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人才。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创新和教学创新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质疑,勇于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职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兴趣 质疑 实践 创新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85-01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李克强总理也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些论断深刻阐明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方向。所谓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生活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學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和谐课堂情境
1.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思想政治教师应采取的新教学模式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树立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不要以绝对权威自居,而是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灵活地调节课堂气氛,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生视作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和矛盾的解决者。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诱发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景,向学生提出悬念性、挑战性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创新动机,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设疑问,让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性学习。如:讲“商品的概念”时,教师可采用迂回式提问:①你穿的鞋子、衣服是不是商品?②大自然中的空气是不是商品?③医院给病人输的血液是不是商品?④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这种迂回式提问,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
(二)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古今中外许多发明创造,无疑不是那些创新者们打破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条条框框的传统观念的结果。牛顿看到了“熟了的苹果掉到地上。”通过质疑,从而发现了地球引力。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思想。通过质疑,开创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建立了新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一个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发展起来;中西部要顾全大局;另一个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加快发展,东部地区也要顾全大局。”通过质疑,开创了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思想。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疑问,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肯定他们的探索,求知的欲望,鼓励他们的首创精神,敢于冒犯权威的勇气和追求真理的态度,引导他们从各方面,多角度地认识事物,寻求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发散思维是指一种沿着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全方位立体思考,是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说的一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这一事件,我要求学生分别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的不同角度去分析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能从经济上说明,这一事件对人类开发太空资源具有深远意义;从政治上看,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哲学的角度看,再次证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从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发散思维是一种新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機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更大的发挥。此外,教师应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社会实践,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性是中职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点。组织学生到实践中去学习,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通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他们去观察、思考和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种子,而是在于启迪唤醒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得这棵种子发芽、成长”。教师要想方设法,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找准教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突破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智慧,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兴趣 质疑 实践 创新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85-01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李克强总理也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些论断深刻阐明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方向。所谓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生活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學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和谐课堂情境
1.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思想政治教师应采取的新教学模式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树立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不要以绝对权威自居,而是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灵活地调节课堂气氛,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生视作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和矛盾的解决者。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诱发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景,向学生提出悬念性、挑战性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创新动机,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设疑问,让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性学习。如:讲“商品的概念”时,教师可采用迂回式提问:①你穿的鞋子、衣服是不是商品?②大自然中的空气是不是商品?③医院给病人输的血液是不是商品?④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这种迂回式提问,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
(二)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古今中外许多发明创造,无疑不是那些创新者们打破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条条框框的传统观念的结果。牛顿看到了“熟了的苹果掉到地上。”通过质疑,从而发现了地球引力。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思想。通过质疑,开创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建立了新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一个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发展起来;中西部要顾全大局;另一个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加快发展,东部地区也要顾全大局。”通过质疑,开创了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思想。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疑问,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肯定他们的探索,求知的欲望,鼓励他们的首创精神,敢于冒犯权威的勇气和追求真理的态度,引导他们从各方面,多角度地认识事物,寻求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发散思维是指一种沿着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全方位立体思考,是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说的一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这一事件,我要求学生分别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的不同角度去分析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能从经济上说明,这一事件对人类开发太空资源具有深远意义;从政治上看,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哲学的角度看,再次证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从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发散思维是一种新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機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更大的发挥。此外,教师应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社会实践,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性是中职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点。组织学生到实践中去学习,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通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他们去观察、思考和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种子,而是在于启迪唤醒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得这棵种子发芽、成长”。教师要想方设法,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找准教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突破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智慧,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