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在教学中,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可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和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还可以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大量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
一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
二想:确定运算步骤。
三算:一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
四檢: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三、重视基础,提高技能
计算的正确需要有扎实的基础,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计算的基础,即使到了中,高年级,计算的基础也需及时巩固,不应忽视。如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就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如:有学生出现12-8=5,3×9=72等计算错误,这就说明基础薄弱对计算正确率的影响。同时把计算出错简单地归结于粗心是不可取的,很多情况下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某些法则,算理掌握的不够正确,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法则,算理的教学,使学生在计算时能“有理可循,有则可遵”。如同级运算时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不同级时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有时学生在计算中会出现强信息的干扰,如230-50+50,由于受50+50=100的强势干扰,造成了运算顺序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排除干扰的习题,降低学生的思维定势。
在计算教学中,还需在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提高技能。在教学计算时,我们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算法,结果算法是“多样化”,但有学生在多种方法面前,却连基本的方法都没掌握好。因此,我们还需在探索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将算法优化结合起来。例如:9+5=14,有通过数数来计算的,一个一个往后数10,11,12,13,14;有“凑十法”的9+1=10,10+4=14,把9分成5和4,5+5=10,10+4=14;还有为多样化而多样化的9+2=11, 11+3=14…如果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学生可能就会用数数的办法,这样对今后的学习就埋下了隐患,难以提高计算速度。这时我们就应该结合知识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总结,作必要的方法指导和优化,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在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切实提高计算技能。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在教学中,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可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和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还可以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大量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
一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
二想:确定运算步骤。
三算:一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
四檢: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三、重视基础,提高技能
计算的正确需要有扎实的基础,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计算的基础,即使到了中,高年级,计算的基础也需及时巩固,不应忽视。如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就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如:有学生出现12-8=5,3×9=72等计算错误,这就说明基础薄弱对计算正确率的影响。同时把计算出错简单地归结于粗心是不可取的,很多情况下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某些法则,算理掌握的不够正确,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法则,算理的教学,使学生在计算时能“有理可循,有则可遵”。如同级运算时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不同级时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有时学生在计算中会出现强信息的干扰,如230-50+50,由于受50+50=100的强势干扰,造成了运算顺序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排除干扰的习题,降低学生的思维定势。
在计算教学中,还需在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提高技能。在教学计算时,我们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算法,结果算法是“多样化”,但有学生在多种方法面前,却连基本的方法都没掌握好。因此,我们还需在探索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将算法优化结合起来。例如:9+5=14,有通过数数来计算的,一个一个往后数10,11,12,13,14;有“凑十法”的9+1=10,10+4=14,把9分成5和4,5+5=10,10+4=14;还有为多样化而多样化的9+2=11, 11+3=14…如果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学生可能就会用数数的办法,这样对今后的学习就埋下了隐患,难以提高计算速度。这时我们就应该结合知识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总结,作必要的方法指导和优化,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在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切实提高计算技能。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