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并对之进行研究,它是一种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环节,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生活味;应用性;趣味性;人文性关怀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并对之进行研究,它是一种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环节,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转变传统观念,转换教师角色
现阶段仍然有部分老师和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在他们心中唯分至上,重视数学课程中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而对于数学素养的培养和引导则是应付了事。加上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尚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具体操作与实施的任务繁重,工作量大,致使这种观念转变比较缓慢。因此,当前形势下必须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基础理论培训,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认清综合实践活动该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真正弄清楚综合实践活动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另外,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树立教学科目无主次的观念。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锻炼其综合能力,带动其他学科的综合发展。
教师要努力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帮助者和朋友。教师还要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出问题、导向实践活动。教师自身在活动指导实践中逐步由“教书匠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凸显数学知识的生活味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生活资源,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研讨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课要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课堂上通过做一做、数一数、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贴一贴、玩一玩等形式让学生全员参与,课后可以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等,目的都是让学生“动”,动口、动脑、动手。如,一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后,《小小商店》活动课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将平时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带来,自己动手制作价格标签,贴在准备好的物品上,把教室当成“小小商店”,再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在模拟场景和角色扮演中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提升了人民币在其实际生活中的使用能力。又如,在教完正方体、长方体面积和体积计算后,可设计“老房新装修”活动课,方案不仅包括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还包括对房屋的空间、朝向、采光和用料的考虑。這样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不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实践活动的生活意义。
三、注重创设情景,彰显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就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合适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春季植树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植树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植树?(树木能够制造氧气,保持水土,消除噪音,净化空气)。(2)探讨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植树中棵数与段数的关系)。(3)写一份保护树木的倡议书。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解决了与植树相关的“数学问题”,而且把数学与科学、环保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可谓受益匪浅。
四、遵循多样化,体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趣味是数学实践活动的灵魂。在设计活动时,形式一定要多样,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例如,在学了奇数和偶数后,可设计以一个“转盘揭密”的游戏活动,教学时首先创设一个情景:小明在万家乐超市,看见了一个转盘,旁边写着:“只要一元便可转动转盘一次,指针停在哪一格,就从下一格开始数几格,这格上的奖品就属于你的。”小东停下脚步转起转盘。他的钱全部花光了,大奖一次也没中。教师接着问:“同学们想不想揭开转盘之谜呢?”学生很快便热情投入,教师和同学一起研究转盘的秘密,最终得出结论:转盘的秘密正是利用“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的规律,设奖者把大奖放在奇数上,把小奖放在偶数上,让别人拿不走大奖。学生顿时恍然大悟。这个数学规律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用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擦亮自己的眼睛,防止上当受骗。诸如此类的数学活动课,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五、多学科相融合,拓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提倡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活动必须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起来,注意学科间融合。打破教学的学科壁垒,多学科整合,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创建这种“开放式”的课堂结构,学生才能更好地把书本知识从学科课堂内学到的本领用于现实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其各项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把数学学科与美术、思品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圆的魅力”这个主题让学生体会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圆的美,知道祖冲之在圆周率计算上对世界的杰出贡献,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计富有生活味、应用性和趣味性的活动课,从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使其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关键词】 生活味;应用性;趣味性;人文性关怀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并对之进行研究,它是一种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环节,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转变传统观念,转换教师角色
现阶段仍然有部分老师和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在他们心中唯分至上,重视数学课程中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而对于数学素养的培养和引导则是应付了事。加上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尚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具体操作与实施的任务繁重,工作量大,致使这种观念转变比较缓慢。因此,当前形势下必须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基础理论培训,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认清综合实践活动该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真正弄清楚综合实践活动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另外,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树立教学科目无主次的观念。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锻炼其综合能力,带动其他学科的综合发展。
教师要努力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帮助者和朋友。教师还要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出问题、导向实践活动。教师自身在活动指导实践中逐步由“教书匠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凸显数学知识的生活味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生活资源,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研讨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课要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课堂上通过做一做、数一数、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贴一贴、玩一玩等形式让学生全员参与,课后可以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等,目的都是让学生“动”,动口、动脑、动手。如,一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后,《小小商店》活动课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将平时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带来,自己动手制作价格标签,贴在准备好的物品上,把教室当成“小小商店”,再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在模拟场景和角色扮演中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提升了人民币在其实际生活中的使用能力。又如,在教完正方体、长方体面积和体积计算后,可设计“老房新装修”活动课,方案不仅包括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还包括对房屋的空间、朝向、采光和用料的考虑。這样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不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实践活动的生活意义。
三、注重创设情景,彰显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就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合适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春季植树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植树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植树?(树木能够制造氧气,保持水土,消除噪音,净化空气)。(2)探讨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植树中棵数与段数的关系)。(3)写一份保护树木的倡议书。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解决了与植树相关的“数学问题”,而且把数学与科学、环保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可谓受益匪浅。
四、遵循多样化,体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趣味是数学实践活动的灵魂。在设计活动时,形式一定要多样,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例如,在学了奇数和偶数后,可设计以一个“转盘揭密”的游戏活动,教学时首先创设一个情景:小明在万家乐超市,看见了一个转盘,旁边写着:“只要一元便可转动转盘一次,指针停在哪一格,就从下一格开始数几格,这格上的奖品就属于你的。”小东停下脚步转起转盘。他的钱全部花光了,大奖一次也没中。教师接着问:“同学们想不想揭开转盘之谜呢?”学生很快便热情投入,教师和同学一起研究转盘的秘密,最终得出结论:转盘的秘密正是利用“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的规律,设奖者把大奖放在奇数上,把小奖放在偶数上,让别人拿不走大奖。学生顿时恍然大悟。这个数学规律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用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擦亮自己的眼睛,防止上当受骗。诸如此类的数学活动课,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五、多学科相融合,拓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提倡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活动必须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起来,注意学科间融合。打破教学的学科壁垒,多学科整合,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创建这种“开放式”的课堂结构,学生才能更好地把书本知识从学科课堂内学到的本领用于现实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其各项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把数学学科与美术、思品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圆的魅力”这个主题让学生体会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圆的美,知道祖冲之在圆周率计算上对世界的杰出贡献,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计富有生活味、应用性和趣味性的活动课,从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使其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