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教育一直都是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但由于长期只重视学习效果,德育教育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且多数小学德育教育以传统教学式的授课方式为主,侧重于讲解道德知识,忽视了小学生的文明行为和习惯培养。从实际表现来看,多数小学生虽然能够了解社会公认文明礼仪规范的相关内容,但却无法将其转变为自身的实际文明礼仪行为。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怡海第二小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了小学生校园文明礼仪的现状和实际情况,对小学生校园文明礼仪的养成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 校园文明礼仪 养成策略
自古以来,我国就以“礼仪之邦”著称。加强小学生校园文明礼仪的养成工作,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文明礼仪的基本方式,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更能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公民综合素养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从小学生校园文明礼仪的现状来看,多数学生无法在实际当中践行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而改善这一现状,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就成为了小学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1 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现状
1.1 基本概念
文明礼仪泛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以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表现个人修养和素质的方式,体现在行为、言语、思想等多个方面,是衡量个体综合素质水平的关键因素。现代教育领域认为,在小学阶段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是为了强化小学生对于礼仪知识的认识程度,帮助小学生养成礼仪行为,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而校园文明礼仪的定义范畴则进一步缩小,其指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文明行为和习惯,要求学生能够依据“文明”的人际交往方式来面对生活中的人、事、物。
1.2 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现状
1.2.1 德育教育缺失
为更好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我国早已将“品德”教育视为独立的课程,并提供了配套的教学素材,如过去的《品德与社会》和《品德与生活》、现在的《道德与法治》等。但从小学品德教育的现状来看,品德教育课程并未真正发挥作用和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品德教育并不列入学生考试的基本范畴,且在教育内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课堂上存在大量的留白时间,学生们往往会利用留白时间用于学习其他科目的内容,甚至语数英教师会占用品德课程的时间,这种现象在期末阶段更是尤为常见。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之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应试教育环境依然没有改变,品德课程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形如“鸡肋”,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与文明礼仪密切相关的课程没有得到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重视,自然无法起到教育指导作用。[1]
1.2.2 德育教师匮乏
从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思政专业毕业的专职德育教师一直都是一种“奢侈品”,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小学中最为匮乏。对于此类小学而言,德育教师一般为语文教师或者班主任兼任,其本身并不了解系统的品德知识体系,虽能认识到文明礼仪知识对于小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性,但却无法对学生形成有效的教育指导,从而导致德育教育的作用仅仅局限在书面上,无法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互结合,无法实现知行统一,更无法做到将文明礼仪教育与国际接轨,甚至无法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文明素养问题而给予相应的纠正和指导,最终导致德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3 无法在实践活动中接触到文明礼仪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在校期间的实践活动以课间操和体育课程为主,严重缺乏校外实践的机会。从某种角度来看,文明礼仪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当中,而是要强调多样化、实践化,要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互相结合。但就实际表现而言,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实践,小学生无法通过实践行为来收获经验以及满足心理需求。
1.3 案例分析
我怡海第二小学属于一所城乡结合部小学,学生家长的整体受教育程度较差,普遍存在教育方式不合理的现象,且多数学生家长工作繁忙,忽略了针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和管理,从而导致我校学生的整体文明素养欠佳,学生缺乏礼仪习惯。自建校以来,我校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视性相对较高,并始终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要求和标准对在校学生严加规范。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之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一种常态化现象,且学校大力倡导文明礼仪教育在课堂中的渗透效果,鼓励广大教师关注学生的文明礼仪状况。通过两年的教育实践,学校的整体文明礼仪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与兄弟学校相比较,依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学生群体当中依然会出现不文明现象,如进出学校时争相冲跑、在课间活动中追逐打闹、随手乱扔垃圾、见到教师后不能主动问好等。
为进一步分析佛山市桂城街道怡海第二小学的学生文明礼仪现状,我校近期向若干名家长、学生及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对我校学生的文明礼仪情况进行研究。后经回收问卷发现,家长群体中仅有9%认为学生的文明礼仪情况良好,15%认为较差,76%认为非常差。而在教师群体当中,仅有1.4%的教师评分良好,高达89.6%的教师认为非常差。即便是学生群体评分,也有超过65%认为非常差。由此可见,我校的整体文明礼仪现状不容乐观,亟待采取有效的校园文明礼仪养成策略来改善这一现状。
2 校园文明礼仪养成策略
2.1 开展文明礼仪班级活动课
班级活动课是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阵地,其能够有效通过学习的形式让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逐步渗透至学生群体当中,并让学生通过“学礼——懂礼——用礼”这一特定过程,逐步达到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的目的。从某种角度来看,只有在学生懂得文明礼仪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在实践当中进行應用,最终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行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当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2]
2.2 加强学科渗透
学科渗透本身就是德育教育所提倡的基本方式,而且各科教材中本身就有不少德育因子。文明礼仪知识在各个学科当中的渗透可以不断对学生形成影响力,且合适的文明礼仪教育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基本认识。此外,小学各学科教材中均存在大量的文明礼仪教育元素,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资源的灵活运用,即可达到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效果的目的。 2.3 与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
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是小学学校中的常见课外实践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前,需要向学生发放与文明礼仪相关的基本资料,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来掌握相关知识和内容。其次,需要利用教育活动机会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育情境,鼓励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感受文明礼仪所带来的心理升华。最后,需要进一步对整个主题教育活動进行升华,号召学生在生活实践、校园生活中处处展示文明礼仪。[3]
2.4 榜样示范和同伴互助
榜样的力量不容忽视,教师首先应当成为学生心目当中的榜样,通过身先士卒的方式来带领学生在生活当中应用文明礼仪。如遇到学生时主动向学生问好,这不仅有利于实现榜样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帮助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同伴互助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多个同伴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督促均有利于实现共同提高。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学生的行为引导,不仅要号召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互相帮助,还要鼓励学生重视同伴之间的文明礼仪,如借用物品时需要先向同伴征得同意,使用完毕后需要及时归还并表达感谢等。[4]
2.5 建立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不仅仅要针对学生群体,同时还要针对教师群体。在面对教师群体时,应当以精神激励为主,鼓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和引导,要求其主动发掘文明礼仪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加强德育研究。在面对学生群体时,则可以采取群体激励和个体激励两种形式。群体激励以评选“文明班级”为主,以周为单位对同一年级的所有班级进行评分,并设置流动锦旗,结合每个班级的月度评分结果进行流动发放。个体激励则以评选“班级礼仪之星”为主,期末时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十佳礼仪少年”,从而通过树立学生榜样的方式来号召全校学生注重文明礼仪。[5]
2.6 加强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
从某种角度来看,文明礼仪教育不仅仅要依靠学校方面的力量,更需要广大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共建家校联合教育的良好局势。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联系群的方式来向家长传播文明礼仪教育方式,鼓励家长能够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目当中的榜样,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化现象。
3 文明礼仪教育的实际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文明礼仪教育之后,我校学生的整体文明礼仪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在校园、家庭和社会文明礼仪等三个方面有着明显改观。
3.1 校园文明礼仪
通过文明礼仪教育之后,我校学生均养成了一定的文明礼仪习惯,无论是在校园外还是在校园内,遇到教师之后都能够主动向教师问好,且文明用语也成为了校园内的一种常态化现象。而在学生就餐时,喧哗、吵闹的现象已经彻底消失,学生不仅可以做到就餐无声音,同时也能够做到就餐不浪费,并能够主动收拾周围卫生,将掉落在地面的饭粒打扫干净。而从仪容仪表的角度来看,学生不仅形成了定期更换衣物的良好习惯,更能够勤剪指甲勤理发,我校学生的整体风貌焕然一新。而在上学、放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整齐排队行进,追逐打闹现象逐渐减少,学生安全更加有了保障。
3.2 家庭文明礼仪
我校组织的文明礼仪教育获得了家长的高度认同。通过家长反馈发现,多数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文明礼仪问题,如吃饭时请长辈先就座、主动做家务事、主动与街坊邻居打招呼、主动向家长表达感激之情等。这些显而易见的改变均是文明礼仪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且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家校合作,能够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力争成为学生心目当中的榜样。
3.3 社会文明礼仪
从社会文明礼仪的角度来看,外出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文明表现较以往有明显进步。如队伍整齐、遵守交通规则、不大声喧哗、自觉爱护环境等。我校学生们良好的文明行为进一步强化了学校的社会形象,我校的社会口碑也因此而得到了一定提升。
4 结语
综合来看,文明礼仪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的基本工作任务。小学教师需要掌握正确的文明礼仪养成策略,切实提高学生对于文明礼仪的正确认识,并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引导,让文明礼仪真正成为学生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吴小妹.让文明礼仪成为校园最亮丽的风景——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10):89-90.
[2] 叶子.浅谈小学德育管理策略研究——让礼仪文化在校园流淌[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14):152-153.
[3] 邹一军.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11):15.
[4] 赵洪.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我是少年小交警,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实践活动研究初探[J].教育观察(下旬),2019,8(9):143-144.
[5] 陈雅琴.小学生礼仪教育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6):78.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怡海第二小学 (广东省佛山市 528200)
关键词:小学生 校园文明礼仪 养成策略
自古以来,我国就以“礼仪之邦”著称。加强小学生校园文明礼仪的养成工作,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文明礼仪的基本方式,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更能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公民综合素养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从小学生校园文明礼仪的现状来看,多数学生无法在实际当中践行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而改善这一现状,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就成为了小学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1 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现状
1.1 基本概念
文明礼仪泛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以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表现个人修养和素质的方式,体现在行为、言语、思想等多个方面,是衡量个体综合素质水平的关键因素。现代教育领域认为,在小学阶段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是为了强化小学生对于礼仪知识的认识程度,帮助小学生养成礼仪行为,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而校园文明礼仪的定义范畴则进一步缩小,其指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文明行为和习惯,要求学生能够依据“文明”的人际交往方式来面对生活中的人、事、物。
1.2 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现状
1.2.1 德育教育缺失
为更好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我国早已将“品德”教育视为独立的课程,并提供了配套的教学素材,如过去的《品德与社会》和《品德与生活》、现在的《道德与法治》等。但从小学品德教育的现状来看,品德教育课程并未真正发挥作用和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品德教育并不列入学生考试的基本范畴,且在教育内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课堂上存在大量的留白时间,学生们往往会利用留白时间用于学习其他科目的内容,甚至语数英教师会占用品德课程的时间,这种现象在期末阶段更是尤为常见。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之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应试教育环境依然没有改变,品德课程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形如“鸡肋”,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与文明礼仪密切相关的课程没有得到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重视,自然无法起到教育指导作用。[1]
1.2.2 德育教师匮乏
从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思政专业毕业的专职德育教师一直都是一种“奢侈品”,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小学中最为匮乏。对于此类小学而言,德育教师一般为语文教师或者班主任兼任,其本身并不了解系统的品德知识体系,虽能认识到文明礼仪知识对于小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性,但却无法对学生形成有效的教育指导,从而导致德育教育的作用仅仅局限在书面上,无法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互结合,无法实现知行统一,更无法做到将文明礼仪教育与国际接轨,甚至无法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文明素养问题而给予相应的纠正和指导,最终导致德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3 无法在实践活动中接触到文明礼仪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在校期间的实践活动以课间操和体育课程为主,严重缺乏校外实践的机会。从某种角度来看,文明礼仪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当中,而是要强调多样化、实践化,要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互相结合。但就实际表现而言,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实践,小学生无法通过实践行为来收获经验以及满足心理需求。
1.3 案例分析
我怡海第二小学属于一所城乡结合部小学,学生家长的整体受教育程度较差,普遍存在教育方式不合理的现象,且多数学生家长工作繁忙,忽略了针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和管理,从而导致我校学生的整体文明素养欠佳,学生缺乏礼仪习惯。自建校以来,我校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视性相对较高,并始终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要求和标准对在校学生严加规范。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之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一种常态化现象,且学校大力倡导文明礼仪教育在课堂中的渗透效果,鼓励广大教师关注学生的文明礼仪状况。通过两年的教育实践,学校的整体文明礼仪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与兄弟学校相比较,依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学生群体当中依然会出现不文明现象,如进出学校时争相冲跑、在课间活动中追逐打闹、随手乱扔垃圾、见到教师后不能主动问好等。
为进一步分析佛山市桂城街道怡海第二小学的学生文明礼仪现状,我校近期向若干名家长、学生及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对我校学生的文明礼仪情况进行研究。后经回收问卷发现,家长群体中仅有9%认为学生的文明礼仪情况良好,15%认为较差,76%认为非常差。而在教师群体当中,仅有1.4%的教师评分良好,高达89.6%的教师认为非常差。即便是学生群体评分,也有超过65%认为非常差。由此可见,我校的整体文明礼仪现状不容乐观,亟待采取有效的校园文明礼仪养成策略来改善这一现状。
2 校园文明礼仪养成策略
2.1 开展文明礼仪班级活动课
班级活动课是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阵地,其能够有效通过学习的形式让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逐步渗透至学生群体当中,并让学生通过“学礼——懂礼——用礼”这一特定过程,逐步达到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的目的。从某种角度来看,只有在学生懂得文明礼仪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在实践当中进行應用,最终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行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当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2]
2.2 加强学科渗透
学科渗透本身就是德育教育所提倡的基本方式,而且各科教材中本身就有不少德育因子。文明礼仪知识在各个学科当中的渗透可以不断对学生形成影响力,且合适的文明礼仪教育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基本认识。此外,小学各学科教材中均存在大量的文明礼仪教育元素,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资源的灵活运用,即可达到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效果的目的。 2.3 与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
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是小学学校中的常见课外实践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前,需要向学生发放与文明礼仪相关的基本资料,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来掌握相关知识和内容。其次,需要利用教育活动机会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育情境,鼓励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感受文明礼仪所带来的心理升华。最后,需要进一步对整个主题教育活動进行升华,号召学生在生活实践、校园生活中处处展示文明礼仪。[3]
2.4 榜样示范和同伴互助
榜样的力量不容忽视,教师首先应当成为学生心目当中的榜样,通过身先士卒的方式来带领学生在生活当中应用文明礼仪。如遇到学生时主动向学生问好,这不仅有利于实现榜样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帮助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同伴互助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多个同伴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督促均有利于实现共同提高。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学生的行为引导,不仅要号召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互相帮助,还要鼓励学生重视同伴之间的文明礼仪,如借用物品时需要先向同伴征得同意,使用完毕后需要及时归还并表达感谢等。[4]
2.5 建立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不仅仅要针对学生群体,同时还要针对教师群体。在面对教师群体时,应当以精神激励为主,鼓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和引导,要求其主动发掘文明礼仪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加强德育研究。在面对学生群体时,则可以采取群体激励和个体激励两种形式。群体激励以评选“文明班级”为主,以周为单位对同一年级的所有班级进行评分,并设置流动锦旗,结合每个班级的月度评分结果进行流动发放。个体激励则以评选“班级礼仪之星”为主,期末时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十佳礼仪少年”,从而通过树立学生榜样的方式来号召全校学生注重文明礼仪。[5]
2.6 加强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
从某种角度来看,文明礼仪教育不仅仅要依靠学校方面的力量,更需要广大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共建家校联合教育的良好局势。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联系群的方式来向家长传播文明礼仪教育方式,鼓励家长能够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目当中的榜样,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化现象。
3 文明礼仪教育的实际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文明礼仪教育之后,我校学生的整体文明礼仪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在校园、家庭和社会文明礼仪等三个方面有着明显改观。
3.1 校园文明礼仪
通过文明礼仪教育之后,我校学生均养成了一定的文明礼仪习惯,无论是在校园外还是在校园内,遇到教师之后都能够主动向教师问好,且文明用语也成为了校园内的一种常态化现象。而在学生就餐时,喧哗、吵闹的现象已经彻底消失,学生不仅可以做到就餐无声音,同时也能够做到就餐不浪费,并能够主动收拾周围卫生,将掉落在地面的饭粒打扫干净。而从仪容仪表的角度来看,学生不仅形成了定期更换衣物的良好习惯,更能够勤剪指甲勤理发,我校学生的整体风貌焕然一新。而在上学、放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整齐排队行进,追逐打闹现象逐渐减少,学生安全更加有了保障。
3.2 家庭文明礼仪
我校组织的文明礼仪教育获得了家长的高度认同。通过家长反馈发现,多数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文明礼仪问题,如吃饭时请长辈先就座、主动做家务事、主动与街坊邻居打招呼、主动向家长表达感激之情等。这些显而易见的改变均是文明礼仪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且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家校合作,能够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力争成为学生心目当中的榜样。
3.3 社会文明礼仪
从社会文明礼仪的角度来看,外出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文明表现较以往有明显进步。如队伍整齐、遵守交通规则、不大声喧哗、自觉爱护环境等。我校学生们良好的文明行为进一步强化了学校的社会形象,我校的社会口碑也因此而得到了一定提升。
4 结语
综合来看,文明礼仪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的基本工作任务。小学教师需要掌握正确的文明礼仪养成策略,切实提高学生对于文明礼仪的正确认识,并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引导,让文明礼仪真正成为学生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吴小妹.让文明礼仪成为校园最亮丽的风景——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10):89-90.
[2] 叶子.浅谈小学德育管理策略研究——让礼仪文化在校园流淌[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14):152-153.
[3] 邹一军.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11):15.
[4] 赵洪.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我是少年小交警,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实践活动研究初探[J].教育观察(下旬),2019,8(9):143-144.
[5] 陈雅琴.小学生礼仪教育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6):78.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怡海第二小学 (广东省佛山市 52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