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古代文学是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不仅体裁多样、题材多样、风格多样,更重要的是它以众多的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辉映于不同历史时代的文坛。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能体现社会各种关系的就是人,因此“人”是文学描写的中心。恩格斯所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典型性格”即“人”。形象则是人生的图画,作者借助人物形象反映丰富多样的社会人生,从而评价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因此,我们选择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评释古代文学,意在通过对这一中心问题的论述,说明我国古代文学中所创造的人物形象的卓异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古代文学;人物形象;论稿
一、窦娥形象
窦娥从小就集人间苦难于一身:三岁丧母、七岁离开父亲成为童养媳、十七岁守寡,最后又被黑暗的社会吞噬。窦娥形象在关汉卿笔下被塑造得光彩夺目。首先她是一个善良、孝顺和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她年轻守寡,一心只想和婆婆相依为命、安分守己地过日子,对婆婆也恪尽孝道。在公堂上,为了保全年迈的婆婆,她宁愿自己受刑,还屈招毒死了公公;在赴法场的路上,她首先没有想到自己的不幸,而是恳求官差走后街,以免婆婆见到她难过;临终前她对婆婆的嘱托,体现出她仍在为婆婆着想,仍在尽孝道,甚至在死后,她的灵魂还托梦给父亲,让他赡养婆婆,这些细节使窦娥的高尚情操得以充分展现出来,既使人同情,又令人尊敬,也使悲剧色彩更为浓重。
窦娥的另一个性格特征是她的反抗精神。窦娥从小经历的苦难为她的抗争奠定了基础。张驴儿父子闯入婆媳俩人的生活,是窦娥思想性格成长的开始。她把张驴儿推到,坚决不和他拜堂第一次展现了她出于本能的自卫。在张驴儿毒死自己的父亲,并以此威胁窦娥私休时,被窦娥断然拒绝,选择官休,展现了她绝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斗争精神。在公堂上不由分说被打后,窦娥才开始真正觉醒,对天地鬼神、王法官府进行了强烈的控诉和揭露。她的满腔悲愤之词实际上是对整个社会的否定。此后,窦娥走上了自觉反抗的道路。临刑前的三桩“无头愿”是她对统治阶级所进行的大胆的挑战,三桩誓愿的一一实现,使窦娥从痛斥天地鬼神到支配天地鬼神,表现出昂扬的反抗精神。窦娥也不再是一个被同情、被怜悯的弱者,而是成为一个能够激励被压迫者奋起反抗的强者了。然而她的觉醒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关汉卿通过窦娥这个美好形象的被毁灭,揭露了当时美丑不分、是非颠倒的社会,从而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深思,对封建社会秩序的永恒产生怀疑,唤起人们的反抗意识。因此窦娥对当时社会的控诉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声呐喊,她的遭遇是元代广大人民悲剧命运的集中体现。
二、光辉的女性形象——杜十娘
作为明代拟话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美丽聪慧、老练机智、性格刚烈、对爱情有着执着追求的风尘女子。虽然误落烟花,但她并不屈从于被侮辱、被践踏的“教坊名姬”地位,而是渴望、追求建立在人格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的美满、真诚的爱情,争取做人的权利。她在确信李甲的爱情后,就与贪财冷酷的老鸨展开了种种斗争。终于凭借自己的机智、老练跳出了火坑。
就在杜十娘欢天喜地、憧憬着美好未来而随李甲南下归家时,软弱的李甲出于对父亲李布政的畏惧,在盐商孙富的挑拨教唆下,竟以千金之价将她卖给孙富,践踏了纯洁的爱情和她的希望以及理想。为了维护做人的尊严,刚烈的杜十娘没有把自己当作附属品而向李甲低声下气、委曲求全,更没有把自己降为商品任人买卖,而是怀抱苦心积累的百宝箱投江而死,用生命控诉了这个罪恶的社会,维护了她对爱情的理想和做人的尊严,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不屈性格。
杜十娘的悲剧,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悲剧。她为摆脱屈辱生活而进行的抗争实质是一场在市民意识推动下,争取做人权利的斗争。作者不仅塑造了一个外表与心灵皆美的灵魂,而且以深沉悲愤的笔触写出了这个美丽形象的被毁灭,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和门第观念的罪恶,控诉了封建礼教对新生的个性解放思想的残害和虐杀。杜十娘形象的光辉正在于她表现出了做人的尊严。她的投江,表明了她的真正觉醒,也表明了她对封建礼教最大限度的抗议。杜丽娘形象:杜丽娘是一位出身于封建贵族家庭的千金小姐,是一个在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美丽、温顺、聪慧过人的少女。她的生活环境除了绣楼、书斋就是小小的庭院,她生活在一个无情的世界里。父母为了把她教育为符合封建闺范的淑女,请了一个陈腐的老学究做塾师。然而,就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壤上还是盛开了一朵爱情之花。
杜丽娘是一个无情世界中的有情形象,她的爱情生长在不允许其生长的环境之中。杜丽娘是一步一步觉醒的:陈最良讲《诗经》是杜丽娘觉醒的催化剂,在杜宝和陈最良看来是宣扬后妃之德的《关雎》意外地将动了杜丽娘的情肠,唤醒了她蛰伏的青春。因此,一旦她面对菱花镜发现了自己的青春美貌,又步入生机盎然的后花园,她的惆怅无奈、痛苦委屈一并涌上心头。游园是她对封建礼教的一次大胆挑战,也是她觉醒的关键。大自然的春景在她的内心深处掀起狂涛,惊喜之余产生了青春难在的感伤,反映出她青春的觉醒和朦胧的个性解放要求。她向往着自由的爱情,这是她做梦的思想基础。无可排遣的春情闺怨越积越多,終于使她在梦中,得到了青年书生柳梦梅的及时抚慰。这时的杜丽娘已经由一个唯唯诺诺的大家闺秀变成了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子,也体现出她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反抗。梦醒之后,面对美梦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杜丽娘陷入极度的悲伤,更加渴望梦中的幸福。由于寻梦不得,她陷入更深的精神苦闷,直至因情而死,是其叛逆反抗性格的升华;揭露了无情的封建礼教对人的合理欲望的扼杀。死后,她的幽魂与柳生相爱是那样的主动、大胆、热情、一往情深,最终,在这种至情的感召下,杜丽娘又因情复生,并在简陋的条件下和心上人喜结连理。在朝堂上,历经劫难的爱情却遭到父亲的反对,杜丽娘挺身捍卫,是其反抗性格的成熟。由于她在皇帝面前的据理力争,连皇帝也被她的深情所感动,甚至亲自主婚。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生死之恋和浪漫婚姻的礼赞。杜丽娘积极奋斗、不断抗争的精神使她成为中国戏曲史上非常成功的浪漫主义的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典型,她是一个不但美丽而且具有思想力量和时代特征的独具异彩的女性形象。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伟大而优秀的作家和诗人,他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有意义的文化。因此,中国古代文学是我们历代先辈们审美智慧和艺术创造的结晶,其深邃丰茂的思想与情感蕴涵,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顾学颉.《元人杂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警世通言》全文·第三十二卷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作者简介:
张瑜(1995),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潍坊市,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古代文学;人物形象;论稿
一、窦娥形象
窦娥从小就集人间苦难于一身:三岁丧母、七岁离开父亲成为童养媳、十七岁守寡,最后又被黑暗的社会吞噬。窦娥形象在关汉卿笔下被塑造得光彩夺目。首先她是一个善良、孝顺和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她年轻守寡,一心只想和婆婆相依为命、安分守己地过日子,对婆婆也恪尽孝道。在公堂上,为了保全年迈的婆婆,她宁愿自己受刑,还屈招毒死了公公;在赴法场的路上,她首先没有想到自己的不幸,而是恳求官差走后街,以免婆婆见到她难过;临终前她对婆婆的嘱托,体现出她仍在为婆婆着想,仍在尽孝道,甚至在死后,她的灵魂还托梦给父亲,让他赡养婆婆,这些细节使窦娥的高尚情操得以充分展现出来,既使人同情,又令人尊敬,也使悲剧色彩更为浓重。
窦娥的另一个性格特征是她的反抗精神。窦娥从小经历的苦难为她的抗争奠定了基础。张驴儿父子闯入婆媳俩人的生活,是窦娥思想性格成长的开始。她把张驴儿推到,坚决不和他拜堂第一次展现了她出于本能的自卫。在张驴儿毒死自己的父亲,并以此威胁窦娥私休时,被窦娥断然拒绝,选择官休,展现了她绝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斗争精神。在公堂上不由分说被打后,窦娥才开始真正觉醒,对天地鬼神、王法官府进行了强烈的控诉和揭露。她的满腔悲愤之词实际上是对整个社会的否定。此后,窦娥走上了自觉反抗的道路。临刑前的三桩“无头愿”是她对统治阶级所进行的大胆的挑战,三桩誓愿的一一实现,使窦娥从痛斥天地鬼神到支配天地鬼神,表现出昂扬的反抗精神。窦娥也不再是一个被同情、被怜悯的弱者,而是成为一个能够激励被压迫者奋起反抗的强者了。然而她的觉醒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关汉卿通过窦娥这个美好形象的被毁灭,揭露了当时美丑不分、是非颠倒的社会,从而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深思,对封建社会秩序的永恒产生怀疑,唤起人们的反抗意识。因此窦娥对当时社会的控诉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声呐喊,她的遭遇是元代广大人民悲剧命运的集中体现。
二、光辉的女性形象——杜十娘
作为明代拟话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美丽聪慧、老练机智、性格刚烈、对爱情有着执着追求的风尘女子。虽然误落烟花,但她并不屈从于被侮辱、被践踏的“教坊名姬”地位,而是渴望、追求建立在人格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的美满、真诚的爱情,争取做人的权利。她在确信李甲的爱情后,就与贪财冷酷的老鸨展开了种种斗争。终于凭借自己的机智、老练跳出了火坑。
就在杜十娘欢天喜地、憧憬着美好未来而随李甲南下归家时,软弱的李甲出于对父亲李布政的畏惧,在盐商孙富的挑拨教唆下,竟以千金之价将她卖给孙富,践踏了纯洁的爱情和她的希望以及理想。为了维护做人的尊严,刚烈的杜十娘没有把自己当作附属品而向李甲低声下气、委曲求全,更没有把自己降为商品任人买卖,而是怀抱苦心积累的百宝箱投江而死,用生命控诉了这个罪恶的社会,维护了她对爱情的理想和做人的尊严,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不屈性格。
杜十娘的悲剧,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悲剧。她为摆脱屈辱生活而进行的抗争实质是一场在市民意识推动下,争取做人权利的斗争。作者不仅塑造了一个外表与心灵皆美的灵魂,而且以深沉悲愤的笔触写出了这个美丽形象的被毁灭,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和门第观念的罪恶,控诉了封建礼教对新生的个性解放思想的残害和虐杀。杜十娘形象的光辉正在于她表现出了做人的尊严。她的投江,表明了她的真正觉醒,也表明了她对封建礼教最大限度的抗议。杜丽娘形象:杜丽娘是一位出身于封建贵族家庭的千金小姐,是一个在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美丽、温顺、聪慧过人的少女。她的生活环境除了绣楼、书斋就是小小的庭院,她生活在一个无情的世界里。父母为了把她教育为符合封建闺范的淑女,请了一个陈腐的老学究做塾师。然而,就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壤上还是盛开了一朵爱情之花。
杜丽娘是一个无情世界中的有情形象,她的爱情生长在不允许其生长的环境之中。杜丽娘是一步一步觉醒的:陈最良讲《诗经》是杜丽娘觉醒的催化剂,在杜宝和陈最良看来是宣扬后妃之德的《关雎》意外地将动了杜丽娘的情肠,唤醒了她蛰伏的青春。因此,一旦她面对菱花镜发现了自己的青春美貌,又步入生机盎然的后花园,她的惆怅无奈、痛苦委屈一并涌上心头。游园是她对封建礼教的一次大胆挑战,也是她觉醒的关键。大自然的春景在她的内心深处掀起狂涛,惊喜之余产生了青春难在的感伤,反映出她青春的觉醒和朦胧的个性解放要求。她向往着自由的爱情,这是她做梦的思想基础。无可排遣的春情闺怨越积越多,終于使她在梦中,得到了青年书生柳梦梅的及时抚慰。这时的杜丽娘已经由一个唯唯诺诺的大家闺秀变成了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子,也体现出她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反抗。梦醒之后,面对美梦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杜丽娘陷入极度的悲伤,更加渴望梦中的幸福。由于寻梦不得,她陷入更深的精神苦闷,直至因情而死,是其叛逆反抗性格的升华;揭露了无情的封建礼教对人的合理欲望的扼杀。死后,她的幽魂与柳生相爱是那样的主动、大胆、热情、一往情深,最终,在这种至情的感召下,杜丽娘又因情复生,并在简陋的条件下和心上人喜结连理。在朝堂上,历经劫难的爱情却遭到父亲的反对,杜丽娘挺身捍卫,是其反抗性格的成熟。由于她在皇帝面前的据理力争,连皇帝也被她的深情所感动,甚至亲自主婚。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生死之恋和浪漫婚姻的礼赞。杜丽娘积极奋斗、不断抗争的精神使她成为中国戏曲史上非常成功的浪漫主义的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典型,她是一个不但美丽而且具有思想力量和时代特征的独具异彩的女性形象。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伟大而优秀的作家和诗人,他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有意义的文化。因此,中国古代文学是我们历代先辈们审美智慧和艺术创造的结晶,其深邃丰茂的思想与情感蕴涵,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顾学颉.《元人杂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警世通言》全文·第三十二卷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作者简介:
张瑜(1995),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潍坊市,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