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智力因素有广、狭之分.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指与智力活动密切相关,并且影响(制约或促进)智力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近几年来,培养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重要性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开发智力、培养技能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望认识某种事物积极的意识倾向,在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能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强化识记,积极寻求求知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一是要运用新颖灵活而又适合初中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不断揭示新东西、新领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使他们兴致勃勃地学习数学,如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智力活动.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发他们学习上的成功感,从而激发兴趣.如设置精彩的悬念,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增强积极学习的动力.三是联系实际,使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揭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另外要注意师生情境交流,使学生把对教师情感迁移到学习上来,这样学生感到教师处处热心引导他们,而不是压他们,逼他们.教学中的默契有助于学习兴趣培养.
二、培养毅力
“意力是人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所以,意力是克服困难的保障.但是,现在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毅力,尤其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认为“数学难学”.他们对一些生动的比喻、幽默的故事,奇特的现象很感兴趣,但是当他们动脑筋分析一些现象的实质,总结规律时,他们往往知难而退,缺乏毅力.因此,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适时进行思想教育,用科学家靠坚强的意力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事例和数学曲折发展史来鼓励他们,培养学生以苦为乐的坚韧性,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了解差生的情况,这些学生学习上缺乏毅力,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这样恶性循环,当然学不好数学,对这样的学生除了课下多谈话,多辅导外,课上还应提出一些比较简单、在他们能力范围以内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答对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尝到胜利的喜乐,感到成功的乐趣.这样,不但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培养学生意力上,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教育学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力,用意志力促使他们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培养习惯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习数学都没有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将重复或巩固训练的结果变成自己所需要行为方式,为了学好数学,应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应注意: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培养专心听课习惯;培养勤思考习惯;培养敢于质疑习惯;培养合作性学习习惯;培养认真审题习惯等.当然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去培养.
四、培养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必要的,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解决问题,教师需做到以下两点:
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敢于提出问题的前提.教师心中不仅要有学习优秀的学生,更要能包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真正体现创新教育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由对知识单一的、表面的认识转变为丰富的、本质的理解.
2 采取不同的手段,创造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机会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的,但往往会碰到学生不会提或不敢提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得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时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时,我先复习了各类角的特点,再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的三角形后,提问:“关于三角形,你们知道多少,又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大胆发言,有的说想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有的说想知道三角形与角有什么关系;有的说想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还有的说想知道三角形的分类等等.
总之,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要将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望认识某种事物积极的意识倾向,在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能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强化识记,积极寻求求知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一是要运用新颖灵活而又适合初中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不断揭示新东西、新领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使他们兴致勃勃地学习数学,如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智力活动.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发他们学习上的成功感,从而激发兴趣.如设置精彩的悬念,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增强积极学习的动力.三是联系实际,使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揭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另外要注意师生情境交流,使学生把对教师情感迁移到学习上来,这样学生感到教师处处热心引导他们,而不是压他们,逼他们.教学中的默契有助于学习兴趣培养.
二、培养毅力
“意力是人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所以,意力是克服困难的保障.但是,现在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毅力,尤其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认为“数学难学”.他们对一些生动的比喻、幽默的故事,奇特的现象很感兴趣,但是当他们动脑筋分析一些现象的实质,总结规律时,他们往往知难而退,缺乏毅力.因此,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适时进行思想教育,用科学家靠坚强的意力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事例和数学曲折发展史来鼓励他们,培养学生以苦为乐的坚韧性,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了解差生的情况,这些学生学习上缺乏毅力,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这样恶性循环,当然学不好数学,对这样的学生除了课下多谈话,多辅导外,课上还应提出一些比较简单、在他们能力范围以内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答对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尝到胜利的喜乐,感到成功的乐趣.这样,不但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培养学生意力上,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教育学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力,用意志力促使他们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培养习惯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习数学都没有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将重复或巩固训练的结果变成自己所需要行为方式,为了学好数学,应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应注意: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培养专心听课习惯;培养勤思考习惯;培养敢于质疑习惯;培养合作性学习习惯;培养认真审题习惯等.当然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去培养.
四、培养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必要的,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解决问题,教师需做到以下两点:
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敢于提出问题的前提.教师心中不仅要有学习优秀的学生,更要能包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真正体现创新教育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由对知识单一的、表面的认识转变为丰富的、本质的理解.
2 采取不同的手段,创造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机会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的,但往往会碰到学生不会提或不敢提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得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时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时,我先复习了各类角的特点,再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的三角形后,提问:“关于三角形,你们知道多少,又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大胆发言,有的说想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有的说想知道三角形与角有什么关系;有的说想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还有的说想知道三角形的分类等等.
总之,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要将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