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杂合”与翻译

来源 :学问·科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现代化,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加强,人们的交流和接触也空前地频繁,出现了文化的杂合现象,这也直接反应在了语言的翻译上面。在翻译过程中往往出现两种语言文化的"杂合"现象,处于"杂合"状态的语言文化汇合了两种语言,文化额特征,经过吸收与融合过程后,常会获得一些不曾具有的优点,实现对原来文化的优化与超越。
  【关键词】翻译;杂合;优化
  
  一.文化杂合与语言翻译
  文化杂合,即各民族文化凭借交流,共享彼此的发明创造,分享各自对生活的感悟。但另一方面,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吸收和接受都不大可能表现为原封不动的移植。一种文化被引进后,也不可能完全本土化,其中必然有一部分无法为当地文化所化解,所以说,只要有文化的交流,就会有文化之间的不同程度的"杂合","杂合"是文化的重要特征。
  翻译是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媒介。用一种语言文化把另一种语言文化的文本再现出来,译文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两种语言文化的特征。翻译的作用在于将原语文化中的文本移植到陌生的目的语文化中去。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往往存在着显著差异,两种语言系统之间不存在完全对应的关系。不同的文化源流,不同的额语言结构,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语言之间的差异性。语言的差异性则决定了"杂合"是译文的一个重要特征。译者要想把具有差异性的原语文本用目的语语言再现出来,与其说是涉及两种语言,不如说它是涉及两种文化。因为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语言所反映的对象,文化杂合对翻译的影响是两方面的,积极的一面是,双语双文化的环境,能丰富两种文化的内涵,在总体上提高语言材料的可译度,宏观而言翻译的难度可能减小。消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上,两种文化接触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局部的冲突,接触越频繁则冲突的机会越多,翻译困难的类型和数量也就相应增加。两方面相比,对后者展开探讨的实践意义更加突出。
  文化杂合给翻译带来困难的例子很多,如:从一种文化引进的一些事物,在另一种文化里无法找到对应词语来翻译,意译或音译结合的办法无法解决的只好音译。这类外来词在中文中就屡见不鲜,如 "沙发""摩托""巧克力""可口可乐"等等甚至还有像 karaoke 这样个别的词,音译的同时还不得不借用英文字母,勉强地译为"卡拉OK"。随着中西文化的进一步接触,外来词语还在不断相互引进,其中相当的一部分的要靠约定俗成的力量来维持其存在。有了中西饮食文化的迥异,因而有了语言表述上的千差万别。《语言与文化》一书中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中国人形容游泳池里人太多,水太脏,说 "简直像芝麻酱煮饺子"外国人既没有吃过芝麻酱也没有见过饺子,就丝毫没觉得这个比喻幽默。西方人形容人多拥挤,说的是"It was packed like sardines"(塞得像沙丁鱼罐头);而没有见过沙丁鱼罐头的中国人也不一定能欣赏其妙处。这正是所说的翻译里的最大困难--一种文化里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
  二.文化"杂合"中目的语文化的优化
  "杂合"的译文对丰富一种文化中的文学样式,文学手段,表现方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对西方文学的引进,也许中国文学中至今还没有打破格律限制的新诗,也许至今还采用章回体的叙述模式,也许至今还没有歌剧,话剧形式的出现。中国文学史上文学体式很多都是"杂合"译文的产物。国外也一样,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欧洲文化发展到今天之所以还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能不断吸收不同文化的因素,使自己不断得到丰富和更新。中国文化之所以还能够得以保存下来,之所以还表现出勃勃生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本身就是历史上与印度文化,西方文化等诸多文化进行"杂合"的结果:通过吸收外来的文化因素,使自己得到丰富和更新。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讲,"杂合"是最好的文化交流方式,翻译的对象就是原语文本中的差异性,通过把原文中语言、文学和文化等不同层次的差异性传达过来,使目的语文化与原语文化进行真正意义的接触、碰撞、融合,一方面为两种语言文化之间达到理解和共识准备了条件,同时对目的语文化来说也是一种丰富。
  三.文化"杂合"的度
  翻译中的文化"杂合"有个度的问题,无论是在语言层面,文学层面还是文化层面都是如此。我们对"杂合"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并不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不顾目的语语言,文化的规范而生硬地将原文照搬过来,制造出拗口的译文,因为过分的"杂合"往往无法为目的语文化中的各种规范所接受,甚至遭到排斥。比如语言层面的过度"杂合"会使译文变成一种纯粹的翻译体,成为阻碍读者阅读的第一道障碍,最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就曾对这种过于"杂合"的译文进行过严厉批判,认为它破坏了祖国语言的纯洁性,造成了语法的混乱。文学翻译毕竟不仅使简单文字的模拟,还要经过"再创造"的努力,只把一种新的文字形式和思想表现生硬地搬运过来是不够的,而应让它能保持原有的生命力,跟我们传统文学结合起来,在我们的水土中滋长。
  "杂合"的度要掌握好,只有适度的"杂合"才可能最终为目的语文化所吸引和融合。在引进新的的词语和新的表达形式的过程中,要注意逐渐改善,去芜存菁,使中国语言文化更加充实活泼,更富表现力。
  综上,一种文化只要努力保持自身文化的凝聚力,并注意吸收其他文化中的精华,就一定可以使自身的语言文化得到提升。对于处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来说,如果我们能够对"杂合"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把文化"杂合"思想运用到翻译活动,翻译理论建设及文化构建中去,对外来文化中的精神财富,理论思想进行吸收,借鉴,那么我们的文化不但不会遭到 "殖民化",而且会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韩子满,2002,《文学翻译与杂合》,《中国翻译》第3期
  [2]蒋饶华,2002, 《印度的翻译》, 《中国翻译》第2期
  [3]乐黛云,2001,《多元文化发展中的两种危险及文学理论的未来》《多边文化研究》第一卷北京世界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培养政治学科规范化答题能力这个中心,提出了一系列来自一线的实践经验,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办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培养规范化答题能力;教学实践;基本方法和技巧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学科教师,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随着突出能力考查的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规范化答题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和暴露出来。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
期刊
【摘要】小学开设英语课是21世纪初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农村小学多媒体英语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认真分析了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及目前农村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使英语多媒体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英语;策略    我国教育部在 2001 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全国各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必须开设英语课程,有条
期刊
【摘要】音乐带给学习者的,首先应该是精神上的愉悦和听觉上的享受,声乐学习者正是借助于嗓音来获得这种感受的。声乐教学是人们获得正确演唱技巧的重要途径。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科学的嗓音教学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声音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可以让我们人类的声音赋予美的价值,而声乐教师正扮演着实现这一艺术价值的关荣使命。  【关键词】声乐教学;科学方法;授课情感;授课风格    一、快乐教学与全方位感受声乐作品  作为
期刊
【摘要】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任何音乐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运用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学理念,使学生通过音乐与自己的情感生活链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新、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运用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探讨了将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的途径与方法,以案例分析的方法揭示了现代包装设计的内涵,有利于设计理论与教育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传统元素;包装设计;民族特色    包装设计是一种视觉传达设计,放眼全球,成功包装作品的冲击力正是源于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在我国,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然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天生的,它需要唤起和培养。为了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提问,敢提问,会提问。  【关键词】问题意识;提问技巧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
期刊
【摘要】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它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所构成的凝聚在律动之中空间流动的美。老师指导儿童学习舞蹈,参加舞蹈活动,主要是通过舞蹈的训练和表演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开发他们自身的潜在能力,对儿童性格、气质、风度、身体的发展打下坚实而健康的基础。 儿童舞蹈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是一首天真无邪的诗,是童心的展示,是童趣的描摹。儿童舞蹈是舞蹈的一个组成
期刊
【摘要】尽管女性娱乐节目打破了男权中心主义,从自娱走向了狂欢。但是当女性成为"消费者"时,也成为了男权视域中的"被消费者",蜕化成一种符号。  【关键词】女性娱乐节目;女性主义;消费品;女性符号    电视从它诞生一刻起就具有了娱乐的属性,它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娱乐工具,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当我们不再按内容划分节目类型,而是以男/女二元系统作为划分方法的时候,在这样一个将男性作为节目绝对优势
期刊
【摘要】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始终与"中西融合"的道路分不开。在创作队伍庞大、作品频出的繁荣时期,如何树立水彩画的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已成为绘画工作者日益关注的话题和焦点。  【关键词】水彩;民族性;本体语言;融合;创新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彩卷"《中国水彩画百年回顾》一文中写到"……1963年,'英国水彩画三百年作品展'来华展出时,'前言'里这样描绘:'中英两国的水彩画艺术所具有
期刊
【摘要】面对当前媒体在高校大学生新闻的报道中,出现有大学生的形象被塑造为两个极端:一是大学生的形象被媒体"妖魔化"了;另外一方面,大学生的形象被媒体"神化"了。本文作者详尽地提出了高校新闻报道中所应坚持的几点原则。  【关键词】新闻报道;社会责任;人文关怀    近年来,媒体在对高校大学生报道中,大学生的形象被塑造出现了二种倾向:一是"神化"大学生,例如"北师大吴莹莹事件";另外一种就是"妖魔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