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
关键词 数学 审题 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审题是合理、有效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一、小学生审题能力表现现状
审题,即看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从而获取正确的解题信息。审题过程是挖掘信息的过程,也是迁移信息的过程,它是对问题所含信息的提取、组合、加工和表达的过程,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目的。
审题能力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既是学习之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体现,也是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重要体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观察小学生审题能力的表现有如下几种现状:
1、盲目答题,未审题先下笔
审题习惯不良的学生在拿到题后往往马上下笔,而未能仔细地读题,分析题意,所以解题也带着很强的盲目性,这就是最普遍的现象。在应用题中由于不审题就下笔而导致的错误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2、定势思维,死定套路不转弯
到了小学中段,学生已经接触了较多的题目,特别在专题练习时往往出现一种类型的题目反复训练的情况。这从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对题目形成了“定势思维”。定势思维使用不得当导致的错误是较为严重的,因为这种情况是学生最容易放松警惕也是最难检查出错误的。
3、抓不住关键词,手忙脚乱
在解决问题中,特别是题目数据较多,题目比较长篇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就觉得眼前一花,手忙脚乱,无从下手。
4、概念不清,理解偏差
由于现在教材的很多概念都比较形象地描述出来,学生表面上很快地理解了,但在做题的时候就反映出概念理解不清的情况了。死记硬背对小学生来说比理解要简单得多,所以,由于概念不清导致的审题偏差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5、情感脆弱,容易烦躁
当今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被宠着惯着,意志力相对比较薄弱,这对他们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碰到需要动脑分析的题目,这时,若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没有破解难题的勇气,更没有耐心审题的意志,那么他便很容易丧失能动性,被迫学习。
二、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1、重视数学阅读
1)、读准。
读题是解题的起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题目情节,分离条件与问题,理清题目结构。因为数学题目中多读一字或少读一字,意思可能会大相径庭。
2)、标记。
为了促使学生在读的同时加强感知,可指导学生在关键的、重要的字词下面做标记,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以便让他们排除一些无意注意的干扰,在解题时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例如有的题目中提到的“多”、“少”、“除”、“除以”等比较容易忽视或容易混淆的字词可加着重号,可为正确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3)、表达。
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理解能力差,理解问题常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在学生读题后要重视数学的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题目的情节、问题、条件逐一表述出来,把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通过有声言语活动,使学生对题目的结构意义达到正确完整的理解。
2、注重示范。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把此作为教学基本功来加以重视和训练,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用生动的语言表达,缜密的逻辑思维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3、指导学生动眼观察题目信息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同时,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人教版数学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理解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再把有用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4、分析学生的认识特点。
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段学生,在学习中形象思维占主体,事物的表面形象往往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但对于事物存在的一定内在联系往往会忽视或敏感度不高,前面所举案例一中就有这种成份在里面。我们知道,数学审题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审清题目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而对这种具有抽象性关系的解读,恰恰并不是小学生认识特点中所擅长的,这为学生正确审题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在小学各年级段中,必须跟随学生认识特点的变化,不过份超越,也不过度迁就地对学生进行必要、必需、适时的审题能力培养,这样才能及时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
5、在解决问题中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审题
数学课本从教科书的角色已经渐渐的演变成“学材”,不仅仅是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自学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能通过阅读教材,读懂教材,理解题目所阐述的问题。从数学课上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一旦接触到一些文字较多或者知识拓展性题目的时候,就会出现读不懂题目意思,无从下手的现象。然后从“抠”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入手,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关键词 数学 审题 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审题是合理、有效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一、小学生审题能力表现现状
审题,即看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从而获取正确的解题信息。审题过程是挖掘信息的过程,也是迁移信息的过程,它是对问题所含信息的提取、组合、加工和表达的过程,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目的。
审题能力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既是学习之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体现,也是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重要体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观察小学生审题能力的表现有如下几种现状:
1、盲目答题,未审题先下笔
审题习惯不良的学生在拿到题后往往马上下笔,而未能仔细地读题,分析题意,所以解题也带着很强的盲目性,这就是最普遍的现象。在应用题中由于不审题就下笔而导致的错误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2、定势思维,死定套路不转弯
到了小学中段,学生已经接触了较多的题目,特别在专题练习时往往出现一种类型的题目反复训练的情况。这从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对题目形成了“定势思维”。定势思维使用不得当导致的错误是较为严重的,因为这种情况是学生最容易放松警惕也是最难检查出错误的。
3、抓不住关键词,手忙脚乱
在解决问题中,特别是题目数据较多,题目比较长篇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就觉得眼前一花,手忙脚乱,无从下手。
4、概念不清,理解偏差
由于现在教材的很多概念都比较形象地描述出来,学生表面上很快地理解了,但在做题的时候就反映出概念理解不清的情况了。死记硬背对小学生来说比理解要简单得多,所以,由于概念不清导致的审题偏差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5、情感脆弱,容易烦躁
当今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被宠着惯着,意志力相对比较薄弱,这对他们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碰到需要动脑分析的题目,这时,若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没有破解难题的勇气,更没有耐心审题的意志,那么他便很容易丧失能动性,被迫学习。
二、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1、重视数学阅读
1)、读准。
读题是解题的起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题目情节,分离条件与问题,理清题目结构。因为数学题目中多读一字或少读一字,意思可能会大相径庭。
2)、标记。
为了促使学生在读的同时加强感知,可指导学生在关键的、重要的字词下面做标记,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以便让他们排除一些无意注意的干扰,在解题时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例如有的题目中提到的“多”、“少”、“除”、“除以”等比较容易忽视或容易混淆的字词可加着重号,可为正确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3)、表达。
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理解能力差,理解问题常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在学生读题后要重视数学的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题目的情节、问题、条件逐一表述出来,把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通过有声言语活动,使学生对题目的结构意义达到正确完整的理解。
2、注重示范。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把此作为教学基本功来加以重视和训练,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用生动的语言表达,缜密的逻辑思维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3、指导学生动眼观察题目信息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同时,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人教版数学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理解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再把有用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4、分析学生的认识特点。
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段学生,在学习中形象思维占主体,事物的表面形象往往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但对于事物存在的一定内在联系往往会忽视或敏感度不高,前面所举案例一中就有这种成份在里面。我们知道,数学审题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审清题目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而对这种具有抽象性关系的解读,恰恰并不是小学生认识特点中所擅长的,这为学生正确审题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在小学各年级段中,必须跟随学生认识特点的变化,不过份超越,也不过度迁就地对学生进行必要、必需、适时的审题能力培养,这样才能及时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
5、在解决问题中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审题
数学课本从教科书的角色已经渐渐的演变成“学材”,不仅仅是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自学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能通过阅读教材,读懂教材,理解题目所阐述的问题。从数学课上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一旦接触到一些文字较多或者知识拓展性题目的时候,就会出现读不懂题目意思,无从下手的现象。然后从“抠”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入手,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