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种疫苗,又称打预防针,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接种疫苗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抵御病菌的侵袭,从而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所以,每个人出生后都会有计划地接种疫苗,诸如乙肝、麻疹、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就是通过计划免疫得到了控制。
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呢?原来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有记忆功能的。疫苗也是一种致病原,只是对人体的毒性较低而已。人体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产生相应的抗体与之对抗,表现出轻微的反应,比如红肿、局部溃烂等。相信接种过疫苗的人都经历过。也有些疫苗接种后几乎不会引起什么不良反应,或者是反应太轻微而未被察觉。当疫苗的免疫反应平息后,对应这种疫苗的特定抗体就会长时间地留在人体内,而另一类具有记忆功能的免疫细胞则将这种致病原的信息记录下来。当人体再次遭遇同一种致病原时,已经存在的相应抗体马上被调动来对付“敌人”,而记忆免疫细胞迅速调出这些“敌人”的“档案”,马上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反应。于是,这些致病原在作乱之前就被人体的防御体系给控制住了,疾病自然得到了预防。
疫苗根据制备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是由无毒或者毒力较弱的菌株或者病毒株制备而成,如麻疹疫苗。接种这种疫苗后,减毒株在体内存活、繁殖,从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相当于一次自然感染的过程。这种疫苗免疫效果好,接种剂量相对较少。灭活疫苗是采用加热等人工的方法将病原体杀灭,但是保留其原有的能引起免疫反应的特性,接种人体后也能引发免疫反应,从而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型疫苗不断涌现,如多联多价疫苗与DNA基因疫苗。多联多价疫苗由几种疫苗或者疫苗与类毒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接种一针可以同时预防多种疾病,如百白破疫苗、麻风腮疫苗等。而基因疫苗则是使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疫苗,直接将病原体的DNA整合进适宜的载体后接种人体,从而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
接种疫苗常被称为打预防针,因为注射是常用的接种方法。但实际上,疫苗接种的途径还有口服、气雾吸入和划痕等。不同的疫苗接种途径不尽相同,如果接种途径不当,不仅影响免疫效果,还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接种疫苗后,除了能够激活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保护自身健康外,有时候还可能因为疫苗自身的品质等原因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或者引发过敏反应,我们称之为预防接种副作用。常见的预防接种副作用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應。一般反应是由生物制品自身的特点引起的局部或者全身的过敏反应,如局部红肿、发热、恶心、呕吐等;异常反应是指接种后出现需要医疗救治、处理的反应。
为防止异常反应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某些人群或某些情况的免疫接种做出了规定: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缺陷、恶性疾病)患者不能使用活疫苗;正在使用免疫制剂治疗的患者也不宜接种活疫苗;患有发热等全身明显不适症状的儿童,需要延期接种疫苗;需要连续多剂接种的疫苗,如果在前一次接种时发生过敏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应该取消其他针次的接种;过敏体质者应慎用疫苗。
相关链接
儿童在预防接种前,家长应注意哪些问题?
家长应带孩子到政府部门认定的合格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在接种前应向接种人员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便工作人员判断是否可以接种。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有无急性疾病、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患等情形,并在接种人员的指导下配合预防接种。例如,在新生儿接种疫苗前,家长需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问诊和一般健康检查,提供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包括出生时是否足月顺产、出生体重多少,新生儿出生评分情况,有无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否现患某种疾病等,以便接种人员正确掌握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并决定是否接种疫苗。如发现接种后出现可疑情况,应立即咨询接种工作人员,必要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呢?原来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有记忆功能的。疫苗也是一种致病原,只是对人体的毒性较低而已。人体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产生相应的抗体与之对抗,表现出轻微的反应,比如红肿、局部溃烂等。相信接种过疫苗的人都经历过。也有些疫苗接种后几乎不会引起什么不良反应,或者是反应太轻微而未被察觉。当疫苗的免疫反应平息后,对应这种疫苗的特定抗体就会长时间地留在人体内,而另一类具有记忆功能的免疫细胞则将这种致病原的信息记录下来。当人体再次遭遇同一种致病原时,已经存在的相应抗体马上被调动来对付“敌人”,而记忆免疫细胞迅速调出这些“敌人”的“档案”,马上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反应。于是,这些致病原在作乱之前就被人体的防御体系给控制住了,疾病自然得到了预防。
疫苗根据制备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是由无毒或者毒力较弱的菌株或者病毒株制备而成,如麻疹疫苗。接种这种疫苗后,减毒株在体内存活、繁殖,从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相当于一次自然感染的过程。这种疫苗免疫效果好,接种剂量相对较少。灭活疫苗是采用加热等人工的方法将病原体杀灭,但是保留其原有的能引起免疫反应的特性,接种人体后也能引发免疫反应,从而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型疫苗不断涌现,如多联多价疫苗与DNA基因疫苗。多联多价疫苗由几种疫苗或者疫苗与类毒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接种一针可以同时预防多种疾病,如百白破疫苗、麻风腮疫苗等。而基因疫苗则是使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疫苗,直接将病原体的DNA整合进适宜的载体后接种人体,从而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
接种疫苗常被称为打预防针,因为注射是常用的接种方法。但实际上,疫苗接种的途径还有口服、气雾吸入和划痕等。不同的疫苗接种途径不尽相同,如果接种途径不当,不仅影响免疫效果,还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接种疫苗后,除了能够激活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保护自身健康外,有时候还可能因为疫苗自身的品质等原因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或者引发过敏反应,我们称之为预防接种副作用。常见的预防接种副作用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應。一般反应是由生物制品自身的特点引起的局部或者全身的过敏反应,如局部红肿、发热、恶心、呕吐等;异常反应是指接种后出现需要医疗救治、处理的反应。
为防止异常反应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某些人群或某些情况的免疫接种做出了规定: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缺陷、恶性疾病)患者不能使用活疫苗;正在使用免疫制剂治疗的患者也不宜接种活疫苗;患有发热等全身明显不适症状的儿童,需要延期接种疫苗;需要连续多剂接种的疫苗,如果在前一次接种时发生过敏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应该取消其他针次的接种;过敏体质者应慎用疫苗。
相关链接
儿童在预防接种前,家长应注意哪些问题?
家长应带孩子到政府部门认定的合格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在接种前应向接种人员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便工作人员判断是否可以接种。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有无急性疾病、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患等情形,并在接种人员的指导下配合预防接种。例如,在新生儿接种疫苗前,家长需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问诊和一般健康检查,提供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包括出生时是否足月顺产、出生体重多少,新生儿出生评分情况,有无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否现患某种疾病等,以便接种人员正确掌握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并决定是否接种疫苗。如发现接种后出现可疑情况,应立即咨询接种工作人员,必要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