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笔墨技法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aich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付振宝/孔庙翼雪136cm×68cm 2018年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和表现方法、审美意识、美学思想、思维方式等都早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理论上,从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直到现代齐白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等。这些经验和主张,既是“意象造型”的基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产生的无数旷世杰作都落实于高妙而具体的笔墨技法,所以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是绕不开的一个永远未尽的话题。
  本文拟从中国画创作方式和美学思想入手,来阐述笔墨技法与中国画形式美的关系,以期能探微知著。

一、笔墨之难


  古人说,有笔有墨才是“画”,也就是说没有笔墨不能称为“画”。“笔墨”从字面上不难理解,但其实质指的是笔墨的美,笔墨的意象和笔墨的情趣。而这些意象情趣又生发出各种各样的笔法、墨法、线条的刚柔、力度、节奏感及笔墨间相互交融、相互转化,所有这些是构成画面形式美的主要元素。没有这些笔墨的形式美,光有内容和结构,这样的画即使造型再准确,画面的空间感再强,我们也会称它为“匠画”,是没有“国画味”的。而笔墨的美要依赖笔法、墨法、功力和情感,其中功力的形成需靠长期的积累磨炼,这就是中国画的精髄,也是中国画的难处。

二、笔墨技法之重


  笔墨是中国画艺术表现的重要语言,它不仅能表现物象的形貌,而且能表现物象的内在精神气质。物质意义上的笔墨指的是传统的作画工具,即毛笔和墨。我们说的笔墨当然建立在笔线和墨色上有意味的笔墨。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别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指的就是用笔与用墨。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强调“用笔”从书法出,追求“写”的韵致。笔法是中国画技法的精髓,笔既是画的骨干,亦是墨的筋骨。近代黃宾虹说:“勾勒用笔,要有一波三折。波是起伏之形态,折是笔之变化方向。运用此法可使线条不板滞。不会应用者,所画之线条即无变化,亦不能表现物体。此种线条之表现方法,实为东方用笔上乘。”中国画技法中,首重“用笔”,因为墨从笔出。但中国画因其特有的审美观与文化形态,促使其技法层面丰富性的形成,所谓“技近乎道”。因此,具体的“笔法”与“墨法”(即黄宾虹归纳的“五笔”:平、圆、留、重、变;“七墨”:浓、淡、破、泼、积、焦、宿),既是狭义的具体化,又具有广泛意义上的笔墨精神。笔法简言之就是运笔的法度。在作画时,起笔、收笔、中锋、侧锋、藏锋、露锋、提按、徐疾、转折等,不同的笔法会产生不同的线条特质。
付振宝/绿地200cm×180cm 2014年

  至于墨法的运用,唐代张彦远说“运墨而五色具”。在以“水墨为上”的中国山水画中,墨是当作“色”来看待的。“墨色之中分为六彩”出自清代唐岱之说,也就是在“五墨”之中加上白,则为六彩。水调墨之后即产生浓淡变化,也有不调水的“焦墨画法”,墨漆黑而有光泽,易见精神。用墨之法,在于干湿互用,有变化,切忌刻露板结。用墨之法还在于变化多端,常用的有泼墨、破墨、宿墨、积墨、渍墨等法,重在灵活运用。笔墨是中国画的造型手段,是中国画表现手段中的基本部分。但是,笔墨及其意义绝不仅限于以上所论及的,它的重要意义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中国画特殊的形式美是通过笔墨来体现的,这是中国画特色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绘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重要方面。我国古代画论中关于这一点,给予了足够的阐述与重视。笔者认为,对初学者来说,笔墨是一个必须认真扎实学习和刻苦锻炼的基础性课题,这也是任何一个有志于中国画学习者绕不开的课题。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笔墨技法的学习,必须从传统中选择,但传统不能死学,要学高不学低。陆俨少说:“临摹学习要有好的本子,起步不高,终身受累。因为我们知道临像一家不容易,临像之后,再要不像,所谓‘入而能出’,更加烦难,所以第一口奶很是要紧。”因此,善于学习比勤学苦练更加重要。由于不拘泥于“形似”,不“摹拟”自然物象,而着力于事物的内在神韵的把握和主观情怀的传达上,中国画获得很大的自由。
付振寶/中岳庙136cm×68cm 2017年
付振宝/云出远山系列68cm×136cm 2018年

  综上所述,中国画之所以难,主要的体现是它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主要是对笔与墨的考量,一是对于笔墨意象的塑造,二是笔墨本身相对独立存在的形式美,三是融主观感受于笔墨之中,书法艺术恰是后两方面的结合。中囯画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不能以靠笔墨功夫,靠一点所谓的生活情趣,靠既不用功力、也不需要情感投入的特技,搞出来一点新花样为满足。而是要在看似平凡简洁的一笔一墨的节奏变化中,将个人的主观情绪、灵感、气质、品格和审美情调通过表现对象的形状、结构、质感、量感融于笔墨中,完整地表现出来。也只有这样的笔墨才更具价值和意义。
  付振宝

  1984年生于黑龙江省鹤岗市。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卢禹舜先生。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画家。作品《绿地》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奖提名。作品发表于《美术》《中国国家美术》《美术观察》等刊物。
其他文献
著名编辑马宗融和作家罗淑(原名罗世弥)育有一女一子马小弥、马绍弥,由于二人过早离世,自1949年起两个孩子被夫妇俩的好友巴金收养。马小弥参军、工作之前,马绍弥到北京读高中之前,都住在巴金家,得到巴金夫妇的细心照顾。2012年马小弥病逝,去世前整理了巴金与自己的部分通信,最后决定将信件捐给巴金故居。作者在巴金的三十七封信之后附上了自己的口述,形成了《万金集——来自巴金的家书》,该书于2013年出版。
期刊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从来都是引入注目的美术活动.5年时间的积累,从全国各地层层挑选作品,议论纷纷是大展开幕后的常态,人们的期待越大,挑剔和不满也就越多,这已势所难免.rn我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421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其处于积极状态,是上好这堂课的首要问题。具体来讲,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发兴趣,集中注意力  新课的导入如何,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情绪、状态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教
杜愚/古韵185cm×165cm 2018年  “风格”一词是指具有独特于其他人的表現、打扮、作风、风度、品格、气度、气魄等行为和观念。“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在罗马作家西塞罗的著作中,该词演化为书体、文体的意思。汉语的“风格”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人葛洪的著作《抱朴子》里,它指人的风度品格。南朝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
期刊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情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抑或主要是意识形态学说)的存在随着世纪初期的两个事件而变得严峻起来.一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政治转向,一是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两个事件使反思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件史料是中央警官学校教育长李士珍在该校1946年警政讲习班毕业前夕的一次总理纪念周上的讲演稿,内容为从1941年至1946年李氏受命筹拟全国建警计划的经过,可供研究民国警政史
一  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志铭出土于洛阳北邙山,墓志高70厘米,宽74厘米,青石志,保存完好,字迹清晰,正书33列,一列32字。从撰写体例看,此墓志是当时流行的墓志铭并序的“别体”,其标目是“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志铭并序”,从其整个内容看,主要分“志”和“铭”两部分。“志”的部分介绍了袁公瑜的郡望、家世、历官、丧葬等,“铭”的部分用韵文概括全篇,饱含悼念、安慰、赞颂之意。原志实物由民国时期张钫
期刊
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GaSb半导体中p型缺陷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交换关联泛函采用局域密度近似(Local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