业化程度低的师资队伍和素质难以满足职业指导工作的实际需求,这就致使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水平较低,阻碍了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树立全面的职业指导理念
要想推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提高对职业指导概念的认识,树立系统全面的职业指导理念,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将职业指导跟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密切联系起来。高职院校应转变以往的职业指导就是就业指导的片面认识。明确职业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入学到毕业就业后的全过程,即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理论前提,根据不同年级的任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正确的就业观,并且关注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进而提高职业指导的整体质量。
(二) 健全职业指导体系
高职院校健全职业指导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具有多元化、全局化的职业指导理念,也需要以科学动态的视角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职业指导教育,坚持以课程建设为主、个性化指导为辅的职业指导理念,按照教育部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加大職业指导体系建设。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加大对职业指导的领导和投入,建立专门化的职业指导机构,配备专员负责,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负责统筹和组织开展全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确保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2)重视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密切联系企业,从培养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出发,把职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以实现人职匹配。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职业指导教育如:大一应结合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性格测试、16PF人格测试等相关职业兴趣测试和心理测试,帮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实际的职业,着重学生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意识的培养;大二应根据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的差异,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能力素质和职业心理品质;大三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着重政策法规、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以及职业定向指导方面的培养,使毕业生了解国家政府就业创业政策法规、掌握就业技能,顺利就业。(3)丰富职业指导内容,创新职业指导形式:重视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荐学生到企业实践,通过企业实践培养职业意识并历练提高职业能力素质;将职业指导融入到主题班会,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就业面试大赛、杰出校友或著名企业专家讲座、职业指导团体或个体辅导、GYB培训,建立创新创业工作室,运用多媒体播放优质电视求职栏目,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手段,拓展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途径。
(三)创建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职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要想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创建一支精细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指导团队。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职业指导教育的资金投入,优化在师资培训(全球职业规划师、高级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高职业创业咨询师等)、实践实训场地及设施等方面的标准化配置,建立健全合理的奖励、激励及扶持制度。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按照“校企共育”和“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鼓励老师到企业挂职、实践,建立一支“双师型”职业指导师队伍,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来校交流指导或教学,注重“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作者单位分别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学院)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推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社会和谐也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在职业指导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结合工作实际,针对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思路。
一、职业指导的概念
世界上,自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学者帕森斯首次使用了“职业指导”术语之后,它由求职性的职业指导、职业发展性的职业指导,到如今终生发展性的职业指导,并且现在定义职业指导多是从综合性角度出发。朱启臻教授将职业指导定义为:职业指导是培养人的职业意识、职业品德和职业能力的教育过程,是帮助个人根据国家需要、职业要求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并适应职业的过程。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中将职业指导定义为:职业指导师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对比可知,他们都强调了职业指导既包括促使个体实现就业也包括帮助个体实现职业的顺利发展。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
(一)对职业指导的概念理解片面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职业指导概念理解方面存在片面性,他们将“职业指导”单纯地理解为“就业指导”,只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而忽视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其实就业指导是职业指导的一部分,而职业指导除了要重视学生就业外,也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还要重视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如果高职院校只强调就业率而忽视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的需求,就有悖于职业指导的定义,不利于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职业指导体系尚不健全
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一些理论大都源于国外研究,缺少足够的实践经验,职业指导体系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其功能不够完善。此外,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职业指导人员配置不足,职业指导内容、形式单一并缺乏多样化、个性化,职业指导手段跟不上新媒体时代的步伐,职业指导重理论指导轻实践指导,职业指导工作缺乏统筹安排和全局规划,这些就会影响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导致职业指导与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脱节,从而制约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职业指导是一项系统的教育指导活动,需要其从事者接受过专业化的培训,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据研究表明,胜任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特征:了解我国国情,熟悉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文件、法规制度等;具备相关职业道德和扎实的职业指导理论知识;掌握常用的职业指导技巧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熟悉计算技术应用等。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多数缺少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多数是行政管理人员如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者、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者等,他们几乎没接受过专业的职业指导培训,缺少职业指导需要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专业化程度低的师资队伍和素质难以满足职业指导工作的实际需求,这就致使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水平较低,阻碍了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研究
(一)树立全面的职业指导理念
要想推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提高对职业指导概念的认识,树立系统全面的职业指导理念,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将职业指导跟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密切联系起来。高职院校应转变以往的职业指导就是就业指导的片面认识。明确职业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入学到毕业就业后的全过程,即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理论前提,根据不同年级的任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正确的就业观,并且关注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进而提高职业指导的整体质量。
(二) 健全职业指导体系
高职院校健全职业指导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具有多元化、全局化的职业指导理念,也需要以科学动态的视角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职业指导教育,坚持以课程建设为主、个性化指导为辅的职业指导理念,按照教育部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加大職业指导体系建设。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加大对职业指导的领导和投入,建立专门化的职业指导机构,配备专员负责,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负责统筹和组织开展全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确保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2)重视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密切联系企业,从培养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出发,把职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以实现人职匹配。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职业指导教育如:大一应结合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性格测试、16PF人格测试等相关职业兴趣测试和心理测试,帮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实际的职业,着重学生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意识的培养;大二应根据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的差异,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能力素质和职业心理品质;大三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着重政策法规、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以及职业定向指导方面的培养,使毕业生了解国家政府就业创业政策法规、掌握就业技能,顺利就业。(3)丰富职业指导内容,创新职业指导形式:重视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荐学生到企业实践,通过企业实践培养职业意识并历练提高职业能力素质;将职业指导融入到主题班会,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就业面试大赛、杰出校友或著名企业专家讲座、职业指导团体或个体辅导、GYB培训,建立创新创业工作室,运用多媒体播放优质电视求职栏目,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手段,拓展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途径。
(三)创建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职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要想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创建一支精细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指导团队。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职业指导教育的资金投入,优化在师资培训(全球职业规划师、高级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高职业创业咨询师等)、实践实训场地及设施等方面的标准化配置,建立健全合理的奖励、激励及扶持制度。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按照“校企共育”和“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鼓励老师到企业挂职、实践,建立一支“双师型”职业指导师队伍,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来校交流指导或教学,注重“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作者单位分别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