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怎样上好理科班的历史课,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实践,作者提出总结看法:培养兴趣,引导关注;故作谬问,辨伪求真;穿插故事,保持兴趣;图片引领,简历相辅等,希望有助于理科班今后的历史教学。
关键词: 理科班 历史教学 兴趣培养
从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理科班历史教学的尴尬:由于学业水平的难度低、通过率高等,大多数理科班学生对历史不重视,课堂上偷偷摸摸地做“主课”的作业,甚至在课堂上睡觉。只有在学业水平测试前一个月,才稍微有所改善。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通过查找资料、和同行交流,再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认识到要改善理科班的这种尴尬状况,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培养兴趣,引导关注
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历史课感兴趣,学生才会认真听课。教师在这方面要下工夫,尽量挖掘课本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教学人教版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播放一段黄梅戏选段“天仙配”,让学生感受男耕女织的生活,再讲神农氏教人们种五谷、制耒耜的传说,以及文人墨客对农业、农村的描述,加深学生对古代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了解。最后与现实密切联系,以当前农村的变化,新农村的建设,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作为出发点(即三农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教学。学习《辉煌灿烂的文学》时,以对联导入:泰岱日洞庭月,黄山松西湖堤,漓江水南海潮,花果布故宫殿,昆仑雪珠穆峰;点神州锦绣河山增吾胸中丘壑。诸子文屈原骚,相如赋司马史,右军帖道玄画,李杜诗苏辛词,汉卿曲雪芹梦;数中华灿烂文化壮我笔底波涛,让学生根据对联和语文知识说出有哪些文学体裁。之后教师为每种体裁配上古诗文,让学生一一连线。顺着连线学习每种文学体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遥远,因此学生不感兴趣是正常的。教师要找到恰当的话题引导学生,让他们感兴趣,认识到历史和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故作谬问,辨伪求真
在教学过程中,故意用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向学生发问,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产生怀疑,有效激发学生思考,做出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还以《辉煌灿烂的文学》为例:学完文学体裁,如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几个题目:1.对《诗经》的表述:是孔子编写的中国的第一步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的300多首诗歌,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2.对楚辞的表述:是屈原以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采用楚国的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离骚》是其代表作,因而又被称为“骚体”,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之后让学生对这两段话进行判断,并说出理由。每种体裁都有类似的缪问,可以让学生辨伪存真,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薄弱的地方,调整教学方法。
故作谬问,能够激活学生大脑,引导学生发现,主动辨析,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同时使学生创造出新的东西。
三、穿插故事,保持兴趣
一些同学认为历史课就是故事课,动不动就让老师讲个故事。在上课过程中,我会根据课堂情况,穿插一些小故事,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辉煌灿烂的文学》,讲述了杜甫当乞丐的故事:正因为有过乞丐一般的生活,杜甫才能够写出不少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诗,最终被人称为诗圣,客观地看文人当乞丐真的不是一件坏事。教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讲述了两状元办厂的故事:张謇在通州兴办了大生纱厂,陆润庠在苏州创办了苏纶纱厂和苏经纱厂。这便是轰动一时的“状元办厂”。面对民族危机,他们选择“实业救国”,推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四、图片引领,简历相辅
图片可以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看到图片学生会想:这是什么图片?是什么意思?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时,给学生呈现以下图片,让学生感知本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在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后,讲解知识点,以简历的方式介绍图片:温馨家庭六口人,贝多芬的欢乐颂是主题歌,是最成功的经济区域集团;南北合作大国主导,面对日本和欧洲的挑战抱团合作,由第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构成,优势互补;领导人多穿东道主的服装,1989在澳大利亚成立,是一个官方论坛性质的组织,以此巩固本课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尽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防止学生出现审美疲劳。理科班历史学科没有高考的压力,反而更放松,更有利于形成民主的氛围,使理科班学生在课堂由“一心多用”变为“一心一用”。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11.
[2]中学历史教学,2014:4-5.
[3]苏州市志纺织工业第一章:棉纺织业.
关键词: 理科班 历史教学 兴趣培养
从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理科班历史教学的尴尬:由于学业水平的难度低、通过率高等,大多数理科班学生对历史不重视,课堂上偷偷摸摸地做“主课”的作业,甚至在课堂上睡觉。只有在学业水平测试前一个月,才稍微有所改善。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通过查找资料、和同行交流,再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认识到要改善理科班的这种尴尬状况,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培养兴趣,引导关注
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历史课感兴趣,学生才会认真听课。教师在这方面要下工夫,尽量挖掘课本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教学人教版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播放一段黄梅戏选段“天仙配”,让学生感受男耕女织的生活,再讲神农氏教人们种五谷、制耒耜的传说,以及文人墨客对农业、农村的描述,加深学生对古代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了解。最后与现实密切联系,以当前农村的变化,新农村的建设,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作为出发点(即三农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教学。学习《辉煌灿烂的文学》时,以对联导入:泰岱日洞庭月,黄山松西湖堤,漓江水南海潮,花果布故宫殿,昆仑雪珠穆峰;点神州锦绣河山增吾胸中丘壑。诸子文屈原骚,相如赋司马史,右军帖道玄画,李杜诗苏辛词,汉卿曲雪芹梦;数中华灿烂文化壮我笔底波涛,让学生根据对联和语文知识说出有哪些文学体裁。之后教师为每种体裁配上古诗文,让学生一一连线。顺着连线学习每种文学体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遥远,因此学生不感兴趣是正常的。教师要找到恰当的话题引导学生,让他们感兴趣,认识到历史和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故作谬问,辨伪求真
在教学过程中,故意用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向学生发问,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产生怀疑,有效激发学生思考,做出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还以《辉煌灿烂的文学》为例:学完文学体裁,如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几个题目:1.对《诗经》的表述:是孔子编写的中国的第一步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的300多首诗歌,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2.对楚辞的表述:是屈原以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采用楚国的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离骚》是其代表作,因而又被称为“骚体”,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之后让学生对这两段话进行判断,并说出理由。每种体裁都有类似的缪问,可以让学生辨伪存真,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薄弱的地方,调整教学方法。
故作谬问,能够激活学生大脑,引导学生发现,主动辨析,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同时使学生创造出新的东西。
三、穿插故事,保持兴趣
一些同学认为历史课就是故事课,动不动就让老师讲个故事。在上课过程中,我会根据课堂情况,穿插一些小故事,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辉煌灿烂的文学》,讲述了杜甫当乞丐的故事:正因为有过乞丐一般的生活,杜甫才能够写出不少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诗,最终被人称为诗圣,客观地看文人当乞丐真的不是一件坏事。教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讲述了两状元办厂的故事:张謇在通州兴办了大生纱厂,陆润庠在苏州创办了苏纶纱厂和苏经纱厂。这便是轰动一时的“状元办厂”。面对民族危机,他们选择“实业救国”,推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四、图片引领,简历相辅
图片可以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看到图片学生会想:这是什么图片?是什么意思?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时,给学生呈现以下图片,让学生感知本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在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后,讲解知识点,以简历的方式介绍图片:温馨家庭六口人,贝多芬的欢乐颂是主题歌,是最成功的经济区域集团;南北合作大国主导,面对日本和欧洲的挑战抱团合作,由第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构成,优势互补;领导人多穿东道主的服装,1989在澳大利亚成立,是一个官方论坛性质的组织,以此巩固本课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尽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防止学生出现审美疲劳。理科班历史学科没有高考的压力,反而更放松,更有利于形成民主的氛围,使理科班学生在课堂由“一心多用”变为“一心一用”。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11.
[2]中学历史教学,2014:4-5.
[3]苏州市志纺织工业第一章:棉纺织业.