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高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有效实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把握好生活化教学在实际授课中的有效应用,将是提高课堂趣味度和丰富性的最佳手段。利用生活化内容呈现数学知识,能够使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更加契合,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从而在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年级的数学难度系数往往比低年级的数学难度系数较大,且综合性也有所提高,可能会降低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态度,生活化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在数学授课中自然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任务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以学生熟悉的方式开展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学习效果。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
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后,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适应新的教学变革内容,将其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但是目前,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在数学课堂上仍然秉承着旧的教学观念,没结合新课程改革进行更新,导致整体的课堂教学成果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及时调整。
(二)教学模式陈旧没有创新
教学模式陈旧是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通病。在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课堂的模式设计,照搬课本的教学模式。这种情况下,无法保证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度,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学。很多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按照课本的结构设置问题,让学生解答,然后引出最后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中规中矩,但没有足够优秀的教学成果。另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影响,更加阻碍了对数学知识的吸收。
(三)教学内容过于系统没有创建情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教师更加注重理论内容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吸收情况。这种情境下,学生可能对数学知识半知半解,无法更加深入地理解其要点。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辅助手段,能让学生主动学习,能提升教学成果。但是,过于系统化的教学内容会显得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喜欢购物的学生在口算的学习中有较大的兴趣,这是因为兴趣会促使他更好地学习,由此说明过于系统化的教学并不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吸引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理,从而形成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一)构建情境式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化探索
情境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中的运用符合课标要求,教师通过对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转变知识的载体,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在情境课堂中开展自主化探索,既能够促进知识的实际运用,又可以锻炼数学综合能力。比如,在教学“生活与百分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课堂模式开展教学,即教师可以创设“商场购物”的生活模拟情景,要求学生以两个人为一组开展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探索,一个学生为“卖家”,另一个则为“买家”,“卖家”知道教师所给“商品”的进货价,而作为“买家”则需要与其进行“砍价”,“卖家”需要保证自己盈利的情况下,判断自己应该以原价的百分之多少进行出售,在“买卖双方”互动中促进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理解。在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授课环节中,情境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式课堂的学习中,并加强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的深度结合,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挖掘数学的“黄金宝藏”。
(二)落实匹配性教学,促进课堂高质量发展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构建还需要注重知识内容和承载方法的匹配程度,即教师应以数学知识点作为教学的核心落脚点,以其为中心筛选相关的生活化内容,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个性化发展的方向,进而逐步落实好小學数学教学课堂的匹配性,促进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比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这两个计量单位,并熟悉二者之间的换算。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缩略图的方法为学生展示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图片,并让学生估算其面积,而后教师再以“示例图”展示的方法,展示生活中的典型图片,并借助数学网格软件进行实际的测量,让学生深刻认识知识。
(三)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能通过课本知识,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从而找到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过程能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只是自己还没有发现,现在就是在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组建小组,互相探讨自己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是怎么应用的,互相交流之后能增加自身的探索面,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学生在陪父母买菜的过程中,可以自己计算一下花费的金额,然后看看计算是否正确。这些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详细讲述完口算乘除法之后,让学生灵活运用。通过这种活动的不断推进,学生在一次次的计算中,准确性不断提升,从而获得老师、父母的赞扬,进而自信心得到提升,会更愿意使用这种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这个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自行阐述其经历,增加成就感,由此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顺利地联系起来。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散思维,实现了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最终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生活化教学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知识理解、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价值,现阶段,教师应用生活素材不足、引用素材不适用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教学导入联系学生生活、新知讲授引入熟悉事例、练习巩固改编生活事件以及作业布置强调生活应用的主要策略,可以让此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提升数学生活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金剑平.如何结合生活场景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J].新智慧,2020(28):60-61.
[2]冯雪.浅谈生活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9(12):203.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年级的数学难度系数往往比低年级的数学难度系数较大,且综合性也有所提高,可能会降低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态度,生活化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在数学授课中自然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任务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以学生熟悉的方式开展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学习效果。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
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后,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适应新的教学变革内容,将其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但是目前,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在数学课堂上仍然秉承着旧的教学观念,没结合新课程改革进行更新,导致整体的课堂教学成果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及时调整。
(二)教学模式陈旧没有创新
教学模式陈旧是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通病。在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课堂的模式设计,照搬课本的教学模式。这种情况下,无法保证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度,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学。很多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按照课本的结构设置问题,让学生解答,然后引出最后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中规中矩,但没有足够优秀的教学成果。另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影响,更加阻碍了对数学知识的吸收。
(三)教学内容过于系统没有创建情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教师更加注重理论内容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吸收情况。这种情境下,学生可能对数学知识半知半解,无法更加深入地理解其要点。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辅助手段,能让学生主动学习,能提升教学成果。但是,过于系统化的教学内容会显得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喜欢购物的学生在口算的学习中有较大的兴趣,这是因为兴趣会促使他更好地学习,由此说明过于系统化的教学并不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吸引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理,从而形成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一)构建情境式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化探索
情境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中的运用符合课标要求,教师通过对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转变知识的载体,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在情境课堂中开展自主化探索,既能够促进知识的实际运用,又可以锻炼数学综合能力。比如,在教学“生活与百分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课堂模式开展教学,即教师可以创设“商场购物”的生活模拟情景,要求学生以两个人为一组开展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探索,一个学生为“卖家”,另一个则为“买家”,“卖家”知道教师所给“商品”的进货价,而作为“买家”则需要与其进行“砍价”,“卖家”需要保证自己盈利的情况下,判断自己应该以原价的百分之多少进行出售,在“买卖双方”互动中促进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理解。在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授课环节中,情境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式课堂的学习中,并加强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的深度结合,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挖掘数学的“黄金宝藏”。
(二)落实匹配性教学,促进课堂高质量发展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构建还需要注重知识内容和承载方法的匹配程度,即教师应以数学知识点作为教学的核心落脚点,以其为中心筛选相关的生活化内容,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个性化发展的方向,进而逐步落实好小學数学教学课堂的匹配性,促进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比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这两个计量单位,并熟悉二者之间的换算。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缩略图的方法为学生展示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图片,并让学生估算其面积,而后教师再以“示例图”展示的方法,展示生活中的典型图片,并借助数学网格软件进行实际的测量,让学生深刻认识知识。
(三)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能通过课本知识,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从而找到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过程能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只是自己还没有发现,现在就是在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组建小组,互相探讨自己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是怎么应用的,互相交流之后能增加自身的探索面,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学生在陪父母买菜的过程中,可以自己计算一下花费的金额,然后看看计算是否正确。这些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详细讲述完口算乘除法之后,让学生灵活运用。通过这种活动的不断推进,学生在一次次的计算中,准确性不断提升,从而获得老师、父母的赞扬,进而自信心得到提升,会更愿意使用这种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这个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自行阐述其经历,增加成就感,由此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顺利地联系起来。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散思维,实现了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最终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生活化教学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知识理解、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价值,现阶段,教师应用生活素材不足、引用素材不适用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教学导入联系学生生活、新知讲授引入熟悉事例、练习巩固改编生活事件以及作业布置强调生活应用的主要策略,可以让此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提升数学生活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金剑平.如何结合生活场景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J].新智慧,2020(28):60-61.
[2]冯雪.浅谈生活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9(1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