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截止2017年,我国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校共162所,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与英语(748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18所)、视觉传达设计(581所)以及市场营销(572所)等传统热门专业相比 ,酒店专业的学科规模相差较远,多数高校对本学科的建设工作目前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
另一方面,酒店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形态之一,其发展必然牵动着旅游业的整体发展进程。而酒店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正是由人力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的。近年来,学者们一直强调我国酒店行业存在着“专业人才匮乏”、“员工流失”以及“人力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并对此作出了相应的对策性研究,但始终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本文认为,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路径应从高校教育层面入手,以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并通过借鉴国外的教育举措来提升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
酒店管理专业在韩国一直属于热门专业之一,其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要高于其它一般学科,从开设该专业高校的数量比例来看也明显高于我国目前的状况。并且,从世界范围内看,韩国服务性产业的发展程度极高,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酒店企业的服务质量,长久以来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可。这一成果与韩国高校对酒店专业学生的教育方法、原则及举措是存在必然联系的。因此,本文将对比我国与韩国酒店管理专业在教育举措上的一些区别,借鉴长处,以此来为我国高校酒店专业的学科建设提出优化方案及意见。
二、韩国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举措的对比
(一)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目前,在韩国高校担任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具有酒店管理专业博士学历以上的专家人才,对于本领域相关的理论研究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并做出了一些带有创新性的学术贡献。并且,大部分教师都具有多年的酒店企业任职经历或通过与酒店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具备长期积累现场经验的条件,对于酒店企业各个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和操作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能力。
而我国部分高校的酒店专业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教师还仅具有硕士学历,有酒店就职经历或具备积累现场经验条件的教师也只占极少数。这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教学工作的引导深度,不利于学生对前沿理论的理解与实践经验的学习。
(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应从两方面进行观察:一是学生的专业素养,二是学生的职业素养。韩国高校的教育理念更着重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效能感、抗逆性以及职业使命感,这种教育理念会无形中激发学生对酒店专业相关理论和技术的渴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而我国高校酒店专业的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考试成绩。这种现象造成多数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难以树立准确的就业方向和职业使命感较低等问题,从长远角度来说,这不利于酒店教育事业的持续性发展,更不利于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
(三)学生不合理信念的引导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不合理信念的引导可以有效的减弱或消除学生的毒瘾、网瘾、沉迷手机以及酗烟酒等不良嗜好;并且,通过对不合理信念的引导还有利于对学生自我效能感、心理弹力性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韩国的所有高校都开设了“教养课”,专门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一对一的引导,培养学生合理信念的形成。这种教育形式的效果是显著的,韩国的酒店专业学生都以“酒店人”自居,对自身未来的酒店从业生活充满着憧憬。
我国高校虽然设有道德伦理和思想政治课程,但是对于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目标来说,教育力度略显力不从心。心理性问题需要专门教师的专业性引导,而并非当下大课堂的教育形式。尤其是我国受传统错误观念的影响,一部分家长及学生还认为酒店服务行业是“低人一等”的职业。因此,与其它专业相比,酒店专业的学生更加需要专业性的心理疏导教育,这无疑是对我国高校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四)教育目标的偏差
韩国高校酒店专业的多数教师在教育目标方面都能够达成以下几点共识:第一,通过本专业的特色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努力将学科教育方针贯彻实施到每位学生身上,使该专业学生形成独特的教育印记;第二,在培养学生一线岗位工作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领导能力。其教育宗旨是为酒店企业提供优秀的领导人才,而不是单纯的劳动力供给;第三,国际性人才的培养。可以说,韩国是旅游业先进国之一,2016年访韩的外国旅客人数突破1500万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开设英语课程的同时,兼顾开设中文、日语等多个语种的课程。并且,还开设了国外社会文化理解的课程。
从客观层面上看,我国高校的酒店教育事业中,确实存在教学特色不突出、部分教师的教育目标落后、教育目的不清晰等问题。再者,由于缺少相关领域的学习,毕业生在酒店岗位进行外宾接待的过程中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
(五)学生展示平台的营造
韩国酒店专业的教育举措中,高度重视学生的求尊重心理,校方极力为酒店专业学生营造各种展示平台。例如,韩国国内酒店领域的相关学术性会议较多,在多数学术会议中都会专门为学生提供作品或项目设计的展示机会,另外,在酒店专业院系与政府有合作项目的情况下,往往是由学生来担任汇报组织等工作。这又是对学生自信心、创新性思维以及进取心的一种培养路径。
我国国内相关领域的学术性会议也较多,但是,为学生提供机会的平台并不多。虽然我国面对高校学生群体开展了“挑战杯”和“互联网+创业大赛”等赛事,但是对于酒店专业的学生来说针对性不强,虽在此类赛事中得到能力锻炼的学生很多,但从整体上看,其整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教育制度的先进性
韩国高校的所有专业都是采取学分制的教育制度,韩国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先进性与其教育制度的灵活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酒店专业学生为例,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有完全的自主权,学生可凭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趣向选择所修课程,只要最终达到高校规定的必修课程学分和选修课程学分的要求即可顺利完成学业。这种制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我国多数高校也同样采取学分制或学分制和学年制相结合的教育体制。但從实际角度上看,学生并未真正拥有课程选择的自主权,对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实践都是按照学校的既定路线进行 ,这种情况再次加深了学生学习被动性的尴尬局面。
(七)学生考核方式的转变
酒店从业人员要面对复杂多样的顾客群体,在多变的工作环境中需要不断处理各种随机事件,避免顾客不满或不良事件的发生。这就需要酒店从业人员,无论是一线员工还是管理者都应具备随机应变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此方面,韩国高校的教育举措比较突出,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和面试两种,所出题目多为开放性较强的试题,并无标准答案,要求学生现场发挥,以学生在作答过程中的态度、表达以及思维逻辑性作为评分标准。
我国高校在本专业的学生考核中还是以笔试为主的形式进行,只有少数实践课程以学生的操作标准化为评分标准。这种形式的考核对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有显著效果的,但另一方面,仅仅依托于笔试,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禁锢学生思想,无法深度发掘学生主观性、创造性思维的缺点。
三、结语
我国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发展速度较快,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这也反映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一门优秀的学科发展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积累,在此过程中,借鉴该学科发展相对较优的国外教学经验,扬长避短,以此来加强我国的学科建设是必要的。对此,本文分别从韩国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七个方面论述了其教育举措的优秀之处。归纳启示点如下: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进一步鼓励酒店专业教师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第二,增强学生的职业使命感,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三,以学生的不合理信念为问题点开设课程,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教育;第四,相关院系应与一线教师积极沟通,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目的。同时,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应注意观察,并向院系组织做经常性的意见反馈,帮助院系建立更加先进的教育体制;第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展示平台的营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造创新能力。(作者单位为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截止2017年,我国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校共162所,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与英语(748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18所)、视觉传达设计(581所)以及市场营销(572所)等传统热门专业相比 ,酒店专业的学科规模相差较远,多数高校对本学科的建设工作目前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
另一方面,酒店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形态之一,其发展必然牵动着旅游业的整体发展进程。而酒店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正是由人力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的。近年来,学者们一直强调我国酒店行业存在着“专业人才匮乏”、“员工流失”以及“人力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并对此作出了相应的对策性研究,但始终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本文认为,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路径应从高校教育层面入手,以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并通过借鉴国外的教育举措来提升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
酒店管理专业在韩国一直属于热门专业之一,其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要高于其它一般学科,从开设该专业高校的数量比例来看也明显高于我国目前的状况。并且,从世界范围内看,韩国服务性产业的发展程度极高,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酒店企业的服务质量,长久以来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可。这一成果与韩国高校对酒店专业学生的教育方法、原则及举措是存在必然联系的。因此,本文将对比我国与韩国酒店管理专业在教育举措上的一些区别,借鉴长处,以此来为我国高校酒店专业的学科建设提出优化方案及意见。
二、韩国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举措的对比
(一)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目前,在韩国高校担任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具有酒店管理专业博士学历以上的专家人才,对于本领域相关的理论研究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并做出了一些带有创新性的学术贡献。并且,大部分教师都具有多年的酒店企业任职经历或通过与酒店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具备长期积累现场经验的条件,对于酒店企业各个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和操作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能力。
而我国部分高校的酒店专业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教师还仅具有硕士学历,有酒店就职经历或具备积累现场经验条件的教师也只占极少数。这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教学工作的引导深度,不利于学生对前沿理论的理解与实践经验的学习。
(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应从两方面进行观察:一是学生的专业素养,二是学生的职业素养。韩国高校的教育理念更着重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效能感、抗逆性以及职业使命感,这种教育理念会无形中激发学生对酒店专业相关理论和技术的渴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而我国高校酒店专业的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考试成绩。这种现象造成多数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难以树立准确的就业方向和职业使命感较低等问题,从长远角度来说,这不利于酒店教育事业的持续性发展,更不利于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
(三)学生不合理信念的引导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不合理信念的引导可以有效的减弱或消除学生的毒瘾、网瘾、沉迷手机以及酗烟酒等不良嗜好;并且,通过对不合理信念的引导还有利于对学生自我效能感、心理弹力性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韩国的所有高校都开设了“教养课”,专门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一对一的引导,培养学生合理信念的形成。这种教育形式的效果是显著的,韩国的酒店专业学生都以“酒店人”自居,对自身未来的酒店从业生活充满着憧憬。
我国高校虽然设有道德伦理和思想政治课程,但是对于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目标来说,教育力度略显力不从心。心理性问题需要专门教师的专业性引导,而并非当下大课堂的教育形式。尤其是我国受传统错误观念的影响,一部分家长及学生还认为酒店服务行业是“低人一等”的职业。因此,与其它专业相比,酒店专业的学生更加需要专业性的心理疏导教育,这无疑是对我国高校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四)教育目标的偏差
韩国高校酒店专业的多数教师在教育目标方面都能够达成以下几点共识:第一,通过本专业的特色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努力将学科教育方针贯彻实施到每位学生身上,使该专业学生形成独特的教育印记;第二,在培养学生一线岗位工作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领导能力。其教育宗旨是为酒店企业提供优秀的领导人才,而不是单纯的劳动力供给;第三,国际性人才的培养。可以说,韩国是旅游业先进国之一,2016年访韩的外国旅客人数突破1500万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开设英语课程的同时,兼顾开设中文、日语等多个语种的课程。并且,还开设了国外社会文化理解的课程。
从客观层面上看,我国高校的酒店教育事业中,确实存在教学特色不突出、部分教师的教育目标落后、教育目的不清晰等问题。再者,由于缺少相关领域的学习,毕业生在酒店岗位进行外宾接待的过程中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
(五)学生展示平台的营造
韩国酒店专业的教育举措中,高度重视学生的求尊重心理,校方极力为酒店专业学生营造各种展示平台。例如,韩国国内酒店领域的相关学术性会议较多,在多数学术会议中都会专门为学生提供作品或项目设计的展示机会,另外,在酒店专业院系与政府有合作项目的情况下,往往是由学生来担任汇报组织等工作。这又是对学生自信心、创新性思维以及进取心的一种培养路径。
我国国内相关领域的学术性会议也较多,但是,为学生提供机会的平台并不多。虽然我国面对高校学生群体开展了“挑战杯”和“互联网+创业大赛”等赛事,但是对于酒店专业的学生来说针对性不强,虽在此类赛事中得到能力锻炼的学生很多,但从整体上看,其整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教育制度的先进性
韩国高校的所有专业都是采取学分制的教育制度,韩国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先进性与其教育制度的灵活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酒店专业学生为例,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有完全的自主权,学生可凭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趣向选择所修课程,只要最终达到高校规定的必修课程学分和选修课程学分的要求即可顺利完成学业。这种制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我国多数高校也同样采取学分制或学分制和学年制相结合的教育体制。但從实际角度上看,学生并未真正拥有课程选择的自主权,对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实践都是按照学校的既定路线进行 ,这种情况再次加深了学生学习被动性的尴尬局面。
(七)学生考核方式的转变
酒店从业人员要面对复杂多样的顾客群体,在多变的工作环境中需要不断处理各种随机事件,避免顾客不满或不良事件的发生。这就需要酒店从业人员,无论是一线员工还是管理者都应具备随机应变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此方面,韩国高校的教育举措比较突出,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和面试两种,所出题目多为开放性较强的试题,并无标准答案,要求学生现场发挥,以学生在作答过程中的态度、表达以及思维逻辑性作为评分标准。
我国高校在本专业的学生考核中还是以笔试为主的形式进行,只有少数实践课程以学生的操作标准化为评分标准。这种形式的考核对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有显著效果的,但另一方面,仅仅依托于笔试,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禁锢学生思想,无法深度发掘学生主观性、创造性思维的缺点。
三、结语
我国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发展速度较快,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这也反映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一门优秀的学科发展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积累,在此过程中,借鉴该学科发展相对较优的国外教学经验,扬长避短,以此来加强我国的学科建设是必要的。对此,本文分别从韩国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七个方面论述了其教育举措的优秀之处。归纳启示点如下: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进一步鼓励酒店专业教师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第二,增强学生的职业使命感,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三,以学生的不合理信念为问题点开设课程,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教育;第四,相关院系应与一线教师积极沟通,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目的。同时,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应注意观察,并向院系组织做经常性的意见反馈,帮助院系建立更加先进的教育体制;第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展示平台的营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造创新能力。(作者单位为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