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凯同志的《心声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这本诗集是在前一本《马凯诗词存稿》的基础上又增补了39首诗汇编而成。这39首诗基本上是近年新作,《心声集》因增补了39首诗,其时代感更强,内容更有分量和价值。
这39首新增补的诗,记述了这个时代的人与事,记述了马凯同志的所思所想,其内容有: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作,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而作,为2008年抗震、抗雪而作,为国际上的风云变化而作,为人生感悟而作。把这些所作综合起来看,是马凯同志工作和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是祖国建设的一个缩影。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马凯同志有感而发,写了《满江红·漫漫复兴路三首》一词,这首词分三部曲,第一部是《新生》,描述了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文景之治、贞观昌盛、康乾盛世,戊戌变法,最后是推倒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第二部是《奠基》,回顾新中国60年来的风风雨雨,“国误十年风雨乱,党除四害春雷激。”第三部是《腾飞》,歌颂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绝处逢生更旧法,审时适变开新制”,是“百年耻,从此逝;成真梦,于今始。铸民康国富,和谐新世”。从词中可以感受到马凯同志的历史责任感和赤子般的爱国心,怀古抚今,无限感慨。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从近代中国看,中华民族饱受凌辱,遭掠夺、遭压迫,但是百折不挠,意志是越挫越坚,越挫越充满自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魂。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多灾的一年。年初抗雪,下半年抗震,尤其是汶川大地震,举国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在自然灾难面前。党和人民没有退缩,而是团结一心、不畏艰难、不畏牺牲,无私奉献。作者写的《抗震十首》,用浓重的笔墨记述了这些。亿万人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国难当头齐呐喊,五星旗下肩并肩。”豪迈的诗句振奋人心,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献出自己的爱,“真情不语天流泪,大爱无私地动容,”这就是中国人的美德,互助友爱,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每当我读到这里,不仅马凯同志的诗句感动了我,更让我想起灾区那激动人心的情景。这就是好诗的效果和意义,可以说马凯同志的《抗震十首》,首首动人,首首让人难忘。作者在《抗雪十首》中,也有点睛之笔,如其中的“父老乡亲心切切,中南海里夜难眠”。无声胜有声,用心切切对夜难眠,真是再贴切不过。不过这样的诗难写,因为首先他要知道民声,还要知道我们的执政党对这种心声的关切程度,作者没有用形容词之类的语言来表达,而是用“父老乡亲心切切”反映了老百姓面对阻断归家路上的大雪、迫切回家的心情。用“中南海里夜难眠”反映了在大雪灾难面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焦虑、关切、担忧。简短的14个字,把党和人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把党与人民的心系在一起,真是妙笔生花。这样的佳句不仅仅靠写诗的技巧。更要有生活,有真实的感受,有一双观察生活的慧眼,否则,坐在书桌前不切实际的造句是写不出来的。通过诗句,我们可以体悟到马凯同志是笔大如椽,心细如发。不仅胸怀广阔,站得高,看得远。同时,观察的细,思考的细。写的也细,在细上做文章,在细上发现问题,发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作者还有一些诗体现了作者深思的一面,在《东风第一枝·西行随访》一词里,他虽然没有写我们与西方大国的具体交往,却暗示着这里也有“巧布棋、措置裕如,绵里藏针应对”的智慧,中国要想发展可以说前面的路也是历尽坎坷,充满曲折和艰难,世界上一些不希望中国发展的势力无时不刻在阻挠着我们,但是中国人民有智慧从荆棘中走出来,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中国走向世界的大潮谁也无法阻挡。在《七言排律·冬宫感怀》一诗中,诗人对关于前苏联的解体,写出“凭栏犹记兴衰史,国固中坚道至尊”的感慨。透过这感慨,我们深切感受到诗人虽说他乡事,更多是饱含着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赞美和颂扬,表明了一个伟大强盛的中国对国人的重要意义。诗人在这里用反证的手法,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必须要强大,必须要改革开放。发展是硬道理,“国固中坚”更是硬道理。
诗人另外还有《五绝·咏物四首》、《七绝·感悟四首》、《七律·牡丹》、《五言排律·自知人尚浅》、《七律·下班归来》等人生感悟的诗。这些诗写好更不易,不易在两个方面:一、它更强调诗歌的艺术性;二、它是作者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中国人做诗,看似咏物,实际上是喻人,是把物拟人化,物成了能说会讲、有思想的生命。托物以寄志,这是中国诗的特点。比如,作者写的《七绝·感悟四首》中的《大写人》“两袖清风不染尘,一衣明月尽耕耘。蓝天作纸山为笔,饱蘸江湖大写人”。这首诗里好像没有写具体的人,但是我们读此诗却能感受到作者所写的,甚至于能看见作者的影子。尤其是后一句“蓝天作纸山为笔,饱蘸江湖大写人”,作者通过此句告诉了我们两袖清风者是何许人,是大写的人。作者是有感而发,想必作者也是以这样的境界去做,去体会。作者的《七律·牡丹》上半阕是:“从来不与众花争,绿叶相扶默默生。广纳千娇成国色,兼收万态冠群英。”这里讲的是牡丹的品质,其实又何尝不是人的品质。《七律·下班归来》写作者的外孙听到外祖父到家的声音时的喜悦,“乏身沉步未及铃,门内呼爷已不停。”小外孙还未见爷爷,就高声叫上了,其形象跃然纸上。这不禁让我们想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二者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情、景、意交融。
马凯同志《心声集》新增补的39首诗,充分说明作者是心系人民,心系祖国。处处以祖国大业为重,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重任在肩,不敢丝毫懈怠。但同时我们又看到作者的另一面,是爱深思、爱观察、有生活情调的人。作者的内心是丰富的,工作和生活也是丰富的,愿这种丰富给我们带来更多更美的诗篇。
这39首新增补的诗,记述了这个时代的人与事,记述了马凯同志的所思所想,其内容有: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作,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而作,为2008年抗震、抗雪而作,为国际上的风云变化而作,为人生感悟而作。把这些所作综合起来看,是马凯同志工作和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是祖国建设的一个缩影。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马凯同志有感而发,写了《满江红·漫漫复兴路三首》一词,这首词分三部曲,第一部是《新生》,描述了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文景之治、贞观昌盛、康乾盛世,戊戌变法,最后是推倒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第二部是《奠基》,回顾新中国60年来的风风雨雨,“国误十年风雨乱,党除四害春雷激。”第三部是《腾飞》,歌颂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绝处逢生更旧法,审时适变开新制”,是“百年耻,从此逝;成真梦,于今始。铸民康国富,和谐新世”。从词中可以感受到马凯同志的历史责任感和赤子般的爱国心,怀古抚今,无限感慨。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从近代中国看,中华民族饱受凌辱,遭掠夺、遭压迫,但是百折不挠,意志是越挫越坚,越挫越充满自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魂。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多灾的一年。年初抗雪,下半年抗震,尤其是汶川大地震,举国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在自然灾难面前。党和人民没有退缩,而是团结一心、不畏艰难、不畏牺牲,无私奉献。作者写的《抗震十首》,用浓重的笔墨记述了这些。亿万人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国难当头齐呐喊,五星旗下肩并肩。”豪迈的诗句振奋人心,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献出自己的爱,“真情不语天流泪,大爱无私地动容,”这就是中国人的美德,互助友爱,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每当我读到这里,不仅马凯同志的诗句感动了我,更让我想起灾区那激动人心的情景。这就是好诗的效果和意义,可以说马凯同志的《抗震十首》,首首动人,首首让人难忘。作者在《抗雪十首》中,也有点睛之笔,如其中的“父老乡亲心切切,中南海里夜难眠”。无声胜有声,用心切切对夜难眠,真是再贴切不过。不过这样的诗难写,因为首先他要知道民声,还要知道我们的执政党对这种心声的关切程度,作者没有用形容词之类的语言来表达,而是用“父老乡亲心切切”反映了老百姓面对阻断归家路上的大雪、迫切回家的心情。用“中南海里夜难眠”反映了在大雪灾难面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焦虑、关切、担忧。简短的14个字,把党和人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把党与人民的心系在一起,真是妙笔生花。这样的佳句不仅仅靠写诗的技巧。更要有生活,有真实的感受,有一双观察生活的慧眼,否则,坐在书桌前不切实际的造句是写不出来的。通过诗句,我们可以体悟到马凯同志是笔大如椽,心细如发。不仅胸怀广阔,站得高,看得远。同时,观察的细,思考的细。写的也细,在细上做文章,在细上发现问题,发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作者还有一些诗体现了作者深思的一面,在《东风第一枝·西行随访》一词里,他虽然没有写我们与西方大国的具体交往,却暗示着这里也有“巧布棋、措置裕如,绵里藏针应对”的智慧,中国要想发展可以说前面的路也是历尽坎坷,充满曲折和艰难,世界上一些不希望中国发展的势力无时不刻在阻挠着我们,但是中国人民有智慧从荆棘中走出来,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中国走向世界的大潮谁也无法阻挡。在《七言排律·冬宫感怀》一诗中,诗人对关于前苏联的解体,写出“凭栏犹记兴衰史,国固中坚道至尊”的感慨。透过这感慨,我们深切感受到诗人虽说他乡事,更多是饱含着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赞美和颂扬,表明了一个伟大强盛的中国对国人的重要意义。诗人在这里用反证的手法,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必须要强大,必须要改革开放。发展是硬道理,“国固中坚”更是硬道理。
诗人另外还有《五绝·咏物四首》、《七绝·感悟四首》、《七律·牡丹》、《五言排律·自知人尚浅》、《七律·下班归来》等人生感悟的诗。这些诗写好更不易,不易在两个方面:一、它更强调诗歌的艺术性;二、它是作者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中国人做诗,看似咏物,实际上是喻人,是把物拟人化,物成了能说会讲、有思想的生命。托物以寄志,这是中国诗的特点。比如,作者写的《七绝·感悟四首》中的《大写人》“两袖清风不染尘,一衣明月尽耕耘。蓝天作纸山为笔,饱蘸江湖大写人”。这首诗里好像没有写具体的人,但是我们读此诗却能感受到作者所写的,甚至于能看见作者的影子。尤其是后一句“蓝天作纸山为笔,饱蘸江湖大写人”,作者通过此句告诉了我们两袖清风者是何许人,是大写的人。作者是有感而发,想必作者也是以这样的境界去做,去体会。作者的《七律·牡丹》上半阕是:“从来不与众花争,绿叶相扶默默生。广纳千娇成国色,兼收万态冠群英。”这里讲的是牡丹的品质,其实又何尝不是人的品质。《七律·下班归来》写作者的外孙听到外祖父到家的声音时的喜悦,“乏身沉步未及铃,门内呼爷已不停。”小外孙还未见爷爷,就高声叫上了,其形象跃然纸上。这不禁让我们想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二者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情、景、意交融。
马凯同志《心声集》新增补的39首诗,充分说明作者是心系人民,心系祖国。处处以祖国大业为重,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重任在肩,不敢丝毫懈怠。但同时我们又看到作者的另一面,是爱深思、爱观察、有生活情调的人。作者的内心是丰富的,工作和生活也是丰富的,愿这种丰富给我们带来更多更美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