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黑龙江省新高考制度的实行,如何在日常的高中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成为目前教育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作者试着从一线高中历史教师的角度分析,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生涯规划能力。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新高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高考改革制度是我国教育史上的重大变革,自2014年开始在浙江、上海试点运行后,黑龙江省于2021年也正式拉开了新高考的帷幕。新实行的3+1+2模式在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的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生涯观念,较早就确定科目组合的选择及之后所学的大学专业,甚至是进入社会后的从业方向。由于我国研究生涯教育理论起步较晚,目前普通高中学校安排的生涯教育相关课程与活动也尚未系统完善,许多高中生对职业生涯教育并不了解,并不具备生涯规划的能力。生涯教育:廣义上理解是指个体在其一生的过程中,以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和对未来生活进行规划的一切教育活动;狭义指的是在学校教育中,学校专门开设的生涯课程与相关活动,核心内涵是“职业规划教育”。1在改革和学情的双重影响下,高中历史作为“1”中的必选学科,学科教学渗透又作为生涯教育的主要途径,2推动历史学科教学的生涯教育刻不容缓,这也是目前所提倡的“选择性”教育理念和“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的迫切要求。那么具体如何将生涯教育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无缝结合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从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挖掘历史新教材的课程资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完善,探索渗透途径。将教材与生涯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以拓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观、职业生涯设计意识与技能,探索生涯规划,让学生最终实现自身价值。3高中历史作为人文学科,教师可将历史事件、人物作为生涯教育的资源,使学生以史为鉴、明志,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榜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将自身的职业规划与国家、民族利益相联系。比如在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国近代史的描述中,就经常出现优秀青年、学生的身影。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积极奔走罢课抗议,维护国家尊严,担负起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在讲述这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连续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在文中的青年学生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目的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学生们遭到了那些镇压?最后结果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五四运动中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各阶层纷纷支持爱国运动。每个行业的不同支持举动,体现职业特点,教师在讲授中可选取恰当的史料,使学生穿越时空,体会当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的选择应从大局出发,受客观实际的社会环境影响,扩展学生的职业生涯视野。近代史中许多青年学生眼看祖国饱受磨难,毅然决然的弃笔从戎,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投入到战斗中保家卫国。红军长征途中,许多参加红军的小战士是未成年人,他们经受了长征的洗礼,茁壮成长成为我们党的主要力量。这些教材中的内容给与学生们直击心灵的震撼,百年前的中国青年学生不畏生死报效祖国。现今的新中国正处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使学生意识到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担当,将职业规划同国家命运相联系,以家国为己任,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绚烂。
其次是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可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创造情景课堂,引导学生深化对职业的认知,比如;在五四运动课程中,中国外交代表人顾维钧先生针对列强罔顾我国意愿,欲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痛恨申述日本这一强盗行为,在国际代表团面前痛心疾首的表达我国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等场景,可将视频资源中的这一片段播放给学生们观看。在课堂上创设巴黎和会的会议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对外交大使这一职业进行体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化对职业选择的认知。在课后的总结阶段可将刚刚结束的中美高层战略会议的视频进行播放,会议中中方代表杨洁篪先生针对美国所提出的无端指责恶意抹黑中国的做法都进行了有力地回击,特别是“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中方表态掷地有声。百年前的中国丧权辱国,百年后的中国理直气壮、有理有据有节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充满自信底气,彰显中国实力。在课程前后以两则视频做对比分别播放、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更进一步地体会到外交职业的显著特点。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到因中美这一对话而迅速出圈走红网络的同声翻译工作者,翻译人员这一职业的工作内容、特点等等,引导学生考虑将来是否会从事外交行业或者是翻译行业,可将选择理由汇总,进行总结陈述。师生共同总结出影响职业选择的几大因素:兴趣爱好、能力水平、薪资待遇、职业前景等等,引发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的深入思考。
最后,我们则可以根据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和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利用周边历史资源,适当地开展学科特色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涯规划的兴趣,扩展职业选择的方向。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学到古代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时,可组织学生到阿城区的金上京博物馆进行参观,了解金朝的相关史实。在讲到抗日战争史时,可组织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与迁移能力。在参观博物馆、遗址的同时,学生可对博物馆、遗址讲解员、文物管理者、文物修护者等职业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进一步深化职业认知。还可同博物馆、遗址等历史场所开展合作,创办历史基地,举办“一日讲解员”等体验活动,创造不一样的职业体验场景。学生们在情景中亲身参与,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让学生们在了解家乡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各种角色、职业的特点。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化自我认知,加强职业规划的能力,达到生涯教育的目的。
现今,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的融合探究是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是当代历史教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在今后工作中将不断充实自身能力,为教育的深化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陈伟新.高中历史教学与生涯融合实践——以《对话李时珍:择业与职业素养》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04):46-48.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新高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高考改革制度是我国教育史上的重大变革,自2014年开始在浙江、上海试点运行后,黑龙江省于2021年也正式拉开了新高考的帷幕。新实行的3+1+2模式在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的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生涯观念,较早就确定科目组合的选择及之后所学的大学专业,甚至是进入社会后的从业方向。由于我国研究生涯教育理论起步较晚,目前普通高中学校安排的生涯教育相关课程与活动也尚未系统完善,许多高中生对职业生涯教育并不了解,并不具备生涯规划的能力。生涯教育:廣义上理解是指个体在其一生的过程中,以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和对未来生活进行规划的一切教育活动;狭义指的是在学校教育中,学校专门开设的生涯课程与相关活动,核心内涵是“职业规划教育”。1在改革和学情的双重影响下,高中历史作为“1”中的必选学科,学科教学渗透又作为生涯教育的主要途径,2推动历史学科教学的生涯教育刻不容缓,这也是目前所提倡的“选择性”教育理念和“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的迫切要求。那么具体如何将生涯教育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无缝结合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从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挖掘历史新教材的课程资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完善,探索渗透途径。将教材与生涯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以拓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观、职业生涯设计意识与技能,探索生涯规划,让学生最终实现自身价值。3高中历史作为人文学科,教师可将历史事件、人物作为生涯教育的资源,使学生以史为鉴、明志,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榜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将自身的职业规划与国家、民族利益相联系。比如在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国近代史的描述中,就经常出现优秀青年、学生的身影。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积极奔走罢课抗议,维护国家尊严,担负起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在讲述这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连续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在文中的青年学生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目的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学生们遭到了那些镇压?最后结果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五四运动中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各阶层纷纷支持爱国运动。每个行业的不同支持举动,体现职业特点,教师在讲授中可选取恰当的史料,使学生穿越时空,体会当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的选择应从大局出发,受客观实际的社会环境影响,扩展学生的职业生涯视野。近代史中许多青年学生眼看祖国饱受磨难,毅然决然的弃笔从戎,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投入到战斗中保家卫国。红军长征途中,许多参加红军的小战士是未成年人,他们经受了长征的洗礼,茁壮成长成为我们党的主要力量。这些教材中的内容给与学生们直击心灵的震撼,百年前的中国青年学生不畏生死报效祖国。现今的新中国正处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使学生意识到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担当,将职业规划同国家命运相联系,以家国为己任,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绚烂。
其次是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可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创造情景课堂,引导学生深化对职业的认知,比如;在五四运动课程中,中国外交代表人顾维钧先生针对列强罔顾我国意愿,欲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痛恨申述日本这一强盗行为,在国际代表团面前痛心疾首的表达我国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等场景,可将视频资源中的这一片段播放给学生们观看。在课堂上创设巴黎和会的会议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对外交大使这一职业进行体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化对职业选择的认知。在课后的总结阶段可将刚刚结束的中美高层战略会议的视频进行播放,会议中中方代表杨洁篪先生针对美国所提出的无端指责恶意抹黑中国的做法都进行了有力地回击,特别是“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中方表态掷地有声。百年前的中国丧权辱国,百年后的中国理直气壮、有理有据有节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充满自信底气,彰显中国实力。在课程前后以两则视频做对比分别播放、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更进一步地体会到外交职业的显著特点。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到因中美这一对话而迅速出圈走红网络的同声翻译工作者,翻译人员这一职业的工作内容、特点等等,引导学生考虑将来是否会从事外交行业或者是翻译行业,可将选择理由汇总,进行总结陈述。师生共同总结出影响职业选择的几大因素:兴趣爱好、能力水平、薪资待遇、职业前景等等,引发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的深入思考。
最后,我们则可以根据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和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利用周边历史资源,适当地开展学科特色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涯规划的兴趣,扩展职业选择的方向。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学到古代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时,可组织学生到阿城区的金上京博物馆进行参观,了解金朝的相关史实。在讲到抗日战争史时,可组织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与迁移能力。在参观博物馆、遗址的同时,学生可对博物馆、遗址讲解员、文物管理者、文物修护者等职业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进一步深化职业认知。还可同博物馆、遗址等历史场所开展合作,创办历史基地,举办“一日讲解员”等体验活动,创造不一样的职业体验场景。学生们在情景中亲身参与,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让学生们在了解家乡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各种角色、职业的特点。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化自我认知,加强职业规划的能力,达到生涯教育的目的。
现今,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的融合探究是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是当代历史教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在今后工作中将不断充实自身能力,为教育的深化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陈伟新.高中历史教学与生涯融合实践——以《对话李时珍:择业与职业素养》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0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