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一新生入学第二周,我组织了“寻人信息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学习主动交往,适应初中新环境,也帮助教师收集学生信息,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活动流程
1. 学习规则
出示活动规则,全班学生共同阅读。①仔细阅读“寻人信息卡”。②在“持卡人”一栏签名。③在15分钟内找到具有“寻人信息卡”上相应特征的同学,并请该同学签名,一人可签多项,一项可签多人,但不能有虚假信息。④看看谁得到的签名最多。
2. 主动参与
教师宣布活动开始,学生在教室内自由走动,自由交流,请同学签名。教师观察学生的行为,分析学生行为的意义,发现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为后面的引导作准备。
3. 交流分享
①请“寻人信息卡”上获得签名最多的学生发言谈体会。②请为别人签名最多的学生发言谈体会。③请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谈体会。
4. 澄清讨论
①梳理信息,请具有同一特征的人互相介绍与交流。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并展开讨论,实现本活动的目标。
二、活动预想
“寻人信息卡”中设计的信息,有些是通过观察就能找到符合要求的人的。如:戴非黑色眼镜、穿黑色袜子。有的需要简单交流后确认的,如身高170厘米整、有白头发、穿39码的鞋的人。以上这两种信息的设置用于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更多的是需要做深入交谈后才能获得的信息,如喜欢听古典音乐、崇拜贝克汉姆、理科比文科强、读过韩寒的书、骑自行车上学等。有几项信息的设置是关系到志向的信息,这是需要互相启发才能够获得的,如以后想考外地大学、未来的理想是当医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了解其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在提问活动者的同时,可以进一步确认其交流获取信息的技巧和能力。
运用“寻人信息卡”完成签名任务,信息交流方式较单一。把具有同一特征的学生集中互相交流,信息的交流方式就较广泛了。共同的特征、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志向把大家联系在一起,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活动后,教师通过梳理,统计“寻人信息卡”上的相应数据,可以找出心理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做好心理健康辅导。
三、数据统计
四、活动效果
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大部分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显示出很高的积极性。发言的学生表示能够体会到新集体的温暖,敢于打开心扉和同学交流。许多学生表示对找到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和经历的同学感到欣慰。在志向层面找不到伙伴的学生表示失望,找到相同志向的学生则表示对同学有了深入的了解。只有少数学生未能主动和同学交流,或者只在小范围内交流。
学生的交流内容以兴趣、爱好和经历为主,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够在志向层面进行交流。活动后,教师通过信息的梳理和统计,发现了班里一些具有较强交往能力和操作技巧的学生,也发现了一些性格比较孤僻、不善于和同学交往及思想有偏差的学生,为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准备了第一手材料。
学生感言:
●脑子里第一个想法就是找熟人,可后来才发现,其他同学比我开朗多了。和许多不认识的同学交换了签名,我发觉沟通并不难。看着“信息卡”上的空白被不同笔迹、不同颜色的笔所取代,心里很感动。
●一开始我到处跑,去请同学签名,后来觉得这样收获太少,所以我开始改变方法,在原位“叫卖”:我帮同学签名,交换条件是他(她)也要帮我签名。
●我兴奋地发现原来满头白发也不是坏事,因为这个特征最明显,所以几乎全班同学都来找我签名,我签了54个,也就交了54个朋友。
●我没想到班上有这么多人喜欢古典音乐,我一定会好好和他们交朋友的。
●我帮他签了5个名,他才帮我签2个,真想“扁”他,不过这样我们就互相认识了。
学生案例:
●有三位女生,一位因之前脊椎弯曲而曾经住院治疗,另一位因白内障动过手术,入学初两人都显得不够自信,通过“寻人卡片”活动,她们彼此交心,互相鼓励,成为好朋友。前者成为班干部,后者加入校合唱团参加学校文艺汇演。还有一位右耳重度失聪的女生在“寻人卡片”活动的推动下,消除了焦虑情绪,战胜“我已残疾”的消极情绪,积极发挥她英语口语的优势,参加学校的英语短剧表演,荣获一等奖,她倍受鼓舞,学习也进步了。她们都成为班上的优秀生。
●有一位女生,她的信息卡上只有5位同学签了8个名。经过单独交谈,发现因为性格和行为上的问题,她不愿走出自己的圈子。“寻人信息卡”及早暴露了她心理上的问题,使班主任能够尽快掌握情况,及时开导,逐渐改变她的性格。
一、活动流程
1. 学习规则
出示活动规则,全班学生共同阅读。①仔细阅读“寻人信息卡”。②在“持卡人”一栏签名。③在15分钟内找到具有“寻人信息卡”上相应特征的同学,并请该同学签名,一人可签多项,一项可签多人,但不能有虚假信息。④看看谁得到的签名最多。
2. 主动参与
教师宣布活动开始,学生在教室内自由走动,自由交流,请同学签名。教师观察学生的行为,分析学生行为的意义,发现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为后面的引导作准备。
3. 交流分享
①请“寻人信息卡”上获得签名最多的学生发言谈体会。②请为别人签名最多的学生发言谈体会。③请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谈体会。
4. 澄清讨论
①梳理信息,请具有同一特征的人互相介绍与交流。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并展开讨论,实现本活动的目标。
二、活动预想
“寻人信息卡”中设计的信息,有些是通过观察就能找到符合要求的人的。如:戴非黑色眼镜、穿黑色袜子。有的需要简单交流后确认的,如身高170厘米整、有白头发、穿39码的鞋的人。以上这两种信息的设置用于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更多的是需要做深入交谈后才能获得的信息,如喜欢听古典音乐、崇拜贝克汉姆、理科比文科强、读过韩寒的书、骑自行车上学等。有几项信息的设置是关系到志向的信息,这是需要互相启发才能够获得的,如以后想考外地大学、未来的理想是当医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了解其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在提问活动者的同时,可以进一步确认其交流获取信息的技巧和能力。
运用“寻人信息卡”完成签名任务,信息交流方式较单一。把具有同一特征的学生集中互相交流,信息的交流方式就较广泛了。共同的特征、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志向把大家联系在一起,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活动后,教师通过梳理,统计“寻人信息卡”上的相应数据,可以找出心理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做好心理健康辅导。
三、数据统计
四、活动效果
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大部分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显示出很高的积极性。发言的学生表示能够体会到新集体的温暖,敢于打开心扉和同学交流。许多学生表示对找到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和经历的同学感到欣慰。在志向层面找不到伙伴的学生表示失望,找到相同志向的学生则表示对同学有了深入的了解。只有少数学生未能主动和同学交流,或者只在小范围内交流。
学生的交流内容以兴趣、爱好和经历为主,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够在志向层面进行交流。活动后,教师通过信息的梳理和统计,发现了班里一些具有较强交往能力和操作技巧的学生,也发现了一些性格比较孤僻、不善于和同学交往及思想有偏差的学生,为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准备了第一手材料。
学生感言:
●脑子里第一个想法就是找熟人,可后来才发现,其他同学比我开朗多了。和许多不认识的同学交换了签名,我发觉沟通并不难。看着“信息卡”上的空白被不同笔迹、不同颜色的笔所取代,心里很感动。
●一开始我到处跑,去请同学签名,后来觉得这样收获太少,所以我开始改变方法,在原位“叫卖”:我帮同学签名,交换条件是他(她)也要帮我签名。
●我兴奋地发现原来满头白发也不是坏事,因为这个特征最明显,所以几乎全班同学都来找我签名,我签了54个,也就交了54个朋友。
●我没想到班上有这么多人喜欢古典音乐,我一定会好好和他们交朋友的。
●我帮他签了5个名,他才帮我签2个,真想“扁”他,不过这样我们就互相认识了。
学生案例:
●有三位女生,一位因之前脊椎弯曲而曾经住院治疗,另一位因白内障动过手术,入学初两人都显得不够自信,通过“寻人卡片”活动,她们彼此交心,互相鼓励,成为好朋友。前者成为班干部,后者加入校合唱团参加学校文艺汇演。还有一位右耳重度失聪的女生在“寻人卡片”活动的推动下,消除了焦虑情绪,战胜“我已残疾”的消极情绪,积极发挥她英语口语的优势,参加学校的英语短剧表演,荣获一等奖,她倍受鼓舞,学习也进步了。她们都成为班上的优秀生。
●有一位女生,她的信息卡上只有5位同学签了8个名。经过单独交谈,发现因为性格和行为上的问题,她不愿走出自己的圈子。“寻人信息卡”及早暴露了她心理上的问题,使班主任能够尽快掌握情况,及时开导,逐渐改变她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