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章结合目前高等师范学校转型过程中的现状,从实践教学、学生评教等几个方面,对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
关键词:高等师范学校;师范专业;非师范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评估
高等师范学校正处于向综合化发展的转型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高等师范学校既要考虑基础教育对高素质师资的需要,又要考虑当前社会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非师范类专业人才的需要。目前师范院校大都存在两类专业: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学科结构的规划上,应该以应用学科为重点,以教育学科为特色,以基础学科为依托,积极发展交叉的新兴学科,形成基础学科相促进、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相统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随着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的转型等发生着变化。建立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目前各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多是依据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而制订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成败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制订一个优化的评估体系,科学、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各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及实际情况来制订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但在制订和实施评估指标体系时,尤其在高等师范学校向综合化发展的转型过
程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评估的有效性。
一、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缺乏针对师范类、非师范类专业的区别
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主要针对综合类院校,缺乏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区别。而师范类院校自身拥有的一套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又缺乏对非师范专业的监控。各学校采取的评估指标体系往往是全校教师共同使用一个指标体系,较少考虑学科、专业的自身特点。师范类学生与非师范类学生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教育专业的掌握程度。针对师范类学生,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滲透或明晰学科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思维方法,以及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师范类院校应结合目前本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以及实际情况来制订,努力突出师范特色的同时,应充分考虑非师范类专业的特点,制订本校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例如,针对师范专业,在教学形式上要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在教学内容上倡导本土教育与多元文化的融合等。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中,应制订相应指标以考察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教育专业能力。而非师范类专业过多的以教师课堂教学评估为主,很少或根本没有涉及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主要教学活动,完整的评估体系应包括高校的所有教学活动,科学地、有效地对其质量进行评估,对于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监控教师的教学过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应制订不同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以避免评估指标缺乏针对性、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制订不同的评估方案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及不同专业。
二、发挥学生评教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中重要作用
教师、学生、教学媒介是构成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目前学生参与评教存在着几个问题。第一,学生不了解评估体系指标;第二,学生参加评教的意识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动者,而学生是被动者,学生在经验、能力、知识水平上与教师有一定差距,不能准确、客观地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虽然大多数学校的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中,都有学生对教师授课情况评课这一环节,但往往因为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他们所反映的教师授课情况多为正面的、褒奖的。这样就很难发现问题,有悖于学校建立学生评课的教学监控体系的初衷。这还需要学校、专职教师、辅导员纠正学生评估的目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参与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尤其对非师范类专业学生给予相关的评教方法、方式的指导。评教的侧重点应该在评估教师教学的态度、方法、效果上。使得学生充分意识到评教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中的重要性,使评教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中的积极作用。
三、完善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高等师范学校向综合化发展的转型过程中,实践教学也向着“综合性”、“设计性”迈进。传统上我国高等师范学院实践教学课程大多是按照原来师范类学科设置的教育实习,而在对非师范类专业的专业实习环节上较弱。师范类院校缺乏专业人士对非师范类专业实习的质量、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例如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从2002年开始有法律专业、经济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学院的专业教师虽然作为实习带队教师深入到法院、检察院、证劵公司等实习单位,但因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而对这类非师范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学院聘请了部分法院、检察院公务员,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指导我们的实践教学,从另外一个方面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聘请了工作经验丰富的法院院长、庭长,检察院检察长,证券公司经理参与到我们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中来,相关行业专家的评估有效地弥补了师范类院校非师范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薄弱部分,从而完善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
四、学习先进的国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多年来,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要采取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和认可制度。美国的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是一个对专业教育质量进行外部审视的过程,认证的实施者是专业的认证机构。这些机构有区域评估委员会、全国评估委员会、专业评估委员会3种,均为民间非营利机构。为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美国1996年成立了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联邦政府对教育的影响,以减少高等教育机构的随意行为。
英国2003年启用新的评估方法,强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院校审查的重点不是直接评估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而是监督和评估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内部保障机制,包括质量评估标准和程序。
近些年来,我国虽然高校、社会的力量已经逐步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中,但教育部始终把握着质量评估的绝对影响力,其他监控评估主体发挥的力量不大。这种监控体系不可能适应全国2 000多所不同类型的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利于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我们应学习先进的国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由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组成的多元化、立体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
作为国家教师教育主体力量的师范院校,当前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师范院校的改革发展,必须从国家的需要和学校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坚持师范性和综合性的有机结合,走纵向延伸、横向扩展、内在联合、学科交叉的道路。教学质量是高等师范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重要的任务。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严峻形式,高等师范院校开展此项工作时要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真正发挥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档案,对评估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将获得的教学效果的真实情况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科学合理地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将评估工作做到实处,真正发挥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的作用。建立动态的评估标准,避免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指标一成不变。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实践中,适时的补充、调整、修订和创新评估指标,使评估标准体系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以适应转型中的高等师范院校。
本文系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
编辑/岳凤
关键词:高等师范学校;师范专业;非师范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评估
高等师范学校正处于向综合化发展的转型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高等师范学校既要考虑基础教育对高素质师资的需要,又要考虑当前社会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非师范类专业人才的需要。目前师范院校大都存在两类专业: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学科结构的规划上,应该以应用学科为重点,以教育学科为特色,以基础学科为依托,积极发展交叉的新兴学科,形成基础学科相促进、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相统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随着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的转型等发生着变化。建立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目前各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多是依据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而制订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成败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制订一个优化的评估体系,科学、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各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及实际情况来制订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但在制订和实施评估指标体系时,尤其在高等师范学校向综合化发展的转型过
程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评估的有效性。
一、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缺乏针对师范类、非师范类专业的区别
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主要针对综合类院校,缺乏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区别。而师范类院校自身拥有的一套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又缺乏对非师范专业的监控。各学校采取的评估指标体系往往是全校教师共同使用一个指标体系,较少考虑学科、专业的自身特点。师范类学生与非师范类学生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教育专业的掌握程度。针对师范类学生,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滲透或明晰学科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思维方法,以及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师范类院校应结合目前本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以及实际情况来制订,努力突出师范特色的同时,应充分考虑非师范类专业的特点,制订本校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例如,针对师范专业,在教学形式上要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在教学内容上倡导本土教育与多元文化的融合等。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中,应制订相应指标以考察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教育专业能力。而非师范类专业过多的以教师课堂教学评估为主,很少或根本没有涉及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主要教学活动,完整的评估体系应包括高校的所有教学活动,科学地、有效地对其质量进行评估,对于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监控教师的教学过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应制订不同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以避免评估指标缺乏针对性、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制订不同的评估方案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及不同专业。
二、发挥学生评教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中重要作用
教师、学生、教学媒介是构成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目前学生参与评教存在着几个问题。第一,学生不了解评估体系指标;第二,学生参加评教的意识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动者,而学生是被动者,学生在经验、能力、知识水平上与教师有一定差距,不能准确、客观地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虽然大多数学校的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中,都有学生对教师授课情况评课这一环节,但往往因为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他们所反映的教师授课情况多为正面的、褒奖的。这样就很难发现问题,有悖于学校建立学生评课的教学监控体系的初衷。这还需要学校、专职教师、辅导员纠正学生评估的目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参与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尤其对非师范类专业学生给予相关的评教方法、方式的指导。评教的侧重点应该在评估教师教学的态度、方法、效果上。使得学生充分意识到评教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中的重要性,使评教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中的积极作用。
三、完善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高等师范学校向综合化发展的转型过程中,实践教学也向着“综合性”、“设计性”迈进。传统上我国高等师范学院实践教学课程大多是按照原来师范类学科设置的教育实习,而在对非师范类专业的专业实习环节上较弱。师范类院校缺乏专业人士对非师范类专业实习的质量、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例如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从2002年开始有法律专业、经济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学院的专业教师虽然作为实习带队教师深入到法院、检察院、证劵公司等实习单位,但因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而对这类非师范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学院聘请了部分法院、检察院公务员,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指导我们的实践教学,从另外一个方面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聘请了工作经验丰富的法院院长、庭长,检察院检察长,证券公司经理参与到我们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中来,相关行业专家的评估有效地弥补了师范类院校非师范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薄弱部分,从而完善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
四、学习先进的国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多年来,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要采取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和认可制度。美国的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是一个对专业教育质量进行外部审视的过程,认证的实施者是专业的认证机构。这些机构有区域评估委员会、全国评估委员会、专业评估委员会3种,均为民间非营利机构。为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美国1996年成立了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联邦政府对教育的影响,以减少高等教育机构的随意行为。
英国2003年启用新的评估方法,强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院校审查的重点不是直接评估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而是监督和评估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内部保障机制,包括质量评估标准和程序。
近些年来,我国虽然高校、社会的力量已经逐步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中,但教育部始终把握着质量评估的绝对影响力,其他监控评估主体发挥的力量不大。这种监控体系不可能适应全国2 000多所不同类型的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利于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我们应学习先进的国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由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组成的多元化、立体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
作为国家教师教育主体力量的师范院校,当前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师范院校的改革发展,必须从国家的需要和学校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坚持师范性和综合性的有机结合,走纵向延伸、横向扩展、内在联合、学科交叉的道路。教学质量是高等师范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重要的任务。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严峻形式,高等师范院校开展此项工作时要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真正发挥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档案,对评估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将获得的教学效果的真实情况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科学合理地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将评估工作做到实处,真正发挥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的作用。建立动态的评估标准,避免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指标一成不变。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实践中,适时的补充、调整、修订和创新评估指标,使评估标准体系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以适应转型中的高等师范院校。
本文系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
编辑/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