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能源战略调整和新能源技术变革中,我国应准确定位近期改革突破口,加快谋划未来能源战略框架。”2014年4月16日,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杨昆在“华电大讲堂”上表示。杨昆介绍,当前,全球能源资源版图正在发生变化,消费重心东移,供应中心西移。发展中国家成为新增能源消费的最大驱动力。世界大国都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确定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心。把能源问题放在我国的大环境中研究,我们会有更开阔的视野、更新的思路,能更准确地抓住并解决国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杨昆指出,近年来,我国能源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是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据统计,2013年全国能源供给总量37.5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一;2013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12.47亿千瓦,年发电量5.3万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一;电网基本实现全国互联,22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超过50万公里,电网规模居世界第一位。
二是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7%,实现节能7.1亿吨标准煤;我国火电供电煤耗由每千瓦时370克标准煤降到321克标准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2012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49亿千瓦,居世界第一;已投运核电机组15台、装机容量1254万千瓦,在建机组26台、装机容量2924万千瓦,在建规模居世界首位;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63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2012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并网装机容量65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450万千瓦。
四是能源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大型空冷等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得到广泛应用,70万千瓦水轮机组设计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具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自主设计、建造和运营能力,高温气冷堆、快堆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五是能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所改善:烟气脱硫机组占全国燃煤机组的比重达到90%左右。
六是能源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能源投资领域逐步放开;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原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成品油价联动;煤炭生产和流通基本实现市场化;电力工业基本实现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电力市场建设逐步推进。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何种形势?
杨昆谈到,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发展提出新要求。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对能源保障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如继续延续目前的能源增长态势,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67亿吨标准煤。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对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提出紧迫要求。
第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能源发展方式提出新要求。根据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为实现这一减排目标,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使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
不过,杨昆也指出,我国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能源资源浪费严重。部分能源基地受输电通道建设滞后的影响,时常出现“窝电”“弃电”现象。
二是能源效率明显偏低和工业重化。我国每创造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耗费是美国的2.5倍,是日本的3.8倍。第二产业特别是高耗能工业能源消耗比重过高,钢铁、有色、化工、建材四大高耗能行业用能占到全社会用能的40%左右。
三是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7%。
四是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特别是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大量耕地被占用和破坏,水资源污染严重,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有害重金属排放量大,臭氧及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加剧。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化石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仍占主体地位,迫切需要能源绿色转型。
五是能源安全面临新挑战。近年来,我国石油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石油对外依存度从21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8%,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同时,我国油气进口来源相对集中,受地缘政治和军事力量影响,进口受制于人,远洋运输能力不足,能源储备规模较小,能源保障能力脆弱。
六是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我国能源市场化程度低。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不适应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我国以国有投资为主的能源投资结构延续多年,其他投资者和市场主体的进入仍存在不少障碍,行业活力不足。政府能源管理职能分散,监管能力不足,政府和企业职能错位。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哪些新任务?
杨昆表示,当前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六大任务。
第一,要加强国内供应能力建设,夯实能源安全基础。综合考虑目标市场,产业布局调整,煤电、风电、核电、天然气发电、抽水蓄能等电源点建设和进口能源等因素,加快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铁路运输能力建设,发展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要求的现代电网体系,完善国内油气区域主干管网,推进油气进口战略通道建设。
第二,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发展,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高参数、大容量清洁燃煤机组,有序建设燃气电站。积极发展非常规能源,抓好页岩气发展规划的落实。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做好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有序发展风电,加快太阳能多元化利用,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应用。
第三,要实施能源民生工程,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实施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快无电地区电力建设,2015年前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改造提升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电能质量。
第四,要实施能源总量强度双控制,建设节能型国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强化用能管理,重点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要树立绿色能源消费理念,倡导全民节能。
第五,要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加强与能源出口国、消费国、过境国和主要国际能源机构的对话交流,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第六,推动能源自主创新,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能源科技创新,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构建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示范工程及技术创新平台一体化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继续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坚定稳妥推进各项改革。
近期改革有哪些突破口?
针对能源体制机制改革问题,杨昆认为,近期我国能源发展有如下突破口:深化能源资源管理改革;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推动建立煤电运产业融合新机制;积极开展电力市场建设试点;推动电价改革取得新突破;放开石油进口准入;推进天然气管网开放和独立运营;深化天然气价格改革;解决新能源发电上网难问题;建立基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市场交易机制。
如何构建国家能源战略框架?
杨昆指出,在世界新一轮能源战略调整和新能源技术变革中,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我们亟需加快研究制定面向2050年的国家能源战略,科学谋划未来能源发展的总体方略和路线图。
对于我国能源战略框架的设计,杨昆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他的设想。战略目标:建设安全、高效、绿色、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战略内涵:供应持续、数量充足、价格合理、品质清洁。战略方针: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多元发展。战略支柱:节能优先、保障安全、绿色低碳、创新驱动。战略任务:一个确保、一个转变。(本文根据杨昆教授在华电大讲堂中的讲话录音编辑整理而成。杨昆系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原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杨昆指出,近年来,我国能源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是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据统计,2013年全国能源供给总量37.5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一;2013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12.47亿千瓦,年发电量5.3万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一;电网基本实现全国互联,22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超过50万公里,电网规模居世界第一位。
二是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7%,实现节能7.1亿吨标准煤;我国火电供电煤耗由每千瓦时370克标准煤降到321克标准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2012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49亿千瓦,居世界第一;已投运核电机组15台、装机容量1254万千瓦,在建机组26台、装机容量2924万千瓦,在建规模居世界首位;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63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2012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并网装机容量65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450万千瓦。
四是能源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大型空冷等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得到广泛应用,70万千瓦水轮机组设计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具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自主设计、建造和运营能力,高温气冷堆、快堆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五是能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所改善:烟气脱硫机组占全国燃煤机组的比重达到90%左右。
六是能源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能源投资领域逐步放开;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原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成品油价联动;煤炭生产和流通基本实现市场化;电力工业基本实现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电力市场建设逐步推进。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何种形势?
杨昆谈到,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发展提出新要求。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对能源保障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如继续延续目前的能源增长态势,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67亿吨标准煤。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对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提出紧迫要求。
第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能源发展方式提出新要求。根据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为实现这一减排目标,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使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
不过,杨昆也指出,我国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能源资源浪费严重。部分能源基地受输电通道建设滞后的影响,时常出现“窝电”“弃电”现象。
二是能源效率明显偏低和工业重化。我国每创造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耗费是美国的2.5倍,是日本的3.8倍。第二产业特别是高耗能工业能源消耗比重过高,钢铁、有色、化工、建材四大高耗能行业用能占到全社会用能的40%左右。
三是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7%。
四是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特别是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大量耕地被占用和破坏,水资源污染严重,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有害重金属排放量大,臭氧及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加剧。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化石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仍占主体地位,迫切需要能源绿色转型。
五是能源安全面临新挑战。近年来,我国石油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石油对外依存度从21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8%,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同时,我国油气进口来源相对集中,受地缘政治和军事力量影响,进口受制于人,远洋运输能力不足,能源储备规模较小,能源保障能力脆弱。
六是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我国能源市场化程度低。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不适应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我国以国有投资为主的能源投资结构延续多年,其他投资者和市场主体的进入仍存在不少障碍,行业活力不足。政府能源管理职能分散,监管能力不足,政府和企业职能错位。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哪些新任务?
杨昆表示,当前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六大任务。
第一,要加强国内供应能力建设,夯实能源安全基础。综合考虑目标市场,产业布局调整,煤电、风电、核电、天然气发电、抽水蓄能等电源点建设和进口能源等因素,加快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铁路运输能力建设,发展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要求的现代电网体系,完善国内油气区域主干管网,推进油气进口战略通道建设。
第二,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发展,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高参数、大容量清洁燃煤机组,有序建设燃气电站。积极发展非常规能源,抓好页岩气发展规划的落实。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做好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有序发展风电,加快太阳能多元化利用,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应用。
第三,要实施能源民生工程,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实施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快无电地区电力建设,2015年前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改造提升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电能质量。
第四,要实施能源总量强度双控制,建设节能型国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强化用能管理,重点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要树立绿色能源消费理念,倡导全民节能。
第五,要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加强与能源出口国、消费国、过境国和主要国际能源机构的对话交流,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第六,推动能源自主创新,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能源科技创新,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构建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示范工程及技术创新平台一体化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继续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坚定稳妥推进各项改革。
近期改革有哪些突破口?
针对能源体制机制改革问题,杨昆认为,近期我国能源发展有如下突破口:深化能源资源管理改革;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推动建立煤电运产业融合新机制;积极开展电力市场建设试点;推动电价改革取得新突破;放开石油进口准入;推进天然气管网开放和独立运营;深化天然气价格改革;解决新能源发电上网难问题;建立基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市场交易机制。
如何构建国家能源战略框架?
杨昆指出,在世界新一轮能源战略调整和新能源技术变革中,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我们亟需加快研究制定面向2050年的国家能源战略,科学谋划未来能源发展的总体方略和路线图。
对于我国能源战略框架的设计,杨昆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他的设想。战略目标:建设安全、高效、绿色、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战略内涵:供应持续、数量充足、价格合理、品质清洁。战略方针: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多元发展。战略支柱:节能优先、保障安全、绿色低碳、创新驱动。战略任务:一个确保、一个转变。(本文根据杨昆教授在华电大讲堂中的讲话录音编辑整理而成。杨昆系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原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