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形式也在逐渐转变,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并提出了建立高效课堂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小学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并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给我们实际生活带来的便利,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因此,教师要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高效课堂的建立。
一、分析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相比于语数外来说,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缺乏重视,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思想尚未成熟的阶段,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存在偏差,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玩计算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不能做到准确的掌握,因此,导致信息技术课程形同虚设。
(二)教师教学观念滞后
由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计入考试科目,因此,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常出现敷衍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比较滞后,教师自身对信息技术学科缺乏重视,因此不能及时的更新教学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也存在问题,为了提高学生主要科目的考试成绩,对于信息技术的课时设置也相对较少。甚至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并非专业教师,学校认为只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就足够了,有的学校甚至是其它学科老师兼职信息技术教学,这都是导致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无法创新和发展的因素。
(三)教师教学形式单一
据调查,小学信息技术课仍存在着教师教学形式单一的现象,信息技术课都是在多媒体教室完成的,一般的形式是采取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课堂模式。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生一接触电脑就会出现思维涣散,无法专心听课的现象。并且,信息技术课堂互动性较少,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教师无法全面的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纳入考试科目,教师无法对学生形成科学性的评价,无法及时的对教学教法进行反思,这也就导致教师会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缺乏教学创新能力。
二、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措施
(一)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科目,是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下应运而生的科目。因此,教师要借鉴其它学科的教研模式,积极的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中。对于信息技术中的理论知识,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认知存在一定困难,尤其对于需要反复加强练习的内容,小学生的学习持久性不强,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的信息技术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键盘综合练习》的教学中,此部分内容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但是内容相对枯燥,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教学机智。教师可以设置对应的游戏、计时比赛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计算机的乐趣,又能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大小写切换、空格键等键盘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师只有讓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进一步为学生渗透信息技术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好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建立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二)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法转变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相关操作,由于学生原有知识的水平不同,在开展教学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对电脑进行简单的操作了,因此,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时,这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课堂思想不集中,甚至出现玩游戏、课堂纪律差等问题。然而还有一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由于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这部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就会对信息技术课程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擅于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计算机小组,开展小组教学的模式来降低学生之间的差异。例如,在《电脑画图》这一教学模块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基础内容完成后,设置一堂小组合作课程,让每个小组利用画图软件完成一幅作品。学生已经学习了画图软件中的基本绘图工具,但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有所不同,因此,在小组内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并且,共同完成作品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三)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
想要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根本任务就是要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才能加快信息技术学科落实新课改的脚步。并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要及时的进行更新,才能保证学生接受到最新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更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计算机技能。因此,学校要及时的开展对信息技术教师应用能力的培训,还要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重点培养。教师之间要及时的进行教学教法的交流,及时的开展教学设计的教研工作,加大教师对本门学科的重视程度。教师只有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才能保证高效课堂的顺利展开。并且,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进行考试,导致长时间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学生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师要建立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在每个模块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核,并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合理的分析,从学生平时的表现中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不足,以此作为依据来及时的更新教学教法,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信息技术课程要加快课程改革进度,教师要及时的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意义,让学生能够切实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从而构建高效和谐的计算机课堂。
参考文献:
[1]潘丽新. 浅谈对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的认识[J]. 中华少年, 2019.(1):.11-12.
[2]魏荣丽. 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途径探索[J]. 新课程(上), 2019.(12):.2-3.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小学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并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给我们实际生活带来的便利,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因此,教师要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高效课堂的建立。
一、分析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相比于语数外来说,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缺乏重视,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思想尚未成熟的阶段,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存在偏差,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玩计算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不能做到准确的掌握,因此,导致信息技术课程形同虚设。
(二)教师教学观念滞后
由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计入考试科目,因此,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常出现敷衍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比较滞后,教师自身对信息技术学科缺乏重视,因此不能及时的更新教学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也存在问题,为了提高学生主要科目的考试成绩,对于信息技术的课时设置也相对较少。甚至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并非专业教师,学校认为只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就足够了,有的学校甚至是其它学科老师兼职信息技术教学,这都是导致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无法创新和发展的因素。
(三)教师教学形式单一
据调查,小学信息技术课仍存在着教师教学形式单一的现象,信息技术课都是在多媒体教室完成的,一般的形式是采取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课堂模式。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生一接触电脑就会出现思维涣散,无法专心听课的现象。并且,信息技术课堂互动性较少,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教师无法全面的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纳入考试科目,教师无法对学生形成科学性的评价,无法及时的对教学教法进行反思,这也就导致教师会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缺乏教学创新能力。
二、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措施
(一)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科目,是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下应运而生的科目。因此,教师要借鉴其它学科的教研模式,积极的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中。对于信息技术中的理论知识,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认知存在一定困难,尤其对于需要反复加强练习的内容,小学生的学习持久性不强,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的信息技术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键盘综合练习》的教学中,此部分内容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但是内容相对枯燥,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教学机智。教师可以设置对应的游戏、计时比赛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计算机的乐趣,又能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大小写切换、空格键等键盘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师只有讓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进一步为学生渗透信息技术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好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建立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二)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法转变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相关操作,由于学生原有知识的水平不同,在开展教学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对电脑进行简单的操作了,因此,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时,这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课堂思想不集中,甚至出现玩游戏、课堂纪律差等问题。然而还有一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由于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这部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就会对信息技术课程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擅于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计算机小组,开展小组教学的模式来降低学生之间的差异。例如,在《电脑画图》这一教学模块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基础内容完成后,设置一堂小组合作课程,让每个小组利用画图软件完成一幅作品。学生已经学习了画图软件中的基本绘图工具,但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有所不同,因此,在小组内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并且,共同完成作品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三)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
想要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根本任务就是要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才能加快信息技术学科落实新课改的脚步。并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要及时的进行更新,才能保证学生接受到最新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更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计算机技能。因此,学校要及时的开展对信息技术教师应用能力的培训,还要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重点培养。教师之间要及时的进行教学教法的交流,及时的开展教学设计的教研工作,加大教师对本门学科的重视程度。教师只有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才能保证高效课堂的顺利展开。并且,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进行考试,导致长时间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学生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师要建立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在每个模块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核,并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合理的分析,从学生平时的表现中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不足,以此作为依据来及时的更新教学教法,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信息技术课程要加快课程改革进度,教师要及时的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意义,让学生能够切实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从而构建高效和谐的计算机课堂。
参考文献:
[1]潘丽新. 浅谈对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的认识[J]. 中华少年, 2019.(1):.11-12.
[2]魏荣丽. 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途径探索[J]. 新课程(上), 201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