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久弥香 魂飘千载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anj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中国历代文人笔下,有不少歌咏梅花的名篇佳句。那一缕无私无畏坚贞执着的梅花之魂千载传承,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中历久弥香。本文所论述的两首《卜算子·咏梅》是古今咏梅诗的突出代表,它们较集中也较鲜明地反映了梅花的特质和精神内涵。论文通过对一古一今两首《卜算子·咏梅》的比较,并侧重以陆游咏梅代表作为对象,展开了分析、比较、阐释。
  关键词:毛泽东 陆游 咏梅诗词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一 两首《卜算子·咏梅》的比较
  我们中国人历来有爱梅的传统。在历代文人笔下,有不少歌咏梅花的名篇佳句。虽然斗转星移,虽然沧海桑田,梅花总是高擎着一树树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清香,穿越重重严寒来到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面前。每当新年前后,当千万束梅花,或在名山胜园;或在小丘山野,亮人眼目。花香袭人之时,不少关于梅花的名篇佳句,就会有意无意地在我们心里如流星一般不招自来,为我们眼前的梅花增意,也为我们心头的梅花添香。于是,那一缕无私无畏坚贞执着的梅花之魂,千载传承,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和传统文化中经久弥香。
  在古典诗人的作品之中,以整首而论,最有名的咏梅词莫过于南宋大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值得注意的是,此词之所以能如此深入人心,是因为在距离陆游写下这首词近千年以后,毛泽东站在崭新的历史背景前,与陆游唱和写成了另一首也必将长久地流传下去的《卜算子·咏梅》。人们读毛词,称颂毛词,自然而然地有意无意地也就熟悉了陆词。这跨越近千年光阴的唱和,称得上是一段文学史上的佳话。
  但是,也正因为两位大诗人的这段文字缘,在上一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时期,因为毛词前有“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小序,于是就有不少人,甚至某些权威、学者,在当时那种特殊的历史时期,有意无意地用当时的眼光,以浓重的政治色彩为底色,对陆游这首咏梅词,做过不少有失公允的评判——在极力抬高毛泽东的咏梅词的同时,也极力贬低陆游的咏梅词。使不少的人对陆游的咏梅词甚至于对作为伟大的爱国诗人的陆游本人也产生了误解。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学甚至大学的课本里,陆游的咏梅词常常是作为反面教材附在毛泽东咏梅词的后面。教师们在讲解毛词时,也有意无意地将陆词作为一种反衬,以孤立的眼光、贬斥的口吻,渲染陆游的咏梅词里似是而非的灰暗、低沉、消极,从而对陆词予以全盘否定。好像不否定掉陆词就无法肯定毛词的伟大。这对陆游的咏梅诗词来说,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幸”:不幸的是,陆游的咏梅诗词曾经一度被误解;有幸的是,陆游的咏梅诗词得以广泛流传,并随着历史的变迁,重新得到人们的认同与喜爱。
  在此,我们通过与毛泽东咏梅词的比较,重新审视一下陆游这首咏梅词,并联系陆游其它的一些咏梅诗词,来谈一谈笔者自己对陆游这首咏梅词的理解,目的自然不是要在两首词之间生硬地分什么高低,——这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而是想通过一种再审视,指出产生于不同历史背景的陆词与毛词,各有各的精神风貌和审美价值,并且简要揭示一下这两首词之间的某种精神与手法上的传承。本文认为,要谈陆游的咏梅诗词,这是首先应该谈论的内容。
  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吟到:“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唱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笑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的梅开在一个有风有雨的黄昏,开在驿站外一座断桥的旁边,没有人来理会,更没有人来欣赏。然而即便是这样,这富有象征意义的梅,内心是充实的,她独自站在春天的门外,并不希望走进去争一份春色,也不在乎即将在春天的门内争奇斗艳的百花,对她这位春天的使者说长道短,她坚守着,即使凋谢了,重归泥土了,那曾经有过的清香,仍然飘散在天地之间。
  春去冬来,冬去春来,时光就这么行进着。毛泽东的梅开在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开在中国人民经历了数千年的奴役和压迫,第一次真正站起来当家作主人之后,无数的共产党人,曾经是开在风雨中的梅:开在飞雪中的梅,开在积冰百丈的悬崖上的梅,当革命的春天到来,他们悄悄抖掉身上的冰雪,欣然将自己的颜色和芬芳融入百花。由此笔者认为,毛泽东的“反其意而用之”并非要否定陆游的梅,而是要强调和突出革命者博大宽厚的胸怀,体现出鲜明的新时代特征。
  从表现手法上看,两首词均以洗练而生动的文辞,鲜明的形象,贴切的象征,深远的意境而独步古今。不同的是,陆游咏梅词的措词带有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的精致典雅;作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领袖,毛泽东的咏梅词遣词造句却富有新时代的爽朗与明快。至于形象的鲜明,象征的贴切,词境的营造,两首词在艺术上则难分上下。两首词都借“梅”抒怀言志,表达一种人生的操守与追求;一种理想的境界。单从手法上看,也并无高下之分。寓情于景,借梅言志,我们甚至可以说,从表现手法上看,是毛词取法于陆词。当然,时代在进步,社会在演化,梅花依旧,情怀各异。当然,无论是在手法还是在内容方面,我们在充分肯定陆游咏梅词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毛泽东的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无论是在立意超拔、胸怀的博大,还是思想情怀的恢宏方面,都可以卓然于古今。
  由于作者高尚的品德与当时黑暗时代的矛盾与冲突,陆游的咏梅词里当然只会有枯寂冷清,无论“更著风和雨”、“寂寞开无主”也罢;“黄昏独自愁”也罢,都是明证。这些语句中,还多多少少流露出一种走投无路的怨艾和似有所失。但陆游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立志要“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诗词大家,作为一个颇有政治理想的封建知识分子,身处“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和与战的问题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的南宋前期,虽然他在睡眠之中也常有“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情,但有才难展,有志来伸,所以,他词中的枯寂也好,冷清也好,并非要引向消极,作为一名曾经自诩“切莫轻书生,上马能击贼”的有志之士,陆游在这里,更多的是表现了对艰难时局的忧心,对昏庸朝廷的失望,同时也是为坦露自己“有香如故”的心迹做铺垫。   两词从格调到内容,以及作者的身份当然有不同:一吟、一唱;一沉郁、一豪迈;一寂寞、一欢笑;一“开无主”、一“花枝俏”;一“零落成泥辗作尘”、一“她在丛中笑”;一为志士、一为战士;一为自己时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向导、一为创建新国家的革命领袖。
  然而两词从格调到内容以及身份也有相同与相似:一样地继承了传统文化中咏梅赞梅,借梅言志的精神;一样地是在实现一种对美好精神境界的追求;一样地执着于理想与卓然不群;一样地对那一缕属于中华民族的无私无畏坚贞执着的梅花之魂,执着传承,发扬光大。一样地是时代先进精神的传达者。
  二 陆游咏梅诗词的文化继承与传扬
  梅花是陆游最喜爱的花,他以梅花为主题写过不少诗词,较有代表性的有《落梅二首》。其中一首写到:“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另有两组《梅花绝句》共十余首。其中一首写到:“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这些格调清奇,志存高远的诗句与他的“卜算子·咏梅”表现出的品性和理想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气节最高坚”、“高标逸韵”,还是“只有香如故”,其中共同拥有着“独钓寒江雪”一般的冷寂中的高傲与坚韧。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陆游心中那些超越当时一般文人的品德与境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的境界在一定意义上当然高过陆游的咏梅诗词,但毛词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发扬有所创新。毛的咏梅词显然受到包括陆游在内的古代优秀咏梅诗词和我们中华民族爱梅情怀的充实与影响。
  回首千年,不少诗人词人咏梅的句子纷至沓来。“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是“暗香”、“一段香”,来自“苦寒”之香,还是陆游的前后一贯,始终如故之“香”,都是孕在我们民族胸中的缕缕梅花之魂。在时间的长廊之中,在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中,这缕缕香魂,虽屡经严寒,却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中不断完善。到了作为革命领袖毛泽东的笔下,则臻于极致,更趋完满。呵,在冬阳之下,严寒之中,那一脉相传的梅花的香魂,不绝如缕,浸人心脾,不正是一种具有东方特色的,崇高而博大的人格和精神风貌的传神写照吗?我们可以断言,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无论人类走向何方,在穿越了冬天的严酷之后,那一缕梅魂,将永远弥散在春天饱满的前胸,飘在春天秀丽的发端。
  当然,英雄也难免有气短之时,陆游后来在镇江通判任上,因“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官。一腔豪情,满怀的忧国忧民,在昏庸的君王眼里竟然不过是“鼓唱是非”。时不我与,霜染双鬓,道路坎坷,壮志难酬。陆游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这种心情在他的“卜算子·咏梅”词中若隐若现,在他那首“望梅”词则有充分的体现:“寿非金石。恨天教老向,水程山驿。似梦里、来到南柯,这些子光阴,更堪轻掷!戍火边尘,又过了、一年春色。叹名姬骏马,尽会杜陵,苑路豪客。长绳漫劳系日。看人间俯仰,俱是陈迹。纵自倚、英气奈回尽鹏程,铩残鸾翮。终日凭高,悄不见、江东消息。算沙边、也有断鸿,倩谁问得?”其中那种功名难建的浩叹和时不我与的怨艾,绝不是一般文人的顾影自怜,也不是一般人所谓对人生的消极,而是在封建社会里,因君王昏庸,时局维艰,英雄“末路”时的“金刚怒目”,以及仰天而发的愤疾之声。
  陆游咏梅词中,还传达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孤芳自赏,洁身自爱。管他寂寞也罢;愁也罢;风雨也罢;零落成泥也罢,执意要——“香如故”。这是值得称道的。当然,也透露出一种“穷则独善其身”的压抑与无奈。既然“无意苦争春”,“群芳”如何来妒?有志难伸,报国无门,求之不得,放之不下,这是多少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尴尬而痛苦的处境啊!因此,笔者对他在那首咏梅词中流露出的些许“天生丽质难自弃”、“英雄无用武之地”一般的怨艾,以及一种无依无靠的孤独表示理解。
  金开诚教授在《文艺心理学论稿》中指出:“梅花斗雪迎春,兰花幽谷传香,荷花出于污泥而不染,菊花清秋独放,这本来都是自然现象,文艺创作者通过想象与思考却从中揭示出某种社会意义,于是情感也就通过想象与思考表现出来。”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花是一种重要的载体。陶渊明笔下散发着隐逸之气的菊花;白居易笔下颇有富贵相的牡丹花;周敦颐笔下不乏高洁之风的莲花;郑板桥笔下舒卷自若的兰花,以及陆游笔下“气节最高坚”的梅花,早已成为一种人们共同认可的象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中散发着不同的芬芳。梅花坚贞,气宇轩昂,为花中大丈夫。如果谁要我从各类花中挑出一种最喜爱的花,我一定挑选梅花,并希望在自己的人生之旅途中,有那一缕无私无畏坚贞执着的梅花之魂一直相伴相随。
  参考文献:
  [1]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三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游国恩,李易选注:《陆游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夏承焘、吴熊和笺注:《放翁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 金开诚:《文艺心理学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作者简介:张爱军,女,1975—,河北迁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教育,工作单位: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唐诗人王梵志的诗中体现出独特的逆向思维,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第一,本为僧人,却又讽刺僧尼;第二,“乐死恶生”的反常人生观;第三,多子不多福的反传统观念;第四,反其道而行之,走通俗路线。  关键词:王梵志 诗歌 逆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王梵志是中国初唐时期的一位诗僧,其诗歌多为白话五言诗,其诗体现出独特的逆向思维方式,具体分析如下。  一
期刊
摘要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和《观音山》两部作品同创作于经济危机之下,都反映出了危机之下人们精神的不安与躁动。本文从分析两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入手,试图透析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迷惘和彷徨,并进一步探讨迷惘面前人们展现出的态度。  关键词:《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观音山》 危机 迷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背景介绍  文艺作品总是跟它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在一
期刊
摘要 宋代中秋词创作有其文学背景、思想背景、心理背景,即唐代中秋诗歌的影响、宋代儒释道思想的结合、市民精神的勃兴和士大夫情怀的彰显。  关键词:中秋词 唐诗 背景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中秋节是在宋代才形成与春节、清明、端午并称的传统大节。中秋节的繁荣带来了中秋词创作的繁荣。宋代中秋词创作有其文学、思想、心理三方面的背景。  一 唐诗中秋题材的影响—
期刊
摘要 清末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真实反映了上海洋场生活的众生相,关于小说中方蓬壶的人物现实原型,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王韬;一种认为是袁祖志。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采取知人论世的原则,对小说人物与现实人物做了比对,得出方蓬壶的人物现实为袁祖志的观点。  关键词:《海上花列传》 方蓬壶 现实原型 袁祖志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海上花列传》作为一部
期刊
摘要 孔子“游”传说产生和传播的空间主要在民间文化阶层,带有强烈民间文学的叙事特点,民间文学叙事上经常使用的“三段”原理、“重复”表现法、“哑谜”故事单元的设置等在孔子“游”传说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和体现,这极大地满足了民间受众猎奇的欣赏心理以及注重感官性、娱乐性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孔子 “游”传说 叙事模式 审美心理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有关
期刊
摘要 明代中晚期,随着新兴市民阶层的扩大和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学术界涌现出怀疑、否定封建正统思想的批判思潮,李贽正是这一思潮的先驱者。他以“童心”之真驱逐了“天理”于“心学”的在场,扭转了意识形态与经验感性渐行渐远的疏离局面,并向人性复苏的中心靠近,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渗透到哲学、伦理学和文艺美学等领域,从而改变了思想界话语的匮乏与理学自语的精神面貌,对思想界、文艺界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启蒙
期刊
摘要 在鲁迅作品中体现了许多体育精神,对现在的体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改造“安弱守雌笃于旧习”就是一个重要的体现,在继承优秀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对现有体育活动进行发展和创新。可以说鲁迅的体育思想在尊重人性和发展个性方面具有先进的意义,与此同时,他也将不妥协和不退让的精神与体育精神相融合,在体育思想的发展中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文化 体育思想 意义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曹丕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还是一位极富政治才能与人情味的帝王。他博学多识,勤于著述,他集文学和文学批评于一身,为开创一代文学新风作出了贡献。他的《典论·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专门的文学批评著作,他可谓是中国的第一个文学批评家。  关键词:曹丕 真实 才华横溢 人情味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
期刊
摘要 赵本山的小品家喻户晓,并深得人们的喜爱,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它独具个性的语言。本文以文体学偏离理论为基础,对赵本山小品的经典语句进行了归类和分析,认为其语言偏离常规现象不仅是赵本山小品成功的重要原因,而且是其语言幽默的主要实现途径和内在机制。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 常规 偏离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B  一 引言  偏离(deviation)是文体对标准
期刊
摘要 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跨文化传播是实现本土文化共享的重要途径。邯郸成语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是邯郸核心文化融入世界的必然途径。本文以成语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与融合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他”文化接受者的期待视野及其满足路径,辩证地分析了期待视野,并且对邯郸成语文化的文化身份进行了定位,提出传播者坚持其文化身份,实现文化的可持续输出。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文化期待视野 文化身份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