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当今,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列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枯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才能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当然,教师教学方法的实施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大胆的探索和发展,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美术课程是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在基础理论、基础技法方面给学生打下了一个较好的美术基础,能够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为培养合格的教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概况
社会是发展的。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不断增长的新形势,于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以培养大学本课学历小学教师为主要任务的初等教育学院,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运而生。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设立是我国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的,有较高的思想素养、宽厚的基础知识;有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良好综合素质的、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的、根据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概括为: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努力使学生达到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两种水平,具备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六种能力,以及讲、写、算、创、教、用、作、弹、唱、跳、画、练十二项基本功。
本专业开设有大学通识课、基础专业课、学科专业课、公共选修课、活动课、社会实践课等方面的课程,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大学通识课、基础专业课的基础上设置了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科学教育和信息技术等不同的学科方向,开设了不同的课程,美术课程就属于基础专业课。招生对象为高中文、理科毕业生,四年制本科学历,在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开设有本专业。
高校小学教育的产生,是提高我国小学教师素质的需要,是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美术课程教学
美术课程,也被称为“造型艺术课程”、“视觉艺术课程”等,其目的主要是发展和延续美术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术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者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美术是一种能够与学生成长相伴而行的艺术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方式,美术课程以美术为载体,在创新精神、心理品质、审美境界和实践操作等方面实施教学,致力于学生全面提高,从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课程是学校学生学习学科的总和及进程安排。它包括了学校老师从事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是指某一门学科。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活动。美术教学不能像其它学科那样教学,它有自己的教学特点,但又不能完全和其他学科孤立,它重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同时还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
美术课程是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高校美术课程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师范性为原则,致力于培养未来小学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体现“大学本科程度”和“面向小学教育”的要求,力求建立合理的结构,以满足新世纪对新型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需要。
三、K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课程和教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整体文化和“生态系统”,不可能把它分隔开来而作为主体的教师更不能脱离其中。美术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美术课程教学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下面以K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现状,来进行分析:
(一)培养方案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K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情况以本科为例,学生学习时间四年,八个学期,但是美术课程开设是三个学期,每周两节,是从大二开始有美术课程。美术课程包括了绘画、雕塑、工艺设计、建筑艺术、书法、篆刻等内容,就只从绘画这一个方面学习最初入门的素描、简笔画、水粉、水彩、国画等时间就很紧迫,还有要学习的鉴赏,这个是教学生学会欣赏美、鉴别美、评价美、感受美的一个途径。还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高校前没有经过美术专业的培训,什么都得从新开始,教学生怎样选颜料、怎样认识绘画笔绘画纸等,怎样都会花去一部分时间,当学生学习美术刚刚入梦或是有了一点起色,但又没有美术课程了,所以这样的美术课程培养方案不合理,希望改善,建议最少两年(四个学期)开设。
(二)班级人数过多影响教学效果
K高校有些专业还没办法进行小班制,很多专业课还是大班,美术课程就是其中的大班。美术课程的特殊性,有时需要一一指导,但由于班级人数过多,一个班几乎都在五六十人左右,有的甚至达到七十人,一节课下来想要全部指导到位,实在是有些不现实。所以建议:分成小班上课,一个班最好在三十五人左右。
(三)教师跨年级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K高校有学前教育本(专)科、小学教育、艺术教育专业,可只有两名美术教师,每一位老师每周都要承担相当多的课程,主要是每周都要准备跨年级的几个班的课,这样精力被分散,不管多么优秀的教师,遇到这种境况,长此以往,上课的效果可能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就没多的时间去钻研教学、思考教学方法,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建议:一个美术老师每周十节课、一到两个课头最好了。
(四)实训场地有限导致教学设计受限而影响教学效果
美术课程和其它课程不同,它有自己的特殊性,教学的实施是需要实践的。K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所在的分院美术有两个实训室,一个画室,一个手工制作室,按理说已经很好了。人数少的班级上课没问题,可是遇到人数多的就无法在画室进行。画架画板展不开,就只能在上文化课的教室进行,学生就感受不到画画的氛围,老师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就得考虑教室的问题。因此,建议能有两个画室,多人数的班级就可以分成两个画室进行。
总而言之,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大胆的探索和发展,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作者单位为贵州省凯里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课题类别: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课题名称:基于翻转课堂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与探索 ;课题编号:BKGC2016012。
美术课程是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在基础理论、基础技法方面给学生打下了一个较好的美术基础,能够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为培养合格的教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概况
社会是发展的。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不断增长的新形势,于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以培养大学本课学历小学教师为主要任务的初等教育学院,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运而生。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设立是我国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的,有较高的思想素养、宽厚的基础知识;有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良好综合素质的、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的、根据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概括为: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努力使学生达到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两种水平,具备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六种能力,以及讲、写、算、创、教、用、作、弹、唱、跳、画、练十二项基本功。
本专业开设有大学通识课、基础专业课、学科专业课、公共选修课、活动课、社会实践课等方面的课程,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大学通识课、基础专业课的基础上设置了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科学教育和信息技术等不同的学科方向,开设了不同的课程,美术课程就属于基础专业课。招生对象为高中文、理科毕业生,四年制本科学历,在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开设有本专业。
高校小学教育的产生,是提高我国小学教师素质的需要,是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美术课程教学
美术课程,也被称为“造型艺术课程”、“视觉艺术课程”等,其目的主要是发展和延续美术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术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者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美术是一种能够与学生成长相伴而行的艺术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方式,美术课程以美术为载体,在创新精神、心理品质、审美境界和实践操作等方面实施教学,致力于学生全面提高,从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课程是学校学生学习学科的总和及进程安排。它包括了学校老师从事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是指某一门学科。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活动。美术教学不能像其它学科那样教学,它有自己的教学特点,但又不能完全和其他学科孤立,它重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同时还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
美术课程是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高校美术课程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师范性为原则,致力于培养未来小学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体现“大学本科程度”和“面向小学教育”的要求,力求建立合理的结构,以满足新世纪对新型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需要。
三、K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课程和教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整体文化和“生态系统”,不可能把它分隔开来而作为主体的教师更不能脱离其中。美术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美术课程教学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下面以K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现状,来进行分析:
(一)培养方案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K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情况以本科为例,学生学习时间四年,八个学期,但是美术课程开设是三个学期,每周两节,是从大二开始有美术课程。美术课程包括了绘画、雕塑、工艺设计、建筑艺术、书法、篆刻等内容,就只从绘画这一个方面学习最初入门的素描、简笔画、水粉、水彩、国画等时间就很紧迫,还有要学习的鉴赏,这个是教学生学会欣赏美、鉴别美、评价美、感受美的一个途径。还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进入高校前没有经过美术专业的培训,什么都得从新开始,教学生怎样选颜料、怎样认识绘画笔绘画纸等,怎样都会花去一部分时间,当学生学习美术刚刚入梦或是有了一点起色,但又没有美术课程了,所以这样的美术课程培养方案不合理,希望改善,建议最少两年(四个学期)开设。
(二)班级人数过多影响教学效果
K高校有些专业还没办法进行小班制,很多专业课还是大班,美术课程就是其中的大班。美术课程的特殊性,有时需要一一指导,但由于班级人数过多,一个班几乎都在五六十人左右,有的甚至达到七十人,一节课下来想要全部指导到位,实在是有些不现实。所以建议:分成小班上课,一个班最好在三十五人左右。
(三)教师跨年级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K高校有学前教育本(专)科、小学教育、艺术教育专业,可只有两名美术教师,每一位老师每周都要承担相当多的课程,主要是每周都要准备跨年级的几个班的课,这样精力被分散,不管多么优秀的教师,遇到这种境况,长此以往,上课的效果可能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就没多的时间去钻研教学、思考教学方法,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建议:一个美术老师每周十节课、一到两个课头最好了。
(四)实训场地有限导致教学设计受限而影响教学效果
美术课程和其它课程不同,它有自己的特殊性,教学的实施是需要实践的。K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所在的分院美术有两个实训室,一个画室,一个手工制作室,按理说已经很好了。人数少的班级上课没问题,可是遇到人数多的就无法在画室进行。画架画板展不开,就只能在上文化课的教室进行,学生就感受不到画画的氛围,老师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就得考虑教室的问题。因此,建议能有两个画室,多人数的班级就可以分成两个画室进行。
总而言之,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大胆的探索和发展,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作者单位为贵州省凯里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课题类别: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课题名称:基于翻转课堂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与探索 ;课题编号:BKGC201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