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初探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son80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全国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教育改革的潮流中。这场改革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开拓进取,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自觉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大批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然而,当前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以农村条件极差、农村孩子天生素质低下为借口而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相去甚远,这是不可取的。近两年来,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当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做了大胆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并初步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将其做法予以整理,以便和各位同行共勉。
  
  一、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积累
  
  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无书可读,学生的书包里除了几本书外,几乎一无所有,学习资源极度贫乏,这为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众所周知,近年的考题和前些年相比,内容更丰富了,更活了,主观性更强了,确实能够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教与学仅凭这本教材,是无法适应新语文的教学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教材但又要走出教材,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悟、体验与积累,因此,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积累十分重要,在这一点上我是这样做的:
  其一、把学生推向社会,要求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深入生活,关注身边典型的人和事,每次上语文课时利用课前两三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走上讲台,把自己发现的有社会意义与时代意义的美与丑、爱与恨、是与非进行适当的讲述点评,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热爱语文的热情,同时,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发现的精彩瞬间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记下,作为作文创作的备用材料。
  其二、从教初一起,我就要求学生每天都加强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且规定初一学生每天至少写100字,初二学生每天至少200字,初三学生每天至少写300字,积累渠道除阅读名著、报刊、杂志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筛选积累。当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把有价值的东西一一铭记,但可以通过相互传抄,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实践证明,这样做有诸多益处:1、学生的行为规范了,思想境界提高了,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了,做人的道理懂得更多了,社会责任感更强了。例如,不少学生从清洁工的身上知道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别人尊重的道理。2、培养了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3、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学生通过观察记事、读书笔记,积累了大量的好词佳句和一些较典型的素材,这些东西在学习生活中用起来得心应手,尤其是在写作选材时随心所欲,信手拈来。本届三·9班学生,虽然刚刚跨进初三的大门,但他们的作文和我前些年所教的学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作文无论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行文上都有所改观。真正做到了叶圣陶老先生的所谓“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二、教学方案的设计及其管理
  
  在新的教学理念这一总体指导原则下,我从接手本届学生的第一天起,就为这届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制订了自己的教学方案。
  首先,立足教材又必须突破教材的束缚。为此,对教材的教学,每单元我只抽取2篇思想性、艺术性极强的课文进行讲读教学,其余的课文,则给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自读,也让学生为老师设计问题,请教师解答或共同探讨。当然,在范文的教学中,必须抓住该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进行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决不敷衍了事。
  其次,在教学中注重学科整合。语文教学,其实就是人文教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升学深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健康合格的公民。既要身心健康,懂得关注集体、社会,有责任心、正义感,又要求学生品学兼优。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把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相互渗透,教学时进行旁征博引,为人文教育服务。
  第三、基础知识教学与创新理念教育渗透在教学工作中。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听、说、读、写”的教学环节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另一方面,教学中还善于从学生的细微处发现学生创新的智慧之光,及时鼓励、表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例如:本届学生刚进初一时,相当一部分人对做读书笔记这件事不感兴趣,认为考试又不考读书笔记,没必要做。为此,我发动学生在课外找了一些名人名家读书的故事、成才的经验在班上开展讲故事活动,然后再找一些特别优美的散文,在课余辅导时读给同学们听,当他们深深陶醉的时候适时提醒学生,要写出美文,首先要有积累,才能有情感体验,才能创作佳作。学生深受感染,老师要求他们不读书都不行了。三·9班学生李同学,脾气暴躁,比较自私她从不做读书笔记。我在读了《让阳光拐个弯》这篇文章后,她哭了,事后,她找我借这本书,我不但借给了她,还另外向她推荐了几本书,从此,她读书一发不可收,两年多下来,她已经有了厚厚的两本读书笔记,且各科成绩也不错。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教亦无固定的模式,我愿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路来。
  
  (作者单位:551800贵州金沙县沙土中学)
其他文献
新的课程改革已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使“乐学”真正落到实处。然而,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显著起来,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
期刊
汉字识别技术,简称OCR,可以理解为是让计算机认字的技术。它通过光电信号转换,即文本数据。    一、汉字识别技术的应用价值    汉字识别技术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把纸质档案上的固定信息变成可以被检索利用的活信息,为文本数据管理技术提供丰富的数据源。  首先,从库存档案的情况来看,近几十年来形成的大量印刷汉字档案记载了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历史,对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对精神文明
期刊
历史教学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过去 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革故鼎新,代之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法成为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向。如何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功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对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对比和思考,有比较多的体会,现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一大亮点。它是语文课程的有机构成,是语文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领、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是语文学科的一种课程表现形式。它有利于为学生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能使学生获得感悟和深刻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
期刊
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行,然而语文教学评价却仍是课程改革的瓶颈。目前多数语文老师无论是评价的内容还是方式、手段,都不尽如人意。在课堂上我们听到的不外乎如下一些套话:你说得真好;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回答是错误的;你没有理解老师的问题,等等。在这种评价下,学生难以获得情感的激励,其学习心境始终处于平静甚至麻木的状态,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期刊
不论在哪一所学校的哪一个班级,都有一些学生,给人们留下的往往是调皮捣蛋、智力低下、不思进取的印象。因此,教育方式的转化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个别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全班的整体成绩,而且对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自信心的提高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这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失败而形成的。人人都有一个追求完美、得到别人承认的愿望,因此解决问题的合理思路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也是完善语文学科教学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注入人文色彩呢?笔者认为必须首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方能较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建构。    一、转变教学理念——语文人文性建构
期刊
当今世界,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和多样的功能,几乎进入了人类工作的每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也初露锋芒,使教学技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这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多媒体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目前大多数老师对课件的编制和使用尚处于不成熟阶段,本人就在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谈
期刊
“2005年秋招的计科2班学生的全国信息技术考试办公软件应用模块操作员考试又是全部通过!最高分99分,最低分70分,是接05年春招班考试后第二次创造好成绩。”在这成绩的背后,肯定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肯定教师付出的成功。这付出仅是严格按步骤1,2,3来完成的吗?这样虽可以创造一时的好成绩,但不能让学生掌握更新知识必要的技术与持久的兴趣。要让学生在办公软件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中能自己去学,愿意学,轻松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历史课的教学效果比较枯燥、乏味,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重视。那么,怎样轻松有效的上好历史课,使历史课“活”起来呢?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教育的主体、课堂氛围、表扬和激励、实践精神、多媒体教学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与现代生活有着相当大的距离,这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难度。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淡得多,加上受应试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