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面我们说过,基础胰岛素牵手不同机制的口服降糖药,能简单方便有效地控制基础和餐时血糖。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基础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的口服药
1.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和基础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
二甲双胍和TZD类药物都是胰岛素增敏剂,故此方案主要适用于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伴有明显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的方案更适用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既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用量又不会明显增加体重。但二甲双胍有胃肠道方面的不良反应;同时,对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或肾功能不良的(肌酐水平:男>132 mmol/L或女>123mmol/L)患者要慎用,在肌酐清除率<30毫升/分钟的时候要禁用。TZD类药物由于具有增加体重的风险,故主要用于空腹血糖控制不佳或者是不能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近年来有报道TZD类药物有加重心衰的风险,此外,还能增加骨折尤其是女性患者骨折的发生风险以及可能增加患膀胱癌的风险,故使用时要注意相关方面的问题。
2.基础胰岛素+磺脲类药物
适用于糖尿病病程较短(<10年),无严重并发症,既有空腹血糖升高又有餐后血糖升高,同时还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是用在单独使用磺脲类药物时空腹血糖控制不佳,或是空腹血糖升高明显同时伴有餐后高血糖的患者。采用基础胰岛素联合磺脲类药物能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用药方案简单、方便有效,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案之一。其降糖效果优于单用基础胰岛素治疗,且联合治疗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磺脲类药物发生继发性失效时,加用基础胰岛素能较好地控制血糖,并且睡前一次打针、早晨一次口服的用法也比较能被患者接受。但是,磺脲类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时,体重增加的程度及低血糖的风险更高,因此限制了其临床使用。
基础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的口服药
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包括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及DPP-4抑制剂。
1.基础胰岛素+格列奈类药物
适用于仍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空腹及餐后血糖都增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格列奈类药物(包括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能有效改善胰岛素的一相分泌,与基础胰岛素联用能够起到全面控制血糖的作用。此外,对控制血脂水平也有效果,因此能使心血管获益。
餐后血糖增高主要是由于早期时相胰岛素分泌缺失或延迟引起的。格列奈类与磺脲类药物一样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只是两类药物与磺脲类受体结合的位点不同。那格列奈结合磺脲类受体快速而短暂,因此导致的低血糖事件低于磺脲类药物,体重增加程度也轻,且不会加速胰岛B细胞的凋亡。由于格列奈类药物的半衰期较短,因而给药次数多。
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不仅要降低空腹血糖,还要降低餐后血糖,恢复胰岛素一相分泌,且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的风险低。因此,控制空腹血糖的基础胰岛素联合能降低餐后血糖的格列奈类药是比较合理的方案,且格列奈类因为需在餐时服用,尤其适用于生活不规律的患者。因为低血糖发生率低,也适用于老年患者。此外,瑞格列奈主要经胆汁排泄,因此也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2.基础胰岛素+α-糖苷酶抑制剂
适用于肝肾功能正常,没有炎症性肠病及肠梗阻病史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α-糖苷酶抑制剂能减少肠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起到降低餐后高血糖的作用,而且对体重的影响不大,低血糖风险低。
α-糖苷酶抑制剂降低的主要是餐后血糖水平,胃肠胀气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因此宜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且在有溃疡病、炎症性肠病或有肠梗阻病史时禁用。由于亚洲国家是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使得餐后血糖升高幅度更快更高,而α-糖苷酶抑制剂能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率,从而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因此广泛适用于亚洲国家控制餐后血糖。此外,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不会导致体重增加和低血糖事件。
3.基础胰岛素+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主要以控制餐后高血糖为主的降糖药。目前国内已有几个产品上市。基础胰岛素联合DPP-4抑制剂能有效地全面控制血糖,而且低血糖发生风险低。
DPP-4抑制剂促进胰岛素分泌是依赖血葡萄糖浓度介导的,因此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DPP-4抑制剂还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并能起到降压、改善脂代谢及保护胰岛B细胞的作用,还能延缓疾病进程,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使心血管获益。但是目前关于DPP-4抑制剂使心血管长期获益的证据还不充足。
由于DPP-4抑制剂的半衰期长,每日服用1次即可控制三餐后血糖,用药方案简单,且能控制体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低,因此将其与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能有效控制血糖,并且用药方案简单,不良反应少,可望受到更多患者欢迎。
总结
①生活方式干预应始终贯彻。②疾病初期,可用生活方式干预联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或TZD类或DPP-4抑制剂等口服药来控制血糖。③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后,需将口服降糖药与基础胰岛素联用。④基础胰岛素联用双胍类及TZD类药物主要用于控制空腹血糖。目前,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继续使用二甲双胍的证据比较充分。⑤联用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能控制餐后血糖。
(编辑/吉梅)
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法,选择治疗方案时,不仅要降低空腹血糖,还要降低餐后血糖,恢复胰岛素一相分泌,且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的风险低。
基础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的口服药
1.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和基础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
二甲双胍和TZD类药物都是胰岛素增敏剂,故此方案主要适用于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伴有明显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的方案更适用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既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用量又不会明显增加体重。但二甲双胍有胃肠道方面的不良反应;同时,对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或肾功能不良的(肌酐水平:男>132 mmol/L或女>123mmol/L)患者要慎用,在肌酐清除率<30毫升/分钟的时候要禁用。TZD类药物由于具有增加体重的风险,故主要用于空腹血糖控制不佳或者是不能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近年来有报道TZD类药物有加重心衰的风险,此外,还能增加骨折尤其是女性患者骨折的发生风险以及可能增加患膀胱癌的风险,故使用时要注意相关方面的问题。
2.基础胰岛素+磺脲类药物
适用于糖尿病病程较短(<10年),无严重并发症,既有空腹血糖升高又有餐后血糖升高,同时还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是用在单独使用磺脲类药物时空腹血糖控制不佳,或是空腹血糖升高明显同时伴有餐后高血糖的患者。采用基础胰岛素联合磺脲类药物能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用药方案简单、方便有效,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案之一。其降糖效果优于单用基础胰岛素治疗,且联合治疗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磺脲类药物发生继发性失效时,加用基础胰岛素能较好地控制血糖,并且睡前一次打针、早晨一次口服的用法也比较能被患者接受。但是,磺脲类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时,体重增加的程度及低血糖的风险更高,因此限制了其临床使用。
基础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的口服药
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包括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及DPP-4抑制剂。
1.基础胰岛素+格列奈类药物
适用于仍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空腹及餐后血糖都增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格列奈类药物(包括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能有效改善胰岛素的一相分泌,与基础胰岛素联用能够起到全面控制血糖的作用。此外,对控制血脂水平也有效果,因此能使心血管获益。
餐后血糖增高主要是由于早期时相胰岛素分泌缺失或延迟引起的。格列奈类与磺脲类药物一样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只是两类药物与磺脲类受体结合的位点不同。那格列奈结合磺脲类受体快速而短暂,因此导致的低血糖事件低于磺脲类药物,体重增加程度也轻,且不会加速胰岛B细胞的凋亡。由于格列奈类药物的半衰期较短,因而给药次数多。
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不仅要降低空腹血糖,还要降低餐后血糖,恢复胰岛素一相分泌,且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的风险低。因此,控制空腹血糖的基础胰岛素联合能降低餐后血糖的格列奈类药是比较合理的方案,且格列奈类因为需在餐时服用,尤其适用于生活不规律的患者。因为低血糖发生率低,也适用于老年患者。此外,瑞格列奈主要经胆汁排泄,因此也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2.基础胰岛素+α-糖苷酶抑制剂
适用于肝肾功能正常,没有炎症性肠病及肠梗阻病史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α-糖苷酶抑制剂能减少肠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起到降低餐后高血糖的作用,而且对体重的影响不大,低血糖风险低。
α-糖苷酶抑制剂降低的主要是餐后血糖水平,胃肠胀气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因此宜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且在有溃疡病、炎症性肠病或有肠梗阻病史时禁用。由于亚洲国家是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使得餐后血糖升高幅度更快更高,而α-糖苷酶抑制剂能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率,从而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因此广泛适用于亚洲国家控制餐后血糖。此外,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不会导致体重增加和低血糖事件。
3.基础胰岛素+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主要以控制餐后高血糖为主的降糖药。目前国内已有几个产品上市。基础胰岛素联合DPP-4抑制剂能有效地全面控制血糖,而且低血糖发生风险低。
DPP-4抑制剂促进胰岛素分泌是依赖血葡萄糖浓度介导的,因此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DPP-4抑制剂还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并能起到降压、改善脂代谢及保护胰岛B细胞的作用,还能延缓疾病进程,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使心血管获益。但是目前关于DPP-4抑制剂使心血管长期获益的证据还不充足。
由于DPP-4抑制剂的半衰期长,每日服用1次即可控制三餐后血糖,用药方案简单,且能控制体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低,因此将其与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能有效控制血糖,并且用药方案简单,不良反应少,可望受到更多患者欢迎。
总结
①生活方式干预应始终贯彻。②疾病初期,可用生活方式干预联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或TZD类或DPP-4抑制剂等口服药来控制血糖。③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后,需将口服降糖药与基础胰岛素联用。④基础胰岛素联用双胍类及TZD类药物主要用于控制空腹血糖。目前,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继续使用二甲双胍的证据比较充分。⑤联用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能控制餐后血糖。
(编辑/吉梅)
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法,选择治疗方案时,不仅要降低空腹血糖,还要降低餐后血糖,恢复胰岛素一相分泌,且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的风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