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兼美 情理相融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j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从题目来看,《灰椋鸟》应该是一篇状物类文章,而事实上它是一篇叙事写景类散文。文章描写了“我”和同伴去林场观察灰椋鸟归林、闹林的一次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林场工人植树造林,为鸟儿创造幸福的家园的赞美,说明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这篇散文情真意切,情理相通,情趣盎然。它的艺术感染力体现在立意、构思、语言和情感等方面。选作小学语文教材,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谓“文质兼美,堪为模式”的选文标准。
  文章在线索布设上,运用多重复合形式,虚实结合,明暗相间,分合有度,达到叙事、抒情、说理完美统一的艺术效果。
  首先,观鸟过程平铺直叙,脉络清晰。开篇,从对灰椋鸟给“我”的感受是极其普通的写起,偶然的机会才激起了一探究竟的热情。接着,叙述“一天下午”和同伴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灰椋鸟归来,从“一开始”规模小,写到“没过几分钟”后的壮观场面;从“先回来的鸟”不停鸣叫,写到“后回来的鸟”互相应和;从归林时鸟儿“陆续投入刺槐林”的热闹,写到夕阳西沉后“整个刺槐林和竹林”的欢快。最后以“我”结束行程,在“回来的路上”的感触收尾。叙事线索犹如一条直线,笔触清晰完整。
  其次,“我”的心理变化一波三折,与叙事过程同步推进。起初“我”对灰椋鸟的认识是“有什么好看的呢?”电视录像让“我”忍不住要亲自去探个究竟,尽管设置了悬念,但态度并没有发生变化。归林部分先写众鸟归林时场面的震撼与宏大,让观鸟者受到极大的心理冲击,让人在惊讶中来不及去辨别喜好;再写归林后的鸟儿的鸣叫,用“倾诉”“呼唤”“互相应和”等富有亲情和拟人化的词语,体现作者已经受到感染,流露出对灰椋鸟态度的转变。归林后的鸟儿,“像穿上盛装的少女翩翩起舞”,此时爱鸟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才会“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一切景语皆情语,欢快的自然景象融入了作者炽热的情感。作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由静而动,由冷而热,贯穿全文。
  第三,作者最后感慨“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升华了鸟儿、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主旨。此“理”并非空穴来风,也非最后时刻的恍然大悟。它犹如一条悬挂着的垂线,始终与叙事、写景忽隐忽现地撞击着。未见灰椋鸟,“我”先见到这样一番景象:“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灰椋鸟归来,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鸟儿们的“天然的俱乐部”,这是鸟儿们举行联欢会,庆祝自己节日的地方。最后作者感叹“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未写鸟先写树,这是交代鸟儿的生存环境;边写鸟边写树,这是充溢着作者对鸟儿乐园的真切体验;写完鸟还写树,这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见证。
  《灰椋鸟》文本语言适合诵读,除了内容情感因素之外,文本语言在简洁质朴、自然流畅中流淌着汉语言所特有的声韵美。
  首先,充分发挥叠词的特殊表现力。写灰椋鸟给作者的最初印象是“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尖嘴、灰背是对鸟儿外形和色彩的客观描写,而“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运用叠词加深了这些特点,从而带上了作者的主观情绪。此处,叠词不是单词的简单重复,叠词背后传递的是作者觉得它嘴太尖,背太灰,不好看。“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是由近及远,再次运用叠词,突出了灰椋鸟远看整体形象依然不美。叠词运用看似不经意,却把作者的态度和盘托出。“叽叽啾啾”是摹写百鸟争鸣的声响,语言极富形象性和真实性,叠词增强了声韵回环之美,有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归林场面描写中,“一小群一小群”“整群整群”“一批一批”等叠词,读来和谐悦耳,节奏明朗,把鸟儿数量之多,气势之壮观,生命力之旺盛刻画得栩栩如生。“浩浩荡荡”用水势盛大比喻鸟儿归巢不可阻挡的宏伟气场,突出了大自然的神奇。
  其次,运用长短句和平仄音规律,形成了文本语言独特的节奏美。“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前四个短句用短促的节奏,实写了鸟儿欢腾的情景;中间两句在上下整齐句式中展开想象,最后用一段舒展轻缓的长句收尾。同时,前四个短语分别是仄平仄仄音、仄仄平平音、平平仄仄音、平平平平音;中间两句“似”是仄音,“如”是平音,“落”是仄音,“拍”是平音,“深涧”是平仄音,“岸滩”是仄平音。长短句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变化,以及句内平仄相间,上下句平仄对应,使得整个句段读来波澜起伏,抑扬顿挫,富有极强的音韵魅力,把百鸟归林欢腾热闹的场面表现得活灵活现,诵读时的强弱感、层次感和疏密感让读者感受到文本语言独特的音韵美。
  第三,善用强调停顿,化长为短,化直为曲,在节奏的跳跃变化中,突出某种语义、增强某种表达效果。初见灰椋鸟归林,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此时唯有独词成句,才能体现等来灰椋鸟时溢于言表的惊喜状态。再如,“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独字停顿,有画面聚焦的镜头感,有一饱眼福的期待感,有灵性闪现的冲击感。这样的语言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起伏有致,抑扬顿挫。
  《灰椋鸟》一文并非出自名家之手,却不失为一篇文质兼美、情理相融的好教材。■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儿童教育大师于永正的教育实践堪称经典,我们在于老师的每一节课中都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魅力和人格;他的教育思想也是經典,是化日常、平凡、普通语言为“神奇”的大家和高手,如有神来之笔。他的“封笔之作”《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儿童教育实践和儿童教育思想。于永正喜欢用“延续”这个词,用得绝对准确和精妙。在于永正逝世后的今天,我读到了他坚守一生的儿童视角在他著作中的充分“
【摘 要】随着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用适合的教育理念和适宜的行动去解决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中的新问题,用適切的方法、适需的内容、适当的挑战去开启基于个性、激活潜能的教育。  【关键词】适合教育;管理制度;管理文化;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4-0075-03  【作者简介】洪亮,江苏省苏州工业
·背景提示·  2004年,《江蘇教育》(11A)推出独家策划《行者无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题求解》。课改意味着旧的教育教学范式需要解构,新的范式需要重构。课改是一种教育追求,新旧交替中的“阵痛”也在所难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题的求解,需要一代代教育人矢志不渝地求索,面对教育内部的排斥,更需要有壮士断腕的气魄。只有出发,才会到达,对课改难题的求解不因路远而踌躇。
【摘 要】在教育专业性的研究中,“物”的专业性是有较多实践而且是创造性的实践,也是研究和论述相对较少的一个领域,是较少从专业性的角度进行考察和论述的主题。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中“物”的专业性与“人”的专业性、“活动”的专业性,共同构成学校教育专业性的完整内涵,并作为人与活动的重要载体、方式和途径,与二者高度相关、联系密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育专业性;“物”的
【摘 要】统计知识的习得与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已成为当今社会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平均数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要载体,它作为一种常用的统计量,其本质是它的代表性,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利用可观可感的生活情境,帮助他们触摸平均数的本质,感受平均数的基本特性,进而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   【关键词】平均数;整体水平;知识本质;数据分析观念
【摘 要】在“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下,学校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打开、突破与构建,首先是思想打开,这是前提;第二是机制打开,这是保障;第三是课程打开,这是支持;第四是空间打开,这是要素;第五是关系打开,这是支撑;第六是生命打开,这是目标。最终以打开学校空间的方式创造生活与教育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打开学校;系统支持;真实浸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摘要】小学数学复习课以巩固整理、查漏补缺和发展提高为主要目标。除了使学生在复习中巩固、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外,教师还可以从HPM视角出发,让学生参与到创造性活动中去,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探究力,从而使复习课教学达到“无边界学习”的理想状态。  【关键词】复习课;探究力;HPM视角;“无边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童年的发现》;和谐;幽默感  第一次接触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的作品,就发现他是个有趣的人。再了解一些他的生平,越发觉得有写这篇文章的必要。“感受语言的幽默风趣”是《童年的发现》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而我更关注幽默风趣语言背后的智慧。学生肯定能读懂令人捧腹的故事,那怎样引导学生去感受幽默背后闪现的智慧呢?  恰逢杨九俊会长莅临学校指导教学,谈及《童年的发现》,他亦被文字感染,露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无巧不成书,有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执教了同一篇课文——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十册中的第26课《水》。尽管教学的内容一致,但纵观学生的课堂表现,两节课却大相径庭。一堂课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堂上大家各抒己见,争着表达自己的见解;而另一堂课呢,课堂气氛沉闷而压抑,课堂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两节课出现了如此大的差距呢?是学生的基础不同?还是教
【摘 要】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学校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在教育现代化之路上,紧密依靠其外语和艺术两大办学特色,不断拓展学校教育国际化的视野,进而加强校本建设,推动学校的优质发展。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特色发展;学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3-0047-04  【作者简介】武和平,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