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不会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也不会天生具有创新能力,传统的作文教学很难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设法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启发和素材。如,看图画、读书、看电视、听音乐等,以唤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创作欲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达到这样的目标,作文的指导课就成为了关键的环节。以往的作文指导课,大多都是学生直接去写,教师修改,可以说是老师在通过学生写文章而不是学生写自己的文章。因此,对于作文指导课就有了一些新的构想。
一、作文指导课要注重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位“最好的老师”,学生才有可能学得“最好”。所以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培养起学生浓厚、持久的作文兴趣。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指导要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眼中的世界入手,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自己表达,还原生命色彩。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产生习作兴趣,是习作教学实践的重要追求。
二、作文指导课要教会学生吸收、选择素材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而作文困难的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
1.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生活。阅读是“吸收”素材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借助教材,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启发心智,感悟生活,体察人情美。同时,指引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体验作者所表现的生活,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生活。生活是一本无字的大书,指导课上要引导学生去用心“翻阅”。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
三、作文指导课要教会学生巧妙构思、立意
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开展创造性的思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让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他们的创新思维才会发出美丽的光彩。
1.要教会学生逆向思维、反向立意。
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等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拾人牙慧。提不出新奇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如,指导学生写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时,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
2.要指导学生拓展写作新思路。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各种思维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当前,中考大多是话题作文,给了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这就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扩大思维量,提高思维变通性和流畅性,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写出奇、新、美的境界。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立意,从多方面创造性地进行写作。
四、作文指导课要教会学生个性化表达
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学会表达是关键。选材再好,观察再仔细,表达不清还是没有用。如果平时只让学生读、欣赏,而不教会他们去表达,那么他们只会停留在理解的基础上,不会有大的提高。
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条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选择地让学生仿写,通过各种仿写的训练,达到会写的目的。
特别要强调的是要教会学生个性化表达,个性化语言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章,除了立意高远、选材新颖、构思巧妙、感情真挚外,个性化语言也是难能可贵的。要培养这种能力,除了指导学生在语文常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多积累材料,还要让学生多读多背,在引用名言、警句、诗句、歌词、口语、俗语等多方面下功夫。在表情达意方面,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在文章的感染力上下功夫。其次,要在修辞上下功夫,借以增添文采,提高品位,增强表达效果。另外,还应加强篇章的修饰和润色,如,段落和层次、开头和结尾、衔接和过度、交代和照应等方面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和展示个性风采的能力。
总之,作文指导课要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从而促进创新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一、作文指导课要注重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位“最好的老师”,学生才有可能学得“最好”。所以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培养起学生浓厚、持久的作文兴趣。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指导要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眼中的世界入手,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自己表达,还原生命色彩。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产生习作兴趣,是习作教学实践的重要追求。
二、作文指导课要教会学生吸收、选择素材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而作文困难的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
1.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生活。阅读是“吸收”素材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借助教材,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启发心智,感悟生活,体察人情美。同时,指引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体验作者所表现的生活,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生活。生活是一本无字的大书,指导课上要引导学生去用心“翻阅”。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
三、作文指导课要教会学生巧妙构思、立意
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开展创造性的思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让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他们的创新思维才会发出美丽的光彩。
1.要教会学生逆向思维、反向立意。
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等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拾人牙慧。提不出新奇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如,指导学生写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时,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
2.要指导学生拓展写作新思路。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各种思维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当前,中考大多是话题作文,给了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这就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扩大思维量,提高思维变通性和流畅性,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写出奇、新、美的境界。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立意,从多方面创造性地进行写作。
四、作文指导课要教会学生个性化表达
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学会表达是关键。选材再好,观察再仔细,表达不清还是没有用。如果平时只让学生读、欣赏,而不教会他们去表达,那么他们只会停留在理解的基础上,不会有大的提高。
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条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选择地让学生仿写,通过各种仿写的训练,达到会写的目的。
特别要强调的是要教会学生个性化表达,个性化语言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章,除了立意高远、选材新颖、构思巧妙、感情真挚外,个性化语言也是难能可贵的。要培养这种能力,除了指导学生在语文常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多积累材料,还要让学生多读多背,在引用名言、警句、诗句、歌词、口语、俗语等多方面下功夫。在表情达意方面,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在文章的感染力上下功夫。其次,要在修辞上下功夫,借以增添文采,提高品位,增强表达效果。另外,还应加强篇章的修饰和润色,如,段落和层次、开头和结尾、衔接和过度、交代和照应等方面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和展示个性风采的能力。
总之,作文指导课要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从而促进创新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