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融国际化的趋势以及金融理论的不断完善,对传统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当前金融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构建金融学专业"科研+教学+实践"创新培养体系,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科研;教学;实践;创新培养体系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的同时,金融界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竞争压力。从实质上看,金融业的竞争是金融人才的竞争,为了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须加强重视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传统的金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积极探讨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构建创新培养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金融人才综合素质能力,以满足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需求以及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金融学专业教学培养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金融学专业教育一直在改革与调整,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学专业教学培养环节还存在着一些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后
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但国内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内容合理性还存在一定欠缺,具体体现在:一是课程设置偏重理论,不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二是课程设置的重复性,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三是重微观轻宏观,不利于理解金融业的运作机制;四是重理论轻实践,金融实验硬软件和实践平台缺乏。[1]在教学方法上,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的灌输知识,不能采用灵活多样、风趣生动的教学方法,则必然会使学生对枯燥的学习产生厌倦,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使教学方法多样化、生动化,提高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目前,各大高校金融学专业在教学环节上主要还是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辅以一定程度的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仍然重视不够:金融学教学专业实践教师人数有限,一般都是从事课堂理论教学的教师同时进行实践教学,缺乏从事金融相关工作的实际操作经验;实验室及电脑等硬件配套不齐全,质量不高,无法满足正常实验教学的需求;校外实践平台和基地建设薄弱,无法营造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安排课时少,实际操作不多,不能使学生得到有效地学习和锻炼;案例教学已经进入课堂教学中但是仍不能深入凸显其重要地位。
3、科研投入不足
金融学专业论文和科研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研究性学习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而目前在我国各大院校中普遍存在着科研投入力度不足、科研项目少等问题。一方面,在鼓励开展各类金融竞赛方面缺少有效的保障,如"挑战杯"竞赛、创新基金比赛、战略模拟大赛等活动,都遭遇着经费支持力度不足,实验设备的短缺,学术指导力量薄弱等瓶颈,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另一方面,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着假、大、空的问题,追其根源还是指导力度不够,投入不足。
4、不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随着教学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教學评价机制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从对学生的评价角度看,目前许多高校都是采用学分制,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出现学生知识结构的断裂。一部分学生为更容易获得学分选课不合理,导致所学知识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对教师的评价角度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老师的评价标准从总体来说未能完全脱离"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模式范畴。[2]
三、金融学专业"科研+教学+实践"创新培养体系的构建
针对当前金融学专业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将金融科研、实践引进教学中来,实现金融"科研+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培养体系。
1、合理规划理论教学,夯实基础知识
首先,全面梳理金融学专业教学开设的课程,理顺课程关系。第一,丰富金融学专业选修课的内容,扩大选修范围,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选择相应的课程,进一步地深入学习。第二,增大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弹性,开设一些新的微观金融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适应能力,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其次,加强微观金融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金融学教学应该顺应当今金融研究的微观化趋势,增加微观金融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补充实践需要、具有实际操作意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如公司理财、家庭理财网络金融、电子银行等课程知识。
2、大力发展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首先,积极进行案例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一方面,完善金融学案例库建设,编制更多符合金融学教学要求的高水平案例。所举案例必须能反映金融学原理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需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适应金融学的教学改革和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其次,合理设计实验教学,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学校在进行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因开设相应课时的实验教学,如开设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验室、金融衍生品业务模拟实验室、期货与证券模拟实验室等实验课程,要求学生能借助金融模拟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创新基地教学,让教学"走出去"。在稳步推进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可与各种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与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相关企业签署正式协议并挂牌,定期定量安排学生和教师开展实践学习或交流活动,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网络。[3]与此同时,国家要加大对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3、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学术水平
首先,积极开展各类金融竞赛,如"挑战杯"大赛、创新基金项目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相关比赛中积累经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学校还可开设金融讲坛,可设法邀请校外知名金融学业界人士到学校做报告,加强学术交流,开阔学生的思路。其次,构建产学研平台。在创新教学实践基地的过程中,与各大合作企业密切合作,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开发科研项目,联合承担金融企业提供的各类科研课题。最后,改进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注重教师科研课题的参与度,指导老师要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进行针对性地精心辅导,提高学生学术水平,同时也可以促使教师更多地关注金融界的热点及前沿问题。同时规范毕业论文和优秀毕业论文的考核与评选工作,建立高效、高水平的科研激励机制。
4.创新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建立客观、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金融学专业创新培养体系构建当中,不能忽视对金融教学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的改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客观、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成绩评价来说,在创新考核方面,应首先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可通过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情况来评定平时成绩,使成绩评定具有合理性。其次,在金融实践教学方面,应加强对金融实践教学过程的考核评价。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金融校内实习、校外实践的真实情况评价,保证评定标准的全面性。最后,制定严格评分标准,量化考核内容。
对教师教学评价工作来说,应具有规范、导向、促进、反馈等多种作用,这方面的考核内容则主要包括教师教案、课件制作、课堂授课效果以及老师的科研成果,结合同行与学生的意见进行客观的评定。把教学与育人、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梁隆斌,高校金融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3,30(1):50-53
[2] 杨胜刚,祝炳奎《中国金融学高等教育现状与未来--湖南大学金融学院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203-262
[3] 涂序平,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297-298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科研;教学;实践;创新培养体系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的同时,金融界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竞争压力。从实质上看,金融业的竞争是金融人才的竞争,为了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须加强重视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传统的金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积极探讨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构建创新培养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金融人才综合素质能力,以满足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需求以及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金融学专业教学培养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金融学专业教育一直在改革与调整,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学专业教学培养环节还存在着一些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后
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但国内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内容合理性还存在一定欠缺,具体体现在:一是课程设置偏重理论,不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二是课程设置的重复性,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三是重微观轻宏观,不利于理解金融业的运作机制;四是重理论轻实践,金融实验硬软件和实践平台缺乏。[1]在教学方法上,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的灌输知识,不能采用灵活多样、风趣生动的教学方法,则必然会使学生对枯燥的学习产生厌倦,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使教学方法多样化、生动化,提高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目前,各大高校金融学专业在教学环节上主要还是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辅以一定程度的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仍然重视不够:金融学教学专业实践教师人数有限,一般都是从事课堂理论教学的教师同时进行实践教学,缺乏从事金融相关工作的实际操作经验;实验室及电脑等硬件配套不齐全,质量不高,无法满足正常实验教学的需求;校外实践平台和基地建设薄弱,无法营造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安排课时少,实际操作不多,不能使学生得到有效地学习和锻炼;案例教学已经进入课堂教学中但是仍不能深入凸显其重要地位。
3、科研投入不足
金融学专业论文和科研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研究性学习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而目前在我国各大院校中普遍存在着科研投入力度不足、科研项目少等问题。一方面,在鼓励开展各类金融竞赛方面缺少有效的保障,如"挑战杯"竞赛、创新基金比赛、战略模拟大赛等活动,都遭遇着经费支持力度不足,实验设备的短缺,学术指导力量薄弱等瓶颈,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另一方面,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着假、大、空的问题,追其根源还是指导力度不够,投入不足。
4、不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随着教学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教學评价机制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从对学生的评价角度看,目前许多高校都是采用学分制,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出现学生知识结构的断裂。一部分学生为更容易获得学分选课不合理,导致所学知识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对教师的评价角度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老师的评价标准从总体来说未能完全脱离"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模式范畴。[2]
三、金融学专业"科研+教学+实践"创新培养体系的构建
针对当前金融学专业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将金融科研、实践引进教学中来,实现金融"科研+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培养体系。
1、合理规划理论教学,夯实基础知识
首先,全面梳理金融学专业教学开设的课程,理顺课程关系。第一,丰富金融学专业选修课的内容,扩大选修范围,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选择相应的课程,进一步地深入学习。第二,增大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弹性,开设一些新的微观金融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适应能力,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其次,加强微观金融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金融学教学应该顺应当今金融研究的微观化趋势,增加微观金融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补充实践需要、具有实际操作意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如公司理财、家庭理财网络金融、电子银行等课程知识。
2、大力发展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首先,积极进行案例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一方面,完善金融学案例库建设,编制更多符合金融学教学要求的高水平案例。所举案例必须能反映金融学原理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需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适应金融学的教学改革和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其次,合理设计实验教学,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学校在进行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因开设相应课时的实验教学,如开设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验室、金融衍生品业务模拟实验室、期货与证券模拟实验室等实验课程,要求学生能借助金融模拟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创新基地教学,让教学"走出去"。在稳步推进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可与各种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与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相关企业签署正式协议并挂牌,定期定量安排学生和教师开展实践学习或交流活动,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网络。[3]与此同时,国家要加大对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3、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学术水平
首先,积极开展各类金融竞赛,如"挑战杯"大赛、创新基金项目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相关比赛中积累经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学校还可开设金融讲坛,可设法邀请校外知名金融学业界人士到学校做报告,加强学术交流,开阔学生的思路。其次,构建产学研平台。在创新教学实践基地的过程中,与各大合作企业密切合作,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开发科研项目,联合承担金融企业提供的各类科研课题。最后,改进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注重教师科研课题的参与度,指导老师要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进行针对性地精心辅导,提高学生学术水平,同时也可以促使教师更多地关注金融界的热点及前沿问题。同时规范毕业论文和优秀毕业论文的考核与评选工作,建立高效、高水平的科研激励机制。
4.创新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建立客观、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金融学专业创新培养体系构建当中,不能忽视对金融教学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的改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客观、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成绩评价来说,在创新考核方面,应首先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可通过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情况来评定平时成绩,使成绩评定具有合理性。其次,在金融实践教学方面,应加强对金融实践教学过程的考核评价。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金融校内实习、校外实践的真实情况评价,保证评定标准的全面性。最后,制定严格评分标准,量化考核内容。
对教师教学评价工作来说,应具有规范、导向、促进、反馈等多种作用,这方面的考核内容则主要包括教师教案、课件制作、课堂授课效果以及老师的科研成果,结合同行与学生的意见进行客观的评定。把教学与育人、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梁隆斌,高校金融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3,30(1):50-53
[2] 杨胜刚,祝炳奎《中国金融学高等教育现状与未来--湖南大学金融学院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203-262
[3] 涂序平,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