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源于对我国优秀教育资源共享的思考,一方面共享网课平台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共享网课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研究:一是论证数字原住民是共享网课平台的消费主体。二是剖析数字原住民共享网课消费需求及特征,最后提出构建共享精准网课平台体系的差异化、精准化、人性化、放心化构想。
关键词:数字原住民;共享;精准;网课;平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6-0051-05
优秀教育资源短缺诱发了人们对网络课程改革的思考,网课发展经历了90年代的传统网课时期,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课程分享,免费学习,但其具有相对封闭性,形式单一,缺乏互动等弊端。2016年进入共享知识时代,共享知识以其方便,开放,低价等优势迅速席卷网络市场,其中的共享网课以其特有的直播、开放、自由、共享、便利等方式深受用户追捧。尽管如此,由于其处于发展初期,网络平台设计不成熟,课程设计缺乏人性化,加之管理体制不完善,还存在许多问题。2017年5月9日—13日,我们在问卷星上发放调查问卷,对全国共享网课消费群体进行调查,内容涵盖共享网课平台的消费主体、消费特征、消费需求,存在问题四个方面,回收问卷165份。对问卷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较为严谨科学的结论。
1 数字原住民是共享网课平台消费的主力军
1.1 数字原住民
著名教育游戏专家Marc Prensky 于2001 年首次提出“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 和“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概念,将那些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称作“数字原住民”。
我国自1994年全面接入互联网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如图1所示,1997年第一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我国的互联网使用人数为62万,上网人群年龄比例为:21-30岁占比最高,为65.3%,31-40岁占比17.5%,0-20岁占比5.6%。2016年调查结果显示,20岁以下青少年人数比例为23.4%,19年时间我国的网民实现了向低龄化转移的进程。
分析近20年我国互联网网民年龄结构不难看出,1977年之后出生的中国公民属于我国数字原住民之列。根据我国2009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0-10岁网民的人数占比仅有0.4% ,說明自2008年开始,真正出现了最早生于1998年后的应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原住民,即19岁以下的人群为纯粹数字原住民。
根据2017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 0-19岁人数占比23.4%,20-39岁人数占比53.5% ,纯粹数字原住民人数为171,054,000人,成长型数字原住民人数为391,085,000人。
1.2 共享网课平台消费群体分析
通过大数据调查分析,共享网课平台消费群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性别趋向女性化。调查数据显示,共享网课平台消费呈现男少女多现象,女性占到67%,男性群体仅为33%。
(2)年龄趋向年轻化。调查数据显示,93%的共享网课平台消费群体为19-25岁的青年群体,25-40岁人群只占6%,说明共享网课平台消费主体为数字原住民中的核心群体。
(3)学历趋向高层化。从共享网课平台学历结构来看,使用者学历相对较高,以本科以上学历为主体,占总消费群体的90%,说明共享网课平台消费与学历存在正相关关系。
(4)职业趋向学生化。根据调查数据发现,学生和公司职员为共享网课的重度使用人群,占75.15%和22.42%,分析可知,这部分群体是数字原住民群体中对知识、技能需求最迫切的群体。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发现,共享网课平台的消费主体为数字原住民中女性高学历学生群体。
2 数字原住民共享网课平台需求分析
2.1 数字原住民生活方式特征
生活方式对消费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数字原住民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决定其生活方式存在明显特征。
(1)自我意识增强。数字原住民更偏向于跟从自己内心决策,决策过程追求强烈参与感和独特性,更愿意表现自我,极具个性,追求更健康、更美、更有尊严的生活方式。
(2)喜欢网络社交。虚拟社交网络已经覆盖 96% 的年轻人,数字原住民更偏好于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自我展示, 53.6%以上的纯粹数字原住民偏好使用社交平台与朋友们进行沟通。
(3)依赖手机消费。数字原住民习惯使用手机购物、阅读及订制服务,也乐于接受新媒体营销。有9成年轻人使用手机购物。
(4)偏爱自主参与。数字原住民消费观念更加超前,追求强烈自我参与感,钟爱通过自我参与的真人秀明星、网络红人、偶像小团体等,兴趣极具个性化。
2.2 数字原住民共享网课消费需求特征
通过对共享网课平台消费需求调查分析,数字原住民对共享网课平台需求表现出以下特点:
(1)注重自主性。共享网课通过直播技术实现了师生零距离的教学方式,讲师即时在直播中回答学生问题,互动参与性强。
(2)追求便利性。93.94%的受访者认为选择共享网课的原因是上课时间不受限,自主性强,此外,课程内容丰富、价格便宜等原因也是其选择共享网课消费的原因。
(3)需求精准性。共享网课可以解答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需要调整教学进度和知识点密度。数据显示,共享网课平台课程的使用频率占比最高的为“根据需要观看”,占到总人数的74.55%。从课程选择类型来看,职业考试、感兴趣课程占53%。可知数字原住民对网课的时间和内容选择目的性较强,需求明确。 (4)知识共享性。共享网课平台与高校进行联盟,吸收引进名校优质教师、热门课程,实现名师、名课资源共享,解决了我国名师资源紧缺问题。优质的网课可以简单便捷的在使用者之间推荐、传播,使更多有需求的群体共享知识共享时代网课学习的便利。
(5)价格低廉性。共享网课实现了共享模式的精髓,将闲置教学资源重新配置,降低了成本,价格一般是传统网课的1/6~1/4。对共享网课价格需求调查中发现,46.06%的受访者能够接受500元以内的网课价格[2]。
3 共享网课平台存在的问题
截止2016年6月,共享网课平台的井喷式增长,仅有道用户已突破6亿,在过去一年中增加了1亿。但由于经验不足,缺乏制度、法律约束仍存在很多问题。
3.1 一哄而上市场化
近年来,共享网课平台层出不穷,如:知乎、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网易云课堂、网易公开课、慕课等,都开始发展共享网课平台,调查问卷显示,数字原住民目前在各家网课平台的选择方面没有太大的倾向与权重,这与共享网课平台没有特色有关。中国共享网课平台,大多以利益为导向,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育的本质[1]。
3.2 平台设计标准化
如图2所示,共享网课平台最常见的框架结构分为前台显示和后台管理两个子系统,简单的管理系统,不仅限制了参与者个性发挥,框架式标准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
3.3 课程内容同质化
目前共享网课内容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各类共享网课平台都形成一个基本的内容框架、固定模式进行设计,缺乏学科建设的特色和设计的人性化,导致学习者在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学习课程时动力不足,缺乏吸引力。
3.4 授课方式机械化
调查数据显示,错过直播无法与老师互动,认为共享网课中存在劣质课程的数字原住民占15%,同质化占19%。授课方式机械化带来的讲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导致讲师责任心匮乏。
3.5 服务体系简单化
对网课学习效果关注不够,缺乏问题意识。根据调查分析,共享网课平台非常满意只有4.24%,超过40%的被访者表示了不太满意的情绪。缺乏课程后续评估、服务监督体系,难以保障共享网课平台健康发展[3]。
3.6 盗录现象普遍化
共享网课平台已然形成了大体量和低成本的优势,但平台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监管体系,盗录软件、系统仍然是共享网课平台最大的风险。不法盗录黑客,成本低廉,一般采取解密和翻录两种形式:(1)利用加密及解密软件,将加密过的视频解密,低价出售。(2)翻录名师讲课内容,低价售卖,几百元的课程翻录视频一般只需2、3元。
盗版内容侵犯了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大大打击了创作者和讲师的热情,对共享网课平台健康发展带来致命的打击。
4 构建精准网课共享平台体系
对我国数字原住民及共享网课平台多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字原住民具有显著新特征的群体,这个群体正是目前最有创造力、生产力的群體,也是最具消费力的群体。建立在直播和网课构架之上的共享网课平台体系,需要针对这一主要群体的消费特征进行系统性精准设计。
4.1 平台体系差异化,创新共享网课平台体系(见图3)
创新共享网课平台体系由四个模块组成:平台DIY、名师团队、课程内容、课程服务。
平台DIY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专属平台界面、音乐背景,同时还能实现在学习中交友互动。
名师团队由名校名师组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老师和课程,既实现了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又满足了学生课程自主选择的需求。
课程内容包括:名师课程、课程定制、课程共享、课程评估。课程内容中的创新点在于,课程定制与课程分享,注重分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定制课程内容、定制老师,打破了传统共享课程不是共享只是分享的弊端。课程分享可以激发学习者创新动能,学习者可以设计、录制课程,在自我课程展示区分享,好评在95%以上课程创意者,可以享受优质服务,获得奖励,激发课程学习者的创意与参与积极性。课程评估让课程消费者能充分表达对共享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对评估低于80%的课程立即撤换,实现优胜劣汰。
课程服务包括体验服务、教学互动、用户评价、积分奖励。专业的信息技术团队在用户体验,便捷服务方面不断研发更新,提供更流畅高品质的用户体验。技术人员即时处理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学习交流需求,对创新课程、优秀教师、精品课程等等予以奖励。
4.2 课程体系个性化,打造精准课程需求体系
对共享网络课程体系重度使用者数字原住民需求调查显示,对课程体系、内容的个性化、精准化需求强烈。针对目标群体消费需求分析,建议课程体系改革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打造精准课程需求体系。通过大数据收集共享网课平台访问及使用者的年龄、职业、收入、位置、习惯、偏好、价格等信息,精准查找其消费需求动机偏好,实现课程精准推送,实现自我设计,自我订购。
(2)提升共享课程内在品质。课程内容是共享网课平台的核心,数字原住民是共享网课平台最大参与群体,运用大数据精准数字原住民最青睐的课程类别,针对课程质量,内容、节奏和适应度方面应做出科学策划,打造适合他们需求的精准课程体系,改变共享网课平台同质化现象。
4.3 服务体系人性化,构建人性交互共享平台
(1)优化平台人性化功能。网络课程学习的最大弊端在于机械化,生硬化,缺少情感互动。共享网课平台要优化人性化功能,营造宽松的体验与参与氛围,激发创新创意能力,体现情感交流,实现跨国际、跨区域的教育、教学资源分享共享交流,融学习与生活,学习与成长,学习与交友为一体,在网络中共同学习生活。
(2)加大社交媒体的宣传。对数字原住民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老师朋友推荐,社交媒体成为学习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偏爱微信微博推送的占比超过60%。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没有网络,加大社交媒体广告投入,组织趣味性社交活动,对数字原住民消费会产生积极效应。
4.4 安全体系放心化,加强安全盗录风险防范
共享网课平台安全体系建设,使用防盗录软件是网课防范盗录的第一道防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使用一层的加密技术,启用一用户一秘钥的形式。此外,还需要制度、法律体系完善及综合治理,才能真正有效的防范共享网课平台的经营风险,保护网课内容创造者、消费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1]黄桥燕.网络课程论坛中促进知识共享的策略研究[D].这个护理学,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6.
[2]韩茹冰.多元融合校级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5.
[3]卢泰宏,周懿瑾.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关键词:数字原住民;共享;精准;网课;平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6-0051-05
优秀教育资源短缺诱发了人们对网络课程改革的思考,网课发展经历了90年代的传统网课时期,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课程分享,免费学习,但其具有相对封闭性,形式单一,缺乏互动等弊端。2016年进入共享知识时代,共享知识以其方便,开放,低价等优势迅速席卷网络市场,其中的共享网课以其特有的直播、开放、自由、共享、便利等方式深受用户追捧。尽管如此,由于其处于发展初期,网络平台设计不成熟,课程设计缺乏人性化,加之管理体制不完善,还存在许多问题。2017年5月9日—13日,我们在问卷星上发放调查问卷,对全国共享网课消费群体进行调查,内容涵盖共享网课平台的消费主体、消费特征、消费需求,存在问题四个方面,回收问卷165份。对问卷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较为严谨科学的结论。
1 数字原住民是共享网课平台消费的主力军
1.1 数字原住民
著名教育游戏专家Marc Prensky 于2001 年首次提出“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 和“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概念,将那些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称作“数字原住民”。
我国自1994年全面接入互联网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如图1所示,1997年第一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我国的互联网使用人数为62万,上网人群年龄比例为:21-30岁占比最高,为65.3%,31-40岁占比17.5%,0-20岁占比5.6%。2016年调查结果显示,20岁以下青少年人数比例为23.4%,19年时间我国的网民实现了向低龄化转移的进程。
分析近20年我国互联网网民年龄结构不难看出,1977年之后出生的中国公民属于我国数字原住民之列。根据我国2009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0-10岁网民的人数占比仅有0.4% ,說明自2008年开始,真正出现了最早生于1998年后的应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原住民,即19岁以下的人群为纯粹数字原住民。
根据2017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 0-19岁人数占比23.4%,20-39岁人数占比53.5% ,纯粹数字原住民人数为171,054,000人,成长型数字原住民人数为391,085,000人。
1.2 共享网课平台消费群体分析
通过大数据调查分析,共享网课平台消费群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性别趋向女性化。调查数据显示,共享网课平台消费呈现男少女多现象,女性占到67%,男性群体仅为33%。
(2)年龄趋向年轻化。调查数据显示,93%的共享网课平台消费群体为19-25岁的青年群体,25-40岁人群只占6%,说明共享网课平台消费主体为数字原住民中的核心群体。
(3)学历趋向高层化。从共享网课平台学历结构来看,使用者学历相对较高,以本科以上学历为主体,占总消费群体的90%,说明共享网课平台消费与学历存在正相关关系。
(4)职业趋向学生化。根据调查数据发现,学生和公司职员为共享网课的重度使用人群,占75.15%和22.42%,分析可知,这部分群体是数字原住民群体中对知识、技能需求最迫切的群体。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发现,共享网课平台的消费主体为数字原住民中女性高学历学生群体。
2 数字原住民共享网课平台需求分析
2.1 数字原住民生活方式特征
生活方式对消费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数字原住民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决定其生活方式存在明显特征。
(1)自我意识增强。数字原住民更偏向于跟从自己内心决策,决策过程追求强烈参与感和独特性,更愿意表现自我,极具个性,追求更健康、更美、更有尊严的生活方式。
(2)喜欢网络社交。虚拟社交网络已经覆盖 96% 的年轻人,数字原住民更偏好于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自我展示, 53.6%以上的纯粹数字原住民偏好使用社交平台与朋友们进行沟通。
(3)依赖手机消费。数字原住民习惯使用手机购物、阅读及订制服务,也乐于接受新媒体营销。有9成年轻人使用手机购物。
(4)偏爱自主参与。数字原住民消费观念更加超前,追求强烈自我参与感,钟爱通过自我参与的真人秀明星、网络红人、偶像小团体等,兴趣极具个性化。
2.2 数字原住民共享网课消费需求特征
通过对共享网课平台消费需求调查分析,数字原住民对共享网课平台需求表现出以下特点:
(1)注重自主性。共享网课通过直播技术实现了师生零距离的教学方式,讲师即时在直播中回答学生问题,互动参与性强。
(2)追求便利性。93.94%的受访者认为选择共享网课的原因是上课时间不受限,自主性强,此外,课程内容丰富、价格便宜等原因也是其选择共享网课消费的原因。
(3)需求精准性。共享网课可以解答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需要调整教学进度和知识点密度。数据显示,共享网课平台课程的使用频率占比最高的为“根据需要观看”,占到总人数的74.55%。从课程选择类型来看,职业考试、感兴趣课程占53%。可知数字原住民对网课的时间和内容选择目的性较强,需求明确。 (4)知识共享性。共享网课平台与高校进行联盟,吸收引进名校优质教师、热门课程,实现名师、名课资源共享,解决了我国名师资源紧缺问题。优质的网课可以简单便捷的在使用者之间推荐、传播,使更多有需求的群体共享知识共享时代网课学习的便利。
(5)价格低廉性。共享网课实现了共享模式的精髓,将闲置教学资源重新配置,降低了成本,价格一般是传统网课的1/6~1/4。对共享网课价格需求调查中发现,46.06%的受访者能够接受500元以内的网课价格[2]。
3 共享网课平台存在的问题
截止2016年6月,共享网课平台的井喷式增长,仅有道用户已突破6亿,在过去一年中增加了1亿。但由于经验不足,缺乏制度、法律约束仍存在很多问题。
3.1 一哄而上市场化
近年来,共享网课平台层出不穷,如:知乎、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网易云课堂、网易公开课、慕课等,都开始发展共享网课平台,调查问卷显示,数字原住民目前在各家网课平台的选择方面没有太大的倾向与权重,这与共享网课平台没有特色有关。中国共享网课平台,大多以利益为导向,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育的本质[1]。
3.2 平台设计标准化
如图2所示,共享网课平台最常见的框架结构分为前台显示和后台管理两个子系统,简单的管理系统,不仅限制了参与者个性发挥,框架式标准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
3.3 课程内容同质化
目前共享网课内容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各类共享网课平台都形成一个基本的内容框架、固定模式进行设计,缺乏学科建设的特色和设计的人性化,导致学习者在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学习课程时动力不足,缺乏吸引力。
3.4 授课方式机械化
调查数据显示,错过直播无法与老师互动,认为共享网课中存在劣质课程的数字原住民占15%,同质化占19%。授课方式机械化带来的讲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导致讲师责任心匮乏。
3.5 服务体系简单化
对网课学习效果关注不够,缺乏问题意识。根据调查分析,共享网课平台非常满意只有4.24%,超过40%的被访者表示了不太满意的情绪。缺乏课程后续评估、服务监督体系,难以保障共享网课平台健康发展[3]。
3.6 盗录现象普遍化
共享网课平台已然形成了大体量和低成本的优势,但平台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监管体系,盗录软件、系统仍然是共享网课平台最大的风险。不法盗录黑客,成本低廉,一般采取解密和翻录两种形式:(1)利用加密及解密软件,将加密过的视频解密,低价出售。(2)翻录名师讲课内容,低价售卖,几百元的课程翻录视频一般只需2、3元。
盗版内容侵犯了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大大打击了创作者和讲师的热情,对共享网课平台健康发展带来致命的打击。
4 构建精准网课共享平台体系
对我国数字原住民及共享网课平台多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字原住民具有显著新特征的群体,这个群体正是目前最有创造力、生产力的群體,也是最具消费力的群体。建立在直播和网课构架之上的共享网课平台体系,需要针对这一主要群体的消费特征进行系统性精准设计。
4.1 平台体系差异化,创新共享网课平台体系(见图3)
创新共享网课平台体系由四个模块组成:平台DIY、名师团队、课程内容、课程服务。
平台DIY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专属平台界面、音乐背景,同时还能实现在学习中交友互动。
名师团队由名校名师组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老师和课程,既实现了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又满足了学生课程自主选择的需求。
课程内容包括:名师课程、课程定制、课程共享、课程评估。课程内容中的创新点在于,课程定制与课程分享,注重分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定制课程内容、定制老师,打破了传统共享课程不是共享只是分享的弊端。课程分享可以激发学习者创新动能,学习者可以设计、录制课程,在自我课程展示区分享,好评在95%以上课程创意者,可以享受优质服务,获得奖励,激发课程学习者的创意与参与积极性。课程评估让课程消费者能充分表达对共享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对评估低于80%的课程立即撤换,实现优胜劣汰。
课程服务包括体验服务、教学互动、用户评价、积分奖励。专业的信息技术团队在用户体验,便捷服务方面不断研发更新,提供更流畅高品质的用户体验。技术人员即时处理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学习交流需求,对创新课程、优秀教师、精品课程等等予以奖励。
4.2 课程体系个性化,打造精准课程需求体系
对共享网络课程体系重度使用者数字原住民需求调查显示,对课程体系、内容的个性化、精准化需求强烈。针对目标群体消费需求分析,建议课程体系改革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打造精准课程需求体系。通过大数据收集共享网课平台访问及使用者的年龄、职业、收入、位置、习惯、偏好、价格等信息,精准查找其消费需求动机偏好,实现课程精准推送,实现自我设计,自我订购。
(2)提升共享课程内在品质。课程内容是共享网课平台的核心,数字原住民是共享网课平台最大参与群体,运用大数据精准数字原住民最青睐的课程类别,针对课程质量,内容、节奏和适应度方面应做出科学策划,打造适合他们需求的精准课程体系,改变共享网课平台同质化现象。
4.3 服务体系人性化,构建人性交互共享平台
(1)优化平台人性化功能。网络课程学习的最大弊端在于机械化,生硬化,缺少情感互动。共享网课平台要优化人性化功能,营造宽松的体验与参与氛围,激发创新创意能力,体现情感交流,实现跨国际、跨区域的教育、教学资源分享共享交流,融学习与生活,学习与成长,学习与交友为一体,在网络中共同学习生活。
(2)加大社交媒体的宣传。对数字原住民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老师朋友推荐,社交媒体成为学习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偏爱微信微博推送的占比超过60%。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没有网络,加大社交媒体广告投入,组织趣味性社交活动,对数字原住民消费会产生积极效应。
4.4 安全体系放心化,加强安全盗录风险防范
共享网课平台安全体系建设,使用防盗录软件是网课防范盗录的第一道防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使用一层的加密技术,启用一用户一秘钥的形式。此外,还需要制度、法律体系完善及综合治理,才能真正有效的防范共享网课平台的经营风险,保护网课内容创造者、消费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1]黄桥燕.网络课程论坛中促进知识共享的策略研究[D].这个护理学,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6.
[2]韩茹冰.多元融合校级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5.
[3]卢泰宏,周懿瑾.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