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由莫提默·J.艾德勒(1902 - 2001)和查尔斯·范多伦(1926 -)共同编著的,出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管何时阅读这本书,都一定会钦佩作者对阅读研究的用心。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弯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这是一部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这本书70年来一直处在畅销榜的榜首,由此可以看出该书在阅读上为读者带来的影响与价值是深远而悠长的。全书从阅读的层次、阅读层次的说明、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的最终目标四个方向作为基本的骨干,将阅读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说明与建议。
在阅读的层次上,作者认为应该有四种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层次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较高级阅读层次包含了较低级阅读层次的特点。
基础阅读解决的是能力问题,不是文盲就应该会基础阅读。换句话说,在基础阅读中,读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认识书上面的字,知道一个句子在说什么。比如“猫坐在帽子上”,读者并不真的关心猫是不是坐在帽子上,或是这句话对猫、帽子或整个世界有什么意义。他关心的只是写这句话的人所用的语言。
检视阅读则是有系统的略读或者粗略的浅读,花少量的时间告诉我们这本书是否值得读,为分析阅读做一些准备。在检视阅读中,特别强调时间观念,例如你可能会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者在同样时间内阅读完一本比这本厚得多的书。要求是在一定的时间(通常很短)之内,抓住一本书的重点。检视阅读有两种方式:一是看序言、目录、索引,挑几个与主题相关的章节,东翻翻西翻翻,不要忽略最后结尾几页,这种方式不需要看全书;二是从头到尾读一遍,但碰到不懂的跳过。两种方式的关键都是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句子。这个层次要解决的典型问题是,这本书在谈什么?人们在完成检视阅读后,应该能回答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是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或者等等其他的类型?许多人翻开一本书,从第一页开始读起,聚精会神,甚至连目录都不看一眼。他们在只需要粗浅翻阅一本书值不值得读的时候,却拿出了仔细阅读、理解一本书的时间。这其实是加大了阅读的困难,耽误了自己宝贵的时间。
分析阅读是追求理解的完整阅读,是我通常理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关键,也是本书的重点。在分析阅读中,特点是在追寻理解。假如说检视阅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一本书,而分析阅读就是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有了分析阅读的基础后,阅读的最终目标,主题阅读就能十分顺利进行了。主题阅读是最复杂、最系统化的阅读,围绕主题列书单,做比较阅读,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同类型的书,而不单单只是一本书,然后找出这些书之间的联系,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旨。如果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远远不够。凭借所阅读的书,主题阅读者应该可以提出一个新的想法,在任何一本书里都没提到过的主题分析。显而易见,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层次。但也是所有阅读层次中最有收获的一种阅读。
这本书中,除了这四种层次的阅读外,辅助阅读、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的活力与艺术等,也有涉及到,而且还提出了一些的新的想法和看法,对于阅读概念与价值的重新建造,有着十分敏锐的洞察力。
很多人看完书之后,很快就将书中所提的相关内容抛到九霄云外了,这种读书方法是不科学的。本书列出了读者在各种层次的阅读中应该遵守的一些原则,这些原则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在往后的阅读过程中更清楚明了的理解和领悟到书中的主旨。
比如在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中,作者认为关于一本书,读者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1、从整本书来看,这本书在讲些什么?2、从局部来看,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3、你认为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份有道理?你都赞同作者的观点吗?是全部赞同还是部分赞同?4、这本书与你的实际生活有什么关系?有着怎样的联系?浏览一遍这四个问题,我们很容易发现,阅读时对自己的要求与我们阅读过后的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时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实在是太重要了。不然你可能读了很多书,却不知所以然。所以作者强调“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你可能地找出答案)。这是绝不可忘的原则。”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间的差距,两者阅读者阅读过后的收获有着天壤之别。
其实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有很多很多,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许多概念虽然有些难以理解,但如果我们将其融化在自己的血液里,更是能让我们一生受益。我在读完这本书后,对于以前只是阅读而不去探究“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浪费了许许多多宝贵的时间感到痛心。就像中文版本翻译者在序言里说:自己四十四岁才读这本书深感懊恼,如果在他初高中青少年时期,就能读到这本有关如何读书的书,那他会少走多少阅读的冤枉路?這恰恰也是我想要表达的,任何一个读书的人,都该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不能很早,那也不要太晚。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这本书70年来一直处在畅销榜的榜首,由此可以看出该书在阅读上为读者带来的影响与价值是深远而悠长的。全书从阅读的层次、阅读层次的说明、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的最终目标四个方向作为基本的骨干,将阅读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说明与建议。
在阅读的层次上,作者认为应该有四种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层次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较高级阅读层次包含了较低级阅读层次的特点。
基础阅读解决的是能力问题,不是文盲就应该会基础阅读。换句话说,在基础阅读中,读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认识书上面的字,知道一个句子在说什么。比如“猫坐在帽子上”,读者并不真的关心猫是不是坐在帽子上,或是这句话对猫、帽子或整个世界有什么意义。他关心的只是写这句话的人所用的语言。
检视阅读则是有系统的略读或者粗略的浅读,花少量的时间告诉我们这本书是否值得读,为分析阅读做一些准备。在检视阅读中,特别强调时间观念,例如你可能会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者在同样时间内阅读完一本比这本厚得多的书。要求是在一定的时间(通常很短)之内,抓住一本书的重点。检视阅读有两种方式:一是看序言、目录、索引,挑几个与主题相关的章节,东翻翻西翻翻,不要忽略最后结尾几页,这种方式不需要看全书;二是从头到尾读一遍,但碰到不懂的跳过。两种方式的关键都是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句子。这个层次要解决的典型问题是,这本书在谈什么?人们在完成检视阅读后,应该能回答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是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或者等等其他的类型?许多人翻开一本书,从第一页开始读起,聚精会神,甚至连目录都不看一眼。他们在只需要粗浅翻阅一本书值不值得读的时候,却拿出了仔细阅读、理解一本书的时间。这其实是加大了阅读的困难,耽误了自己宝贵的时间。
分析阅读是追求理解的完整阅读,是我通常理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关键,也是本书的重点。在分析阅读中,特点是在追寻理解。假如说检视阅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一本书,而分析阅读就是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有了分析阅读的基础后,阅读的最终目标,主题阅读就能十分顺利进行了。主题阅读是最复杂、最系统化的阅读,围绕主题列书单,做比较阅读,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同类型的书,而不单单只是一本书,然后找出这些书之间的联系,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旨。如果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远远不够。凭借所阅读的书,主题阅读者应该可以提出一个新的想法,在任何一本书里都没提到过的主题分析。显而易见,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层次。但也是所有阅读层次中最有收获的一种阅读。
这本书中,除了这四种层次的阅读外,辅助阅读、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的活力与艺术等,也有涉及到,而且还提出了一些的新的想法和看法,对于阅读概念与价值的重新建造,有着十分敏锐的洞察力。
很多人看完书之后,很快就将书中所提的相关内容抛到九霄云外了,这种读书方法是不科学的。本书列出了读者在各种层次的阅读中应该遵守的一些原则,这些原则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在往后的阅读过程中更清楚明了的理解和领悟到书中的主旨。
比如在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中,作者认为关于一本书,读者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1、从整本书来看,这本书在讲些什么?2、从局部来看,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3、你认为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份有道理?你都赞同作者的观点吗?是全部赞同还是部分赞同?4、这本书与你的实际生活有什么关系?有着怎样的联系?浏览一遍这四个问题,我们很容易发现,阅读时对自己的要求与我们阅读过后的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时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实在是太重要了。不然你可能读了很多书,却不知所以然。所以作者强调“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你可能地找出答案)。这是绝不可忘的原则。”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间的差距,两者阅读者阅读过后的收获有着天壤之别。
其实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有很多很多,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许多概念虽然有些难以理解,但如果我们将其融化在自己的血液里,更是能让我们一生受益。我在读完这本书后,对于以前只是阅读而不去探究“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浪费了许许多多宝贵的时间感到痛心。就像中文版本翻译者在序言里说:自己四十四岁才读这本书深感懊恼,如果在他初高中青少年时期,就能读到这本有关如何读书的书,那他会少走多少阅读的冤枉路?這恰恰也是我想要表达的,任何一个读书的人,都该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不能很早,那也不要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