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看见》栏目解析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g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看见》作为一档由纪实和人物访谈构成的专题节目,因其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风格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看见》栏目的周末版为例,从栏目定位、叙事结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等角度出发解析其栏目特征。
  【关键词】《看见》 叙事风格 人文情怀
  《看见》作为一档记录现实的专题节目,它用镜头向我们描述剧烈变化的现实生活,刻画新闻背后的人,感知世间的人情冷暖,了解世界,认识彼此,审视自我。
  《看见》日播版开播于2010年12月6日,周末版于2011年8月7日开播。伴随着栏目的发展,日播版渐渐淡出人们视野,并于2012年2月18日停播,形成了周播版的固定形式。《看见》以“看见新闻中的人,寻找生活中的你我”为宣传语。它分为两个单元:人物访谈和记录风格的故事。人物访谈注重对新闻人物心灵世界的追寻和探问。记录风格的故事不仅关注新闻事件本身,而且关注事件背后的人物。本文将以《看见》的周末版为例,从选题、叙事结构、人文主义情怀等角度出发解析其栏目特征。
  一、呈现新闻中的人
  《看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它让我们看到新闻事件中的人,在矛盾中既挣扎而又坚持的人,处于选择中的人。《看见》对人的关注延伸到了对生活的关注,对社会的关注,对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的关注。
  寻找个体的普遍性,将个人的体验感受与时代的变迁结合起来,呈现激流中国的景象。《百分之九十九对百分之一的拆迁》讲的是广东杨萁村少数留守户与大多数搬迁户历时两年的对峙,挖沟,断水,乡邻之间矛盾重重。这中间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谁是谁非,但是呈现的是拆迁过程中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权利博弈。《刻章救妻背后》讲述的是模范丈夫廖丹为了挽救患尿毒症妻子的生命,假刻医院公章的故事。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对苦难夫妻之间相扶相持,中国看病难的问题,社会的温情爱意以及法理与情共谋。从人的角度挖掘并对事件进行深度解读,以波澜不惊的情感打动观众,反映当下时代纷繁芜杂的现实。《看见》是一面反映当下中国现实的多棱镜。
  以一种有温度的目光去呈现人性。“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①《告别卢安克》向我们呈现的是德国志愿者卢安克将要离开支教了三年的广西深山板烈的故事。通过这期节目,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看了一个至善至真的卢安克,一个面临追寻自由、坚守理想和承担家庭责任两难选择的卢安克。《旁观者周星驰》从作为政协委员的周星驰;被外界质疑的周星驰;作为电影导演的周星驰;童年憧憬武侠梦的周星驰;对爱性、感性理解的周星驰五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一个立体而有血有肉的周星驰,一个接近于现实的周星驰。好的采访是理解对方,是心灵的交流。在这期节目的结尾部分就体现了这种交流。
  柴静:我可不可以理解说这是一个不由分说的想法,我就想在这个时候说出我一生中想说的这句话。
  周星驰:对对对,你有这样感觉吗?
  柴静:对。
  周星驰:谢谢你,谢谢你。
  这是一场心灵对心灵的对话,是一场深入人的精神肌理和心灵角落的对话。将新闻人物心灵探寻作为串联每个故事的主要支撑点。正如柴静所说,《看见》也可以看作一个文学节目,文学可能是一种阅读的态度吧,就是对人灵魂过程的呈现,不轻易做出褒贬或者评判。②
  二、逻辑板块式的叙事结构
  电视新闻作品需要通过自成体系的语言符号的一系列有机的组合,才能形成传达意义的叙事文本,才能被观众所解读。彼得·布鲁克斯说:“叙事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口头或者行动的讲述,它通常是复杂的、多层次和持续的”。
  “同一事件,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介入方式,不同的素材组合,都会影响内容的传达。”③因此电视新闻的叙事结构在今天越来越重要。叙事结构可以增加节目的深度,形成张力。不同的结构方式往往是一个节目风格的表现。
  约翰·艾利斯认为电视叙事通过片段,也即通过相对自立门户、彼此不相衔接的一个个场景来完成的,“从一个片段到下一个片段的运动是一种交替而不是连续”。于是所有的电视叙事都是系列的而不是线性的。④ 《看见》栏目往往采取逻辑板块式的结构来讲述故事。
  逻辑板块式是一种类似于议论文的电视新闻形式,每一个板块一个中心,板块与板块之间有逻辑关系,但是这种逻辑关系不是线性的,没有时间做承载,而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得出结论。⑤逻辑板块式的结构使得整体节目的结构清晰,每一个板块看似独立,却为共同的中心服务。《看见》的节目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2011年8月14日播出的《专访药家鑫案双方父母》。节目分为6个部分。
  第一部分 叙述事情经过,引出话题
  叙述药家鑫案的梗概,以及药家鑫已经被判死刑,死者张妙也入土为安。
  纪实张妙家庭的现状,采访张妙父亲张平选对结果高兴但也同情药家鑫父母。
  药家鑫父亲药庆卫开微博向死者道歉。纪实药家现状和药家鑫的遗物。
  第二部分 反思药家鑫教育过程,分析其性格成因
  药家鑫父母讲述:对药家鑫教育要求太严格、太严厉、要求尽善尽美。
  药家鑫自述:小时候练琴被父亲严打,患网瘾被关地下室,曾特别压抑,想过自杀。
  第三部分 药家鑫极度自卑,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青春期开始后,从没照过相;四个月内剪掉60斤肉;大学期间疯狂带家教;苛求完美,要干大事。
  第四部分 案件真相,解释疑团
  为何在父母的陪伴下自首?起初不知道事件的真相。
  为何动刀原因?害怕,慌,农村人难缠。
  药家鑫是富二代?介绍其父母的工作,身份,经济条件
  为什么不早点说出真相? 再多解释也无济于事,没想那么多
  第五部分 继续反思药家鑫的教育问题   父亲拒绝药家鑫临刑前捐献眼角膜的要求。
  父亲对药家鑫说话偏激 希望他人以此为戒
  第六部分 两个家庭的和解与宽谅
  张平选 希望药家鑫父母宽心,退回药家20万元的赔偿费
  药庆卫 承诺帮助照顾张妙的父亲和孩子
  这六部分的关系看似没有那么的严密,但是完整清晰地解释了药家鑫杀人案背后的种种为人不知的事情。逻辑板块式的叙事结构突破了线性叙事结构的单一性,将药家鑫之死与网络舆论对药家鑫的批判作为采访点,不仅探究了药家鑫杀人的原因,也展现了双方父母对这场悲剧的反思与后悔,更是将超越了法律和道德的大爱呈现出来。
  三、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
  《看见》栏目在当下浮躁的社会环境下,坚守着专业主义的新闻理念。《看见》不同于《新闻调查》这类调查性报道节目以舆论监督为首要任务。《看见》的突出诉求并不在于舆论监督,而在于引导舆论、揭示人性、寻求化解,其公共服务特色更加明显,是一种介于政治诉求和经济诉求之间的社会诉求。
  《看见》打破了二元对立式思考模式,引领观众看见灰色地带。节目总是先放下强烈的是非观,去呈现复杂的事实和人。二元对立渗透在我们世界观中,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实生活中,贫富的二元对立,城乡二元对立,官与民的二元对立,东方与西方的二元对立,善与恶的二元对立,美与丑的二元对立。我们常常善于将人和事件标签化,单一化,两极对立化。我们常常以一种简单粗暴的思维模式来看待事件和人。
  《看见》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看待事物的思维模式,以宽容的态度,放下成见、偏见去看待问题,给双方以发言表达的机会。也正是由于此,《看见》成为一个多元的意见空间,使对立双方沟通,甚至是和解。
  在当下这个新闻娱乐化,搏出位、博眼球的媒介环境中,道德力量、舆论的力量常常绑架新闻事实。在一些公共事件中往往由于我们的偏见、成见使现实被遮蔽。2011年11月6日的节目《熊之辩》在这期节目播出之前,社会各界围绕着活熊取胆的话题展开了广泛的争论,而归真堂的创始人邱淑华一句:“反对我,就是反对国家”,将话题引爆。但是此前媒体的讨论呈现出一边倒的倾向,集体声讨归真堂活熊取胆的行为。《熊之辩》这期节目给了邱淑华一个发言表达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整个事件。在这场事件中冲突的双方归真堂创始人邱淑华和动物保护组织代表张小海,双方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努力使报道达到平衡的状态。《城管来了》这期节目中讲述了大家观念中强势蛮横的群体——城管。以大学生城管小宋为中心,向我们展示了城管人与小摊贩的生活纠葛。这个片子中我们看到了微薄的工资、工作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危险、相亲时被姑娘嘲笑的城管,为看眼病在北京街头卖爆米花的大爷,卖鸡蛋灌饼的小贩这些以小摊为生计的人们。我们也看到了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的无奈与温情。我们看到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面临的矛盾冲突。正如片子结尾评论:“一个社会,事件的哪一方都有说话的机会,都说对方能听懂的话,也都有诚意去听对方的话,把意见和矛盾一一陈述,也许在说清楚事实的时候,事情的化解之道也就随之呈现。”
  《看见》,看见复杂,看见多元才能避免偏颇。
  《看见》在群像中模糊身影,将脸谱化的个人还原为个性化,丰满化的生命个体。它践行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帮助我们努力看清这个复杂的世界。
  参考文献
  ①[美]威廉·E·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13
  ②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央视栏目联合举办研讨会,http://media.sohu.com/20120507/n342523108.shtml
  ③朱羽君、崔林,《电视新闻调查节目的文本结构》,《现代传播》,2004(6)
  ④汪振城:《当代西方电视批评理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75
  ⑤曾敏祥:《电视新闻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71
  ⑥马俊,《〈看见〉: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实践》,《电视研究》,2012(5)
  (作者:均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杨宁远先生是美国纽约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宾州大学认知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曾在斯坦福大学语言信息研究中心和天才少年培训中心任合作研究员。在美国的十余年间,他一直从事对大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的研究。2002年,杨博士回国发展。2008年,他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创办应用认知科学研究所。多年来,杨博士致力于将认知科学应用于提升学习能力的研究。近日,记者就广大中小学教师感兴趣的学习问题,通过QQ采访了杨博士
【摘 要】通过对十个运动健身类微信公众号的文本比较,以阅读量和点赞数为指标对传播效果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显示,标题的类型、原创与否、图文排版、关键信息与运动健身类公众号的传播效果具有高度相关性。  【关键词】运动健身;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比较研究  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手机接入互联网比例高达98.6%。[1]如今距国务
在无锡市惠山区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壮大德育名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名师队伍,2011年5月惠山区教育局成立了胡文珠班主任工作室。几年来,胡文珠班主任工作室立足实际,主动作为,一是积极发挥了区级“班主任培训基地”作用,培训与引领结合,有效提升了区域班主任整体素质;二是积极参与学校德育品牌建设,研讨与提炼结合,为全区学校“一校一品”的形成与
采访晁明芳校长并不顺利。  初次联系,电话打过去,无人应答。我随即发了条短信,告知我的身份及意图。之后,是漫长的等待,直到当晚10点半才收到她的回复——原来,她一直在教育局开会,之后又匆匆赶到医院照料生病的父亲,刚刚腾出空来。  接下来的几天,我又多次打电话给她,依然无法确定有相对宽裕的采访时间。晁校长的繁忙超出了我的想象:学校临近期末,各项事务千头万绪,多种考核应接不暇,加上她还要准备省级名师的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由于个人的性格、阅历不同,在阅读时的感受体验也不相同。也正是因为不同的体验感受,才造就了如今语文课堂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局面。而批注式阅读是加深学生个性感受体验的阅读方式之一。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引领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呢?  一、在关键词句处批注  在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经典佳句,
从拥有一个好的收藏夹开始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五义小学 徐华  我一直在偏僻的村小工作,2004年从教学点调到独立建制的村小才开始接触网络。那时的网络很乱,学校的电脑经常“中毒”,最夸张的是有一台电脑竟然被黄色网站“劫持”了,校长不得不拔掉网线来应对。  当时,我上网干什么?就是玩游戏,就是聊天,就是不停地点击和没日没夜地下载电影,偶尔上网搜索复制粘贴,也只是为了完成上交论文的任务。  我也知道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基本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训练往往被边缘化或者由于方法不当而收效甚微。事实上,口语训练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通过序列化、科学化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说,没有活动就没有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一、深入领会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要想收到理想的
最近读了贝特兰·罗素的《幸福之路》一书,他的思想在现在看起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近现实,这让我感觉很震撼。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幸福指数却在不断地下降。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追求幸福,但却没有得到幸福。读过此书后,我们的内心会变得充实,会进而明白如何才能踏上幸福之路。  一个快乐的人通常会相信生活中充满了快乐,而一个不快乐的人则眼睛里全是忧伤,两者都将自己的幸福或不幸归因于各自的经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实验应该成为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把握好“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这三个环节。  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正确认识物理事
编者按:  濮阳市的教育质量一直在河南省位居前列。这两年,濮阳市教育局又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工作,把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为什么要搞内涵发展?内涵发展给濮阳市的教育带来了什么?本刊记者近日带着这些问题来到濮阳采访,在一所所学校,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在一次次的座谈会上,我们被教育局长、校长、老师们的充满激情而又生动翔实的讲述深深地感动着。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濮阳市的教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