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文学就是人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不是将生活与文本截然分开,而是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与文本之间的心灵对话,真正的通过读的方式走进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大胆质疑文本,在此基础上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再创造。
一、启发学生与文本心灵对话
于漪老师曾说过,“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要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就要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让学生走近文本,进而深入文本。
要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语文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阅读。古人曾经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能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能够走近文中的人物。如在教学《伤仲永》这篇课文时,文章虽然没有对话描写,但是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我摘出了四句话让学生分析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学生们纷纷发表个人的意见,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一致认为,第一句应采用赞叹赞美的语气,而第二句应该使用愤怒,是对方仲永父亲不让他学习的一种指责,第三句则是一种较为遗憾的语气,最后一句就是一种痛心,是对方仲永沦为普通人的叹息,紧扣题目的“伤”字。教师通过四句话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体验融入情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
其次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富有暗示、过渡的语言启发学生默读,启发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整体感悟文章,细心领会文章的内涵。
二、鼓励学生对文本大胆质疑
好奇心是学生对某一门课感兴趣的重要诱因。初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喜欢联想,渴望与众不同,甚至有的同学在紧张的学习中开始进行武侠小说创作和漫画创作。对于这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如果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所学文本进行大胆质疑和自我释疑,将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加自信。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有的学生针对课后的习题(他认为这篇课文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古代死记硬背的教育模式。)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现在我们提倡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也包含了教育模式的承传,传统的死记硬背也能完全否定。他甚至举例说他邻居家的孩子才三岁左右,父母就在教孩子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和《唐诗三百首》。我首先肯定了学生提出问题的合理性,让他们能够自由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让学生们一起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说学习这些内容能够增强孩子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有的学生说让孩子记住这些内容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等。
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对文本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同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学生提出鲁迅写道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孔乙己》也是鲁迅的文章,在结尾中同样使用了矛盾的词语“大约”和“的确”。学生的大胆质疑是以日常的语言习惯作为基础,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
三、指导学生对文本个性创新
文学理论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文学活动,学生解读文本同样如此,他们总是根据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个性特征来理解文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不同,他们对文本的解读也就千差万别。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创新。
在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桃花源里其乐融融的景象以及桃花源的美丽风光。有的学生将桃花源想象为江南水乡,有的学生将桃花源想象为深山小村落等等。对课文中的插图,教师可以有意忽略,然后让他们自行想象文章中所描绘的人物、情景。想象与联想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创新阅读时,也可以针对作者或者文本所表述的观点提出相反的见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陋室铭》中作者提出了陋室不陋的观点,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教师提出了让学生从相反的观点来思考主题,学生们纷纷对刘禹锡的这种观点进行质疑,有的认为传统儒家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刘禹锡这样做实际上是比较消极的,是他缺乏进取精神的一种表现。与其孤芳自赏不如踏实为民,为民众做一些实实在在在的事情。
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作为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多与文本对话,多读多思,勤学善思,在阅读与思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拉近个人与文本的距离,以产生情感的共鸣。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精神,为学生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增强自信。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创新阅读,个性创新阅读虽然是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基础,但是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其个人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常海玉.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
[2]黄海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
[3]车静.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J]
一、启发学生与文本心灵对话
于漪老师曾说过,“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要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就要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让学生走近文本,进而深入文本。
要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语文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阅读。古人曾经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能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能够走近文中的人物。如在教学《伤仲永》这篇课文时,文章虽然没有对话描写,但是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我摘出了四句话让学生分析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学生们纷纷发表个人的意见,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一致认为,第一句应采用赞叹赞美的语气,而第二句应该使用愤怒,是对方仲永父亲不让他学习的一种指责,第三句则是一种较为遗憾的语气,最后一句就是一种痛心,是对方仲永沦为普通人的叹息,紧扣题目的“伤”字。教师通过四句话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体验融入情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
其次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富有暗示、过渡的语言启发学生默读,启发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整体感悟文章,细心领会文章的内涵。
二、鼓励学生对文本大胆质疑
好奇心是学生对某一门课感兴趣的重要诱因。初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喜欢联想,渴望与众不同,甚至有的同学在紧张的学习中开始进行武侠小说创作和漫画创作。对于这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如果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所学文本进行大胆质疑和自我释疑,将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加自信。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有的学生针对课后的习题(他认为这篇课文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古代死记硬背的教育模式。)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现在我们提倡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也包含了教育模式的承传,传统的死记硬背也能完全否定。他甚至举例说他邻居家的孩子才三岁左右,父母就在教孩子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和《唐诗三百首》。我首先肯定了学生提出问题的合理性,让他们能够自由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让学生们一起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说学习这些内容能够增强孩子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有的学生说让孩子记住这些内容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等。
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对文本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同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学生提出鲁迅写道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孔乙己》也是鲁迅的文章,在结尾中同样使用了矛盾的词语“大约”和“的确”。学生的大胆质疑是以日常的语言习惯作为基础,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
三、指导学生对文本个性创新
文学理论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文学活动,学生解读文本同样如此,他们总是根据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个性特征来理解文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不同,他们对文本的解读也就千差万别。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创新。
在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桃花源里其乐融融的景象以及桃花源的美丽风光。有的学生将桃花源想象为江南水乡,有的学生将桃花源想象为深山小村落等等。对课文中的插图,教师可以有意忽略,然后让他们自行想象文章中所描绘的人物、情景。想象与联想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创新阅读时,也可以针对作者或者文本所表述的观点提出相反的见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陋室铭》中作者提出了陋室不陋的观点,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教师提出了让学生从相反的观点来思考主题,学生们纷纷对刘禹锡的这种观点进行质疑,有的认为传统儒家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刘禹锡这样做实际上是比较消极的,是他缺乏进取精神的一种表现。与其孤芳自赏不如踏实为民,为民众做一些实实在在在的事情。
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作为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多与文本对话,多读多思,勤学善思,在阅读与思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拉近个人与文本的距离,以产生情感的共鸣。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精神,为学生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增强自信。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创新阅读,个性创新阅读虽然是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基础,但是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其个人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常海玉.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
[2]黄海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
[3]车静.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